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篮球项目传统校女子运动员现状调查研究
2016-04-11高瞻
高 瞻
(首都体育学院,北京 100191)
理论与方法探索
我国篮球项目传统校女子运动员现状调查研究
高 瞻
(首都体育学院,北京 100191)
本文从我国篮球项目传统校女子篮球运动员的培养现状出发,对我国篮球传统校女子运动员的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以期对促进和改善我国篮球项目传统校女子篮球运动的发展环境,寻求其正确的发展方式提供参考。
篮球项目传统校;女子运动员;现状;对策
近几年中国女篮的竞技水平状况不尽如人意,冷静地审视中国女子篮球的现状,一个尖锐的问题出现在我们的面前,那就是中国篮球后备人才的严重缺乏,尤其是女篮后备人才的储备更让人担忧。篮球项目传统校担负着普及和推广篮球运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篮球后备人才的重要使命,然而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试图从我国篮球项目传统校女子篮球运动员的培养现状出发,对我国篮球传统校女子运动员的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以期对促进和改善我国篮球项目传统校女子篮球运动的发展环境,寻求其正确的发展方式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以我国篮球项目传统校女子运动员现状为研究对象,以15所我国篮球项目传统校(北京第35中学、上海市清华中学、深圳第2实验中学、浙江回浦实验中学、长沙市南雅中学、河南省实验中学、郑集中心中学、安徽马鞍第7中学、重庆南开中学、山东省济南8中、山西晋华中学、徐州市铜山区中心中学、辽宁省实验中学、延吉市第7中学、内蒙古包头第46中学)女子篮球运动员作为调查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收集、查阅、获取与本文相关的篮球传统项目学校女子篮球运动员后备人才培养现状等方面的论文及相关文献资料,了解我国传统篮球项目学校女子篮球运动员后备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的趋势,为撰写本文提供理论基础。
1.2.2 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需要,自制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研究。共发放问卷83份,回收有效问卷81份,回收率为97.96 %。其中有效问卷79份,有效率为94.9%。由此可见,本次调查问卷的回收率及有效率基本可以满足社会调查与研究的需要。
1.2.3 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 2003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整理与分析。
1.2.4 逻辑分析法 在查阅文献资料以及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运用归纳、推理、比较等方法对调查结果进行综合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篮球项目传统校女子运动员基本情况
对我国篮球项目传统校的每一支女子篮球队来说,队员的年龄、身高、体重都是最重要的参数。随着当今竞技体育的快速发展,篮球运动进入了激烈的对抗时期,在这一时期由于激烈的身体对抗就需要篮球运动员不断增加自身的力量和体重,从而能够有力的保障一切技战术的实施。此外,一支队伍年龄老化将会影响着球队的发展,做好球队新老队员的衔接过渡是保证球队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因素。因此,年龄、身高、体重等因素对球队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据统计,被调查的女子篮球运动员平均年龄为14.4岁,其中最小年龄13岁,最大年龄的17岁。在14~16岁之间运动员年龄人数为58人,占总人数的73.42%;13岁年龄人数为20人,所占总人数的25.32%;17岁年龄人数只有1人。平均体重为54.14kg,最大值为90kg,最小值为45kg。女子篮球运动员体重与身高的比例系数分别为0.314。由此可见,我国篮球项目传统校女子运动员的身高、体重不尽如人意,身体条件不占优势。
2.2 我国篮球项目传统校女子运动员的运动等级、运动年限情况
运动员的运动等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队员现有的运动竞技水平。从运动等级统计来看,目前我国篮球项目传统校女子运动员无运动健将。国家一级以上运动员仅为2人,约占3%;无等级运动员26人,约占33%。这表明我国篮球项目传统校女子运动员的运动技术水平和球队的整体实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数据显示,我国篮球项目传统校女子篮球运动员后备人才的训练年限均偏低,训练年限在3年以下的有37人,占到总人数的46.84%;训练年限在3至6年的运动员有22人,占到总人数的27.85%; 8年以上训练年限的运动员只有4人,仅占总人数的5.06%。根据资料,8年左右的训练过程正好是篮球运动员的成才周期,这说明我国篮球项目传统校应该更加重视对女子篮球运动员后备人才早期篮球兴趣的激发,打好基础。
2.3 篮球项目传统校女子篮球运动员训练情况
充足的训练时间是取得训练效果和赢得比赛的一个重要条件。59%的传统校女子篮球运动员每周训练次数为5~6次,平均每周训练次数在7次或7次以上的约占总数的13%,训练时间在1~2h的占65%。由于中学篮球队的特殊性,大部分学校采取下午训练的形式,极少部分传统校考虑到运动员学习任务重、升学压力大,把训练时间压缩到1h以内,这就造成了教练员安排训练内容力不从心。训练时间、次数的不足对我国篮球项目传统校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根据《全国青少年儿童篮球教学训练大纲》规定,全国16~18周岁的青少年每周训练时间在18~21h之间。这说明,我国篮球项目传统校大部分女子篮球后备运动员的周训练量还未达到大纲规定时间。
2.4 篮球项目传统校女子篮球运动员训练动机情况
据统计显示,69.62%的运动员从事篮球训练是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56.96%是为了通过篮球训练来提高身体素质;36.71%的运动员为了提高自己的篮球技术,能成为职业球员;40.51%是为了进入高校继续深造;13.92%是为了进入专业队;27.85%是为了增强竞争意识;21.52%是为了丰富自己的课间生活选择从事篮球训练,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占1.27%。这表明,我国篮球项目传统校女子篮球运动员的参训动机趋势呈多元化趋势。
2.5 我国篮球项目传统校女子篮球运动员学习情况
学训矛盾是我国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员既要训练、比赛,又要进行文化学习。因此,正确处理学训之间的关系,对篮球项目传统校女子运动员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由表1可知,10.13% 的女子篮球运动员认为篮球训练非常影响文化学习;46.84%的认为有点影响;36.71%的认为不影响;6.33%的认为有积极促进的作用。这说明,一半以上的女子篮球运动员未能处理好文化课学习和篮球训练之间的矛盾冲突。
表1 关于篮球训练是否影响到文化课学习情况调查n=79
表2 篮球项目传统校女子篮球运动员毕业去向规划情况n=79
2.6 篮球项目传统校女子篮球运动员毕业去向规划情况
决定运动员参训目的的重要因素是运动员本人对其未来出路的意愿。目前,我国篮球项目传统校女子运动员后备人才参训目的差异较大。从表2可以看出,在对自己毕业去向规划的选择中,有73.42%的运动员选择毕业后去大学继续深造,表明运动员对接受高等教育、上大学的向往度很高,同时也满足了家长培养孩子接受大学教育的意愿;29.82%的运动员希望自己能进入国家、省市专业队继续接受更加系统专业的训练,不断提高自己的竞技水平,这些大部分都是篮球基本功较扎实、技术全面、坚持不懈、非常热衷于篮球的运动员;选择社会单位和部队的女子篮球运动员占总人数的比例都是一样的,分别仅占2.53%;还有极少部分的女子篮球运动员有其他方面的因素:一方面,他们希望毕业后能换个环境出国深造,另一方面,是暂时不考虑自己的毕业规划,视具体情况而定。
2.7 我国篮球项目传统校女子运动员家长对训练支持程度情况
家庭因素是我国篮球项目传统校女子篮球运动员后备人才成长的经济基础和关键因素,家长对子女参加篮球训练所持态度以及送子女参训的目的对运动队的发展有很大影响。通过调查,目前我国篮球项目传统校运动员的大多数家长还是十分支持子女参加篮球训练,占到总人数的87.34%。家长支持孩子训练的原因中,56.96%的家长是为了让孩子通过篮球训练提高身体素质;43.04%的家长认为篮球是一项技术,让孩子从事篮球训练在以后能多点选择生活的余地;45.57%的家长能认识到篮球有发展前途,所以支持孩子从事篮球训练,还有部分家长是为了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使孩子能够承受压力,极少数家长有其他的原因。
据统计显示,怕影响孩子学业是家长们不支持孩子参训的最主要因素,占总人数的43.04%;其次,53.16%的学生家长都是担心孩子会在训练比赛中受伤,由于现在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倍加疼爱,以至于不希望孩子在篮球训练这种高体力运动中出现伤病;还有些家庭由于经济状况不太好,所以家长不支持孩子从事篮球训练,这种情况占到总人数的8.86%;还有部分家长没有充分认识到篮球训练的重要性,对篮球运动存在主观上的偏见,极少数家长由于其他方面的原因不支持孩子从事篮球运动,分别达到总人数的6.33%、2.53%。这说明,对篮球传统校女子篮球运动员后备人才的培养过程不仅仅从学校和教练员方面出发,家长的支持对这一过程也起着关键作用。
2.8 影响我国篮球项目传统校女子篮球运动员训练成绩的因素分析
据统计显示,认为是自身身体条件因素影响训练成绩的传统校女子篮球运动员占到总人数的49.37%;24.05%的运动员认为文化课程的学习会使自己精力分散,不能全身心地投入篮球训练当中,从而影响篮球训练成绩;同时,17.72%选择了其他因素。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 论
3.1.1 我国篮球项目传统校女子运动员的身高、体重不尽如人意,身体条件不占优势;运动技术水平和球队的整体实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训练时间不足,存在学训矛盾;大部分传统校女子篮球运动员重训练轻学习,不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
3.1.2 我国篮球项目传统校女子篮球运动员受自身的参训动机、出路及学训矛盾等一系列问题的影响,尤其是学训矛盾影响的日益突出,制约着她们综合素质和竞技水平的提高。
3.1.3 我国大部分篮球项目传统校大多数家长还是十分支持子女参加篮球训练,家长支持和不支持训练的原因呈现多元化趋势。自身身体条件和影响文化学习等因素成为影响训练成绩的重要原因。
3.2 建 议
3.2.1 政府部门应加强对我国篮球项目传统校女子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制定我国篮球项目传统校女子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的长期规划,把后备人才的培养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来抓,把广大学生吸引到篮球运动中来,扩大篮球人口;加大对后备人才的培养力度。
3.2.2 加强我国篮球项目传统校女子篮球后备人才的梯队建设,切实抓好高水平女篮后备人才培养,将教学、科研、训练有机结合,提高训练质量,加强训练的科学化和系统化,形成完善的训练体制。
3.2.3 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应积极配合解决学训矛盾,协调好各个运动员的学习和训练工作,坚持走“体教结合”之路。
[ 1 ]霍朋.河南省青少年体校篮球项目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D ].开封:河南大学,2009.
[ 2 ]刘莹.四川省女子篮球传统学校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D ].成都:成都体育学院,2015.
[ 3 ]秦光宇.辽宁省普通高校女子竞技篮球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D ].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7.
[ 4 ]马国铭.金华市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D ].杭州:浙江师范大学,2013.
[ 5 ]贾艺菲.陕西省中学生女子篮球队现状调查与分析[ D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2.
[ 6 ]龙羽.我国优秀女子篮球后备人才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 D ].重庆:西南大学,2009.
[ 7 ]刘边江.苏南地区中学篮球传统校现状调查与分析[ D ].扬州:扬州大学,2014.
G841
A
1674-151X(2016)12-041-03
10.3969/j.issn.1674-151x.2016.23.021
投稿日期:2016-11-03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研专项经费资助:学科建设—我国青少年训练竞赛评价体系的构建(2005)。
高瞻(1973—),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篮球教学训练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