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讯

2016-04-09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6年2期
关键词:火驱储集层碳酸盐岩

简讯

中俄古老碳酸盐岩油气地质学术交流会召开

2016年2月18日至19日,中俄古老碳酸盐岩油气地质学术交流会在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召开。针对古老含油气系统成藏特殊性、规模性与复杂性特点,来自中俄双方的150多名专家对古老碳酸盐岩油气地质特征和分布规律进行了重点探讨。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古老盐酸盐岩油气勘探潜力无限,要进一步加强创新、深化合作,共同推动全球古老碳酸盐岩油气发现。

当前,古老碳酸盐岩油气正在成为全球油气研究新热点。在俄罗斯,古老碳酸盐岩油气的研究与发现主要集中在西伯利亚盆地里菲—文德系,在20世纪中后期取得重大突破,相继发现了热演化程度适中(Ro值为1.1%~1.3%)的大油气田,为俄罗斯油气产量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近年来中国石油在古老碳酸盐岩领域取得了重大理论技术创新,破解了古老碳酸盐岩油气规模成藏等世界级难题,提出了“古裂陷内烃源、古台地上丘滩体储集层、古圈闭原油裂解气、古隆起聚集背景”的“四古”要素控制古老碳酸盐岩大气田形成分布理论,成功指导中国热演化程度最高(Ro值为2.5%~3.5%)、单体规模最大的海相碳酸盐岩整装气藏——安岳特大型气田战略发现,对中国乃至世界古老含油气系统的勘探都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实践意义。对此,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康托洛维奇A E评价道:“中国石油在四川盆地古老碳酸盐岩油气勘探中做出的重大发现,是本世纪前15年世界石油天然气地质学最辉煌的成就之一”。

来自中国的专家展示了中国石油在四川、塔里木、鄂尔多斯等盆地古老碳酸盐岩油气理论技术研究中取得的新成果,俄罗斯专家就西伯利亚地台元古界勘探历程、含油气性及最新技术进展等进行了详细阐释。双方一致认为,虽然中国与俄罗斯古老碳酸盐岩油气地质成藏条件不同、认识阶段不同,但都具有发现更多大油气田的潜力以及相似的地质认识与技术难题。未来要在资源评价、储集层描述、高效勘探开发等方面深化研究,加强中俄能源合作,推进全球古老碳酸盐岩理论技术创新。

(许怀先 王大锐 张朝军供稿)

国际石油2015年十大科技进展

①多场耦合模拟技术大幅提升地层环境模拟真实性。②重复压裂和无限级压裂技术大幅改善非常规油气开发经济效益。技术创新包括:裂缝暂堵转向技术;精准压裂设计;分布式光纤传感器压裂实时监测技术;无限级压裂技术。③全电动智能井系统取得重大进展。地上控制单元通过一根电缆便可以实现对最多27个地下流量控制装置的供电和控制,降低了成本;阀门除具有开关作用外,还可提供4级流量调节,能够控制地层流体流量;流量控制系统配备电动装置,可及时可靠地对控制系统做出响应,同时具备自检能力,可以及时发现设备自身的潜在问题;系统配备的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接口可用于远程监视,可随时随地完成对系统的控制。④低频可控震源推动“两宽一高”地震采集快速发展。低频可控震源主要有以下特点:完善机械设计,加长重锤最大行程,增加液压压力;扩大低频下限,全行程或全流量下激发频率为3 Hz,最低可接收到1.5 Hz地震波;采用硬度相当于常规可控震源4倍的超硬基板,有效提高了高频信号的保真度;减小震源整体体积,降低重心,提高了可操作性和灵活性。⑤高分辨率油基钻井液微电阻率成像测井仪器提高成像质量。新型油基钻井液电阻率成像仪器采用全新的电子和机械设计,通过简化的物理测量提高测量分辨率,其垂直分辨率和水平分辨率分别可达0.61 cm(0.24英寸)和0.33 cm(0.13英寸)。仪器配有8个独立的交叉分布的推靠臂,推靠臂上的8个极板装有192个微电极,可提供192条用于成像的测井曲线,在20.32 cm(8英寸)井眼中的覆盖率接近100%。⑥钻井井下工具耐高温水平突破200 ℃大关。⑦经济高效的玻璃纤维管生产技术将推动管道行业发生革命性变化。⑧全球首套煤油共炼工业化技术取得重大进展。⑨加热炉减排新技术大幅降低氮氧化物排放。⑩人工光合制氢技术取得进展。

(黄昌武摘自《中国石油报》 2016-01-20)

中国石油2015年十大科技进展

①致密油地质理论及配套技术创新支撑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取得重大突破。建立了陆相湖盆半深湖—深湖“朵体+水道”重力流沉积模式,突破深水区找油气禁区,拓宽盆地长7致密油勘探范围;发现了致密储集层与低渗透储集层储集空间与石油微观赋存状态的差异,明确了致密储集层渗流系统为簇状连通孔喉体,体积压裂是实现致密油有效动用的途径;深化了大型陆相湖盆“高强度生烃、持续充注、近源富集”的致密油成藏机理,提出致密储集层成藏物性下限;建立了陆相湖盆致密油甜点优选、资源和储量评价标准及规范,创新水平井+体积压裂致密油开发关键技术;创新提出致密油水平井准自然能量开发方式、井网类型、能量补充途径和开发技术政策,在国内率先实现致密油规模开发。②含油气盆地成盆-成烃-成藏全过程物理模拟再现技术有效指导油气勘探。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盆地构造与变形、高温高压沉积成岩等6套大型物理模拟装置,形成了以成盆、成烃、成储和成藏为核心的含油气盆地多组分等9项关键技术,解决多动力方向构造挤压、伸展、走滑作用、可有效推至地质体的高温高压生排烃以及成岩动力、油气充注动力与构造变形耦合等复杂过程的再现难题。③大型碳酸盐岩油藏高效开发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支撑海外碳酸盐岩油藏高效开发。生物碎屑碳酸盐岩油藏描述与一体化三维建模技术,指导油田快速评价与滚动扩边,新增地质储量超过1×108t;揭示了生物碎屑碳酸盐岩水驱油机理与渗流规律,准确预测开发初期单井产能和开发初期工作量;研发薄层油藏整体水平注采井网模式和巨厚油藏大斜度水平井+直井注采井网模式,节约投资1.5亿美元;创新“上产速度+投资规模+增量效益”的多目标协同优化技术,实现艾哈代布和哈法亚项目内部收益率分别提高3%和6%;创新薄层碳酸盐岩油藏整体水平井注水和巨厚碳酸盐岩油藏分区分块差异注水开发技术,预计采收率比衰竭开发提高15%~20%,增加可采储量5×108t。④直井火驱提高稠油采收率技术成为稠油开发新一代战略接替技术。火驱机理研究与室内评价技术,创新了高温氧化反应动力学、三维高温高压火驱物理模拟等系列实验技术,揭示了火驱机理及最优燃烧状态;直井火驱油藏工程优化设计技术,实现移风接火;大功率移动式点火装置、井下高温高压测试装置、高温高含CO2条件下防腐技术、产出流体监测与处理系统等直井火驱关键工艺技术,点火成功率100%;火线前缘调控与动态管理技术,能有效形成油墙,实现火线均匀推进。自主研制装备5套,形成了50余项操作与生产标准规范。⑤开发地震技术创新为中国石油精细调整挖潜提供有效技术支撑。⑥随钻电阻率成像测井仪器研制成功。⑦高性能水基钻井液技术取得重大进展,成为页岩气开发油基钻井液的有效替代技术。⑧X80钢级1 422 mm大口径管道建设技术为中俄东线管道建设提供了强有力技术保障。⑨千万吨级大型炼厂成套技术开发应用取得重大突破。⑩稀土顺丁橡胶工业化成套技术开发试验成功。

(黄昌武摘自《中国石油报》 2016-01-20)

猜你喜欢

火驱储集层碳酸盐岩
适用于碳酸盐岩储层的固体酸解堵体系
碳酸盐岩裂缝描述七大难点
辽河油田火驱开发技术进展
火驱油藏工程分析与设计
改“堵”为“疏”水火“相容”我国首个边水(水淹)稠油油藏火驱获突破
大数据统计在碳酸盐岩油气田开发中的应用
考虑酸蚀蚓孔的碳酸盐岩储层酸压产能预测
川中震旦系灯影组储集层形成及演化研究
燃烧条件对火驱效果的影响
花岗岩储集层随钻评价方法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