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场作文pk
2016-04-09江苏
江苏 王 俊
考场作文pk
江苏 王 俊
【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印度诗人泰戈尔在《飞鸟集》中写道:“夜晚的黑暗是一只口袋,一只盛满了发出黎明金光的口袋。”
这句诗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分析指导】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学生要读懂材料中句子的含义,理解关键词“夜晚”“黑暗”“口袋”等词语的寓意或象征义,展开合理联想,由此及彼,化虚为实,确定立意。由“夜晚”“黑夜”,可以联想到困境、逆境、挫折、失败等;由“黎明”“金光”,可以联想到希望、成功等;“黑暗是口袋”,比喻黑暗给人束缚、局限、威压;“黑暗口袋里盛满金光”比喻黑暗中装载、孕育着光明。写作时只要扣住“黑暗与光明”这个话题就是切题的,但不是最理想的。要阐释出两者的关系,就要谈到“孕育”,即转化。不能扣住“转化”,评分要降一个等级。
不少同学忽视了“孕育”,或者就事论事,将话题简单理解为“黑暗与光明”“失败是成功之母”,议论缺少深入思考,缺少转化的条件,不能以理服人。而“黑暗中孕育着光明”“夜晚的黑暗中看到黎明的金光”“黑暗可以转化成光明”“夜晚过后是黎明”“不畏逆境”“绝处逢生”等都是很不错的立意。
议论文写作的关键是以理服人,有说服力。中心论点的确立、小论点的分解、论据的选择和使用、议例析例、论证方法、谋篇布局、语言表达等这些要素都是衡量议论文说理高下的参照。下面几篇考场作文,有的见解独到,引人深思;有的论据充分,引经据典,信手拈来;有的采用“三段论式”结构模式;有的打破模式,“我手写我心”;有的化用教材素材,有效运用积累素材等,都为写作议论文提供了参考。
不畏逆境
江苏省姜堰第二中学 高天健
当希腊的木马进入特洛伊城时,一切都已成为定局,只是缺少一个契机。这个契机需要希腊勇士冒着危险去探寻。假如你就是其中一名战士,会在敌人还全副武装时冲出木马吗?恐怕不会。你需要等待,并在逆境中承受住诱惑的缠绕。你真正需要做的,是保持不畏逆境的精神。(由特洛伊木马引出中心论点,自然、新鲜、鲜明,不落俗套。)
生活本就是一个承受逆境的折磨又不断走出逆境的过程。逆境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犹如一个个微小的黑洞,每一个黑洞都是你的一个黑夜。你会在黑夜中失明吗?泰戈尔告诉我你不会的,因为不畏惧黑夜的你,会找到黎明的金光。这道光从密不透风的幕布中划开一道道裂口,将真正胜利的曙光倾泻在你的身上。而在此之前,你不能被逆境挫败,你要用不屈的傲骨去直面它的每一次打击。你也许会问,为什么要这么拼命呢?我则会回答:难道你甘愿一直留在黑暗中吗?黎明是不会主动跑去找你的。(结合作文材料,化用泰戈尔的话,用形象的比喻阐释道理,有说服力。)
还记得自己坐上经典的列车到达黄土高原时看到的贫瘠的景象,它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孙少平一家同样贫瘠的面庞。他们一直在逆境中行走,尽管每天饱经辛劳,可家里的光景还是不尽如人意,人们的内心无时无刻不被黑夜笼罩着。直到少安买回的制砖机在荒原上第一次发出怪物般的怒吼,他们一家人的内心才逐渐被黎明的金光洒满。这种感受也许你我终生也体会不到,但我们需要深深嵌入内心的,是他们不畏逆境的精神,是少安因为裂砖破产后重又拾起的精神,是少平失去晓霞后仍然坚毅的精神,是玉厚老汉抽起烟斗时眼中透出的永不屈服的精神。这种不畏逆境,勇于冲破重重阻挠的精神,便是划开人们内心黑色幕布的锋利刀刃。我们无需畏惧逆境,因为逆境本就是贮存着希望的口袋,是你必须置身其中不停探寻的口袋。(结合自己的阅读感悟,活用《平凡的世界》中人物事例,概括举例,串联材料,形成排比,增强说理力度。)
也许你不再能清晰地记得那个结局悲惨的人力车夫,那个曾在逆境中不断冲向梦想又不断看着梦想被踩碎的祥子。他在逆境中穿梭,是因为他坚信靠自己结实的双腿可以跑出人生的黑夜,冲向黎明。尽管最终失败并沦为行尸走肉,但那毕竟是环境所致,只能说他生不逢时。身处现在的我们需要祥子精神,需要他在烈日和暴雨下毫不畏惧的精神,需要这种不畏逆境的精神。(用底层人物人力车夫祥子的事例,联系现实,从“怎么办”的角度,阐述时代需要不为逆境的精神,具有时代意义。)
在高尔基的《海燕之歌》中,你是选择做海燕,还是选择做企鹅?你是选择把自己化作刀刃去劈开乌云,还是迷惘地跟在大部队后面寻找暂时的安逸呢?去做海燕吧!去刺破黑夜,用不畏逆境的精神将黎明的金光释放出来!(引用高尔基的《海燕之歌》,选用句式,总结全文,强调突出中心论点,简捷有力,不落窠臼。)
【简评】这是一篇议论散文,没有固定的“三段论式”的套路,开篇入题简捷明快,思路清晰,围绕中心“不畏逆境”,化用、活用素材,论据丰富,语言精练,行文流畅,表达富有个性,足见小作者语言功底的深厚。
在夜色里静候黎明
江苏省姜堰第二中学 袁露露
依王尔德所言,即使身处暗黑的沟谷,但仍有人仰望星辰,不在寂寥的夜色里挣扎,静候黎明,沐浴阳光。
(点评:化用王尔德的名言,入题迅速,观点鲜明。)
在夜色里静候黎明,是不问纷芜的自我积淀。当人处于光明之中,内心是可以掩饰的,即使四目相对也不一定可以窥见真心。只有身处茫茫夜色,浮躁与沉稳便会清晰可辨。夜色是一种特有的衬托,无法雕琢,无法恣意改变其断人原则。能置身于茫茫黑夜的,定是抛却浮躁矫饰,愿意静候黎明,愿意积淀自我的人。宋有文人苏轼,为官曲折,贬谪之路走过一回又一回,但仍然超然物外,不在低谷阴暗的角落里黯然神伤,埋头沮丧,而是在这一片夜色中积淀自我,对未知抱以积极的心态,静候“人生得意”的那个黎明。清有学者李渔,修筑且停亭,赋联:“名乎利乎道路奔波休碌碌,来者往者溪山清静且停停。”于联观之,修筑者流露出的淡泊名利,定源于仕途多见的坎坷——钱币充斥,人心难平。其意中之规劝,仿佛是一位智者在夜幕里的低吟,渴盼来者殊途同归。在那样一个年代,愿意放弃名利的人实属少见。李渔却在金银堆砌的角落里,暗自积淀自我,静候“天下人同心”的黎明。(点评:选取苏轼仕途坎坷,李渔淡泊名利的事例,论证静候黎明需要自我积淀的观点。用例典型、准确,析例流畅自然,增强了说理力度。)
在夜色里静候黎明,是不畏崎岖的韬光养晦。夜色的冷静是为大多数迷茫者所营造的思考氛围,而其所孕育的黎明,是成功者汲汲所求的梦想。在黎明之前,我们不能惧怕夜色,不能在夜色里沉沦,要在夜色里扪心叩问,祛浮除躁,韬光养晦。在夜色里跌倒的史铁生,韬光养晦后,《我与地坛》即是他的黎明;在夜色中摸索的毕飞宇,韬光养晦后,《推拿》是属于他的黎明;在夜色里辗转的宫崎骏,韬光养晦后,迎来了《起风了》的黎明。可见,在夜色里韬光养晦,静候黎明,是人生新的征程,新的起跳板。在夜色里蓄势待发的强劲,是之后岁月里奔涌磅礴的恒久动力。(运用排比,概括列举史铁生、毕飞宇、宫崎骏等人韬光养晦,静候黎明,简捷明了,使得论证方式多样化。)
在夜色里静候黎明,要相信未来永葆希冀。即使夜色再迷茫,再无望,也一定不要迷失,不要慌张。要相信未来,用永葆希冀的心态去靠近黎明的金光。陈晓旭,一个将“林妹妹”扮演得出神入化甚至可谓是本色出演的女子,“梦”醒之后却难以走出“林妹妹”的悲凉阴影,在自己的精神夜色里一直后退,对未来寄许无望,最终香消玉殒。同样行走于夜色中,霍拉旭却相信:“一切均在心的牢笼中自我抗争,平静乃容,那前路便有光。”卡尔维诺笑谈:“黑暗,便也只是夏日的黄昏缓缓坠落。”相信未来,永葆希冀的人会发现黎明金光的闪耀。
(通过正反对比,论证陈晓旭“在夜色中无望后退”,突出霍拉旭及卡尔维诺“在夜色中永葆希冀”。观点明确,分析入理,令人心悦诚服。)
现在夜色里行走的人们,请仰望星辰,自我积淀,韬光养晦,永葆希冀,在夜色中静候黎明。(总结全文,强调突出论点,照应开篇,结构完整。)
【简评】这篇考场议论文是典型的“三段论”,最大的特点是举例很多而不落俗套。正反对比,引证、例证相结合,典型举例与概括举例相结合,论证方法多样化。全文9个论据,或举例,或引用,每一个事例都切中主旨,一针见血,毫不投鼠忌器。
作者以在黑暗中积淀从而迈向光明为论题,紧扣题意,从“自我积淀”“韬光养晦”“永葆希冀”三个角度正反对比论证,分析说理,层层递进,具有说服力。结尾一段,简洁明了,毫不拖泥带水。“三段论式”议论文虽然有程式化之嫌,但只要围绕中心,析薪剖里,论证充分,自圆其说,有理有据,表达合理,就是好文章。
刺破黑暗见光明
江苏省姜堰第二中学 汤晓磊
蝴蝶之所以美丽,是因为他经历过黑暗的折磨与煎熬;成功之所以诱人,是源于那一份艰辛与痛苦的经历。
(类比引出观点:成功源于艰辛与痛苦的经历。开门见山,简捷明快。)
印度诗人泰戈尔说过:“夜晚的黑暗是一只口袋,一只盛满了发出黎明金光的口袋。”黑暗与黎明是相生的,若是一个世界没有黑暗,人们就不会认识到黎明金光的可贵与诱人。黑暗是阻断我们前进的山岭,光明则是指引我们不断前行的精神支撑,指引我们不断前行,翻越黑暗,重见光明。(结合材料,阐述观点,明确“黑暗”与“光明”的象征义,议论中心更明确。)
敢于同黑暗作斗争,金光永远是在前方。冰冷的江水,吞噬着黎明前的黑暗,贞烈的杜十娘为保留心中的那份光明,投水自尽,只为在传统的世界里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如果不敢于挑战传统,杜十娘根本不会有勇气与李甲私奔,也不会有勇气为了爱情忠烈的自尽。正因为敢于挑战自己的约束,打破传统的观念,所以,她终究还是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那一束黎明金光。(列举古代杜十娘事例,论证挑战自我,打破传统,敢于斗争,刺破黑暗见光明的道理。)
黎明的金光属于敢挑战逆境,敢于同现实作斗争的人。这金光指引他们不断冲破黑暗,不断朝着世界的顶峰攀爬,超越一个又一个不可能。跳出历史的洪流,走进现在高速发展的社会。真正不甘于自己人生高度的人很多很多,而真正敢于同命运,同生活困难作斗争的人又有多少?不断挑战高度,不断挑战自己的小米创始人雷军,正因为他不愿被世界丢弃在后面,因而勇于向手机互联网一个又一个难关发起挑战,最终获得了如今的高度。(例举现代年轻企业家雷军事例,典型,准确,鼓舞今人敢于挑战逆境,就能冲破黑暗,收获成功。)
挑战自己所不能企及的,超过自己所不敢超越的,这也许就是从古至今,众多名留青史的人所做到的,那一个个打破历史冲破传统腐败的人,正因为他们敢于挑战,所以见到黑暗后最美的金光。(“挑战自我,超越自我,打破传统”是从第三个角度来论证还是总结上文呢?思路不是很清晰的。)
如今的我们应学习前人面对困难永不屈服的坚韧品质,敢于挑战所面对的挫折,敢于面对困境,冲破束缚我们的黑暗,寻见属于我们的黎明之光。(结尾与倒数第二段重复,有画蛇添足之嫌,可以考虑合并。)
【简评】这篇习作已经初具标准议论文的模式了。审题准确,中心论点明确。分解小论点,重点剖析一个具体事例,古今对照,增强说理力度。论证小论点,有论点句、引例句、叙例句、析例句、小结句,这是写好议论文核心段落的有效模式。
攒聚失败,守望成功
江苏省姜堰第二中学 王雨凤
印度诗人泰戈尔曾说过“夜晚的黑暗是一只口袋,一只盛满了发出黎明金光的口袋”。成与败亦是如此,一次次的失败,吸收一次次的教训,这些积聚而成的小收获,往往就成了就成了通往成功之门的阳光大道。(引用泰戈尔的名言,直接亮出中心论点,一步到位,将“黑暗与光明”具体为失败与成功。审题准确,暗示思路,表达流畅,初步让阅卷老师动心。)
有人说,失败乃成功之母。其实仔细想想,表面上已成失败的定局,剖析开来,却可能隐藏着一份小小的成功,它可能是在你久经迷惘的人生之路后,偶然觅得的正确的方向,亦或是在你屡次碰壁的实践中,擦出的那一缕缕真知的火花。(进一步阐释、明确观点。)
感动中国人物刘伟就是最好的证明。九岁的他因为一次意外失去了双臂,这对他刚开始不久的人生来说无疑是一次打击。但是他没有因此退缩,而是费尽周折,踏上了音乐这条路,为自己赢得了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可见,黑暗并没有埋没他,而是让他一步步调整自己的方向,一步步掌好自己的舵,朝着黎明一步步迈进。一次小的失败,暗含的成功是他虽然失去了双臂,但仍然可以幸运地活着。“活着”已值得庆祝,何况最终的他还是那么光彩夺目。在这条通往人生之巅的曲折道路上,屡次的碰壁让他找到了正确的人生方向,最终迎来了真正的黎明。(具体剖析刘伟事例,论证失败中蕴含着成功的观点,叙例、析例相结合,令人信服。)
谁说每一次失败的体验都毫无价值?我看未必,爱迪生曾独自尝试发明电灯,在选择合适的灯丝上屡次失败。但是,在他经历了几千次的失败后,最终还是获得了成功。这是因为每一次实践的失败都会反映出一个道理;因为他总结的是每一次失败的过程而不是结果;因为他将每一次的失败都当作了通往成功的基石,这才成就了他的明天。(失败不可避免,关键是失败后要主动反思、总结、改进,在一定条件下失败可以转化成成功。)
黑暗昭示着黎明,成就了黎明,正如失败昭示着成功,成就了成功一般。攒聚失败,学会积淀失败带来的小成功,最终,你将迎来属于你自己的那一份黎明!(总结全文,再次强调中心论点,展望前景,发出号召,简捷有力。)
【简评】在入“格”的基础上出“格”,使内容决定形式,这是写作的境界。本文中心论点的确立,小论点的分解,多角度、多层次自圆其说的论证,都突破了“三段论”模式的束缚,难能可贵。“集聚失败,守望成功”“失败”不等于“成功”,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成功。本文有如此思想,因而也就获得了生命力。
(指导教师:王俊)
(作者单位:江苏省姜堰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