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颊河防洪排涝能力评价
2016-11-11马书涛盖广民
马书涛,盖广民
(德州市水文局,山东德州253016)
马颊河防洪排涝能力评价
马书涛,盖广民
(德州市水文局,山东德州253016)
极端天气复杂多变,假定现状水利工程遭遇历史大暴雨,通过暴雨频率分析、设计洪水计算及实测资料对比分析,对马颊河防洪排涝能力进行比较和评价。
历史大暴雨;重现;马颊河;防洪标准
马颊河是鲁北平原仅次于徒骇河的大型行洪排涝河道,河道长443 km,流域面积8 330 km2。由于流域面积大,河道窄长,入海口出路不畅、排水能力低,大雨后下游河道经常为上游来水占用,当地涝水难以排除。本文假定以马颊河遭遇1961年大暴雨为例,重现历史暴雨在现状条件下,对河道防洪排涝能力的影响及评价。
1 马颊河防洪标准
马颊河治理标准采用的是典型年法。即以1964年雨型,45 d降水量400 mm推算的洪水作为设计排涝标准;以1961年45 d降水量600 mm推算的洪水作为防洪标准。采用的峰量值关系是:Qm=0.0172R·F0.25
随着水文资料的积累,有必要对其设计标准进行比较论证,以定量描述河道治理标准,为今后河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2 历史暴雨的统计分析
2.1马颊河流域历史特大暴雨
在有水文记载的80多年中,最大24 h时暴雨量发生在1961年7月11日,宁津站降水量达384.7 mm;历史最大45日单站降水量是从1961年7月1日开始计算的德平站达到785.6 mm。在分析计算面雨量时,按流量站的控制断面将马颊河流域分为3个断面以上流域和三个区间。以流域内国家雨量站实测的45 d最大暴雨见表1。
2.245d暴雨的频率计算
1)计算样本的选取采用最大值法。据6个分区统计的面平均45 d暴雨量的年最大值,组成连续系列供分析计算。
2)统计参数的计算采用常用公式。考虑到除涝标准较低,不需外延求取稀遇值,所以系列均值、离差系数CV值采用实测值,不做适线处理。偏差系数CS值取经验值CS=3.5CV。
3)计算成果的摘录:根据防洪除涝常用设计标准取3、5、10、20、30年一遇。
4)取鲁北地区45 d暴雨高值点,即马颊河流域内的德平站历年最大45暴雨量进行频率计算,以德平站做为代表站。频率计算成果见表2。
2.3设计暴雨与实测暴雨的比较评价
马颊河典型年法暴雨设计标准定为1964型400 mm除涝,1961年型600 mm防洪,雨期均为45 d,针对此标准,应用不同方法,比较评价如下:
用上述频率计算成果点绘45 d暴雨量~频率~面积的相关曲线,然后将同期400 mm与600 mm的设计标准值绘于同一关系图上(见图1)。
表1 马颊河流域实测45 d暴雨统计表
表2 马颊河流域平均最大45 d暴雨频率计算成果表
图1 马颊河流域暴雨设计标准比较图
1)分析45 d暴雨量400 mm除涝设计标准。如图1可知:当流域面积小于1 000 km2时,其标准在3~5年一遇之间:当流域面积在1 000~5 000 km2时其标准在5~8年一遇之间;当流域面积达到8 500 km2,其标准达到10年一遇。
2)45d暴雨量600 mm的防洪设计标准较高。在流域面积小于500 km2时,其标准在10~20年一遇;流域面积在500~1 000 km2时,其标准在20~30年一遇;流域面积大于1 000 km2时,则高于30年一遇。
马颊河防洪除涝标准具备防御历史特大暴雨的能力,但在小面积上排洪能力差,即在遭遇局部特大暴雨时,暴雨区仍会严重积涝。作为典型年的设计暴雨量,全流域不分面积大小和区域地理位置,统一用一个标准是欠妥的。
3 设计洪水的比较评价
3.1设计洪水的计算分析
1)采用某一控制断面以每年最大一次单位面积上产生的洪量——径流深(以mm表示),作为洪水频率分析计算的系列样本,并给出不同频率设计标准的径流深。然后选用一个设计雨型和现有河道不积涝的流量过程线,推出相应的洪峰流量。
2)洪水样本的频率计算:洪水统计参数的计算方法、公式以及选用标准均同于暴雨频率计算。但偏差系数CS值取2.5CV值。其频率计算成果见表3。
表3 马颊河流域各站洪水频率计算成果
3)各站不同频率洪水过程及相应排水模数的推算。
(1)雨型的选用:因平原区河道调蓄能力大,单点上的暴雨时程特性对整个流域洪水影响较小,所以雨型选用流域平均雨型较好。因为这种雨型是流域内同时出现的暴雨组合。共选取了8种,有3日、5日、7日的,通过流量演算求出洪峰流量,选其偏大者作为设计雨型。最后选定的即为1990年7月26日至30日一次5日降雨分配过程。降雨分配过程(称毛雨过程)转化为净雨过程是应用该站降雨径流关系逐时段(时段选用△t=6 h)查取求得。净雨分配过程见表4。
各站不同频率洪水过程均采用此净雨分配过程推算。
表4 净雨时程分配表
(2)各站不同频率洪水过程的演算:洪水过程的演算采用瞬时单位线法。
m1=1.34 F0.463;m2=0.59 F-0.14。
式中m1、m2为瞬时单位线参数,F为汇流面积,km2。
(3)各站不同频率排水模数的计算:其计算公式为:Mp=Qmp/A
式中:Mp为不同频率的排水模数(m3/s/km2);Qmp为不同频率净雨演算出的洪峰流量(m3/s);A为各站汇流面积(km2)。
由于上述洪水计算分析站点最小汇水面积1 331 km2(堤口孙家站),而马颊河原设计排水模数最小面积为100 km2,为了可比分析,流量演算时分上、下游各假设一个100 km2面积站进行演算。假设站不同频率净雨深采用王铺闸和堤口孙家站的计算值。以上瞬时单位线计算参数、流量演算出的洪峰流量计算成果见表5。
3.2以实际发生的超标准洪水比较评价
1970年河道治理完成后,马颊河流域也曾经历过几个大水年。这些大水年虽不及1961与 1964年,但在不同河段区间都有超标准洪水发生。根据流域内几处水文站的实测洪水资料统计,在1970年后几个大水年中,马颊河王铺闸以上只有一次水位超过64型(积涝型)设计标准,没有发生超标流量,相当于20年一遇。但是在其下游发生超标准洪水较多。大道王闸共发生超设计流量(64型)4年次,相当于6年一遇;但该站却没有发生超设计水位的情况。中游李家桥闸站发生超设计水位(64型)的洪水2次,超设计流量1次,相当于12年一遇。无论上、中、下游在河道按设计标准已治理后的45年中,未发生一次超61型标准的洪水。因而实测洪水超标现象,与频率分析计算的成果基本相似,即上游治理标准高于中、下游,下游低于上游。
表5 马颊河不同频率洪水分析计算成果表
4 结语
1)实际比较中设计洪水标准上游较高,下游较低,主要是上、下游产流机制不同。
2)马颊河防洪除涝标准具备防御历史特大暴雨的能力,但在局部区域遭遇特大暴雨时,暴雨区仍会严重积涝。
(责任编辑迟明春)
TV87
B
1009-6159(2016)-10-0019-03
2016-05-04
马书涛(1975—),男,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