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训练两则
2016-04-09广东陈新国
广东 陈新国
文言文阅读训练两则
广东 陈新国
(一) 李常传
李常,字公择,南康建昌人。少读书庐山白石僧舍。既擢第,留所抄书九千卷,名舍曰李氏山房。调江州判官、宣州观察推官。发运使杨佐将荐改秩,常推其友刘琦,佐曰:“世无此风久矣。”并荐之。
熙宁初,为秘阁校理。王安石与之善,以为三司条例检详官,改右正言、知谏院。安石立新法,常预议,不欲青苗收息。至是,疏言:“条例司始建,已致中外之议。至于均输、青苗,敛散取息,傅会经义,人且大骇,何异王莽猥析《周官》片言,以流毒天下!”安石见之,遣所亲密谕意,常不为止。又言:“州县散常平钱,实不出本,勒民出息。”神宗诘安石,安石请令常具官吏主名,常以非谏官体,落校理,通判滑州。岁余复职,知鄂州,徙湖、齐二州。齐多盗,论报无虚日。常得黠盗,刺为兵,使在麾下,尽知囊括处,悉发屋破柱,拔其根株,半岁间,诛七百人,奸无所匿。徙淮南西路提点刑狱。元丰六年,召为太常少卿,迁礼部侍郎。
哲宗立,改吏部,进户部尚书。或疑其少干局,虑不胜任,质于司马光。光曰:“用常主邦计,则人知朝廷不急于征利,聚敛少息矣。”常转对,上七事,曰崇廉耻,存乡举,别守宰,废贪赃,审疑狱,择儒师,修役法。时役法差、免二科未定,常谓法无新陈便民者良论无彼己可久者确今使民俱出赀则贫者难办俱出力则富者难堪各从其愿则可久尔。乃折衷条上之。赦恩,蠲市易逋负不满二百缗者,常请息过其数亦勿取。
拜御史中丞,兼侍读,加龙图阁直学士。论取士,请分诗赋、经义为两科,以尽所长。初,河决小吴,议者欲自孙村口导还故处,及是,役兴,常言:“京东、河北饥困,不宜导河。”诏罢之。谏官刘安世以吴处厚缴蔡确诗为谤讪,因力攻确。常上疏论以诗罪确,非所以厚风俗。安世并劾常,徙兵部尚书,辞不拜,出知邓州。徙成都,行次陕,暴卒,年六十四。有文集、奏议六十卷,《诗传》十卷,《元会计录》三十卷。
(选自《宋史·李常传》,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名舍曰李氏山房
名:名称
B. 安石见之,遣所亲密谕意
谕:告诉
C. 废贪赃,审疑狱
狱:案件
D. 蠲市易逋负不满二百缗者
逋:拖欠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 常谓/法无新/陈便民者良/论无彼己/可久者确/今使民俱出赀则贫者难办/俱出力则富者难堪/各从其愿/则可久尔/
B. 常谓/法无新陈/便民者/良论无彼己/可久者确/今使民俱出赀则贫者难办/俱出力则富者难堪/各从其愿/则可久尔/
C. 常谓/法无新陈/便民者良/论无彼己/可久者确/今使民俱出赀则贫者难办/俱出力则富者难堪/各从其愿/则可久尔/
D. 常谓/法无新/陈便民者良/论无彼己/可久者/确今使民俱出赀则贫者难办/俱出力则富者难堪/各从其愿/则可久尔。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李常年少时读书于庐山白石庵僧舍,为官以后,他把自己所抄书9 000卷留在白石庵,世人称白石庵僧舍为“李氏山房”。
B.李常本来与王安石关系友好,王安石实行新法时,李常上疏反对“青苗法”,后被贬通判滑州。
C.齐州地区多盗贼,李常在做齐州知州时设计将那些狡猾的盗贼捕获,刺字为兵,李常还通过他们了解到盗贼们聚集的地方,一举将他们捣毁。
D.哲宗登基后,李常改任吏部侍郎,升户部尚书,司马光怀疑他缺少才干气度,担心李常不能胜任此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发运使杨佐将荐改秩,常推其友刘琦,佐曰:“世无此风久矣。”
(2)安世并劾常,徙兵部尚书,辞不拜,出知邓州。
(二)康茂才传
康茂才,字寿卿,蕲人。通经史大义。事母孝。元末寇乱陷蕲,结义兵保乡里。立功,自长官累迁淮西宣慰司、都元帅。
太祖既渡江将士家属留和州时茂才移戍采石扼江渡太祖遣兵数攻之茂才力守常遇春设伏歼其精锐茂才复立寨天宁洲又破之。奔集庆,太祖克集庆,乃帅所部兵降。太祖释之,命统所部从征。明年授秦淮翼水军元帅,守龙湾。取江阴马驮沙,败张士诚兵,获其楼船。从廖永安攻池州,取枞阳。太祖以军兴,民失农业,命茂才为都水营田使,仍兼帐前总制亲兵左副指挥使。
陈友谅既陷太平,谋约张士诚合攻应天。太祖欲其速来,破之。知茂才与友谅有旧,命遣仆持书,绐为内应。友谅大喜,问:“康公安在?”曰:“守江东木桥。”使归,太祖易桥以石。友谅至,见桥,愕然,连呼“老康”,莫应。退至龙湾,伏兵四起。茂才合诸将奋击,大破之。太祖嘉茂才功,赐赉甚厚。明年,太祖亲征友谅,茂才以舟师从克安庆,破江州,友谅西遁。遂下蕲州、兴国、汉阳。沿流克黄梅寨,取瑞昌,败友谅八指挥,降士卒二万人。迁帐前亲兵副都指挥使。攻左君弼庐州,未下。从援南昌,战彭蠡,友谅败死。从征武昌,皆有功。进金吾侍卫亲军都护。从大将军徐达再攻庐州,克之,取江陵及湖南诸路。改神武卫指挥使,进大都督府副使。士诚攻江阴,太祖自将击之。比至镇江,士诚已焚瓜洲遁。茂才追北至浮子门。吴军遮海口,乘潮来薄。茂才力战,大败之。捣淮安马骡港,拔其水寨,淮安平。寻拔湖州,进逼平江。士诚遣锐卒迎斗,大战尹山桥。茂才持大戟督战,尽覆敌众。与诸将合围其城,军齐门。平江下,还取无锡。迁同知大都督府事兼太子右率府使。
洪武元年,从大将军经略中原,取汴、洛,留守陕州。规运馈饷,造浮桥渡师。招来绛、解诸州,扼潼关,秦兵不敢东向。茂才善抚绥,民立石颂德焉。三年复从大将军征定西,取兴元。还军道卒。追封蕲国公,谥武康。
(选自《明史·康茂才传》,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太祖既渡江/将士家属留和州时/茂才移戍采石扼江/渡太祖/遣兵数攻之/茂才力守/常遇春设伏歼其精锐/茂才复立寨天宁洲/又破之/
B.太祖既渡江/将士家属留和州时/茂才移戍采石/扼江渡/太祖遣兵数攻之/茂才力守/常遇春设伏歼其精锐/茂才复立寨天宁洲/又破之/
C.太祖既渡江/将士家属留和州/时茂才移戍采石/扼江渡/太祖遣兵数攻之/茂才力守/常遇春设伏歼其精锐/茂才复立寨/天宁洲又破之/
D.太祖既渡江/将士家属留和州/时茂才移戍采石/扼江渡/太祖遣兵数攻之/茂才力守/常遇春设伏歼其精锐/茂才复立寨天宁洲/又破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如本文中对朱元璋称太祖,即是称庙号。
B. 年号是中国皇帝纪年的名号,由汉武帝首创,每个皇帝不论在位时间长短,只用一个年号。如洪武是朱元璋的年号。
C. 江阴因其在长江以南而得名。中国古代地名中多含“阴阳”二字,古人以山之南水之北为阳,山之北水之南为阴。地名中的阳、阴表明了其在山、水的位置,如衡阳一定在衡山之南。
D. 追封,死后封爵。如文中康茂才死后被朝廷追封为“蕲国公”。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元朝末年,天下大乱。康茂才因组织“义兵”保乡有功,被元朝封为淮西宣慰使、都元帅。
B. 朱元璋率军渡江后,派军攻打康茂才。康茂才奋力反抗,后被常遇春设计将其部下精锐尽数歼灭,康茂才多次失败后才率部归降朱元璋。
C. 朱元璋利用康茂才与陈友谅的交情,让康茂才亲自送信给陈友谅并骗陈友谅说愿作其内应,诱陈友谅轻进,结果陈友谅大败于龙湾。
D. 康茂才跟随朱元璋多年,战败陈友谅,讨伐张士诚,战功显赫,累得升迁。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祖以军兴,民失农业,命茂才为都水营田使,仍兼帐前总制亲兵左副指挥使。
(2)吴军遮海口,乘潮来薄。茂才力战,大败之。捣淮安马骡港,拔其水寨,淮安平。
【参考答案】
(一) 1.A(名:命名)
2.C(可根据句中对称关系、虚词标志来断句)
3.D(“司马光怀疑”错,应该是“有人怀疑”。)
4.(1)发运使杨佐打算推荐他升官,李常推举他的朋友刘琦,杨佐说:“世间没有这种风气很久了。”(得分点:“荐”“改秩”“推”及句意)
(2)刘安世一同弹劾李常,调任他做兵部尚书,他推辞不就职,出任邓州知州。(得分点:“劾”“徙”“拜”及句意)
【参考译文】
李常字公择,南康建昌人。年轻时在庐山白石僧舍读书。既登进士第,留下所抄书九千卷,给僧舍取名叫李氏山房。调任江州判官、宣州观察推官。发运使杨佐打算推荐他升官,李常推举他的朋友刘琦,杨佐说:“世间没有这种风气很久了。”把他们两人一起推荐上去。
熙宁初年,任秘阁校理。王安石和李常交好,让他任三司条例司检详官,改任右正言、知谏院。王安石立新法,李常参与讨论,不想实行青苗法收取息钱,到这时,上疏说:“条例司刚成立,已经导致朝廷内外的议论。至于均输法、青苗法,聚敛散钱收取利息,解析经书的义理时穿凿附会,人们又大为惊骇,这和王莽琐碎离析《周官》片言毒害天下有何差别!”王安石看到后,派亲信晓谕大意,李常不因此而罢休。他又上奏:“州县发散官方预储备供借贷的银钱,实际上不出本钱,勒索百姓出利息。”神宗责问王安石,王安石请求命令李常出具官吏主犯,李常认为这不符合谏官体制,落职为校理,通判滑州。一年多后恢复职务,任鄂州知州,移任湖、齐二州。齐州多盗贼,没有一天不上报。李常捉到狡黠的盗贼,刺字为兵,让他们在自己的麾下,尽知盗贼聚居的地方,破门而入,拔掉他们的基根,半年间,杀了七百人,让盗贼无处藏身。移任淮南西路提点刑狱。元丰六年(1083),召为太常少卿,升任礼部侍郎。
哲宗即位,李常改任吏部侍郎,升户部尚书,有人怀疑他缺少才干气度,不能胜任,哲宗向司马光询问。司马光说:“使用李常主管国家财政,那么人们知道朝廷不急于征利,聚敛可稍稍平息了。” 李常入对,上书七事,分别是崇尚廉耻,保存乡举,区别守宰,废除贪赃,审理有疑问的案件,选择儒学师长,修改役法。当时差役、免役法没有确定,李常认为:“法无新旧,方便百姓的就好;论述不分你我,能够长久的就确认。现在让百姓都出钱,那么贫困的人就难以办到;如果都出力,那么富裕的人就难以忍受。分别听从他们的意愿,就可以长久了。”于是折中分条开列上呈。皇帝赦恩,免除市易拖欠赋税不满二百缗的人,李常请求息钱超过二百缗也不收取。
任御史中丞,兼任侍读,加龙图阁直学士。李常论取士,请求把诗赋、经义分为两科,以尽其所长。最初,黄河在小吴决口,议者打算从孙村口疏导黄河归还旧河道,如果这样,就要兴动劳役,李常说:“京东、河北饥饿困乏,不宜疏导黄河。” 下诏停止了这件事。谏官刘安世以吴处厚交付蔡确诗中有毁谤朝政之处,因而极力攻击蔡确。李常上疏论述因为作诗判蔡确的罪,这不是淳厚风俗的办法。刘安世一同弹劾李常,调任他做兵部尚书,他推辞不就职,出任邓州知州。改到成都,在走到陕西途中,突然去世,终年六十四岁。有文集、奏议六十卷,《诗传》十卷,《元会计录》三十卷。
(二)1.D(可根据句中人名、句式和虚词标志来断句)
2.B(明朝以前的皇帝可以有多个年号,明、清两代,每一个皇帝才只用一个年号)
3.C(康茂才没有亲自送信,是派仆人送的信。)
4.(1)太祖因为战事兴起,老百姓丧失事农作产业,太祖任命康茂才为都水营田使,仍兼任帐前总制亲兵左副指挥使职务。(得分点:“以”“命”“兼”及句意)
(2)吴军拦住海口,乘涨潮来进犯。康茂才奋力进击,大败吴军。直捣淮安马骡港,攻克了敌军的水寨,平定了淮安。(得分点:“遮”“薄”“拔”及句意)
【参考译文】
康茂才,字寿卿,蕲州人。他精通经书史籍,孝顺母亲。元朝末年,寇贼乱党攻陷蕲州,康茂才召集义兵保卫家乡。因此而立功,由长官晋升为淮西宣慰司、都元帅。
太祖渡江以后,将士的家属留在和州。当时,康茂才转移戍守采石,扼守长江渡口。太祖几次派兵攻打采石,康茂才顽强抵抗。常遇春设下埋伏歼灭了康茂才的精锐部队。康茂才又把军寨移至天宁洲,又被攻破,康茂才只好逃奔到集庆。不久太祖又攻克了集庆,康茂才才率领他的军队向太祖投降。太祖宽释了他,并命令他仍统率旧部和自己一起出征。第二年,康茂才被任命为秦淮翼水军元帅,驻守龙湾。康茂才攻取了江阴马驮沙,打败了张士诚的部队,缴获他的楼船。康茂才跟随廖永安攻打池州,攻取了枞阳。太祖因为战事兴起,老百姓丧失事农作产业,太祖任命康茂才为都水营田使,仍兼任帐前总制亲兵左副指挥使职务。
陈友谅攻陷太平之后,预谋约张士诚合攻应天。太祖想让他们速来,一举破敌。得知康茂才和陈友谅有旧交,于是命令康茂才派老仆人持书信,欺骗陈友谅,表示愿做他的内应。陈友谅十分高兴,并问康公在哪里,回答说:“在守卫江东的木桥。”使者回来后,太祖把木桥改成石桥。当友谅来到桥边,看到石桥后十分惊讶,连声大叫“老康”,没有响应,急忙退回到龙湾。这时,埋伏的部队四面出击,康茂才和其他将领奋力冲杀,打败了陈友谅。太祖嘉奖康茂才的功绩,赏赐颇为丰厚。第二年,太祖亲自讨伐陈友谅,康茂才带领水兵跟随太祖,攻克安庆、江州,陈友谅向西奔逃。于是,康茂才奋起直追,连下蕲州、兴国、汉阳等地,沿长江攻克黄梅寨,夺取瑞昌,击败了陈友谅八个指挥,收降士卒二万士人。康茂才晋升为帐前亲兵副都指挥使。随即,攻打庐州左君弼,但未攻克。跟从救援南昌。彭蠡一战,陈友谅大败而死。康茂才随太祖征伐武昌,屡立战功,晋升为金吾侍卫亲军都护。康茂才和大将军徐达一起再次攻打庐州,攻下庐州后,又乘胜夺取了江陵和湖南各路。康茂才改任神武卫指挥使,并晋升为大都督府副使。张士诚进攻江阴,太祖带兵反击。到了镇江,张士诚却已焚烧瓜洲逃跑了。康茂才追逐逃敌到浮子门。吴军拦住海口,乘涨潮来进犯。康茂才奋力进击,大败吴军。直捣淮安马骡港,攻克了敌军的水寨,平定了淮安。不久攻取湖州,进逼平江。张士诚派精锐部队迎战,双方军队在尹山桥展开了激战。康茂才手持大戟督战,结果张士诚的军队全军覆没。康茂才和其他大将一起合围平江,驻军齐门。攻克平江后回军夺取了无锡。康茂才晋升为同知大都督府事,兼任太子右率府使。
洪武元年(1368),康茂才跟从大将军徐达进军谋划平定中原,夺取汴州、洛阳,留守陕州。筹划运输粮饷,营造浮桥渡运兵卒,并招降绛、解等州,扼守潼关,陕西境内的元军不敢向东进犯。康茂才善于安抚,百姓立碑歌颂他的功德。洪武三年,康茂才再次跟从大将军征讨定西,攻取了兴元。回军途中,康茂才去世。追封为蕲国公,谥号“武康”。
(作者单位:广东省东莞市东莞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