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不同年龄段幼儿科学区指导策略

2016-04-10福建省龙岩市平川幼儿园蓝芬英

儿童与健康(幼儿教师参考) 2016年10期
关键词:磁铁案例科学

福建省龙岩市平川幼儿园 蓝芬英

例谈不同年龄段幼儿科学区指导策略

福建省龙岩市平川幼儿园 蓝芬英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指出:“活动区域是幼儿自由探索和发现的场所,幼儿可以自主选择活动内容、活动材料、活动方式,按自己的兴趣,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与进程进行科学探究和科学游戏。”由于各年龄段幼儿的知识经验与能力水平有着发展上的差异,那么,教师在《指南》的引领下该如何组织与指导以提高不同年龄段幼儿科学区活动的水平呢?下面,笔者通过几个案例,阐述一些自己在实践中的具体做法。

一、小班:重在培养幼儿科学探究的兴趣

案例1:“科学区不好玩”

又到区域活动的时间了,孩子们兴趣盎然,他们三三两两地走进各自选择的活动区,开始自己喜欢的区域活动。只见小涵和小欣也走进科学区,她们拿起教师投放的材料,这个摇了摇,那个敲了敲,好奇地摆弄了一阵,觉得没多大意思,便跑进旁边的建构区和娃娃家玩起来。不久,另外几个孩子也出现了类似情形,他们跑进科学区“鼓捣”没多久便跑了出来,科学区成了虚设的、无人问津的角落……

幼儿探究兴趣的培养是科学活动的前提和核心。针对小班幼儿年龄小、生活经验少、知识和能力有限的状况,我采取以下改进策略:

1.科学区活动内容应贴近幼儿生活

小班幼儿对周围很多事物和现象感兴趣,这就告诉我们要仔细观察幼儿,善于发现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在一次离园活动时,我给幼儿播放了歌曲《小动物的叫声》,歌曲开头各种小动物的叫声一下子吸引了他们,他们惊奇地竖着耳朵听着,瞪大眼睛问:“这是什么声音呀?”然后笑着说:“原来是小鸡、小猫、小狗的叫声呀!”小动物们的叫声让他们喜欢上这首歌曲,每次听都会开心地学着叫。我还发现,有动物叫声的音乐幼儿都很喜欢,不仅如此,幼儿对生活中各种声音感兴趣,如飞机的声音、鸟叫的声音、海浪的声音、水滴的声音等。因此,我在科学区开设“好听的声音”主题活动,大大激发幼儿参加科学区活动的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尊重幼儿个体差异投放活动材料

为了激发不同幼儿科学活动兴趣,我把材料分成两部分投放,让幼儿喜欢操作。例如在“好听的声音”中,我先给能力较弱的幼儿投放成品声音玩具,如沙蛋、沙筒、钢片琴等,让其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及方法;再给能力较强的幼儿投放自制玩具,如声音瓶、声音罐、传声筒等,让其探究声音的大小、音色及声音的传递等,并在此基础上尝试制造大小声音,感受声音在生活中的运用。

二、中班:重在帮助幼儿解决科学探究中的问题

案例2:“糟糕,玩不下去了”

区域活动一开始,小伟和小烨就直奔科学区,他们挑选出自己喜欢的“喜羊羊走迷宫”的玩具盒,从里面拿出底部粘有磁铁的喜羊羊和懒羊羊纸偶,俩人商量着一个扮演喜羊羊,另一个则扮演懒羊羊,在垫板下用磁铁吸引纸偶沿着画好的路线走迷宫。他们很快进入游戏情境,你追我赶地滑动着,玩得不亦乐乎,不一会儿就走出了“迷宫”,这时小伟说:“这样玩没趣,让喜羊羊和懒羊羊开车回去吧!”于是他们把喜羊羊和懒羊羊纸偶粘在一辆小铁车上,尝试让垫板下的磁铁吸着小铁车走,可是小铁车太重了,垫板下的磁铁根本吸不动,他们尝试了好久,无奈还是没有起色,眼看游戏玩不下去了,两位幼儿不约而同地叹了口气……

中班幼儿具备一定的知识经验和能力,并能根据实际情况拓展活动情节和内容,但在探究的过程中,不具备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教师认真、仔细地观察,并给予适时、有效的指导,以帮助幼儿推进活动。

1.要学会有目的、有重点地观察幼儿活动。

教师在指导幼儿科学区活动时,首先要具备耐心,善于观察,了解幼儿活动情况。如在案例2中,教师要扮演观察者的角色,重点观察幼儿用磁铁吸引小铁车的情况,目的是尊重幼儿,给幼儿足够的时间去操作、探索,对幼儿在探索中出现的状况和结果要宽容、接受,而不要过多地干涉和干预幼儿。

2.应及时提供新材料,启发幼儿推进活动。

在案例2中,当幼儿遭遇“磁铁吸不动小铁车”的阻碍时教师就要及时介入、有效指导,可不动声色地提供一篮子大小不一的磁铁和几种不同材质的玩具小车,并轻轻抛出开放性的问题:“小铁车为什么不走了?”鼓励幼儿讨论交流,大胆猜测原因:小铁车轮子坏了、磁铁不吸铁制品、磁铁太小了……然后鼓励幼儿操作验证,用教师提供的新材料,摸索出换磁铁或换小车的办法,从而走出困境,推进活动向纵深发展。这样不但帮助幼儿解决了探究中出现的问题,还让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大班:重在培养幼儿自主探究的能力

案例3:“热闹”的科学区

这一次区域活动,我在科学区投放了各种形状、大小不一的材料,如石头、木块、回形针、海绵等,指导幼儿玩“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活动。我让幼儿一一辨认后说:“孩子们,请把这些东西放到水中游一游吧。”教师话音刚落,幼儿便纷纷争抢着把材料丢进水盆里,有的幼儿还对水花产生了兴趣,弄得水花四溅。当有幼儿发现海绵开始浮在水面上,后来又沉下去时,便兴奋地告诉教师,教师只轻轻回应了一句“你观察得真仔细”便没了下文。一会儿,教师又走过来问:“哪些东西是沉下去的?哪些东西是浮上来的?” 幼儿一时无语,教师便替幼儿总结:“重的、小的东西容易沉下去,大的、轻的东西容易浮上来。”科学区留下幼儿热热闹闹操作的景象……

从案例3我们看到幼儿很投入、很兴奋地操作材料,似乎正通过操作进行学习,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许多操作仅仅是一种表面的形式,幼儿的操作并没有明确的任务或要求,有的幼儿干脆把操作当成玩耍,且教师的指导也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启发幼儿深入理解和思考。因此,针对案例3中的现象我采取以下支持策略:

1.鼓励幼儿动手操作的同时还要积极思考

有的教师走进《指南》误区,把“动手操作”等同于“科学探究”,把“操作中学习”理解为“动手操作或对材料的摆弄”。正确做法是启发幼儿手脑并用、动手操作的同时,还要积极思考。如案例3“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中,教师在幼儿认识各种材料,了解活动的内容后,应先让幼儿猜猜哪些东西会沉下去,哪些东西会浮起来,甚至用疑惑的口吻说:“回形针这么小,海绵这么大,谁会在水中浮起来?”这时幼儿头脑中就会产生许多急需解决的问号,不但能让其带着问题积极思考,还能激发幼儿积极探究的欲望。此外,针对幼儿操作过程发现海绵“开始浮在水面上,后来又沉下去”现象,教师也应积极追问,启发幼儿深入思考。

2.培养与提升大班幼儿交流与合作的技能

大班幼儿知识经验和能力比较丰富,教师可着重培养大班幼儿交流与合作的技能,共同完成科学区“观察与发现、操作与探索、记录与表达”等活动内容。比如在案例3中,首先应让幼儿共同观察“沉与浮”的现象,发现其中的问题,然后支持幼儿合作探究,用比较、分类、推理等方法,大胆尝试与操作“沉与浮”的实验,最后把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和探索的结果向同伴交流、汇报:比较大、轻的物体容易浮上来;比较小、重的物体则容易沉下去。

3.引导幼儿学做简单的实验计划与记录

《指南》中提出:鼓励和引导幼儿学习做简单的计划与记录。做计划可以使幼儿养成做事的条理性,记录则可培养幼儿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在案例3中,教师可鼓励、引导幼儿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的科学活动先做个简单的规划,然后把实验器材、实验步骤、探究方法、探究结果等设计成一张表格,让幼儿用图画、数字、图表或符号的方式记录下来,养成边操作探索边做好相关记录的习惯。这样不仅可鼓励幼儿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去观察、猜想和验证,还可避免案例3中出现的问题,即幼儿漫无目的地操作、教师突如其来地提问和代替式地总结等。

总之,教师应充分了解不同年龄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与学习方式,正确把握“科学探究”的内涵,支持、引导幼儿有效开展科学区活动,让幼儿从中获得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地发展。

猜你喜欢

磁铁案例科学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科学拔牙
玩磁铁
衰落的科学
用磁铁治病,由不信到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