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玩”转区角,将快乐进行到底

2016-04-10湖北省武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薛峰幼儿园罗翠玲

儿童与健康(幼儿教师参考) 2016年12期
关键词:区角游戏幼儿

湖北省武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薛峰幼儿园 罗翠玲

“玩”转区角,将快乐进行到底

湖北省武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薛峰幼儿园 罗翠玲

区角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隐性”课程。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有目地和计划地投放各种材料,创设出宽松和谐地活动环境,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和活动伙伴,主动进行操作、探索和交往活动。体现了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关注个别差异并赋予自由选择的权利,能充分满足不同层次幼儿学习成长的需要。

当我们将琳琅满目、趣味盎然的班级区角呈现出来时,孩子们的眼睛都亮了,一个个迫不及待地挽起袖子准备进入游戏。孩子们进入区角后,有的安静阅读,有的穿针引线、巧手制花,有的在“厨房”忙得不亦乐乎,还有的开心地搭积木、叠纸杯……这份专属于孩子的快乐不言而喻。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可以尽情地创作和释放,尽情地实践他们的奇思妙想。

但是,一段时间后,我们还是发现幼儿在区角活动中出现了异常。

活动前期,幼儿的确乐玩、会玩,他们都能遵守区角活动规则有序地开展游戏。可我们发现,在活动后期均会三三两两地出现串区现象——有的幼儿拿着进区卡却犹豫着迟迟迈不开脚步;有的幼儿在游戏中途从自己的区角转入另一个区角参加游戏;有的幼儿被相邻区角的声音所吸引跑去围观等。个别区角超员或乏人问津就是这种串区行为导致的后果。

虽然我们不断地强调区角规则、严格控制进区人数以尽量避免串区现象,但串区“顽疾”依然屡禁不止。如何根除这一“顽疾”,让幼儿在有限的时间内高质量地“玩”转区角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针对串区现象,首先,要寻找幼儿频繁串区行为背后的原因——是无所事事地到处游走观望,还是有目地更换区角,亦或是跟其它区角游戏中的幼儿之间存在沟通;其次,针对不同的串区原因采用不同应对措施,保障幼儿区角活动质量。

一、选区犹豫——尊重选择权利

有的幼儿拿着进区卡却迟迟不能决定自己要进哪个区角。当幼儿拿不定主意时,他们往往由于担心自己不能胜任游戏而缺乏自信,不敢下决定。如果幼儿出现选择困难,教师不能代替选择或催促幼儿,否则,幼儿没有主动选择意识,在游戏中会处处依赖他人,对今后要面对的学习和生活也会造成潜在的影响。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要求教师要尊重幼儿选择的权利,因此,教师要给此类幼儿留足思考和做决定的时间,等待幼儿根据自己的主观意愿做判断,并尊重幼儿的选择。如果幼儿确实存在选择困难,教师可适当引导幼儿说出想法并鼓励其大胆尝试,跟踪、留意他们的游戏情况,并及时调整活动难度。

二、交往式串区——允许与鼓励

班级区角包括角色游戏区、积木区、语言图书阅读区、音乐表演游戏区、美工区、科学发现区、自然角、益智区、操作区等,这些表面独立的活动区角之间确实存在内在关联——角色区的幼儿需要表演道具和音乐伴奏时可与美工区及音乐区的幼儿互动;美工区的幼儿绘画写生时需要进入自然角;表演区的幼儿需要使用美工区制作的橡皮泥食物充当道具等。

当幼儿因此串区时,教师不但不需要干预,还要适时地鼓励和支持幼儿带着交往目地与其它区角的幼儿交流。但是,教师要明确幼儿游戏的目的,一旦沟通结束,及时引导幼儿返回原区角,避免人员拥挤造成混乱。

三、逃避式串区——降低活动难度

有时,幼儿在区角活动中遇到了自己不能解决的困难只好选择放弃,进而更换其它区角游戏,这类原因在串区现象中是最普遍的。这时,教师可以协助幼儿解决问题,鼓励幼儿勇于面对敢于尝试,学会独立或求助他人渡过难关。当然,遇到此类串区情况时,教师在分析幼儿心理的同时,还要反思自己创设的区角是否合理,区角中活动材料的投放与使用是否适合不同层次幼儿的操作水平。

在游戏过程中,往往因活动材料不适宜或缺乏层次而导致幼儿存在串区现象——投放的活动材料过于简单没有挑战性;难度太大的材料容易使幼儿无从下手。因此,投放材料时要注意提供难度不同的材料,按照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顺序,准确控制材料操作的难易程度,并帮助幼儿无障碍地融入游戏。如我班美工区“巧手乐园”中就包含了多层次、多结构的材料——有手工纸花、剪纸窗花、绕线成图、编织图案等。在强调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活动背景下,要求幼儿手、眼、脑并用,细心且耐心地完成操作。同时,为兼顾有活动兴趣但能力稍弱幼儿的需求,在后期又添加了难度稍低的“蜘蛛纸盘”,供他们练习绕线。

实践证明,投放不同难度的材料确实能满足不同能力幼儿活动的需求,串区现象明显减少,更便于教师针对个体进行指导和帮助,做到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

四、无耐心式串区——制定任务公约

有的幼儿在区角活动时对自己的游戏表现得心不在焉,与此同时,却能时刻关注周围的人和事——刚在美工区画了两笔就跑去建构区看热闹,再一会儿又去图书区围观,直到游戏结束时,自己的画也没画多少。对于这类无法专注又缺少耐心的幼儿,教师可以与他们共同制定一个区角活动计划,约定每天区角活动的任务量。如:每天只进一个区角,独立完成一份属于自己的建构作品或是美术作品,也可以是阅读一册完整的绘本等。目标要根据幼儿的能力设定,要保证幼儿能够顺利完成。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幼儿的耐心,督促他们专心地完成一个活动任务,并及时给予鼓励与表扬。

五、无兴趣式串区——提供低结构生活材料

区角活动一段时间后,个别幼儿活动兴趣减退,活动中开始出现破坏规则或影响他人的捣乱现象。面对这类幼儿,教师应及时分析问题所在,除幼儿的顽皮因素外,更多地是区角活动中材料的重复使用导致幼儿没有新鲜感而失去活动兴趣。同时,幼儿对脱离生活经验的活动材料缺乏兴趣。

教师要努力为幼儿提供灵活多样、可塑性强的材料,并尽量贴近幼儿生活。如角色区“娃娃厨房”的厨师扮演游戏:如果我们只提供仿真的蔬菜、水果等食物,幼儿在游戏中只能模仿出比较简单地炒菜、吃东西等动作,游戏提升的空间不大,幼儿容易生厌;如果我们投入的是橡皮泥、泡沫垫、海棉纸、竹签、皱纹纸、塑料杯、吸管等低结构材料,孩子们能巧妙地运用橡皮泥捏制出不同形状的“蛋糕”和丰富诱人的“甜点”,用各种颜色的手工纸制作成“烤串”,用皱纹纸和吸管调制出不同口味的“果汁”,甚至还能用五颜六色的边角余料烹制出一碟碟美味的“佳肴”。一桌丰盛的特色“家宴”,呈现出幼儿“玩”转区角的积极性、创造性及趣味性。

这一幕幕场景,再现了真实的社会生活,贯彻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教育源于生活”的精神。教师不仅要善于在生活中取材,投放有“思想”的材料,更要教给孩子实用性强的知识。同时,教师作为活动的设计者,在进行区角活动时,不能一味旁观或是过多干涉,要善观察、巧指导,学会等待幼儿并适时地参与引导,及时调控活动方向并给予幼儿时间、环境及材料上的支持。

区角的创设、实施与调整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需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活动情况随时变更、不断完善。作为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素养,在实践中探索和反思,在反思中不断成长!

做个有心之人,创设出真正为幼儿所乐玩、乐学的交互式活动环境,与幼儿一同“玩”转区角,将快乐进行到底!

猜你喜欢

区角游戏幼儿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幼儿园户外自主区角游戏的探索与实践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幼儿园区角活动的有效指导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区角活动真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