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2016-04-11额日敦塔娜

读写算·教研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创新思维小学音乐新课程

额日敦塔娜

摘 要:小学时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基础阶段,小学音乐教师要将创新教育理念应用到教学中,充分发挥音乐教学的特点,提高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本文就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有效方法和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音乐;培养;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7-124-01

小学阶段是儿童创新能力逐步发展的时期,小学生对音乐天生感兴趣,通过多种感觉器官来感受音乐所带来的乐趣,也能在音乐活动中进行自我表现,促使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思维得到培养。那么小学音乐教学中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

一、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向学生注入创新思想

目前,新课标要求实施创新教学,而实施创新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的正确引导。在进行音乐教学活动时,教师要更新传统的教学观念,向学生注入创新思想,只有教师自身充满了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出具有创造性的学生。在传统的小学音乐活动中,教师只会教学生唱唱歌,好一点再根据歌曲,配上几个舞蹈动作跳几下就算教学到位了。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针对同一首歌,用同一曲调和同一表情在反反复复地唱着,因为过于死板,没有创新,只是一层不变地,枯燥地,机械地进行,学生感觉不到新奇,没有兴趣,也只会全盘照抄,把老师的音调和动作一个个照样子模仿下来,最后在进行演唱时,全班学生都是一个声调、一个动作,即使教师教学有错,也会错在同一地方,更谈不上去进行自我创新了。所以,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把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理念改变过来,要采用新的教学理念,要把知识传授型教学发展为开发学生智力的新型教学模式,并不断培养学生创新思想,让学生在音乐教学中能学会变通,能创造不同的音乐。

二、营造“创造教育”环境,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要培养一个人的创新能力必须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换句话说是环境真正创造了创造力。只有在深厚的创新氛围和有利于创新的环境中,才能实现对创造型人才的培养。

“创造教育”环境是指有利于学生创造力培养的课堂教学环境,它包括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生活动等要素构成的教学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的总和。在教学中,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实现耳、眼、口、脑、手“全频道”式接收、“多功能”协调、“立体式”渗透,来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能力、表演能力等多种能力,从而形成创新能力。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渠道,它不仅能有效地实施审美教育,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音乐教学不仅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更主要的是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参加艺术实践,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如课外音乐活动、研究性学习等等。

三、音乐学科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措施

1、从兴趣入手,培养少儿的音乐创造力。兴趣是培养少儿音乐创造力的源泉。在音乐教育中,培养少儿对音乐的喜爱,让他们产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是享受音乐,提升他们创造力的源泉。抓住培养兴趣的着力点、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是培养少儿音乐兴趣最好的方式。

2、一要启发想象,唤起创新。想象力是人在过去知觉基础上构建新形象的创造力。人们在欣赏、演奏或演唱音乐作品时,往往通过音乐想象来重新塑造音乐形象、创造音乐情节,从而掌握音乐作品的内涵,达到审美的目的。因此,教师应引导小学生以生理听觉为基础,以心理想象为出发点,有思考地听赏音乐。在此过程中,必须注意:(1)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小学生参与到音乐想象中。(2)提醒小学生聚精会神、全神贯注地感觉音乐。(3)提倡独立性思维品质,鼓励他们在听赏过程中独立地感觉音乐带来的震撼,让他们拥有创造的灵感。音乐结束后,可让同学们讲出自己的所思所感,使小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

3、三要树立自信,肯定创新。每个人都有较强的表现欲望,都希望得到别人的承认和赞许,但在创作时,他们又都觉得音乐艺术是那样的高高在上、神秘莫测,这就大大抑制了小学生的创造力。我们要帮助小学生树立信心,尝试成功的滋味,激发小学生的创作欲望,鼓励他们大胆创新。小学生对于音乐形象的描述,可能会出现扩大、缩小、重组甚至变形的现象,对此,教师要有求新求异的观念,支持小学生的奇异思维,以此来培养创新能力。

4、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小学阶段的创造性来源于学生个性心理品质。因此,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就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自信、大胆探索、敢于创新的个性品质,学生有了敢于创新、独立、自信、大胆的个性品质,就会独立去思考,自由去创编,大胆地去表现,从而使学生的创造性得到培养。例如,在一次音乐舞蹈课上,我要求学生学做“花开”动作时,大多数学生表现很好,只有一个学生把双手举在头顶上,睁大眼睛,嘴张得大大的,舌头也伸出来了。过了一会儿,他说: “老师我做的是盛开状的花。”当然,学生这种自信、大胆、敢于创新的个性品质,也受到了表扬。接下来,学生利用肢体表现出各种形态各异的花开动作: 有刚开放的,有花蕾状的,有菊花状,有喇叭花状,等等。经过音乐活动的表演,在后面的教学中,学生变得更加独立、自信,敢于表现、勇于创新了,形成了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总之,创新能力不是一种单一的能力,它是由多种能力构成的。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音乐教师要敢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对学生能力提高的束缚,努力为学生创设条件、提供机会,发挥音乐学科教学在听觉、联想、表现、创造等方面的学科优势,充分利用音乐教学这一主渠道,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参考文献:

[1] 潘 菲. 论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J]. 亚太教育 , 2016年02期

[2] 高扬萍. 小学音乐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探析[J]. 文理导航(下旬), 2011年04期

[3] 陈少杰. 浅论小学音乐教学中激发学生思维创新的措施[J]. 音乐时空,2013年12期

猜你喜欢

创新思维小学音乐新课程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