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016-04-11朱丽霞

读写算·教研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石灰水课外活动化学

朱丽霞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刚刚接触化学的初中学生来说,由于内容比较枯燥、繁多易引起抵触情绪,失去学习兴趣。本文从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不同的教学手段,对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手段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7-104-0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也是发明创造的精神源泉。初三学生正处于兴趣广泛、求知欲旺盛的时期。教师如果从化学课的起始阶段就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并因势利导,使学生把兴趣转化成乐趣,进而转化成志趣,就能保持学生对化学学习经久不衰的求知欲。

一、注重化学实验教学,从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它所涉及的实验现象有色彩的变化、状态的变化、气味的变化,这对学生来说是个全新的领域,所以要想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应该做好化学实验。比如,在上绪言课时,可将无色酚酞试液滴到碱溶液里,溶液颜色会变为红色,再慢慢加入盐酸溶液,红色会慢慢减退至无色,这时,学生思维非常活跃,利用这个极好的机会,提出什么是化学?化学是研究什么的?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化学等一系列问题,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除了教师做演示实验外,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验时兴趣会更高,比如在讲二氧化碳的性质时,事先准备好一瓶澄清石灰水,找一个玻璃管,让一位学生通过玻璃管向澄清石灰水里吹气,发现澄清石灰水会变浑浊,根据这个实验,学生会回答吹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而根据实验现象就可以得知二氧化碳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性质。当然,在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验的过程中要避免学生动手的盲目性,要把单纯的兴趣转化成对学习知识的乐趣,还要注意及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操作方法,指导他们分析实验现象,书写实验报告,避免学生停留在只看热闹的肤浅的兴趣上。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丰富多彩的化学课外活动,对于学习紧张的初三学生来讲,是极具诱惑力的,这样既能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轻松一下,又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许多化学知识.化学课外活动的内容及方式很多,大体上包括“化学知识讲座”、“化学知识竞赛”、“化学园地”、“化学展览会”等等,可以每学期或每学年举行一两次.如“化学知识讲座”可以讲讲“空气与水污染的危害、原因及防护”、“温室效应的原因”、“酸雨的形成”、“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等,帮助学生认识学习化学的重要性.也可以讲讲道尔顿、拉瓦锡、侯德榜等著名化学家的成才之路,使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端正学习态度.再如,“化学游戏晚会”,可以把所学过的化学知识编成各种节目:如相声、小品、魔术等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一步巩固书本知识.根据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把化学知识按基本知识、难点、疑点分门别类编成不同类型的题目,举行化学竞赛,这也不失为一种加深巩固知识的好方法.

三、做一位有吸引力的教师

初中生正处于从少年向青年过渡的阶段,对身边事物的认识和心态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由于化学知识抽象、零散的学科特点可能会引起学生厌学的想法,因此如何从自身做起,成为一名有吸引力的教师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教师要具有系统、扎实的专业知识。教师是整个教与学过程中的指引者,他不但影响学生个体的发展,对社会和经济的和谐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力。教师在专业知识上存在的缺陷势必会对学生知识的掌握和智力的发展有阻碍效果,因此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让学生对老师产生崇拜,在学习中不自觉地多一份努力。其次,教师要具有其自身特点的人格魅力,例如教学语言幽默、教学风格多变以及对待学生有耐心和爱心等,这样会在潜意识里吸引他们,从而迁移到学习中,提升他们对化学学科的热爱。

四、对教材进行巧妙的处理,化难为易,让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获得自信,从而巩固和发展学生的兴趣

其中初三的学生要较为系统地掌握化学知识,抛开教材中化学知识的逻辑体系是行不通的,所以要把体系和规律有序地结合起来,对教材做一些适当的处理。例如,对教材进行“后顾”处理,就是不仅要着眼于该部分内容的处理,还要放眼于后面的内容,以便找到迁移点和深化点,为后面埋下伏笔,扫清障碍。在讲到第二单元中的《课题3制取氧气》时,通过课上让学生对比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和氯酸钾制取氧气实验装置的不同点,从而得出实验室制取气体设计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思路,为第六单元中《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实验装置的选取做好铺垫。再如,可对教材做“前瞻”处理,所谓“前瞻”,是指除着眼于该部分内容外,还要回头去复习前面相关知识,以便理解新知。化学教材的知识板块不集中,知识点分布零散,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对相关的知识进行回顾和复习,可使新内容不孤立,还可对前面的知识进行回顾和复习。例如,讲到“溶液”中溶液的定义时,就可以用溶液的定义来解释溶解为什么是物理变化,也让学生明白物质在水中不见了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加深了学生对物理变化的理解,使学生的学习具有连贯性、整体性。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初中化学的学习是学生第一次以单独学科的形式接触化学,也是在以后阶段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基础。因此,教师要上好每一节课。加强培养自身的素养,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以及课外活动激发、培养、增强和深化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使我们的教学效果更加完美、教学质量更加提高。

参考文献:

[1] 骆 成.赫尔巴特兴趣教学思想的启示[J].河西学院学报,2013(4):111.

[2] 汤 蕾.兴趣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3(6):22.

[3] 刘丽忠.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J].学周刊:A,2013(3):38.

[4] 王文新.化学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J].中国教育研究论丛,2005(6):475.

猜你喜欢

石灰水课外活动化学
课外活动类作文
树木为啥穿“白衣”
两会“课外活动”四川山西搞得好
非体育教师在组织体育课外活动中的一些小技巧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