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收集作物病虫害标本初探
2016-04-10张珍
张 珍
(广东省高州农业学校,茂名 525200)
有效收集作物病虫害标本初探
张 珍
(广东省高州农业学校,茂名 525200)
标本主要有干制标本、浸渍标本及新鲜标本。干制标本与浸渍标本可以长期保存,能满足农业生产、经营、科研、教学上随时使用的需要。有效地收集作物病虫害标本是农业生产、经营、科研、教学从业人员必备的基本技能。文章依据气候变化、栽培条件及病虫害发生的规律,详细介绍了植物病虫害标本采集的最佳时机及各种有效的采集方法,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和植保教学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手段。
植保 植物病虫害标本 采集方法 气候 栽培制度 发生规律
标本主要有干制标本、浸渍标本及新鲜标本。干制标本与浸渍标本可以长期保存,能满足农业生产、经营、科研、教学上随时使用的需要。有效地收集作物病虫害标本是农业生产、经营、科研、教学从业人员必备的基本技能。经过多年的实践,文章主要介绍一些收集作物病虫害标本的经验,供同行参考。
1 粤西地区作物栽培制度
由于市场经济的调节,粤西地区已改进“一年两稻”种植模式,部分地区已推行“稻稻菜”或“稻菜菜”等模式,蔬菜生产迅速发展。(1)充分利用冬闲田,大搞冬种北运菜。如,高州市的分界镇利用土壤pH值6~7的优势,大量种植早熟丰产的豆类蔬菜。(2)因地制宜,种植特色蔬菜和水果。如,高州市的曹江镇利用河边特殊地带种植深薯,获得高产、高效。高州市长坡镇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有机质丰富,保水力强,适宜种植优质高产和口味较好的香蕉。蔬菜和水果收入已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2008年起,各地大力发展以“名、优、特、稀” 水果和蔬菜品种为龙头的开发性农业,重点抓好荔枝、龙眼、香蕉等水果生产。
2 掌握气候变化与病虫害发生的关系
季风雨带的南移,造成北方变干、变热,而南方变湿、变冷。气候的冷暖、干湿变化率增大,降水变化的不确定性,使种植制度的变化受到制约。与气候变化造成的温度和降水异常、种植制度变化相对应,冬暖有利于农作物病虫源的越冬和繁殖,使其危害的地理范围扩大,程度加剧,一些原本病虫害不严重的地区变得更加严重。温度升高,使病虫害发生期提前且为害严重,而病虫害冬季休眠的时间也将推迟。
茂名市地处北热带和南亚热带的过渡地带,倚山临海,地貌类型复杂,属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热冬暖,夏季长,雨量充沛,雨季长,冬季偶有严寒。常见春秋旱,夏秋期间台风暴雨较频繁。该市年均温度都在22~23℃之间,绝大部分地区自4月中旬至11月上旬,温度均在22℃以上,夏季长达7个月之久。在11月至翌年3月的低温期内,月平均气温都在12℃以上,故只有习惯上的冬季,而无气候意义上的冬季。
3 掌握当地主要作物病虫害的发生规律
根据大量的田间实践,掌握当地水稻、番薯、蔬菜、淮山薯、香蕉等主要作物的栽培时间,以及多年生果树。例如,荔枝、龙眼、芒果、黄皮、番石榴等的开花结果习性,摸清这些作物的生长发育特性及病虫害危害规律。同时,掌握这些病虫害栖息的场所及最佳的采集标本的时间表。
4 掌握采集当地主要农作物常见病虫害标本的最佳时机
采集农作物病虫害标本与防治时机有所不同。采集标本要选择最易感病(虫)的品种和最易感病(虫)的阶段,或者选择最易采集病虫害标本的阶段,还要选择病害(虫害)最易发生的田块(或植株)。如,荔枝蝽蟓在每年3月上旬为发生高峰期;白菜软腐病是每年春季多雨温暖时为高峰期;美洲斑潜蝇寄主在葫芦科、茄科、豆科、十字花科,由幼虫潜食叶肉,使粤西地区终年为害,在20~30℃采集最适宜。
5 灵活运用多种采捕方法收集作物病虫害标本
5.1 昆虫标本的采集方法
(1)网捕法。大多数昆虫的成虫有翅和足,动作灵敏,要采用不同的方法才能成功采集昆虫标本。对于中等以上体型的有翅成虫,最通用的方法就是网捕。常用的捕虫网有空网、扫网、刮网、受网和水网。
(2)诱捕法。常用的方法有灯光诱捕、气味诱捕、性外激素诱捕、颜色诱捕等。
(3)震落法。对于有假死性的昆虫,例如大猿叶甲、金龟子等,可突然猛震害虫的寄主,使其坠落。
(4)刮刷法。有些活动能力较弱的微小型昆虫,如蚜虫、介壳虫等,用昆虫网很难扫入,用振落法也不奏效,可用软毛扫或软刷直接扫入瓶、管内。扫取时,要选择虫体密集的小群落,一次即可扫取很多。要注意,力度不可伤及虫体。对于一些密集性昆虫,也可将作物的受害部分整体采下,投入采集器内。
(5)饲养法。对于一些体型微小而活动能力强的成虫,即使采用上述方法也不容易采集。例如,美洲斑潜蝇、柑橘潜叶蛾、荔枝蛀蒂虫等,要想取得这些害虫的标本,可以通过饲养。例如,在田间能较轻易地取得美洲斑潜蝇、荔枝蛀蒂虫的蛹,而难以捕捉到其成虫,可以将成熟的蛹放入容器内,大约2~3 d即可获得成虫标本。
(6)“守株待兔”法。经过观察和实践,粤西地区每年夏季和秋季的无月光、无风雨、闷热的傍晚会有较多的飞虱科、螟蛾科、夜蛾科、金龟子科成虫扑灯,此时,只要守候在灯下,就能捕到无数此类害虫。
(7)徒手法。对于不食不动的卵、蛹和无毒的幼虫,通常用手采集。观察和搜索是徒手捕捉昆虫的必选动作,一切都要在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和活动场所的基础上进行。隐蔽生活的昆虫:天牛幼虫、象甲、小蠹虫、木蠹蛾等,可在树干内采到;深翻农田可采到金龟子、地老虎幼虫、蝼蛄、金针虫和其它昆虫的幼虫或蛹;袋蛾幼虫咬取枝叶表皮,吐丝缠身做袋囊;有的种类在袋囊上爬行。昆虫的共生习性:蚜虫、木虱、蚧壳虫等,常与蚂蚁共生,或引来天敌瓢虫、天敌草蛉、蝎蛉、瘿蚊等。害虫生活的“蛛丝马迹”:沫蝉幼虫的分泌物常在枝上形成泡沫,其自身躲在里面,也可从作物的被害状发现昆虫。如,咀嚼式口器昆虫为害后的植物叶片,常留下啃食过的痕迹和留下的粪便;刺吸式口器常造成叶片变黄失色或斑点,由此常可采到蚜虫、叶螨、叶蝉;有些害虫的某些生活习性使植物的叶柄、幼茎、枝干、花蕾上形成各种虫瘿,采集并解剖虫瘿可获得昆虫。例如,日本瘿小蜂、柑橘花蕾蛆、榕树蓟马等。有些害虫产卵于植物幼嫩组织内,据产卵痕可找到某些害虫的产卵点。例如,芒果剪叶象甲、芒果叶蝉、芒果横线尾夜蛾、稻飞虱、稻叶蝉等。
5.2 病害标本的采集方法
针对发生于作物不同部位(根、茎、叶、花、果)的病害,可使用刀、剪、锄、锯等工具。采集症状特征明显的标本,要注意(例如,及时保湿或压制)保持标本的完整性及典型性。通常病叶、病穗、病果、病枝用剪刀或枝剪剪取;对于草本植物的系统性病害,如青枯病、枯萎病、根结线虫病、病毒病等,通常要拔取全株植物;对于多年生木本植物的根病,则要用锄头挖掘,才能得到发病组织。
一般情况下,每种病害的标本最好采集10组以上。对于较薄及采集后较易变形的叶片,例如水稻叶斑病叶片,在采集时,应随身携带吸水纸或废旧的书本,防止变形,随采随压。如果是属腐烂粉状、霉状的标本,如柑橘青枯病、十字花科蔬菜霜霉病、玉米黑粉病等,还要分别用标本纸或草纸包好,方能放入袋内,以免污染和失去病症特点。同时,在整装和携带过程中,不能用力挤压,以免把症状损坏。对于根部或果实类标本,要分别用小采集袋密封或用纸包裹好。腐烂类的标本,例如萝卜软腐病,要用防水塑料袋密封,以免污染其它标本。标本采集后,应挂上标签,标签上须有寄主名称、采集号数(标签编号)、采集地点、采集日期、采集人姓名、病害危害情况等。标本采集后,当天就要对标本进行分类处理和压制。
6 结语
要有效采集作物病虫害标本,就要依据各地不同的气候变化、栽培条件及病虫害发生的规律,确定最佳的采集时机。同时,还要根据不同的病虫害和植病位置,灵活运用不同的工具和方法采集标本,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赵克君.园林植物病虫害标本室管理建议.新农业,201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