APP下载

寻乌挂职日记

2016-04-11

党建 2016年4期
关键词:寻乌中宣部基层干部

走访寻乌文化

中宣部《党建》杂志社 武淳

2015年12月,我被选派到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挂职锻炼。寻乌位于江西省东南部,地处赣粤闽三省交界处。寻乌县城四面环山,依寻乌河建城,据说寻乌原名长宁,因四川也有一长宁县,故而改名“寻乌”。

寻乌因水得名,因《寻乌调查》扬名。1930年5月,毛泽东率领红四军从江西会昌到达寻乌,在这里连续开了十多天的调查会。这是毛泽东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规模最大的一次社会调查,也是第一次把调查的重点放在了城市。来到寻乌的第一天,我们便走进寻乌调查纪念馆,听副馆长冯扬把这段历史娓娓道来。冯馆长介绍说,1930年5月,毛泽东在寻乌还写下了另一篇著作《反对本本主义》。正是在这篇文章里,毛泽东第一次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

在寻乌挂职的头两个月,我走访了吉潭、澄江、南桥、晨光、水源、罗珊6个乡镇。在中宣部的支援下,已经有不少村按照“六个一”标准(一个广场、一座舞台、一套音响、一间活动用房、一条宣传长廊、一套健身器材)建起了文化活动广场。我在各个村走访时,遇到了不少聚在活动室里看电视、喝茶聊天、学打柔力球的村民。

在晨光镇,我拜访了当地的农民艺术团,现场听他们演奏了两出采茶戏。这支队伍由一群年龄在40-70岁的农民组成,既有人演奏笛子、扬琴等中国传统乐器,也有人演奏大提琴这样的西洋乐器。北部的澄江镇汶口村是畲族村,村里人都有一个美丽的姓氏——“蓝”。汶口村早在1954年就成立了粤语汉剧团,近年来由于人才队伍青黄不接,汉剧团逐渐陷入困境。为把这门技艺传承下去,汉剧团元老蓝建中等人积极招募年轻人重排剧目,在县乡两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新排演的《梁祝》选段已成功登台演出。

短短两月,我在寻乌参加了多场大大小小的文化活动,从中国文联文艺志愿服务团“送欢乐下基层”大型慰问演出到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文艺宣讲活动,从澄江镇的元旦晚会到全县的春节晚会,不管什么时间、哪个场地,群众参与的热情都很高。

寻乌县文化建设方兴未艾,同时也面临一些问题,诸如起步晚、基础差,文化活动开展形式单一,文艺院团改制后转型发展滞后,文化产业基本为零等等。如何准确把握寻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满足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需求,打造寻乌文化产业,有待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才能对症下药。◎

感受寻乌山水

中宣部办公厅 马龙锋

山清水秀,这恐怕是一个久居北方城市的人甫到寻乌时最直接的印象了。因为地处亚热带,在寻乌见不到北方那种枯藤老树式的萧瑟冬景,山色一年四季都是苍翠的。加之雨量充沛,或成蜿蜒河流,或汇一泓山泉,水润山,山环水,郁郁葱葱,温润苍茫。

山是寻乌地貌的主体,县域内山岭遍布纵横交错,大大小小的村镇则在这丛集的群山中择相对低洼平坦的谷地散落而居,其中最开阔的一处,便是寻乌城。

寻乌山水是典型的江南山水。矮矮的脊梁律动地徜徉,复又山重水复,一直绵延到天地相齐的混茫远方。最曼妙的当然还是雨后初霁,经过雨水润泽,林木更显清幽,欲露还羞的阳光投射其上,形成无尽的层次感,是任何画笔都无法穷尽的光影空间。氤氲的云雾似系在半山腰的白练,又像泼向群山的水墨,云雾是流动的,山的轮廓霎时模糊了,成为天地间一抹黛色的剪影。对北宋画家米芾、米友仁父子所谓“米点云山”,以前只是来自古人画卷的一个抽象概念,直到在寻乌久久凝望观摩雨后众山才切身懂得。

走进山中则又是另一番景致。我几次下乡,放眼环山道中层层叠叠的苍翠,总一厢情愿地以为此地当多故事才是——时间必是long long ago,地点必是山里,人物则必是上山砍柴之人——这三要素构成了中国民间传说的经典范式,隐喻着我们这个在一抔黄土上摸爬滚打的农业民族对自然所特有的亲近,以及由此所形成的时空感和言说方式。

其实于山水,寻乌自古并不称胜。这方灵秀诗意的江南山水似被遗忘在文人的歌咏图记之外,在东南一隅静观清气溟濛,默看云蒸霞蔚。

由此想到与赣南渊源颇深的大学问家王阳明。《传习录》载,先生尝游于南镇岩间,友人指一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于是我释然。

中国传统山水文化其实是一种文人文化,在这种语境下,山水与其说是一种自然景观,不如说是一种人文景观。“风景”成为文人用胸中丘壑剪裁、改造过的“第二自然”。在古代,赣州乃是中原文化南下的最后堡垒,去赣州东南240余公里的寻乌自是文化春风不度的“化外之地”,这方山水之被遗忘也就不足为奇了。唯有在新时代,我们才有文化的均等与共享,才有艺术深入最边远基层的采撷与酿做。

山水不在心外。将这方山水观取于心中,这里,便是胜境。◎

你真的了解基层干部吗

中宣部《时事报告》杂志社 张亮

曾有这样一句顺口溜:“中央是恩人,省里是亲人,县里是好人,乡里是恶人,村里是仇人。”这句顺口溜反映出老百姓对基层干部的一种认识。2015年12月9日,我有幸作为一名中宣部选派到基层的干部来到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挂职锻炼。在这里,我和当地乡镇、社区(村)的干部、普通工作人员在一起工作、学习和生活,时间虽然不长,但却深深影响了我对基层干部的看法。诚然,在基层确实存在着一些不良行为,但大部分的基层干部都是勤勤恳恳的,不应一叶障目。

基层干部工作繁重,不辞辛苦。俗话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所有党和政府各部门的政策措施,都需要基层干部一点一滴去落实,落实成果的好坏,更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在老百姓心中的形象。基层干部不但要吃透上级精神,还要与实际情况相结合,灵活应对各种状况。例如,城市发展需要占用农村土地,在土地性质转变之前,给予农民的补偿安置款往往很难满足老百姓的期望。这就需要基层干部不断上门去做工作,不但要晓之以理,更需动之以情。在基层,像这样的工作还有很多,计划生育、垃圾治理、危房改造等等,用一位基层干部的话来说,群众工作往往是一次次“磨”出来的。这其中的艰辛,可能只有基层干部自己才明白。

基层干部不仅担负任务繁重,待遇也不算高。一般来说,社区(村)一级的干部每月只有1000多元的补贴,远远低于一个普通农民工的收入。即便如此,许多干部还是忍受住了很多委屈,把农村工作做得有声有色。我问他们为什么能够坚持这样,一位村干部告诉我说:“真要是为了赚钱,早就去做生意了,干嘛还遭这份罪?人嘛,总要有点奔头,总要为本村本土的人做点什么,不枉为本村人。”

这就是我所认识的基层干部,虽然沉在基层的时间不长,但却真真实实感受到了他们的不容易。春节里,当老百姓们都在忙着串门拜年走亲访友的时候,基层干部还在值班待岗,随时应对突发情况。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只有深入了解,才能深切地体会到,什么叫基层,什么是基层干部。● (责任编辑:郭慧)

猜你喜欢

寻乌中宣部基层干部
处理干群关系不能忽视基层干部之痛
农村基层干部人才培养的“广州样本”
纪念毛泽东寻乌调查90周年理论研讨会征文启事
赞中宣部“学习强国”平台
要严管更要厚爱
江西省寻乌蜜橘荣膺“全国果菜百强地标品牌”
寻乌画卷
我们为什么要做《重返寻乌调查》节目
我所经历的“中宣部阎王殿”冤案及平反
我所经历的“中宣部阎王殿”冤案及平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