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层建筑火灾防控“短板”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

2016-04-10王焕军

四川建筑 2016年3期
关键词:短板高层建筑消防

王焕军

(山东省济宁市公安消防支队, 山东济宁 272000)



高层建筑火灾防控“短板”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

王焕军

(山东省济宁市公安消防支队, 山东济宁 272000)

【摘要】通过总结近几年来的火灾事故教训,分析了高层建筑的火灾特点及高层建筑在消防管理中暴露出的消防设计先天不足、业主擅自改建夹层、更换防火门以及物业管理不到位等“短板”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文章从加强高层建筑火灾源头防控、加强高层建筑辅助逃生救援设施建设、加强消防设施维护管理提高物业管理水平、加强消防培训演练提高业主逃生自救水平以及建立科学高效的一体化救援机制五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意见。

【关键词】高层建筑;消防;管理

依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的规定,高层建筑是指建筑高度大于27m的住宅建筑和建筑高度大于24m的非单层厂房、仓库和其它民用建筑。近年来,高层建筑火灾呈现多发态势,如北京央视大楼火灾、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火灾、南京中环国际广场火灾、哈尔滨“经纬360度”火灾以及上海“11·15”火灾等等。正确分析高层建筑防火设计和日常监管中暴露出的突出问题,控制和减少高层建筑火灾发生,在最短时间内有效疏散人群和扑灭火灾,是当前应着重思考和急需解决的问题。

1高层建筑火灾防控“短板”问题分析

1.1建筑防火设计先天不足

我国第一部高层建筑防火规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于1995年5月3日发布,11月1日实施。它为防范高层建筑火灾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规范支持。但之前的一些老式高层建筑在消防设施设计上存在先天性不足,近几年来又由于个别地方城市建设的盲目扩张,建设管理部门之间沟通协调不足等原因,一些高层建筑在没有经过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的情况下擅自施工建设和投入使用,往往也存在着消防布局不合理、防火分区划分不正确、缺少自动报警和自动灭火、防排烟设施、疏散设施等等问题。

1.2高层建筑验收后擅自对首层进行改造、分层

现行规范只有《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以3m为限,粗略限制了层高,但公共建筑没有明确的层高要求。少数设计施工人员钻规范空子,无原则增高建筑首层的高度,首层高度越建越高,建设单位在主体建筑报审和验收时,通常只是将首层按一层设计来申报,其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设施也是只按单层考虑。建筑物经过消防验收后,业主们便在二次装修时自行设计隔层和楼梯,有的甚至可分隔成3层。更有甚者,可在中间形成一个小中庭,有的业主大量使用易燃可燃材料装修,导致火灾荷载增加,改造后的首层往往存在着灭火设施安装不到位,火灾报警存在盲区,灭火器材配备不足,采用螺旋楼梯、钢质楼梯作为疏散梯等短板,增大了火灾预防和扑救的难度。

1.3高层建筑具备防火功能的分户门改为普通门

按照规范要求,多数高层建筑的分户门采用的是具有防火功能的甲级或乙级防火门,其耐火极限为1.5h或1.0h。做为防火门,设计时多是考虑安全性需要,较少考虑美观性。个别高层建筑在工程竣工验收时建设单位安装的是符合要求的甲、乙级防火门,但在居民入住甚至在刚刚验收合格后,业主或者建设单位就将防火门改装为普通的不具备防火功能的防盗门,无法满足防火要求。

1.4消防安全责任不落实,物业公司消防管理不到位

有的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责任不落实,部分物业公司与开发商相互推诿、扯皮,监管部门、街道、居委会、物业公司消防安全责任不明确、不落实,无法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有的物业公司不愿意投资聘请消防专业管理人员和高水平中控室监管人员,导致中控室形同虚设,建筑内火灾自动报警、自动灭火、自动防排烟系统等老化、损坏,火灾发生后无法及时发现,也无法及时扑救。有的业主在楼梯间、前室、避难层(间)、疏散走道上和安全出口处等公共空间放置生活闲置品、电动车等物品,甚至有的业主公然在楼梯间放置易燃易爆品或为电动车充电,这些行为不仅容易酿成火灾,而且火灾后还直接影响人员安全快速疏散。业主消防安全意识和逃生技能相对较低,不懂基本的防火灭火常识和逃生自救常识,火灾面前束手无策。

2高层建筑火灾防控对策分析

2.1做好高层建筑火灾源头防控

高层建筑的设计、施工必须符合国家工程建筑消防技术标准,建设、设计、施工、监理、检测、图审和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等单位要各司其职,共同做好高层建筑火灾防控的源头工作。建筑设计单位必须严格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等消防技术标准和规范进行消防设计,施工单位不得擅自降低消防技术标准施工,检测单位要严格按照国家强制性标准对建筑消防设施进行检测,监理、图审及消防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把好工程施工过程中和投入使用前的质量关。未经消防设计审核(备案)合格的工程,不得进行施工,未经验收(备案)合格的工程不得擅自投入使用,确保高层建筑总体布局合理、防火分区划分正确、建筑物耐火能力符合要求、各类消防设施齐全有效。

2.2加强高层建筑辅助逃生救援设施建设

宾馆、饭店、商场、市场、公共娱乐场所、医院门诊楼和病房楼等火灾高危单位,应当按照规定配置救生缓降器、逃生滑道、逃生梯、自救呼吸器等逃生辅助装置。新建人员密集场所火灾高危单位应当设置智能应急照明和疏散逃生引导系统。其它高层建筑在交付使用时,也应提倡配备置缓降器、缓降绳、过滤式逃生面罩、应急手电、家用灭火器、哨子、毛巾等消防逃生装备,未安装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高层建筑,可推广安装独立式火灾探测报警器,以便及时发现火灾,提醒人员尽早处置和撤离。

2.3加强消防设施维护管理,增强物业管理水平

要明晰物业、公安、建设、街道等部门的管理责任,督促建立防火管理制度,落实防火责任人,制订防火公约。物业服务企业要对共用的消防设施、消防车通道、疏散楼梯、防火间距等定期进行检查巡查,配足配齐消防控制室的值班操作人员,及时维护保养消防设施器材,消除火灾隐患。各地公安派出所要结合治安管理、户口管理等经常工作,加强对管界内高层建筑的消防监督检查。街道居委会、治保会和治安联防队要充分发挥作用,开展经常性防火安全工作。要推行社区消防巡查员、社区消防楼栋长、社区消防志愿者“三员”巡查模式,巡查员在小区内开展不间断消防巡查,消防楼栋长负责做好所住楼栋的消防安全管理,消防志愿者负责小区日常消防安全监督,并做好火灾报警和初期火灾扑救。要进一步明确对高层建筑首层改造、住户防火门更换等的有关要求,避免各种问题的积累,消除先天性火灾隐患。

2.4加强培训演练,提高业主防范意识

充分发挥政府消防宣传的主导作用,积极开展消防宣传活动,通过新闻、广播、电影、电视、小区宣传栏等媒介,凭借手机短信、网络微信、微博等手段对业主进行经常性的消防常识宣传,让广大群众从视觉、听觉全方位感受消防。在有条件的高层建筑小区内可以设置微型消防站和消防体验室,积极开展消防站开放和119消防宣传活动,组织业主定期开展消防疏散逃生和灭火演练,让群众走进消防、了解消防、参与消防,掌握基本的火灾防范知识,知道电器、燃气以及电器起火、燃气泄露、油锅着火时怎样处置,知道怎样使用家庭灭火器扑救初起火灾,知道怎样报警、逃生等,让群众熟悉所处建筑所有的消防疏散通道,在发生火灾情况下,能够选择正确的逃生方法和路线,提高业主自防自救能力。

2.5建立科学高效的一体化救援机制

对于人员密集、功能复杂的高层建筑火灾,处置时要建立由政府牵头,公安、消防、卫生等单位联合参与的一体化抢险救援机制,采取集中调度、集中指挥,明确各单位参加抢险救援工作的职责和任务,并定期开展联合演练,要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技术,根据道路交通情况,合理制定救援线路,交警部门及时分流车辆,确保救援力量第一时间到达现场。针对其它高层建筑,消防部门也应逐一制订灭火作战预案,并按照预案定期与业主、物业等进行实地演练,以及时修订预案并提高业主们实战情况下的疏散自救能力。

参考文献

[1]GB500165-2014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

[2]GB50096-2011 住宅设计规范[S].

[3]公安部消防局. 中国消防手册(第二卷)[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4]禚守成.高层建筑火灾的特点及其扑救措施浅析[J]. 中国科技信息,2011(1).

[作者简介]王焕军(1974~),男,研究生,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消防监督。

【中图分类号】972+.4

【文献标志码】A

[定稿日期]2016-03-02

猜你喜欢

短板高层建筑消防
《消防界》征稿启事
全国消防日11月9日
执行“强制休假”还需“补齐三个短板”
漫画说消防
立新标 补齐劳动防护短板
DCT的优势与短板并存
消防也幽默
补齐短板 建好“四好农村路”
对高层建筑电气设计及土建施工技术应用的分析
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