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教育困境及对策
2016-04-09李少波
摘 要: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相对落后的农村小学教育,在近些年有了极大的改善,但目前仍面临很多困境,尤其是作为教育活动主导者的教师出现了职业倦怠,成就感低,工作压力大,缺乏先进教学理念等问题,亟待解决。
关键词:农村小学;教育困境;对策
【DOI】10.19312/j.cnki.61-1499/c.2016.08.062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国家一直非常关注相对落后的农村教育,加大对农村教育的资金、师资等方面的投入。2001年起,国家正式开展“撤点合校”工作,改变原有的"村村办学"的方式,对相对临近的农村中小学进行资源合并,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投资效益和教育质量,对农村教育资源进行整合。2006年实施“特岗计划”,极大地改善了农村义务教育师资的学历结构、学科结构和年龄结构,为农村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目前的农村教育面貌有了极大的改善:
现在的农村小学教师收入不低于当地公务员水平,属于当地收入较高人群;学校的校舍基本都是当地最“豪华”的建筑;教室内的设备可谓一应俱全:空调、暖气、多媒体设备等等。可是在这样一个繁荣的景象下,农村小学教育发展却仍面临着很多困境,亟待解决。
一、农村小学教育困境
1.学生生源大量减少。20年前,笔者在西安市长安区某农村小学上学,当时每个村子都有自己的小学,所在年级有将近80个孩子,全校人数近500人。目前,虽然邻村的小学合并到了该小学中,但在校生人数却仅有100多人,而且还是附近的几所小学中人数较多的。这当然与计划生育有关,独生子女的家庭在农村中比比皆是,入学儿童人数自然减少;加上进城务工农民的增多,很多年轻父母更倾向于将孩子带在身边,在城市中接受更好的教育,学会说普通话,开拓孩子的眼界。这些都导致了农村小学生源流失。
2.部分教师职业倦怠状况严重,职业幸福感差。部分教师情感状态疲劳,工作热情降低,以消极的态度对待本职工作,对自己和自己工作的价值评价较低。这就直接导致教师在课堂上教学不够认真负责。加上生源的减少,出现了好多年级共坐一班教学的“复式班”。这样的教学形式更加加重了家长对农村小学教育的不信任,进一步导致了学生生源的减少。同时,有些教师由于个人的惰性和教育理念的落后,没有认识到“素质教育”促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的要求,把语文、数学、英语以外的课程都看作是“副课”,上课应付了事,严重影响了学生的终生发展,更深层地也影响了学生学习的观念。
3.教师工作压力大。目前留在农村小学接受教育的為数不多的学生,大多是留守儿童,主要由家里的老人来照管。教育是社会、家庭、学校共同的责任,可是对于农村小学老师来说,在这样的情况下,真是“又当老师,又当家长”,他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思想动态,甚至是学生的生活。即使有一些父母陪伴在学生身边,他们大多也缺少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这些都给农村教师带来了极大的工作压力,久而久之,就会产生职业倦怠,使得教师的职业幸福感降低。
4.学校所处区域生活环境差,教师生活单调。虽然教师在学校中有国家配置的优质的教学硬件环境,但是作为人来说,在工作之余,他们的生活品质却是比较差的。周边都是农村,缺少必要的休闲娱乐的场所,缺少图书馆之类的课余时间可去的地方。总体来说,农村小学教师的生活比较单调,如果家不在工作学校附近的话,基本日常的活动范围就在校内,教师易感觉孤独,易失去工作生活的热情。
5.部分教师素质较低,缺乏先进教育理念,缺乏活力和创造力。这一点在一些老教师身上尤为突出,很多人受到学识水平和思维定势的限制,还在采用很陈旧的教学方法。即使经教育部门多次培训,但是他把培训作为任务来完成,并没有多少的改进。举例来说,国家在进行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明确提出“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陕西农村地区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自然风光、民俗等资源可供开发和利用,并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但是这方面的成果在农村却较少见。
二、完善农村小学教育的对策
1.加快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教育部2012年在《大力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提出,要为农村定向培养补充教师——培养“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高素质教师,采取定向委托培养等特殊招生方式,扩大双语教师、音乐、体育、美术等紧缺薄弱学科和小学全科教师培养规模。各高校教育专业可以据此修改培养计划,根据社会的需求调整人才培养的规格,针对性地培养农村小学全科教师。这样既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又很好地提升农村小学教育的水平,给农村地区教育注入新鲜血液,促进农村教育的长远发展。
2.在提高教师工资收入的同时,辅助农村教师提高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农村教师的工资收入,近些年有了很大的增长。但随着农村教师收入的增加,即使基本达到城市教师收入的同等水平后,仍有非常多的教师把农村小学作为跳板,有机会仍会跳槽到城市学校。主要原因在于农村教师生活质量较低,子女的成长环境较差等问题上。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农村教师的关心,尤其是关爱长期从事农村教育的教师,解决好他们的生活、工作、家庭及子女就业等实际问题,使其能全心全意投入工作、积极工作、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从职称、子女教育、配偶就业等方面应当向农村小学教师倾斜,这样才可以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长期投入到农村教育事业中来。这也符合马斯洛的人的需求理论,人类所有的行为都是由一定的需要所驱使的。只有生理、安全、归属与爱、尊重等基本需要得到满足以后,人才会设法去满足自我实现这种高级需要。长期献身农村教育事业就是高级需要,人对它的追求是有一定的前提的。
3.提升教师的成就感。有关部门和领导应该为农村小学教师提供更多的展示自我的平台,使得教师从教不仅仅是为了生存,而是为了实现自我的价值,在工作中体会到幸福感,得到成就感。不再为“教学”而教学,不再为“活着”而教学,而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为成就自我而从事教学。一旦教师拥有了这样的追求,他的职业幸福感,职业成就感就会促使他孜孜不倦、百折不挠地投身农村教育事业。
4.加强在职教师的培训。有关部门应切实做好农村小学在职教师培养工作,教师个人也需要转变观念,把“派我参加培训”,转变为“我要参加培训”。利用课余时间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教育教学水平、个人整体素养等。与此同时,可配合采用淘汰机制,让那些专业水平不高,规定期限内,还不愿意进步的老师离开教学岗位。以此达到农村小学教师的优胜劣汰,让真正有能力、有学识、热爱教育的教师走上农村小学教学岗位,为农村小学发展带来动力和生机。
5.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村繁荣。农村小学教育的困境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农村经济发展的困境。只有从根本上发展农村经济,农村小学才能留得住老师,才能留得住学生,农村小学教育才能走出目前的困境。
三、结语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民是国家稳定和发展的坚实基础。关注农村小学教育,帮助农村小学教育走出目前的困境,使其充满活力,我们每个教育人都应出谋划策。
参考文献:
[1]肖其勇.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特质与发展模式[J].中国教育学刊.2014.03。
[2]吴洪亮.西部农村特岗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及途径探析[J].教育文化论坛.2012.11。
作者简介:
李少波,女,西安思源学院文学院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