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博物馆文物收藏的规范建议解读
2016-04-09宋桂丽高尚
宋桂丽 高尚
摘 要:民族文物是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具备极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民族博物馆作为民族文物的收藏保管机构,必须结合博物馆自身的实际情况,加强文物收藏管理体系建设,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文物收藏管理标准,从而为有序开展民族博物馆各项工作奠定坚实基础。基于此点,本文对民族博物馆文物收藏的规范建议进行解读,期望对促进民族博物馆繁荣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民族博物馆;文物收藏;规范
【DOI】10.19312/j.cnki.61-1499/c.2016.08.109
一、建立文物收藏管理标准
为了规范民族博物馆的文物管理,必须建立完善的文物收藏标准体系,促使各项工作严格按照程序开展,提高文物管理的科学性、制度性。具体标准如下:其一,建立文物登记标准,对民族博物馆接收、登记文物的全过程制定统一的操作标准;其二,建立文物入藏标准,科学鉴定文物,辨明文物真伪,确保文物收藏质量;其三,建立文物定名标准,根据文物外在形式和本质特征对文物定名,保证文物定名具备简练、准确等特点,为文物编目奠定基础;其四,建立文物分类与编目标准,根据文物特点进行科学分类,方便文物保管与利用,同时统一文物编目格式、书写要求、标记符号等内容;其五,建立文物档案管理标准,对文物收集范围、分类管理、立卷归档等方面进行规范,提高档案的使用价值;其六,建立文物保管标准,针对文物库房管理、修复、养护、展示等环节制定安全操作标准,避免文物损坏。通过落实上述文物管理标准,进一步规范文物收藏工作,促进文物收藏步入良性循环状态。
二、科学确定文物等级
民族博物馆要按照《民族文物藏品定级标准》,在鉴定、辨明、考证、评价文物的基础上,根据文物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高低对文物进行定级。民族文物可分为珍贵文物与一般文物,珍贵文物根据文物的重要性高低依次分为一、二、三级。珍贵文物必须要有清晰可考的源流、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及完好的外形品相。尤其对于一级珍贵民族文物而言,应具备以下特点:能够反映各民族的历史变迁、制度文化、社会变革;能够反映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政治活动、团结统一;能够反映各民族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抵御侵略;能够反映各民族宗教文化、生活习俗、艺术成就等。在文物定级过程中,应由民族博物馆内的鉴定委员会针对文物提出鉴定意见,并将鉴定意见上报到上级主管部门。对于具有重要价值的民族文物要上报到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进行鉴定,一旦鉴定为一级文物,则必须妥善保管。
三、做好文物存放排架工作
对于民族博物馆而言,馆藏文物的存放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为便于馆藏物品的规范管理,所有的藏品都会放在指定的架子上,鉴于此,博物馆有必要做好馆藏文物存放排架工作。首先,当文物经过精挑细选进入馆藏后,需要先对其基本资料进行登记,此时文物便成为藏品,藏品的存放位置即为排架,依据相关规定,藏品排架必须进行科学分类,这既是前提也是基礎,并按照藏品的种类对其进行科学排架,以此来确保藏品的妥善保存和方便利用,使藏品的管理井然有序。其次,库房在排架的过程中,应当遵循间距适宜、排列整齐的原则,选用的柜架要坚固耐用,并按照一定顺序对柜架进行编号。此外,应当充分考虑柜架上藏品的质地,如果是易碎的物品,应做好防滑措施,若是易折的物品,则应配置网板、卷筒等辅助工具。再次,排架完毕后,可将藏品方位等信息录入到信息管理系统当中,以便查询和检索。最后,库管员要认真做好本职工作,每件藏品提出时,都必须严格依据规定程序进行,并记录在案,退回时,应当摆放在原位,不得乱存乱放。
四、规范文物现状登记
文物现状登记是民族博物馆藏品规范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具体做法是以文字的形式,将文物的基本信息记录下来,并将之归入到藏品档案中。对文物现状的描述是文物保护及核对的依据,因此,博物馆应当对文物现状登记予以重视,并采取有效的途径加以规范。首先,在文物登记时应当遵循科学、准确、规范、实事求是的原则,依据相关标准对藏品的价值进行合理评估。其次,文物入库前,库房管理人员必须认真进行核对,看文物是否与现状描述的情况相符,若发现不符之处,必须及时提出,由编目人员进行核实并做出适当地修改,经库房管理人员再次确认无误后,方可生效。最后,文物现状描述应当全面、详实,选用的词语要精准、简练,用精炼的语言进行概括,字数应控制在25字以内,尽量不要超出。
五、提高博物馆藏品利用率
民族博物馆文物收藏要为社会公众服务,提高藏品利用率,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具体做法如下:首先,做好对外开放宣传工作。对于民族博物馆内的馆藏品而言,很多人对其知之甚少,为使这些藏品能够被广大社会公众所知,博物馆应当加强馆藏文物对外开放的宣传工作,借此来使藏品资料逐步社会化。其次,强化对外开放基础工作。由于民族博物馆内的大部分文物藏品都比较珍贵,因此,在对外开放时,必须加大基础性工作的力度,建立健全相关的管理制度,采取有效的管理手段和技术,并解决藏品鉴定、整编、查询检索等问题。再次,实现数字化管理。在当前的新形势下,可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对馆藏品实行数字化管理,使藏品信息能够得到更快捷的传播与利用。民族博物馆应构建起一个相对完善的数据库,逐步将所有馆藏品的资料录入到数据库中,从而为资料的保存、检索、利用提供方便,当使用者需要对藏品资料进行使用时,只需要经过授权,便可从馆藏资料库中调取出所需的信息,由此能够充分发挥出馆藏品的利用价值。
总而言之,民族博物馆作为弘扬和传承民族文化的机构,必须强化文物收藏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为各项工作开展奠定基础。在民族文物收藏管理中,博物馆要建立相应的规范标准,科学确定文物等级,严格把控文物存放排架、现状登记等工作环节,同时还要充分发挥民族文物的利用价值,从而实现民族博物馆传承民族文化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宋才发.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博物馆的历史重任[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2(10):87-89.
[2]谢军.浅谈民族博物馆文物的征集、入藏及保护[J].民族教育研究,2012(6):58-60.
[3]宋才发.论民族博物馆文物保护的法制建设[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9):133-134.
[4]严间开.民族地区博物馆藏品征集的思路[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3(8):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