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家乡文化浸润学生心灵
2016-04-10邢台市立德小学李国玲
邢台市立德小学 李国玲
以家乡文化浸润学生心灵
邢台市立德小学 李国玲
建构“生态德育”体系是我校践行“生态教育”的重要工程,而“家乡文化”作为“生态德育”的重要维度,在贯彻“立德树人”,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此,我校以环境、课程、活动等多方面建设为抓手,努力让家乡文化春风化雨般走进儿童心灵。
一、“家乡文化”成为环境建设的重要载体
“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走进立德小学教学楼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主题鲜明、内容多元的邢台文化长廊:邢州篇、白瓷篇、字画篇、戏曲篇、名人篇、特产篇、成语篇……它们以不同的形式向学生诉说着邢台的历史,讲述着作为邢台人的骄傲和自豪。而以此为背景,所展开的“童眼看家乡”系列实践活动,更是不断丰富、深化着学生了解家乡的进程,在他们看、拍、画、访等实践过程中,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
二、“家乡文化”成为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
让家乡文化进课堂是我校建构“生态德育课程”的重要途径,我们采用“多条腿走路”的思维模式努力让家乡文化扎根于我们的校园,植根于学生的心灵。
1.学科融合,润物无声。每一门学科都具有课程的独特性。如果花大量的时间硬性植入家乡文化,势必会使德育生硬、牵强。为此,我校以教导处、政教处为龙头,以课题《邢台文化与学科融合的研究》为载体,让全员教师参与到教育教学的研究之中。老师们通过理论学习——实践探索——交流反思——再实践研究,理解了家乡文化传承的自然性、融合性和开放性,从而建立起了立足学科特点,以渗透、融合为基本策略的课程观,对科学推进“家乡文化进课堂”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
2.研发课程,深度推进。建立具有立德特色的“生态课程”一直是我校的致力追求。为深入推进家乡文化建设,我校研发了适合低段学生阅读的《我是牛城娃》,并以设课时、定人员、集体备课、课例研究等措施切实保障,从而确保了校本课程《我是牛城娃》的有效实施。
3.组织编写朗朗上口的《牛城娃儿歌》。儿歌针对低年级学生特点,在校园传唱,并利用大课间时间,以班级为单位展示,以此使家乡文化更加贴近儿童,贴近生活。
三、“家乡文化”成为活动建设的重要旋律
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对于陶冶学生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为此,我们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多维一体的教育网络,让家乡文化多姿多彩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1.招募“家乡文化宣讲员”。由少先队大队部统一组织相关人员定期利用班队会、国旗下讲话向学生宣讲邢台故事。
2.以我是“小小背包客”为主题。寒暑假期间,鼓励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走进清风楼、开元寺、达活泉公园、张果老山等以参观、摄影、查找资料等方式从不同角度感受邢台文化。开学后,通过交流、展示实现资源共享。
3.邢台文化与传统节日文化有机结合。以立德校本课程《缤纷节日》为载体,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为重点,了解邢台的民俗文化。
4.制作“牛城名人名片”。让学生认识科学家郭守敬、贞观名相魏征、京剧大师尚小云、著名画家白寿章等名人。为使该项活动扎实有效,学校还联合学生家长带领孩子一起查资料,讲故事,制作名人名片。
5.“榜样在我身边”故事宣讲活动。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优秀邢台人,以他们为榜样,做优秀的邢台人。
家乡文化进校园活动是一项长期、系列的工程,在今后的工作中,立德小学将继续探索有效的策略及方法,以此,来丰富我校“生态德育”体系,让家乡文化浸润每一个娃娃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