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理论与实践思考

2016-04-09周虎

新丝路(下旬) 2016年8期
关键词:有效性阅读教学语文

摘 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理论与案例,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影响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提高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字: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DOI】10.19312/j.cnki.61-1499/c.2016.08.080

语文,即语言、文学及文化,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是其他一切学科的基础,代表了学生最基本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以阅读作为教学的主导,阅读教学能力为提升小学的阅读能力做出重要贡献,因此,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的意义

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学生的语文学习是从阅读开始的。

1.有利于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一般来说教师只进行分析、讲授,学生通常是被动地接受,容易造成了课堂气氛沉闷、学习质量较低。这样的整体教学效果低效,与教师在备课阶段付出的精力是严重不成正比的。阅读内容能够让课堂生动起来,新奇的场景描写,感动人心的故事,都在阅读中有所体现,仿佛带领学生走進了一部部电影中。例如,记叙文《金色的鱼钩》一文,通过感人肺腑,引人入胜的故事,表现了长征时期红军官兵的奉献精神,既充满趣味性,又给学生进行了一场精神的洗礼,通过有效的阅读教学,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课堂效率。

2.有利培养学生高级审美趣味

阅读的过程也是学生感受美、领悟美、体验美的过程。在阅读内容的过程中,有许多唯美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意境,流连忘返的景色,优美流畅的词句。教师在教学中,不断让学生感受这种审美内容,能够进行美的渗透,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和审美能力。例如,太白居士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名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寄情于景,情景结合,展现了深邃的艺术意境。

二、影响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1.教师因素

教师一直被比喻为园丁,由于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重要的领路人。教学目标以传道授业解惑为主,要教师配合才能完成教学活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通过自身的良好素质,采取科学的方法,带动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推动教学活动向着良性方向发展。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第一,责任心,教师的责任心是阅读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基础,由于教师的责任心是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够积极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如果教师能够在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上有所突破,进行详实的知识储备和收集,就会影响阅读教学的效率。第二,文化底蕴。教师自身必须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清楚教学的内容,并在阅读中传授给学生,在此教师必须对所授的阅读内容十分了解,能够从多个角度抒发见解,在融会贯通中带动学生的阅读能力,从浅到深,从易到难,将最精华的思想传达给学生,让学生具有良好的阅读文化基础,学生在理解阅读内容时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学生因素

众所周知,教学主要以学生为中心。学习过程不是被动介绍,是主动的参与。所以,学生对教学的有效性产生重要影响,阅读教学中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对教学有着积极的推动意义。学生的智力因素我们在此不做深究,着重强调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它主要是指学生的性格及心理因素,如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具有良好的阅读动机就能主动进行阅读,探寻阅读中的问题,如果阅读教学仅仅是依靠教师引导学习,这个过程会十分被动,若学生主动探寻,相信阅读教学效率会大大提升。

3.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包括制定教学目标、教学进度、备课、写作教案、授课、检测等多种因素,这些因素都会影响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注意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深刻把握教材内容,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巧妙地安排课程。同时注意教学检测和教学评价,才能更好地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三、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合理制定教学目标

将课标要求与学生本身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制定符合校情、班情的合理目标。目标太高,则难以达到。目标太低,则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动力。目标制定可以参考以下标准:第一,应引导学生增强语文学习能力,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增加阅读量,掌握更多语文知识及文学修养能力。第二,根据不同的阅读材料,进行精细的目标设计与制定。保证每一篇文章,每一个段落,甚至每一个句子都达到教学目标。第三,不设定“空话”“口号式”的教学目标,根据阅读内容进行深刻地思考与总结,将教学目标层次化,具体化,清晰化。

2.精准解读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有效性教学的基础,只有精准地解读教学内容,才能保障教学过程的顺畅,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

小学语文的阅读内容是多种多样的,包含叙述文、议论文、说明文等各类内容,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视野。面对众多的阅读,学生要深刻地理解阅读的内容,掌握中心思想,提炼阅读重点。

3.选择恰当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选择,既要考虑知识能力的培养,又要考虑学生的个性与学习规律,教师需要进行个性化的引导。

例如,在进行《桂林山水》的教学时,仅靠语言描述显然表现力不够,教师可以结合视频、图片、音乐等多媒体形式,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文字传达的内容。

4.加强师生互动

师生互动可以让学生积极地融入阅读教学的交流中来,让师生之间形成有效的互动,教师要对小组协作的进度以及合作情况开展初步的了解,并且全盘掌握合作学习的优势。比如在讨论《地震中的父子》的时候,有的学生对于里面的情感掌握不好,自己心理明白但是不能清晰的表达出来,导致学生在讨论的时候出现停滞状态,无法继续推进下去,教师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可以让学生把自己想要表达的语言先用关键词代替,说出几个能表达这份情景的关键词,教师帮助学生把关键词连接成一个句子,鼓励学生大胆的说出完整的句子,训练过程中要避免对学生的过渡批判和打压。

5.问题意识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

(1)转变传统观念,提倡个性发展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是教学的服务对象,教师要重视每个学生的个性、兴趣,学生要配合与尊敬教师。如果想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必须先打破传统的固有思想,教师的话语不再是永恒的权威,教材也不再是永远的正确,教师要一改主体的角色,将课堂的重心与中心让位于学生的发现与思考。教师要提倡学生的个性发展,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黄果树瀑布》时,不同性格的学生会提出不同的质疑,感性浪漫的学生会提出紫藤萝到底有多美,以至于作者可以通过紫藤萝看到生命的美好。理性务实的同學会想到文化大革命的几年对于我国经济、科技、文化的影响。不同类型的学生想法会不同,虽然与传统意义上文章表达的中心思想有所出入,但不能因固有的思维限制住学生的思维,要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鼓励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

(2)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中,有些学生并非没有问题,而是有问题但碍于紧张的课堂氛围无法提出问题,所以,教师要打造轻松欢快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课堂中没有过大的心理负担,使学生敢想敢说。当学生提出无关问题时,教师也要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培养学生提出有意义问题的能力。在轻松的氛围中,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学习兴趣会有很大的不同。

(3)提升教师的自我修养

在培养学生问题意思的过程中,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需要教师本身具备开放性的思维模式,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倘若教师的思维已经被禁锢,那么当学生提出新的问题时,教师便会感到烦躁,倘若教师的思维是发散的,那么就会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表示理解。学生只有多提问题,才能提精问题。

(4)开展学习活动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现代的课堂上越来越多的教学活动涌现出来,在初中的语文阅读课堂中,可以开展师生角色互换的活动。例如,在教学活动时教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然后在课堂上由小组准备问题对教师发问,教师只负责回答。A、B、C三组学生负责发问,教师可以轮番回答问题?……通过一轮提问与回答后,教师与学生共同评选出最佳问题,商定出最佳答案,通过这样的活动方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纵观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评定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准,教师们只有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逐步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才能让学生领略语文之美,达到自我的不断完善与提高。

参考文献:

[1]陈艺瑜.解析“先学后教”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广东科技.2013(08):242-243

[2]卢国平.自主学习模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6(06):104-105

[3]凌芝瑜.关于提高小学语文阅读第一课时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3(33):137-138

[4]罗先慧,李云文,孙建龙.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热点与重点——基于2012年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小学语文教与学》的统计与分析[J].课程·教材·教法.2013(07):75-83

作者简介:

周虎(1979—)男,大专,达州市达川区龙会乡中心学校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育教学。

猜你喜欢

有效性阅读教学语文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我的语文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