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作文课成为学生的快乐营地

2016-04-11邵礼琳

读写算·教研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情感共鸣平等和谐

邵礼琳

摘 要:在当今小学教学中,老师与学生之间存在这样一种现象:由于心理距离大,各自的价值观不一样,导致部分学生与老师的关系处于“水火不容”的状态。特别是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对有些学而不得其法的学生来说学习语文是很枯燥无味的,这样看来,在语文教学中拉近老师与学生的心理距离是特别重要的。因此,针对这个问题我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论述:教师与学生心理距离形成的原因;解决或缩小教师与学生心理距离的方法。希望通过自己的研究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促进师生在相互欣赏中更好、更愉快地学好语文这门学科。

关键词:平等;和谐;情感共鸣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7-115-02

一、在实践中寻找写作素材

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而学生的作文内容又是来自对生活的观察、感悟、体验和分析。叶圣陶先生曾形象地指出:“生活就如源泉,文章就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所以,课堂上不但要生活情景再现,进行创造性的师生表演、学生表演,还要针对小学生好玩、好奇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劳动中找到写作的源泉,积累大量的材料。

在指导学生写《拔河》一文时,课前,我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学生举行拔河比赛。学生有了拔河的亲身体验,在作文时,就能结合自己的体验,回忆同学们拔河时的姿势、表情、发出的声音。有的说:我们双方互不相让,脸憋得通红,使足了劲往后拉。有的说:同学们有的咬紧牙关往后拉,有的把绳子背在肩上往前拖,个个都满头大汗,喘不过气来。有的说:拉拉队的同学扯破嗓门为我们鼓劲:“加油!加油!”这样,写出的文章就显得生动、活泼。

二、阅读促进写作水平

阅读和写作是两种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能力。读是知识的积累,是内在的吸收;写是知识技能的运用,是外在的表达。读是写的基础,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因此,必须让学生大量阅读,博览群书,开拓视野,积累知识,丰富语言材料,培养观察、认识创新能力。

1、《课程标准》中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因此,我向学生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童话、儿歌、谜语、优秀作文、儿童文学、科普读物、民间故事、短篇小说、诗歌,甚至名家名篇。

2、鼓励学生订购《阅读》、《小学生优秀作文》等读物,还可在班里建立“图书角”,鼓励每个学生为图书角捐献一本书,读后提倡学生摘录佳句,背诵精美的段篇,学以致用,把读到的内容、构思方法,甚至是作者的一个闪光点,都可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为提高阅读效果,还应向学生提出阅读要求,让学生有目的地去读:在读中学观察,在读中学选材,在读中学布局,在读中学表达。这样,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积材又得法,读得多,见识广,作文时就能旁征博引,谈古论今,写出生动、新颖、富有创造性的文章来。

三、行文前做好练说

学生经过阅读和实践,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按照儿童的认知规律,习作前先练说,是整个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应该从说到写,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可见,说是写的前提,也是写的基础。一般情况下,说得好,也就能写得好。几十个学生在一起说,相互启发,会产生创造思维的智力火花。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养成在动笔之前先练说的好习惯。那么,让他们说什么呢?可以说命题,说中心,说选材,说布局,说内容,说开头、结尾……说的形式也可以多样:自己说、同桌说、小组说、指名说、表演说……

对于学生的口头作文,教师应热情鼓励,特别是对那些富有新意,敢说出带有独创性见解之语,哪怕是一个词说得好,一句话说得精彩,一种观念有新意,都要报以鼓励的掌声,给予肯定。这样,学生才会畅所欲言,敢说、爱说,为写出富有创意的文章,奠定良好的基础。如:我在指导学生写《家乡赞》这篇习作时,先组织同学以《我的家乡》为题,进行说话练习,让同学们尽情介绍家乡的独特之处,值得骄傲的地方,尽情抒发爱家乡的感情,然后再写,结果大多数同学写得情真意切,颇有新意。

四、作文是孩子内心世界的真实展露

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学生的作文又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因此,开始作文,要求不易过高、过严,控制过死,应当鼓励学生树立信心,放下包袱,“大胆”去写,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说就怎么写。

1、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初学习作的小学生,不知道作文是怎么一回事,到底写什么,怎么写,哪些该写、哪些不该写,难以下笔,往往产生畏难的心理。针对这一点,教师用富有启发和鼓励性的语言激发写作兴趣,解除顾虑,鼓励他们放开胆子去写,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只要敢动笔,爱动笔,就能发挥他们的个性特长,显露他们的创造才能。可以写心爱的玩具,可爱的小动物,有趣的事,喜欢的人物等。读完一篇文章或科普读物,可写一写读后感,如谈谈感想、续编故事、给插图写解说词等都可以,无论怎样都应给子表扬和肯定,使他们对写作充满信心。

2、尝试多样化的体裁写作

经常让学生按一种文体去写文章,反映社会生活,久而久之,学生会感到乏味无新意,因而会产生厌写的心理,不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那么,能不能放手让学生试着用各种文体去习作?如诗歌、儿歌、童话、寓言、微型小说等。

一次作文课上,我让学生把家里的玩具带来,在我的引导下,“小白兔、小孔雀、小狗、小松鼠”等玩具排着队,上台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这时,“小刺猬”也想参加,却被“小孔雀”嫌“小刺猬”长得丑冷漠地拒绝了。当“小孔雀”遇到“大蛇”追赶时还是“小刺猬”救了他。在游戏过程中,学生自始至终情绪饱满,沉浸在游戏的情境中。这个时候,指导学生把游戏活动写下来,当然最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开创他们的思维,促发他们的创造力。

实践证明,这样不限文体地写作,学生兴趣浓,思维活跃,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得到充分显示,对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培养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很有帮助。 如此放手让学生写作,循序渐进地训练,学生很快就能写出内容丰富、文体新颖、形式多样、使人耳目一新的作品来。

五、教会学生修改

学生评议完习作后.要让他们修改。老师应教给他们一些常用的修改符号和修改方法,如:冷却修改法、诵读修改法、求助修改法等等。然后以自改、互改、小组改、全班改等形式,启发学生大胆去改:改题目、改布局、改开头、改内容、改结尾、改标点符号……学会增、删、调、换的修改方法。修改之后,还可以通过互相加“评语”,达到扬长避短的目的。 这样放手让学生去改,不但使学生的习作信息及时得到反馈,而且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造能力是很有利的。

猜你喜欢

情感共鸣平等和谐
情理和谐 成长相伴
新课改下如何建立高效和有效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
对班主任管理的几点看法
积极课堂气氛的营造与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