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

2016-04-11王怀林

读写算·教研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高中语文培养

王怀林

摘 要:诗歌是文学之母,其特点决定了诗歌鉴赏是文学鉴赏的最高形式,且诗歌鉴赏也是高考的考查内容之一,但大部分学生在这一题的得分率比较低。高中阶段是真正对学生提出较高层次文学鉴赏要求的阶段,让学生充分了解诗歌、感受诗歌、欣赏诗歌是每位高中语文教师的重要职责,因此,教师应想办法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诗歌鉴赏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7-093-01

我国可以称之为诗歌国度,诗歌文化源远流长。作为文学作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诗歌在塑造人们美感、培养情操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而诗歌鉴赏是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高中语文考试必考对象。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必须从教学实际出发,注重对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本文结合笔者实际教学经验,就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把握诗歌背景开展教学

引导学生鉴赏诗歌之前,教师应当先与学生一起搜集诗词的作者和创作背景的资料,了解了这些内容,学生才能够真正理解和体会诗歌的内涵,并为鉴赏诗歌奠定基础。其实,在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如果教师深入钻研,每首诗歌都能够找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突破口。有的诗歌可以通过介绍作者生平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介绍柳永的诗词时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有一位词人不仅是个风流才子,还是个屡试不中的补习生,常喝常醉的酒鬼,出没秦楼楚馆的浪子,仕途坎坷的小官,“奉旨填词”的中国第一位专业词人,浪迹江湖的游客,自命不凡的“白衣卿相”,放荡不羁的花花公子,市井街头的自由撰稿人,惹怒皇帝的笨蛋,敢恨敢爱的汉子,无室无妻的光棍,创新发展宋词的巨匠。”如此新颖奇特的作者简介立刻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他们的学习热情高涨。此外,教师可以通过介绍与诗歌相关的故事来引入教学,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带给学生视听方面的刺激,以此来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当学生鉴赏的热情被点燃后,教师还需要引导他们深入感悟作品,这样能够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立足问题教学,培养鉴赏能力

鉴赏是学生、文本之间的互动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鉴赏能力的培养应贯穿整个高中语文教学的始终,要切合语文诗歌学习的目的性、特征和规律,让学生学会品味学习诗歌中所负载的信息,学会推求作者的写作意图,学会获取与人实践能力。事实鉴赏学习的策略,主要是要立足于问题教学。在这里,“问题”是教学的重点,需倾注极大的热情。

首先,要精心设计鉴赏性的问题,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引领。鉴赏性学习是可以将问题作为落脚点的,因此,能够寻求到富有鉴赏意味的问题是教学的第一步。评价“问题”质量的标准,一是能否激发学生鉴赏兴趣和热情,二是是否具有启发性和思辨性,三是是否符合“知人论世”的原则。在问题提出方面,应努力从教师设疑布阵的“要我鉴赏”到学生自发释疑的“我要鉴赏”。

其次,要精心组织鉴赏性的讨论,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主题内容。教学中,应极大限度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连续不断地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使学生一直处于自主鉴赏的积极状态之中。 第三,要恰倒好处地惊醒总结,并留有余地,把鉴赏的热忱延续到课外。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一般都会对教师讨论的问题进行评判,看看孰是孰非。不评判固然不对,但不把握好评判的“度”也不利于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更不利于鉴赏的良性发展。比较理想的评判,应是在肯定鉴赏行为的基础上,对一些不正确的看法进行扼要的剖析,对一些还需作进一步透视的问题进行思路、方法或角度的点拨,或将鉴赏要点深入浅出地处理,同时勉励学生在课余时间探其精髓。

三、培养学生本身的批判精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敢于对诗歌进行理性的批判就是一个阅读者所具有的文学素养的直接表现。早在先秦时代,孟子就已经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即尽信书不如无书。新时代,对于书本不能够盲目地迷信,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不迷信课本,不忌惮权威,避免出现人云亦云的机械化思想。比如学习李商隐的《锦瑟》时,教师可以摆脱原有的课本指导和诗词讲述,让学生们发散思维,对这首古诗的意境及所要表达的中心进行随意理解和扩张;教师再提出一些不同的意见,要求学生进行支持或者反驳,并说出理由。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本身的发散思维就获得了极大的提高,在抓住古诗词的关键语句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理解和欣赏,同时对古诗词已经进行了充分的理解和体会,并最终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把握住了诗歌本身的灵魂和精髓。

四、注重情感的培养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诗歌是诗人内心情感喷涌的结晶。无论是惆怅,还是闲适;无论是激越,还是悲怆,一切真实展现了诗人的情感轨迹。所以说,高中语文诗歌的教学应把握诗中情感,领略字里行间跳动的感情脉搏。

诗人的情感可以通过对诗句的诵读、对意象的分析来感受体验。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其他信息来把握诗歌的情感。

知人论世是我们分析作品必须的方法,感悟诗歌的情感知人论世的方法也不可少。李清照一生历经坎坷,早年生活优渥,词中多是贵妇闲愁,后期国破家亡,词中是深沉的家国之痛。知道了这些,才能分清《醉花阴》与《声声慢》中愁的不同内蕴。了解李白的济世抱负和赐金放还的背景,才能理解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的蔑视权贵、对现实不满、不屈于世俗的叛逆。

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的有效与否。所以,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必须要在诗歌教学中,不断更新诗歌鉴赏教学理念,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大胆创新,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不断提升中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参考文献:

[1] 吴忠湘.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学生鉴赏能力的提高策略[J].神州:下旬刊,2014(1).

[2] 张 锐.高中古代诗歌教学中鉴赏能力的培养[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

猜你喜欢

高中语文培养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关于高中语文鉴赏阅读教学的思考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高中语文整合式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