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2016-04-09隋骋

办公室业务 2016年6期
关键词:市场经济政府

隋骋

【摘要】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世界各国经济运行中必须处理好的核心问题。我国正处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攻坚阶段,不仅使市场在资源配置起到决定性作用,也要更加重视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积极作用。如何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必须在宏观调控中更加尊重市场规律,努力创造和维护开放有序的竞争环境、公正透明的法治环境和健康向上的道德环境。

【关键词】]政府;市场经济;市场规律

一、政府和市场关系的历史演进

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历史性长期性问题,在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和市场的作用地位经历了相互交织、此消彼长的发展过程。在20世纪初,主流经济学家更加看重市场能自发、有效地调节经济活动的特点,认为政府主要履行军事、政治、外交等领域的职能,过多参与经济活动会影响市场规律的正常作用,导致经济运行低效。由于没有将政府与市场相互协调视作市场经济发展的关键,这一理论很快就被客观现实所击破。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经济陷入大萧条,市场万能论因周期性的经济危机而破灭,这证明了纯粹依靠市场调节经济活动是行不通的。

凯恩斯政府干预理论的出现是西方经济学理论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其深刻指出了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古典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完全竞争市场假设,资本主义经济纯粹依靠市场调节,不仅无法达到供求均衡的目标,还会引发整个社会的有效需求不足。因此政府这只“有形的手”必须采取措施干预市场、调节供求关系,才能有效避免和解决经济危机。但是随着政府主义不断强势,越来越多的干预经济,破坏了市场规律本身,反而引起滞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到六七十年代,强调自由竞争的自由资本主义思想再度兴起,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学派强调尊重市场作用,有的经济学家提出观点:“管的最少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后来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使西方舆论又转向更加重视发挥政府作用。

我国在认识市场和政府关系问题上经历了艰难曲折的过程。建国初期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实行“大计划、小市场”,在国营经济领导下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发展,以市场调节为基础的加强政府计划管理的经济运行机制,使国民经济得到迅速恢复。随后计划管理范围不断扩大,市场调节范围不断缩小,由于受到苏联模式和国内“左”倾思潮的影响,对于计划和市场关系的辩证认识和改革设想并没有能够有效贯彻和落实,没有充分认清我国的基本国情,为了“跑步进入社会主义”强行搞平均主义,严重违背了经济规律,使国民经济遭受巨大损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使党和国家的航向重新回到正确的轨道。“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提出,促进了市场因素的引入,计划因素大幅度缩小,国民经济进入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时期,此后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到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的时候,正式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方向。每个阶段的跨越都是思想认识和市场化改革实践的质的飞跃,都是不断突破旧的体制机制的束缚,大幅度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提高生产效率,使经济充满活力,使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地位作用也从“基础性”提高到“决定性”。

历史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无论是政府对市场干预过度或是放任不管,市场有效调节经济的功能都会出现失灵。政府这只“有形的手”和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都要发挥作用,二者之间作用范围及边界的把握成为了经济运行过程中的一个核心问题。

二、宏观调控应当更加尊重市场规律

市场追逐利润,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在有关国家安全、百姓民生等问题上,需要依靠国家宏观调控。但是,市场经济的高效率就在于市场规律的作用发挥,使市场按照价值规律、竞争规律、供求规律自发地调节经济运行。因此,政府在宏观调控上应当更加尊重市场规律,不能干扰市场机制作用的正常发挥。

一是价值规律。价格是一种从属于价值并由价值决定的货币表现形式,虽然商品价格既有商品本身的价值决定,也受其他因素影响。但是,价值规律就是市场规律,反映经济主体间内在的、本质的关系,这种关系不会因人的主观意志而改变。如果仅凭主观意志、良好愿望,人为抬高或压低价格,使商品价格过度脱离他的价值,最后效果都不会很好。

曾有段时间猪肉涨价,根据市场经济原理,养猪业受到利润刺激而繁荣起来。但是城镇居民则会因猪肉涨价而感到生活成本上升,尤其是中、低收入人群会更加感到捉襟见肘,因为在价格变动时,高收入人群的消费增加所占收入比重会小于低收入人群。但当时政府采用的是补贴养猪户的方法,后来就发生了猪肉因供过于求而降价,而养猪户的利益又因为过度的刺激供应而受到损失。因此政府在宏观调控时应当重点补贴给中、低收入人群。

二是供求规律。供求关系是由市场需求和供应来决定的,不是由计划人员主观判断来决定的。人们常用“多了刀子砍,少了鞭子赶”来形容计划经济时期的宏观调控,当市场上某个商品稀缺时,计划部门就会采取措施投资人力和物力再建新的生产设备,或者改造现有生产设备来增加产量,但等到计划部门的投资建成时,市场的供求情况可能已经变化了。

市场的供求规律能自动地引导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行为,一旦某个产品稀缺,很多企业会受利润驱使,自发地增加生产。几年前某省份预计发电量不够,曾向上级反映希望能够建设新发电厂,但因为按照照明弹性系数计算电力,结果是电量足够,所以审批没通过,最后该省在高温时期,部分企业因电力供应不足,被破“停三开四”,老百姓家里的空调用电也受到了影响。

三是竞争规律。各经济主体在利益机制的作用下,相互竞争,不断激发自身生产活力和发展动力。市场是各经济主体彼此竞争的载体,竞争的主要手段是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来获取经济利益,竞争的结果就是相互施压、优胜劣汰。生产效率越高、成本越低的经济主体在竞争中越能够取得更多的利益,使低效率的企業利益受损,为了不被对手淘汰,也会被迫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例如国有企业改革,原因是多方面的,部分企业产能过甚、老旧企业生产率低下,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是它们可以获得比其他市场主体更为低廉的资金、土地等要素价格,这样有损公平竞争。改革就是要将不同国有企业的生产要素合理整合或部分配置给民营企业,让各要素在市场规律的作用下创造更多的价值。

三、政府作用应当努力维护市场环境

政府权责的准确限定能够有效地维护市场环境,政府应当有限界定自身的功能,明确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做错了应当问责,不能过分相信自身干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把经济运行的主动权交给市场,才能真正确保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一是营造开放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平等、开放、有序是良好竞争环境的重要标志,市场机制只有在良好的竞争环境中才能发挥良性作用。要使资源配置更加符合市场的供求关系,首先需要依靠政府创造一个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政府本身主要在非市场领域和市场自身无力调节的领域发挥作用。因此,政府必须明确公共职能、简政放权,致力于清除市场壁垒,依靠市场竞争机制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使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各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消费者也能自由选择、自主消费。

二是创造公正透明的法治市场经济。良好的法治环境约束市场中各经济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决定各经济主体能够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保护各经济主体的地位利益,明确各经济主体必须承担的责任。如果没有法律规范为市场经济保驾护航,市场经济的独特优势就不能正常发挥,资源配置和利用的效率就会大打折扣。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的法律体系还不健全,有法不依、违法不究、执法不严、执法不公等问题依然存在,严重阻碍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政府通过法治规范经济主体活动时,就必须严格规范自身行为,不断完善公正透明的司法体系,真正做到定位不错位、到位不缺位、守位不越位,确保经济活动正常运行。

三是塑造健康向上的市场经济文明。有的人认为市场经济就是惟利是图,就会不讲仁义道德。其实不然,良好的社会道德环境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基础,市场经济环境下每个人都有维护自身利益的权利,且每个人的行为都不应以损害他人利益为前提,人们相互间以良好道德为基础,生活更自由。政府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把维护市场经济道德文明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运用多种方法提高全社會成员道德水平,依法严惩违反经济道德的欺诈行为,培育文明健康的市场经济发展理念。

更好处理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市场能够处理好的就由市场规律去决定,政府努力做好市场办不了和办不好的事,当好市场秩序的“裁判员”,确保市场环境公平法治,真正发挥好政府“有形之手”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吴敬琏,周其仁等.读懂中国改革2[M].中信出版社.2014,10.

[2]刘国光.关于政府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J].当代经济研究.2014(3).

[3]焦方义.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是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方向理论探讨[J].2013(1).

[4]顾钰民.对经济体制改革核心问题的深化认识. 经济纵横[J].2013(2).

猜你喜欢

市场经济政府
市场经济下公共管理制度的创新研究
论经济法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的法律地位
商务部:美方认定中国为“非市场经济国家”严重歪曲事实
关于对市场经济的认识
省级政府金融权力榜
一张图看懂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信息通信
贵州实现县级以上政府法律顾问全覆盖
论市场经济行为的善恶原则及对传统道德的印证
完形填空三则
重用懂得市场经济的英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