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精髓,感悟师道
2016-04-10王耿红
□王耿红
品味精髓,感悟师道
□王耿红
读者回声
于老师在书中讲述了他和学生之间的故事,语言朴实自然,生动有趣,细细品味,感悟颇多。
教师要蹲下来看学生。于老师特别欣赏“老师要蹲下来看学生”这句话。他认为,只有蹲下来看学生,才能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才能真正理解学生,保护学生的好奇心,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这使我想起最近发生在校园里的一件事。
校园里的蔷薇花开了,吸引来一大群蜜蜂,也引来了爱蜜蜂的孩子。学生捉住小蜜蜂,放进了饮料瓶。如果是以前看到这样的情景,我肯定会批评学生。可看了于老师的书后,我改变了做法。我蹲下身来,先询问孩子们有没有被蜜蜂蜇到,然后才说:“我知道你们爱蜜蜂,所以才把它捉到瓶子里,但,现在瞧瞧瓶子里的小蜜蜂变成什么样了?”看着奄奄一息的小蜜蜂,孩子们纷纷后悔了。
是啊,“蹲下来”看孩子,孩子的很多行为就能被理解了;“蹲下来”看孩子,才能真正“走进”孩子们的世界。
教师可以带给学生如诗般的童年。“童年应当是一首诗。这首诗是隽永的、多彩的,令人难忘的。”于老师带着孩子们到辣椒地除草,到卷心菜地捉虫,到大运河畔观光,到军营和解放军叔叔联欢……这些活动给孩子们带来了快乐的情趣,浪漫的情调,浓浓的情谊。
近几年,我也意识到了参加课外活动的重要性,我也力争打破“安全意识”的禁锢,在家委会的协助下,组织了许多活动:春游清明上河园,参观海洋馆,表演课本剧……每次活动结束,孩子们都能写下许多有趣的日记,记录活动中的精彩瞬间和他们的成长进步,当然,我也会把自己抓拍到的精彩照片上传到QQ空间里,为孩子们留下弥足珍贵的回忆。
“童年应当是一首诗,一首充满切切的情、浓浓的意的诗。”班主任要带着一颗童心,组织学生开展各项活动,因为“玩”是孩子们的天性。
教师要让学生在激励中不断成长。回忆自己的成长经历,于老师动情地说:“我是在老师的激励下成长的,我的学生也是在我的不断激励中成长的。”于老师认为:“唤醒、激励、鼓舞是教育的伟大的法宝。但是,它的背后必须站着了解、理解、真诚和热情。”
的确如此。我曾经收到过一封学生写给我的信。她在信中说:“王老师,您记得吗?有一次,我的语文测试考得不理想,是您给了我关切和蔼的眼神。也许对您来说,那只是轻轻地一瞥,可对于我来说,感受到的是一份浓浓的关爱。”收到这封信,我感到既意外又有些许感动。其实我没有特意为她做什么,只是夸赞过她的书法,表扬过她的作文。现在想来,激励确实是伟大的法宝,孩子在真诚的激励中会不断成长进步。
教师要笔耕不辍,人生留痕。于老师这样谈自己的写作:“感谢读、写的习惯。它充实了我的人生,成就了我的事业,并且让我人生留痕。”以前读过于老师的《教海漫记》,当时我就被他的教学故事所感动,于是也建立起了博客,书写自己的教学故事。一节班会,一张试卷,一次谈话……有了感悟就及时记录,在记录的过程中不断反思,不断总结。就像于老师说的:“只要有总结,就会有提高,提高的过程,就是总结的过程。”
从于老师这些真实鲜活的教学故事中,我学会了如何“把自己教成孩子”,如何向学生“翘起大拇指”,如何“把‘发现’留给学生”……感谢于老师奉献的精神大餐,也希望自己能像于老师那样笔耕不辍,人生留痕,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作者单位:河南省濮阳市油田第十二中学小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