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水北调东线山东段供水综合效益分析

2016-04-10邓妍

山东水利 2016年10期
关键词:东平湖东线通水

邓妍

(南水北调东线山东干线有限责任公司,山东济南250014)

南水北调东线山东段供水综合效益分析

邓妍

(南水北调东线山东干线有限责任公司,山东济南250014)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在山东境内全长1 191 km,每年可为山东省调引13.53亿m3的长江水,为保障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水资源支撑。通过建设南水北调工程,沿线的水质得到了根本改善,由原来的“污水河”变成今天的“清水走廊”和“生态长廊”。在工程规划设计建设过程中,高度重视南水北调工程的综合带动效应,积极强化大型水利工程的为民服务职能,做到了“六个结合”。南水北调工程发挥了水网联通优势,通过调江、引黄和调蓄,在山东省水资源优化调度和防汛抗旱减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南水北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水质;综合带动效应;优化调度;防汛抗旱

南水北调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作出的重大决策,是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恶化状况,促进水资源整体优化配置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工程分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通过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相连,构成我国水资源配置“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总体格局。

根据国务院2002年批准的《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南水北调东线在山东境内规划为南北、东西两条输水干线,全长1 191 km,其中南北干线长487 km,东西干线长704 km,在我省形成“T”字型输水大动脉和现代水网大骨架。工程分三期实施。一期工程主要是缓解山东半岛和鲁北地区城市缺水问题,并为向河北、天津应急供水创造条件。一期工程供水区范围涉及山东省的13个市、68个县(市、区),建成运行后,每年可为山东省调引13.53亿m3的长江水,将从战略上调整我省的水资源布局,实现长江水、淮河水、黄河水和当地水的联合调度、优化配置,为保障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水资源支撑。

经过11年的不懈努力,累计完成投资229.15亿元(占批复总投资的95.4%),南水北调东线山东段工程提前实现全线通水、转入运行阶段。新建超低压大流量泵站7级、调蓄水库3座、穿黄河枢纽工程8 km,输水渠道240 km,扩挖疏浚河道283 km,利用韩庄运河段原河道42.7 km,对南四湖、东平湖进行了蓄水影响处理,新(改)建桥、涵、闸、倒虹吸等建筑物1 500余座;建成中水截蓄导用工程21个,每年可消化中水2.1亿m3,改善农灌面积13.33多万公顷;安置人口3.3万人,拆迁房屋42.5万m2,恢复迁移大型地面设施1 200多处。另外,为将南水北调水输送到山东半岛,山东省专门建设了胶东调水工程,全长464 km,新建9级提水泵站,工程总投资50.69亿元。

南水北调山东段工程于2013年11月15日提前实现全线通水目标。截至目前,已成功实施了试通水、试运行和2013—2014年第一个调水年度调水3次通水运行,完成了国家下达的调水任务。3次通水运行共计125 d,输水线路长达780 km,调入东平湖水量约2亿m3,工程运行始终处于安全稳定状态,输水水质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通水运行做到了工程安全、输水安全、水质安全。

1 输水干线水质达标

南水北调沿线的水质得到了根本改善。工程开始建设时,南四湖、东平湖的水质都是劣Ⅴ类水,有的断面检测化学需氧量(COD)高达上千毫克,社会各界普遍担心东线水质问题。经过11年的治理,沿线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全国流域污染防治工作提供了示范。按照国家确定的评价指标,山东省输水干线测点均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沿线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南四湖、东平湖水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对环境敏感的小银鱼、毛刀鱼、麻婆鱼等又重现于河湖中,生物多样性日益显现。南水北调输水渠道沿线已经由原来的“污水河”变成今天的“清水走廊”,在“清水走廊”两侧,还打造了几十米宽的景观绿化带,又形成了一条“绿色长廊”和“生态长廊”,加上东湖、双王城和大屯3座平原水库形成了近2 000 hm2的浩荡水面,南水北调工程在涵养工程所在地的水源、保育土壤、改善大气质量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2 综合效益逐步显现

在工程规划设计建设过程中,高度重视南水北调工程的综合带动效应,积极强化大型水利工程的为民服务职能,做到了“六个结合”。

1)投资12亿元的中水截蓄导用工程与防洪除涝、灌溉、生态保护等结合实施,创造性地构建了“治、用、保”流域污染综合治理体系,使发展中地区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阶段解决流域污染问题成为现实。从设计、建设、运行情况看,通过截、蓄、导、用联合调度,21个项目使我省7个市30个县(区)直接获益,每年可处理消化中水2.06亿m3,削减COD近5万t、氨氮3 000多t,并结合整治河道、泵站以及农田排灌设施,增加了13.33万hm2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另外,原有河道、洼地等建成了水域景观和湿地系统,改善了工程沿线的水环境。菏泽市中水截蓄导用工程作为工农业供水水源;临沂、济宁中水截蓄导用工程与湿地联合调度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2)南四湖至东平湖段工程调水与航运结合实施,使京杭运河通航从济宁市延伸到东平湖,实现了黄河南岸直接通航至长江,形成了一条运量大、运输成本低、投资省、占地少的南北水上大通道。

3)济南市区段工程与小清河综合治理工程结合实施,不仅避免交叉施工重新开挖的被动局面,而且节约征迁投资13亿元。

4)台儿庄泵站工程与市区防洪除涝结合实施,使台儿庄城区排涝由5年一遇提升为50年一遇。

5)梁济运河出湖口段与济宁城市新区开发结合实施,取得了提升城市景观、改善生态环境及带动发展的综合效益。

6)干线工程与沿线灌区改造、影响工程结合实施,保障并改善了沿线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

3 区域水资源优化调配升级

南水北调工程在山东省境内形成的“T”字型输水大动脉是山东省现代化骨干水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南水北调工程发挥了水网联通优势,通过调江、引黄和调蓄,在山东省水资源优化调度和防汛抗旱减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济平干渠作为南水北调工程第一个发挥效益的单项工程,2005年底建成通水以来,已累计向小清河输送生态用水2亿m3,用于改善小清河水质和周边生态环境。特别是在2009年10月济南市承办全运会期间,济平干渠持续两个月为小清河输水3 500万m3,确保小清河有充足的生态和景观用水量,提升了济南的城市形象,扩展了南水北调工程的社会影响力。

2007年8月山东省大汶河流域发生大暴雨洪水,根据防汛指令,南水北调济平干渠工程下泄洪水为5 000多万m3,有效缓解了东平湖防洪压力。2014年7月,作为全国重要蔬菜生产基地的潍坊市发生严重干旱,南水北调双王城水库应急增援抗旱调水1 600万m3,及时挽救了弥河两岸大片濒临绝产的秋季作物,缓解了蔬菜大棚区的农田灌溉困难。

2014年7~9月,通过南水北调工程分别向南四湖上级湖、下级湖调引黄河水2 422万m3、长江水8 069万m3,用于生态应急补水,使水位回复到最低生态水位以上,基本满足湖区各类水生动植物的最低用水需求,保证了南四湖生态链的完整和生物物种的延续,避免了湖区生态遭受毁灭性破坏。

(责任编辑迟明春)

TU991.01

B

1009-6159(2016)-10-0005-02

2015-10-08

邓妍(1984—),女,经济师

猜你喜欢

东平湖东线通水
2022 年春季永定河全线通水工作正式启动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迎来全线通水7 周年等
修复渔业资源,改善水域环境
——东平湖增殖放流活动实施
东平湖水环境质量评价及趋势研究
东线混战
四川省毗河供水一期工程正式通水投用
南水北调东线山东段工程建设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开通
再去看看东平湖(外二首)
基于Landsat数据的近30年东平湖湿地植被覆盖演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