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北水资源监控能力建管模式实践与探讨

2016-04-09刘国荣杨小琴

水利信息化 2016年5期
关键词:湖北省运维水资源

陶 锋,刘国荣,杨小琴,唐 涛

(1. 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与管理局(筹),湖北 武汉 430071;2. 湖北省水文水资源局,湖北 武汉 430071;3. 武汉市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湖北 武汉 430074)

湖北水资源监控能力建管模式实践与探讨

陶 锋1,刘国荣2,杨小琴3,唐 涛2

(1. 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与管理局(筹),湖北 武汉 430071;2. 湖北省水文水资源局,湖北 武汉 430071;3. 武汉市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湖北 武汉 430074)

基于湖北省水资源现状介绍湖北省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项目的建设内容和成果,重点阐述湖北省的项目建设举措,针对项目试运行期间出现的问题展开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项目建成后运管模式,通过分析和总结为湖北省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项目二期的建设提供思路。

水资源;监控能力;项目建设;项目运管

0 引言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加强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是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治本之策。自 2012 年起,湖北省水利部门上下携手、系统联动,抢抓水资源监控能力项目建设的大好机遇,用 3 年左右时间,基本建立与水资源开发利用、用水效率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等控制管理相适应的重要取水户和水功能区等监控体系,初步形成与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相适应的水资源监控能力,逐步增强支撑水资源定量管理和“三条红线”监督考核的能力[1]。

1 湖北省水资源现状

1)人均水资源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湖北既是“千湖之省”,也是“千河之省”,更是“千库之省”,境内江河纵横,湖泊、水库星罗棋布,水域面积广大。湖北也是长江、汉江的“洪水走廊”,水多为患举世闻名,水资源相对丰富,多年入境客水量6 298 亿m³,是自产水资源量的 6 倍。但全省年均自产水资源总量 1 036 亿m³,人均自产水资源量 1 719 m³,低于全国人均 2 200 m³ 的平均水平。

2)干旱缺水问题较为严重。由于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省境南北相差近 3 倍,全省水资源面临严峻形势,山丘区存在工程性缺水、江汉平原存在水质性缺水、鄂北岗地存在资源性缺水问题。据统计,中等干旱年全省缺水 55.7 亿m³;特大干旱年全省缺水 120.8 亿m³。

3)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近年,湖北省万元GDP 用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耗水量居高不下,2 项指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也偏低。

4)水生态水环境不容乐观。长江、汉江干流水质尚好,但沿江城市近岸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带,汉江及其支流多次发生“水华”。中小河流超三类河段长度占评价河长的 22%。部分水库及供水水源地水质也有不同程度的污染。水土流失面积达 6 万km2,占版图面积的 33%。

2 项目建设基本情况

2.1 项目建设内容

湖北省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项目(2012—2014 年)总投资 5 401 万元(中央投资 4 531 万元,湖北省财政配套 870 万元)。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以下3 个方面[2]:

1)取用水监控体系。包括 358 个重要取用水户国控监测点配备在线监测设备。

2)水功能区监控体系。a. 对武汉、黄石、荆州、荆门、宜昌、襄阳、随州等 8 个全国重要地表水源地进行在线监测,其中配备 5 套河道型水质在线设备,配备 3 套湖库型水质在线设备;b. 改造省水环境监测中心和黄石、襄阳、荆州、宜昌、十堰、孝感、黄冈、咸宁、恩施等 9 个分中心,增配相应的实验室设备,加强巡测、取样及实验室分析能力。

3)湖北省级信息平台。建设湖北省级信息平台,动态掌握全省规模以上取用水户、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的水量水质信息;基本掌握全省“三条红线”考核指标完成情况;对重大的突发事件进行应急反应和决策支持;成为省级水资源信息发布平台。

2.2 项目建设成果

湖北省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项目从 2012 年起,历时 3 年,已于 2015 年底作为全国第一批省份率先通过水利部技术评估,根据评估意见,湖北省完成项目建设内容,达到项目建设要求,具体建设成果如下:

基本建成取用水监控体系,实现监测许可水量 80.54 亿m3,占全部颁证许可水量 102.69 亿m3的78.43%,满足项目对取用水监测的目标要求。

基本建成水功能区监控体系,对列入《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划》名录的 184 个水功能区实现水质常规监测全覆盖。对已列入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名录的 8 处水源地实现了水质在线监测全覆盖,满足建设目标要求。

基本建成湖北省水资源管理系统,实现了与水利部、相关流域机构水资源管理过程核心信息的互联互通和主要水资源管理业务的在线处理,可为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提供技术支撑[3]。

3 项目建设主要举措

1)狠抓组织机构到位。湖北省是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先行试点省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加强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省水利厅党组也把实施水资源监控能力项目建设摆在重要议事日程,按照“省厅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市州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的原则,结合湖北省水资源管理工作的实际,及时成立了由省水利厅分管副厅长任组长的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领导小组,省水利厅有关处室、省水文局、省水利厅信息中心等部门和单位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全面负责水资源监控能力项目建设的组织、领导、协调和督查工作。同时,明确省水文局为预算管理单位,并以省水文局为主,抽调了 20 多名业务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的工作人员成立了湖北省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项目办公室,具体负责水资源监控能力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对工程进度、施工质量和资金管理负总责。全省各市州也成立了相应的项目办,主要负责本地区取用水户的协调和现场管理。全省上下形成了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工作有人抓、有人问、有人管的组织领导体系,有力地推进了项目建设。

2)狠抓工作责任到位。省水利厅召开了工作动员会,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各项工作,省项目办也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对省项目建设工作进行具体安排和部署,明确了省水利厅有关处室、省水文局、市州水利(水务)局和市州水文局的工作分工和工作职责,细化了工作要求,下达了具体工作任务,并把项目建设作为市州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考评的一项重要内容,全省上下形成了各司其责、真抓实干、务实高效的工作责任机制。

3)狠抓前期工作到位。a. 科学开展现场查勘工作。为确保项目建设前期工作的顺利推进,由省水利厅水资源处、水政监察总队和省水文局的领导分别带队,组成 3 个现场勘查小组,深入全省各地 166 余家取用水户单位,对 358 个国控点的安装地点、施工方案、设备选型等进行了现场查勘。每个查勘点都做到了“四个一”:即一张现场查勘图、一张现场查勘记录表、一段文字描述、一组现场照片。同时,对必须采集到的 38 个数据集,做到应采必采。由于现场查勘采集数据资料技术路线正确,依据其编制的技术方案,很快通过了省财政厅和水利厅的联合审查。b. 依规有序推进施工前准备工作。为了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好项目,在项目设计阶段,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并及时编制报批政府采购计划,委托省政府采购中心编制了招投标文件,通过政府采购确定了施工单位。c. 认真清理整编各类标准规范。省项目办结合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水利部水利信息中心、部水文局、国家项目办下发的各类标准,从传感器、传输、存储、计算机网络、数据库标识符等方面清理了直接涉及项目建设的 54 个标准和规范,编印成册供设计和管理人员使用,避免建设过程中形成信息孤岛和各自为阵。

4)狠抓工程质量到位。湖北省项目办认真落实《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项目管理办法》,严格执行项目法人制、建设监理制、招标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和政府采购有关要求,依法依规开展项目建设管理。项目的申报、审查和审批程序按照《中央分成水资源费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等有关规定执行。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将质量管理关口前移,取用水监控体系设计、自动在线水源地建设、实验室设备采购安装调试、省级平台硬件软件环境搭建、软件开发严格按照国家项目办下发的标准执行。同时,要求监理单位严把质量关,进一步加强设备产品现场安装的监督管理,通过旁站监理、必要的巡查和抽查,确保施工方严格按照项目现场安装技术标准规定的要求精心组织施工,同时完整做好现场安装记录,为工程后续运行维护管理奠定良好基础。

5)狠抓配套资金到位。省级配套资金的任务极其繁重。建设项目中央资金下达后,为积极筹措地方配套资金,湖北省厅领导带领项目办人员与省直有关部门密切沟通协调,积极主动争取各方面的支持,始终把争取配套资金放在重要位置,落实了相应的配套资金,为湖北省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提供了资金保障。

6)狠抓档案管理到位。项目建管中,明确专人负责档案管理,档案资料按照《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办法》(办档[2013] 191 号)和《水利部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项目验收实施细则》(办财务[2014] 73 号)的管理、验收规范进行装订、归档。国控点验收前,启动为期半个月的巡检,由省项目办、施工方、监理方组成巡检组,认真填写巡检记录表,收集、修正相关基础信息,为验收提供详实的第一手资料。国控点验收后,启动定期运维巡检机制,每 2 个月由施工方、监理方和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组成运维巡检组,针对异常数据站点进行及时检修,保障上报数据的畅通率和到报率。

4 试运行期问题及运管模式探讨

4.1 存在的问题

湖北省虽已完成基本建设任务,但在项目试运行期仍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目前监测据到报率和畅通率达到部项目办的要求,但数据质量的有效性尚需第三方测试比对,下一步将加大第三方检测力度,以提高数据准确性和有效性。

2)系统平台推广应用不足,虽然湖北省举办了业务培训,但对于业务管理系统模块还需进一步加强培训、指导。

4.2 项目运管模式探讨

除了解决项目现有存在的问题,还需考虑如何确保项目的长久、高效运行。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先厘清湖北省项目特点:1)站点多,分布广,位置偏。目前该项目监控点范围覆盖湖北省 17 个地市,当站点出现故障,及时响应解决是当前运维首先要解决的第一问题。2)运维队伍需专业化。专业化包括 2 个层次:a. 需要组建一支专门从事于湖北国控项目运维的专业队伍;b. 术业有专攻,在监测设备、机房服务器、软件平台上需要电子通信、自动化、计算机软件、数据库等多个专业的技术人才,以应对发生的不同类型故障。

基于以上 2 点,需要健全完善运维管理机制,在运维管理机制中应明确运维主体,确定运维服务模式,下拨专项运维经费,以此保障运维工作的顺利开展。

1)出台相关运维管理制度。该运维管理制度应结合行业法规和项目建设管理要求,组织制定湖北省各级管理部门的运行管理规范、专业技术标准及各种规章制度,并提出监督和检查执行情况的管理措施,满足系统运维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4]。

2)组建专业化运维队伍。项目运行管理应实行岗位责任制,定人、定岗、定责、定权[5],组织一支专业全面,素质过硬的运维队伍,如果水利行业抽不出专业运维队伍,也可考虑服务外包的形式,交付给市场专业运维单位,但业务管理部门需加强运维督导,从数据到报率、上报率、及时率、准确率等方面考核。

3)落实运维管理专项经费。项目运行维护经费是项目运维持续的基本保障,应根据国家水利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定额标准和有关财政预算标准规定,落实项目年度运行费用的申报和下拨。结合年度运行维护实际工作任务,细化运维经费预算,切实发挥经费使用效益。

5 结语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正是保护水生态水环境、推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得力举措。湖北省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项目一期已基本完成,汲取经验,查找问题,健全完善运管机制,为项目二期建设奠定基础,扎实推进该项目,也必将进一步全面提升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水平,为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实“三条红线”考核提供强有力的支撑[6]。

[1] 程晓冰,石玉波,蒋云钟. 国家水资源管理系统建设总体架构[J]. 中国水利,2008 (19): 19-20.

[2] 水利部水利信息中心. 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项目湖北省技术方案(2012—2014 年)[R]. 武汉:湖北省水利厅,2013: 8-11.

[3] 孙雪涛. 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J]. 中国水利,2011 (6): 33-34,52.

[4] 赵玉芹. 石家庄市水资源监控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10 (1): 22-25.

[5] 李文军. 水利信息化工程运行管理[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 (7): 131.

[6] 蒋云钟,万毅. 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功能需求及实施策略[J]. 中国水利,2012 (7): 26-30.

Practice and Discussion of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Mode of Water Resources Monitoring Ability Construction Project in Hubei Province

TAO Feng1, LIU Guorong2, YANG Xiaoqin3, TANG Tao2
(1.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Bureau of North Hubei Water Transfer Project(Preparing), Wuhan 430071, China; 2. Hubei Province Hydrology and Water Resources Investigation Bureau,Wuhan 430071, China; 3. Wuhan Bureau of Hydrology and Water Resources, Wuhan 430074, China)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tents and achievements of the national water resources monitoring ability construction project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in Hubei province, focuses on the project building initiatives, expands analysis combined with the exposed problems during the trial operation period of the system, discusses the project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mode after the completion, provides ideas for the post-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water resources monitoring ability construction project in Hubei province by analyzing and summarizing the problems.

water resources; monitoring ability; project construction; project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TV213

A

1674-9405(2016)05-0066-04

10.19364/j.1674-9405.2016.05.012

2016-08-02

陶 锋(1980-),男,湖北钟祥人,工程师,主要从事水利信息化、水文水资源项目建管等方面工作。

猜你喜欢

湖北省运维水资源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征订启事
2019年河南省水资源公报(摘录)
运维技术研发决策中ITSS运维成熟度模型应用初探
风电运维困局
加强水文水资源勘测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杂乱无章的光伏运维 百亿市场如何成长
基于ITIL的运维管理创新实践浅析
春风化雨 深入浅出——记湖北省优秀理论宣讲员龙会忠
湖北省将再添6座长江大桥
湖北省今年将建成农村公路1.5万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