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有效提问的方法

2016-04-10林宗蓉

中学政史地 2016年17期
关键词:品德课思想品德情境

林宗蓉

●福建省永泰县青云中学

浅析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有效提问的方法

林宗蓉

●福建省永泰县青云中学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是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目标,提高初中学生学习和品德修养的综合性课程。笔者从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反思总结出关于课堂教学提问设计的粗浅看法,请同行斧正。

一、为什么要问

课堂提问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的,有针对性地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积极思考,有效掌握知识,提升道德素养的重要渠道。而有效提问是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习与情感双向交流的桥梁。适当、有效的提问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是学生进步发展的动力。正如宋代学者陆九渊所言:“为学患无疑,疑者有进,小疑小进,大疑大进。”没有疑问,学生何来的进步?

二、要问什么

1.要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规定,为了适应初中学生的成长需要,课程设置了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四项有关内容。目的是为了祖国的下一代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将来能成为建设祖国的有用人才。所以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提问除了问“是什么”(知识点、概念等),更应提出“为什么”“怎么办”。

2.要问在“切入点”“重点”“难点”“关联点”上。

初中思想品德课内容理论性强,抽象,不易理解,而且中考成绩只需60分就“万岁”,甚至可以不及格,所以学生、家长并不重视。部分老师为了在一周仅有的两节课内“高效率”完成任务,常常以最快的速度、最简单的方法,把知识点、考点画给学生,然后要求学生读背。学生只需死读、死背,不需思维,毫无感悟。整堂课都是死沉的,何来的快乐与效率?

三、要怎么问

1.要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难易要适度。

课堂提问是师生之间双向互动的,而不是教师教学单方面的需求。教师备课时既要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重难点,也要备学生,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的理解能力。设置问题难易适度,要做到因材施教。

2.提问要遵循学生的情感发展规律,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是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主要渠道。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教师要顺着学生的情感发展规律,精心设计问题情境,立足学生生活,抓住学生喜闻乐见的实例,巧妙引入社会热点,形象具体地再现学习与生活、与社会的联系,让问题成为学生生活与学习衔接的纽带。这样的课堂是轻松的、自然的,没有强迫性,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学生在富有情感的课堂上乐于学习、主动思考、积极探索,从而提高教学有效性。

例如,笔者在教学《防范侵害,保护自己》这一课时,设置了一个同学熟悉的情境——中奖的忧虑:老师昨天接到一个令人惊喜的电话,说是我的电话号码中奖了,奖品是一部苹果手机,不过要付1000元公正费。请同学们给老师出主意,要不要付1000元?付钱后会得到手机吗?这样的问题一抛出,原来昏昏欲睡(下午第一节)的同学立刻活跃了起来,开始了激烈的讨论。有个同学忍不住站了起来给我献计献策。我顺势引出教学内容。这样的情境设置,既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有话可说,又使学生能明辨是非,学会自我保护,达到教学目标。

3.提问有效的达成要有教师的耐心和倾听。

当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时,教师要稍作停顿,留给学生适当的自由思考时间。当学生深入思考时,教师要耐心等待,有时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当学生回答时,教师要做一个忠实的倾听者。倾听是尊重,是达成有效提问的重要条件。随意打断学生的回答,会抑制学生的思维,挫伤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失去提问的有效性,等到学生回答完,教师要及时做适当的评价和引导。

猜你喜欢

品德课思想品德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融入法制教育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护患情境会话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解题技巧
在思想品德课中教师如何以“惰”督“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