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校自主招生中的考试评价制度改革*

2016-04-10李雄鹰

山东高等教育 2016年3期
关键词:笔试科目题目

李雄鹰

(兰州大学 教育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自主招生制度是新世纪以来高考形式的一大突破,是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扩大高校办学与招生自主权、改革考试招生制度的重要措施,也是高校为选拔优秀创新人才进行的重要探索。截至2015年,我国已有93所高校拥有自主招生权,实施自主招生。自主招生制度设计的初衷是在坚持统一高考制度前提下,克服统一高考制度的“大一统”局限,充分发挥高校招生的自主权与主动性,展现高校人才选拔和培养的特色与诉求,由高校设计选拔录取方案,实施审查、考核与相关测评活动,并结合统一高考成绩录取。自主招生与统一高考的最大不同就是可以充分体现高校的办学理念与选才理念,突显不同高校的人才选拔特色和需求,享有自主招生权限的高校纷纷推出足以展现其个性的自主招生评价体系。[1]由于教育部要求自主招生类考生必须参加高考文化科目考试,各高校便在实践中探索各自的自主招生考试评价体系,力争在自主招生的报考资格、考试科目、考试内容与试题命制等方面精心设计,突出考试评价的特色,招揽英才。本文即对学校自主招生中的考试评价改革问题进行深入的思索,意在为改进自主招生中考试评价效益提供某些启发。

一、自主招生的选拔目标与报考资格

选拔目标是展现高校招生理念的窗口,是制定与实施评价方案的纲领,通过对高校自主招生选拔目标与报考条件的文本梳理与分析,便可知晓其究竟欲想选拔何种人才。以2015年部分“985工程”高校自主招生简章中对选拔目标和报考资格的表述为文本资料,便可捕捉其所传递的评价理念与选才标准(见表1)。

通览大学自主招生选拔目标的文本表述之后,有几个印象便会浮现出来,一个突出的印象就是它不同于统一高考的选拔目标表述,如德智体全面发展等概化表述,而是相对更加具体清晰,更具操作性。其二是通过大学自主招生选拔目标透露出大学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与责任感,很富有时代气息,几乎所有大学都强调“创新精神”或“创新潜质”,重视创新人才选拔与培养。其三是以上文本流露出“以生为本”的个性化、人本化追求,选拔目标充分考虑了学生发展个性化及差异性存在的事实,尊重学生的兴趣,为学科特长、领域特长等各具潜质的学生敞开了大学之门。其四是在重视学生学科知识、能力与发展潜质的同时,也注重对学生健全人格及社会责任感等非智力因素的考察与培养要求,切实体现出了全面培养的理念。

当然,以上文本表述并非完美无缺,仍需进一步个性化、细化和操作化。如单就一所大学的选拔目标分析,很具个性,很有时代感,但是将代表中国大学发展方向和“领头羊”的顶尖大学的选拔目标放置一起并略加比较,就可看出难免有重复之嫌。从词频分析角度,综合素质、创新潜质、学科特长(潜质)、全面发展等语词的出现率极高,这一方面可理解为在特定时代背景下顶尖大学所肩负的共同时代责任与人才培养追求,但也有“千校一面”的趋同化发展迹象。所以,作为落实大学招生自主权的试验平台,作为探索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窗口,尽管只有5%的权限范围,但也足以让大学尽显各自风采,制定与实施更加个性化、更具特色、更富操作性的自主招生方案。在社会对自主招生一片诟病的背景下,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自主招生的改革成效。

表1 2015年部分“985工程”高校自主招生选拔目标表述一览表

资料来源:根据2015年上述大学自主招生简章整理而成。

二、自主招生的考试评价形式

自主招生是基于统一高考的制度设计,参加自主招生的学生还必须参加统一高考文化科目考试。从理论与效益角度,学生必然要参加统一高考,已经对其学业及文化水平有所考察,高校只要组织相关非文化科目考试的面试与考察就可决定录取与否。但为能体现“个性”,各高校在材料审查、面试等基础上,又都组织了文化科目考试,方才定夺是否享有自主招生资格。基于这一基本设想,各高校的自主招生形式与环节的基本模式是:材料初审、面试、自主招生文化课笔试、参比统一高考成绩。

自主招生制度实施十余年间,其与高考的关系基本没有变化,通过自主招生选拔、享有自主招生资格的考生还必须参加统一高考文化科目考试,成绩达到生源所在省区市确定的与试点学校同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省级招办即向考生选报的试点学校投档,由试点学校对先期考核通过并且符合统考成绩要求的考生进行综合评价和自主录取。截至2012年,几乎所有自主招生高校都遵从这一基本选拔形式。2006年,教育部批准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在上海市实施“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验”,通过学业水平笔试、专家面试,自主预录取选拔优秀高中生,高考成绩作为录取参考,是自主招生中不直接取决于高考成绩的选拔形式,2009年扩大到上海、浙江、江苏三省市。

10多年来,自主招生的程序形式没有发生太大变化,基本程序是试点高校于高考年的前一年年底公布自主招生方案,考生根据方案准备材料报名,高校组织专家审核材料并公布通过初审的名单,高校组织文化科目笔试、面试及体格检查,公布通过自主选拔的考生名单,考生参加高考,最后由高校综合权衡之后决定录取与否。其中,高校使用的考生评价与选拔形式包括材料审核、笔试、面试等。材料审核环节主要判断材料的真实性、材料所反映的考生的综合情况等。文化科目笔试在2001—2008年由试点高校单独组织实施,但社会及家长对于考生奔波于各地应考的舟车劳顿以及农村考生难以支付应考费用的弊端极为不满,认为对高校和考生的效率与效益都很低。为此,2006年,北京科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5所特色鲜明的高校开始实行自主招生笔试联考,被外界称为“京都联盟”,开创了联考先河。2009年以清华大学为首的5所大学尝试“通用基础测试”办法,5所大学共同组织文化课考试,共享成绩,以减少考生应考次数。联考办法在2010年迅速发酵,“自主招生四大联盟”粉墨登场,以北京大学为首的13所大学(被称为“北约”),以清华大学为首的7所大学(被称为“华约”),以同济大学为首的9所大学(被称为“卓越”),北京科技大学等5所在京大学(被称为“京都派”)分别共享文化课考试成绩。其余试点高校则单独组织考试。

鉴于社会对自主招生公平性的强烈不满,认为自主招生极其不利于教育资源稀缺的农村偏远地区的考生,自主招生录取的多为教育资源丰富的城市考生,自主招生的笔试与面试内容有利于城市考生而不利于农村考生的状况,[2]试点高校不得不作出回应,调整自主招生政策。为此,在自主选拔形式上北京大学推出了“校长实名推荐制”,由具备资格的中学校长以中学和本人名义向北京大学推荐综合素质全面、学科成绩突出、志向远大、具备发展潜能、社会责任感强的高中毕业生,北京大学安排相关学科的专家组进行审核,合格者将免于参加北京大学自主招生笔试而直接进入面试,面试合格者在高考录取时将享受降至当地本科一批控制分数线录取的优惠政策;同时还明确指出,在中学资格审核、学生考核等环节中加大对农村地区、偏远地区中学的倾斜力度,推动农村教育发展,促进社会教育公平。清华大学推出“自强计划”,面向长期学习、生活在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或民族地区,自强不息、德才兼备的高中毕业生。中国人民大学推出“圆梦计划”,面向在县及县以下地区学校就读,学习成绩优秀或具有某方面培养潜能的应届农村生源高中毕业生。

2015年,根据教育部的规定,统一将自主招生笔试和面试调整到高考之后进行,是自主招生考试评价形式的重大改革。这一调整之于考生有重要意义,可以全力以赴集中精力参加高考。但对于招生院校则存在组织考试时间紧迫、一些考生拿到自主招生资格但最终选择其他高校的状况。

三、自主招生的考试评价内容

考试内容是试点高校选拔目标与选才理念的直接体现,自主招生的考试内容集中体现于面试与笔试题目中。面试是自主招生制度设计的选拔方法基础之一,通过面试可直截了当地考察考生的知识视野、反映应变能力、思维表达能力、个性及潜质等方面,是选拔人才的有效形式。自主招生制度试点以来,各高校都充分发挥这一选拔方法。在面试方式上,各高校都采取多对多的办法,一般是3名考官同时面试3名考生。试题基本采取开放式问答或情景问答模式,可以充分激发考生的想象力。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6所重点大学2014年的自主招生面试题目为例(见表2),结合往年面试题目共同分析,自主招生面试题目可谓“优点很突出,缺点也很突出”。[3]

(一)有助于考生充分发掘个体潜力,引导综合素质发展

具体来说,第一,试题的题目涉及面广,创新特色突出,考生答题空间开阔。如复旦大学题目“你相不相信神的存在”,浙江大学题目“爱因斯坦和达尔文谁对人类贡献更大”等。类似的题目足以激发考生的创新激情与思维,考生可从多个角度阐述自己的观点,展现自己独特的思维。面对这样的题目,部分考生或许会娓娓道来,有头有序,逻辑合理,富于创新思维,也会有考生就事论事,难逃现实窠臼,还会有考生东拉西扯,不成逻辑,“神马都是浮云”,不知所云。第二,试题内容没有拘泥于高中教材,给了考生更多发挥空间。如北京大学题目“ 试论科学和技术上的模仿与创新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可以从中国近年在航天、航空、航海和高铁等领域的技术进展举例展开”,复旦大学题目“为什么开水不响,响水不开”等等。这些“七荤八素”的题目涉猎十分广泛,试点高校在招生简章中明确说明,面试主要考察考生日常的积累,切勿刻意准备。看了这些题目便知,根本无法准备。所以这样的题目的确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考察考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可以较好地反映考生的社会常识与人文科学素养。第三,试题内容从社会生活出发,颇具现实性。很多高校的面试题目都紧扣社会热点与时政要闻,以考察考生在学习之余关注社会的意识与程度。如清华大学题目“扶老人的时候,老人说是你撞倒的,你会怎么办”引起社会热议。上海交大“谈谈对马航事件的看法”,复旦大学题目“如果你是市长,有一天遇到不明缘由的雾霾,你会怎么处理”等等,都是社会正在热议的话题。这样的题目旨在考察考生关心社会的意识与社会责任感,避免考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总之,自主招生的考试评价内容对中学实施的素质教育释放出明显信号,即是说高校开始重视考生的综合素质发展,而不再只是考察书本内容。“一道道别具匠心的试题,反映了高校选拔学生的独特思路,也冲击着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这对中学大胆实施素质教育、纠偏应试教育方向是一记‘强心针’”[3],也是高考对中学教育发挥积极的“指挥棒”作用的展示。在高考与中学教学的关系中形成的“高考考什么中学就教什么”的定势效应在这一刻也具有积极导向作用。据此逻辑,高校开始重视素质考查,中学也定会紧随其后,重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二)试题难脱“偏难古怪”之嫌,文化科目考试呈“小高考”特征

自主招生与统一高考相比,显然尤其先进之处,是针对传统高考之弊所做出的重要改革,尤其是面试环节,其进步意义显著。但自主招生无论是面试题目还是文化科目考试,都依然存在众多值得商榷和亟待改革之处。

从其不足看,自主招生面试题目缺点也很突出。总体上可概括为“偏难古怪”和缺乏系统性。近年来,针对面试题目的指责和诟病常常见诸网络媒体,对其“偏难古怪”的批评时有发生。究其原因:第一,招生院校的自主招生综合选拔体系尚未形成,高校从不承担考试命题任务到承担考试命题任务,需要经历角色与职能的转变。而命题又是专业性极强的工作,需要命题人员、理论与技术以及经验的支撑。在此情形下,高校面试的测试目标、测试的整体性、测试功能、测题质量等都尚在进一步明确与提高中。第二,中国是一个重视考试的国度,针对一项考试会引发考生、家长、学校、教育培训机构等多方面的应试行动。自主招生实施10多年,社会上已经有上百家培训机构专门致力于自主招生笔试、面试的研究培训。招生院校为提高面试的区分度,避免猜题押题现象,就不得不挖空心思,出其不意。由此便出现招生院校命题者与全国考生、教师、家长、培训机构人员斗智斗勇的奇观,“偏难古怪”的题目也便由此而生。第三,高校都试图通过自主招生招揽创新人才,从其命题套路看,似乎进入创新人才就要用“偏难古怪”题目考察的误区,尽管不断被报以不满,但这样的题目仍比比皆是。由于过于注重题目内容的广度和“创新”,题目的系统性较弱,关联度很低,有些“七零八落”,难免拼凑之嫌。其实,从教育测量命题要求的角度,只要设计合理,即便看似平庸简单的题目也可以考察深层能力,忌讳试题内容与形式晦涩难懂。

文化科目考试是自主招生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考查考生基本知识和能力的有效环节。自主招生高校的文化科目考试不如其面试那样有吸引力,基本以高中9门课程为主要考试内容。自主招生笔试无论是其科目设置,还是考试内容与方式,基本没有超出高考的范围与框架,与高考科目及内容极其雷同。因此也就引发了对其“小高考”的质疑,认为增加了考生负担,扰乱了中学教学秩序。原因是自主招生是基于高考的制度设计,考生必须参加高考,试点高校可以不再组织文化科目考试,以高考成绩衡量考生的学业水平及文化素养即可。[4]现实是考生既要参加自主招生笔试,又要参加高考,而自主招生院校的笔试题目无论是从命题思想理念、命题专家储备、命题技术与经验、命题的科学性以及命题质量都无法超越高考试题,因此增加学生负担的指责似乎在理。

表2 2014年部分高校自主招生面试题目举例表

资料来源:http://edu.qq.com/gaokao/, 2014-11-04。

四、自主招生考试评价改革的基本趋势

自主招生制度已经实施十多年,但改革完善依然任重道远。2014年,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教育部专门颁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高校自主招生试点工作的意见》(教学[2014]18号),进一步明确了自主招生的选拔目标是“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明确了中学和高校的责任,要求中学应“依据考生学籍档案、在校表现和高校要求,如实提供考生在高中阶段德智体美各方面发展情况,包括高中阶段课程修习情况和相关成绩、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社会公益活动情况、获奖证书证明以及其他反映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情况的写实性材料”。要求高校在评价考生时应做到“多元、科学、公平公正”;在考试评价内容上要求招生高校“要组织相关学科专家认真审核考生提交的申请材料,合理确定参加本校考核的考生名单……合理确定考核内容和形式,要结合本校相关学科、专业特色及培养要求,重点考查考生的学科特长、创新潜质。要求充分发挥学科专家的作用,探索完善科学、有效、简便、规范的考核方式”。由此可见,国家对于自主招生的政策导向十分清晰,改革思路非常明确。高校作为自主招生考试的组织主体,为了能更加系统、综合、科学、公平的评价考生,应抓住机遇,大胆创新,不断完善自主招生考试评价制度。[5]当下之急便是试点高校尽快加强招生能力建设,完善自主招生考试相关制度和政策,增强政策的科学性和操作性。[6]为了不断完善和优化自主招生政策,充分彰显自主招生的制度效应,高校应肩负起改革重任,发挥主导作用,积极主动地推进该项制度改革。

第一,高校是自主招生的责任主体,要做好该项工作,必须建设一支专业化的考试招生队伍,包括考试招生管理人员和考试评价专家队伍。现有的招生人员仅仅局限于行政人员,无法胜任全部工作。从各个学院教师中临时招募命题、面试人员的做法不利于提高命题和面试质量,影响招生工作有序、高质进行。行之有效的策略是建设一支专业化自主招生队伍,承担考试制度制定、命题、面试、考试研究等具体工作。

第二,从前文对各自主招生高校的招生目标的梳理可以看出,各高校的自主招生目标显得模糊不清,缺乏创新,操作性不够,还有雷同之嫌。人才选拔目标是考试招生工作的“指挥棒”,指引着考试招生工作的全程,尤其是对考试评价内容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各高校还需进一步明确自主招生选拔目标,将各自的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理念具体化为人才选拔理念,并以此为基础建构各具特色的自主招生考试评价体系。

第三,建构各高校自主招生考试评价体系。自主招生制度实质上是一项考试测评活动,而考试测评的实质在于测评和甄别人才。为了提高人才选拔的科学性和公正性,就必须建构一套科学、公平、稳定和有操作性的考试评价体系,使自主招生有据可依,避免考试评价的随意性。回顾自主招生的历史,各高校多次改革自主招生考试形式与内容,但至今多数高校依然没有科学稳定的考试评价体系,表现为考试内容的随意性、考试难度的波动性,以及自主招生与高考内容的区分度不明显等不足。由此可见,建构自主招生考试评价体系是自主招生制度改革的重中之重,从根本上决定着自主招生质量。

第四,公开、公平、公正地选拔考生是一项考试制度的生命力的重要因素,自主招生考试评价的公平性一直是社会对于自主招生制度的强烈诉求,自主招生制度的相关利益群体期望自主招生制度切实成为部分考生实现高考梦想的阳光通道。但是在实践中,由于自主招生的权力下放到各高校,就很容易受到人情面子和权钱因素的干扰,破坏制度的公平性。高校是自主招生权力的拥有者和践行者,高校应维护这一制度的权威性和作为一项制度的正义性。在实践中,高校应在招生制度建设、招生过程、考试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评价结果等方面充分体现公平理念,维护每个考生的合法权益,努力做到阳光招生。

第五,在自主招生制度实施和改革过程中,应积极将之融入高等教育法治化进程之中,依法治教,依法治校,依法治考,通过法治来保障高考制度改革、自主招生制度实施的科学性与公平公正性;同时,应高度重视大学章程建设在促进高考治理法治化中的作用,将大学自主招生的思想理念、原则、程序、方式方法等写进章程,充分发挥大学章程作为大学“根本法”对各利益相关主体的权责规制与引导作用,[7]推动依法治考的可行性、实操性,将高考治理法治化落到实处,真正做到以考生合法权益为核心,提高包括自主招生在内的高考改革的效率与公平。

参考文献:

[1]李雄鹰.自主招生改革的社会期待与大学应对[J].考试研究,2012,(2):20-26.

[2]刘海峰.高考改革的突破口:自主招生的一个制度设计[J].中国高等教育,2011,(9):43-45.

[3]李雄鹰.大学自主招生质量的实证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3,(6):33-38.

[4]2013年自主招生笔试科目将减少面试增加[EB/OL].(2012-11-03)[2015-10-20].http://www.langya.cn/lyxw/zxwsdxw/201211/t20121103_148603.html.

[5]郑若玲.自主招生需抓住机遇大胆前行[J].大学教育科学,2014,(3):4-6.

[6]谈松华.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契机,释放基础教育的创新活力[J].中国教育学刊,2015,(2):10-12.

[7]张继明.学术本位视域中的大学章程研究[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5:86-89.

猜你喜欢

笔试科目题目
2024年拟在河北招生的普通高校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发布
唐朝“高考”的诗歌题目
疫情下的笔试
关于题目的要求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关于校招笔试的5个问题
2016年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考试招聘人员笔试工作完成
让讨厌的科目“牛”起来
追根求源
汉语或成俄罗斯高考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