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史上最具情怀的辞职信”作文讲评

2016-04-09江苏吴慧萍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16年1期
关键词:辞职信情怀角度

江苏 王 俊 吴慧萍

“史上最具情怀的辞职信”作文讲评

江苏 王 俊 吴慧萍

【作文原题】

2015年4月14日一早,一封辞职信引发热评,辞职的理由仅有10个字: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这被网友誉为“史上最具情怀的辞职信,没有之一”。

有人说:“如果你不出去走走,你会以为这就是全世界。”

也有人说:“我也想去,但我五行缺钱。”

还有人说:“有追求有梦想的情怀当然好,可是换个角度想想,活好当下,不也同样是一种值得鼓励的‘情怀’吗?”

根据上述材料,发表议论,谈看法,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审题立意】

原材料由三部分组成:(1)10字辞职信“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引发热评;(2)对10字辞职信的评价:“史上最具情怀的辞职信,没有之一。”(3)人们对10字信内容的评价,有人说……,也有人说……

“想出去走走”(去看看那么大的世界,有追求,有梦想)当然好,为什么?(1)想出去,不差钱。率性(有钱,任性)(2)想出去,但缺钱。无奈(没钱,认命)

“不出去”。(1)以为这就是全世界;目光短浅,生活单调乏味;没有梦想追求。(2)活好当下(也值得鼓励、肯定);存在即意义;认真对待当下;活出当下的趣味(意义);务实而不好高骛远。

【判分参考】

(1)扣住“出去走走”这一话题,谈“理想”“追求”与“现实”“务实”之间的关系;或表明对“有梦想”“有追求”的肯定,对“活好当下”的认同,对“以为这就是全世界”的否定,对“想出去,但缺钱”的理解,均视为切题;

(2)扣住“出去走走”这一话题,谈“具有情怀”或“最具情怀”且能分析其本质是“有梦想,有追求”视为切题;但如抛开“出去走走”,空谈“情怀”,或抛开“有梦想,有追求”,空谈“情怀”,视为不切题;

(3)泛泛地谈“出去走走”或“出去看看”,而不触及其本质,视为不切题;泛泛地谈“活好当下”而不作具体分析,视为切题,但降档处理,最高为四类卷;

【拟题参考】

心有梦想,何必远方?

生活充实,何必别处?

活好当下(比“活在当下”更有境界)

【精彩语段】

(1)当事人以“看世界”为由辞职,看上去“任性十足”,但从本质上来说,反映了现代人在价值观选择上的更自由、更自主、更多元。如果时间往前推三十年甚至说二十年,这样的辞职行为都是一件不可思议,乃至会受到亲朋好友百般阻挠的事情。但是现在,当事人不但能够大大方方地以这样的理由辞职,而且还辞职成功,恰恰说明现代人在面对人生选择的时候,更自由,更从容了,这无疑是社会发展,时代进步的体现。

(2)网友们对待最具情怀辞职信的态度,表明我们所处的社会在开放性和包容度上,又更进一步了。这封“史上最具情怀的辞职信”被曝光以后,网友们的反应出奇的一致,那就是以肯定、点赞、羡慕、祝福为主,极少有质疑和非议的声音。这说明面对别人所做出的不那么主流,或者显得很另类的人生选择,“好为人师者”越来越少,而能够给予理解与支持的人越来越多。一个开放和包容的时代与社会,可以给生活在这个时代和社会的人以更大的自由,更大的尊重,这当然是值得人们期待与向往的。

(3)这位教师以自己的方式给“情怀”这种久违的东西估了一个价,也让我们看到了“情怀”对一个人的重要性,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情怀”确实很昂贵,甚至称得上是一种“奢侈品”,并非每个人都有资格享受。比如,这位教师之所以能够以如此洒脱的方式辞职,可能因为她没有家庭负担,可能因为她早已为自己规划好了出路,找好了“下家”。但是对于我们每个人,却未必都有这样的条件与机遇。我们可以围观,可以羡慕,但在我们具备这样的条件之前,还是暂时收起自己的“情怀”,脚踏实地,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日子过好才行。毕竟人在很多时候,并不是为自己活着,也不是为了自己的情怀在活着,我们有父母需要赡养与照顾,有子女需要抚养与呵护。

(4)情怀这东西,本应该是天赋人权,每个人都应该有追求自由、平等、幸福的权利。制度应该做的就是应该保证公众拥有这一情怀,而不是整日匆匆忙忙,满面倦容,这样的社会与群体生态,再高的GDP也是没有意义的。其实,实现这一情怀很难吗?恐怕未必,当一个社会进化为休闲社会,政府部门不是以经济数据为目标,而是以人们的幸福指数为考核,那么,情怀不仅可以有,也可以无限大。

(5)《论语》中说,“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昔日孔夫子,如果来到时下,面临着“打卡加班”,休息权得不到保证的困境,再一听那全都突破百元大关的5A景区门票,是不是也还有情怀这东西呢?

(6)来自福布斯中文网的一篇报道称,根据盖洛普全球员工敬业度调研报告,中国是世界上员工敬业度最低的国家之一:只有6%的中国员工是敬业的,与伊拉克持平。68%的人大部分时间仅属于“从业”的状态,26%的人属于“怠工”状态,而这些人甚至会扰乱别人的正常工作。在另一个覆盖22个亚洲国家的工作满意度调查中,中国排名垫底——只有49%的中国受访者表示他们对自己的工作满意。

(7)一个随机对100名分属于20个行业的“80后上班族”进行的调查显示:60%的人“经常加班”,10%的人“偶尔加班”,加班者中月平均加班超过20个小时的多达65%。而调查对象中有逾七成人认为自己处于“过劳”的状态。大部分中国人根本没有机会追求他们所热爱的事业。面对生活的压力,首先要考虑吃饭、穿衣、住房、儿孙等事情。

【精彩开头】

(1)每日都会有人从不同的单位默默地走,然后又有新人默默地来。缘何一位平凡女教师的离职会引起大家的巨大关注?也许,因为顾老师这篇“走心”的辞职信,道出了很多人内心的向往。顾老师落笔写下十个字,却为大家打开了一片广阔明媚的天空。

(2)“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这竟然能够成为一个人辞职的理由,而且当事人辞掉的,还是一份在外人看来踏实稳定、待遇也不错的中学骨干教师的工作。也正是因为如此,这份辞职信被称为“史上最具情怀的辞职信”。当一个人的辞职几乎演变成一起公共事件,我们到底该如何解读这件事,才更全面、更贴切,也更能反映现实呢?

(3)有追求有梦想的情怀当然好,可是换个角度想想,活好当下,不也同样是一种值得鼓励的“情怀”吗?

(4)“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这10个字的辞职信,竟然引起那么大的反响,恐怕“作者”本人也没有想到。一方面是因为这封辞职信写得很特别,其辞职的理由是“看世界”,这超出乎一般人的想象;另一方面显得“任性”,这是许多人不敢想都不敢想的,或者说只会在梦中才会这么想,毕竟教师是个不错的职业,可为了“看世界”,连工作都不要了,这种潇洒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给得起的。

【优作欣赏】

心有梦想,何必远方?

(标题含有“梦想”和“当下”两个方面,而且问句比陈述句更能引人注意,激发思考。)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它以一种诗意的方式,说出了不少人心中的渴望。所谓“世界”,其实是相对于日常生活的一种异质性存在。从朝九晚五的按部就班中跳出来,从办公桌边的循规蹈矩里跳出来,打破思维方式的条条框框,摆脱现实生活的患得患失,拥抱一个更广阔也更精彩的世界。即便这个世界可能只是一种美好的想象;但谁的心中没有激荡过一个远方?(联系材料,对“世界”做了界定,解说核心概念内涵,很实在,有思考。)

其实“看世界”与“在路上”有着一致性,“出去走走”不一定是逃避,也不一定要彷徨,也许只是为了遇到一个更好的世界,也成就一个更好的自己。从“看山是山”到“看山不是山”再回归“看山是山”,相信行遍大千世界、看过人生百态,这位女教师如若再次站上讲台,应该能讲出不一样的精彩。(扣住“看世界”,指出看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成就更好的自己。见解独特。)

其实,一个正常的社会,应该是一个有着普遍稳定性的社会。这不仅会少一些可能引爆社会对抗的易燃点,也使每个人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对于“想去看世界”的辞职,虽然点赞者甚众,但真正能“从心动到行动”的,在这样的社会里不应该,也不可能成为主流。毕竟,情怀不能当饭吃。辞职的女教师去“看世界”了,更多的人却选择留下来,在讲台上继续自己的事业。换个角度看,没去看世界者不才是这个社会的基石吗?

(从时代、社会的角度,从社会的稳定性角度,谈对“看世界”的理解,见解深刻。)

一个正常的社会,应该是一个有活力有机会的社会。当人生出彩的舞台越来越广阔,也更加刺激了“出走”的渴望。女教师的选择,本身就是一个例子。现实中,公职人员辞职不断见诸报端。温州平阳原副县长周慧的辞职信,也写得很文艺,“每个人都应该遵循自己内心的想法去选择自己的生活。”的确,有了更多的机会,人生也就有了更多的可能——虽然每一次选择都不免纠结。(从社会应当充满生机活力的角度,举例论证对“看世界”的看法。)

渴望远方,根源是现实的砝码更重一些。黄土涵养农耕,农耕孕育家庭。数千年的中华文明,让生存状态的“稳定性”成为这种文化所化之人最基本的诉求。学者认为中国社会有着“超稳定结构”,其实,从安土重迁的观念到家族聚居的方式,中国人的心灵世界又何尝不是如此?这或许也是一些稳定的职业有着很强吸引力的原因。在这样一种文化中,“现世安稳”是一种扯不断的心理牵挂与情感羁绊。(从民族心理的角度进一步论证“看世界”和“渴望远方”的关系。)

站在这个层次上,或许更能理解“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引来的共鸣。身处开放的环境、面对信息化的洪流,“世界”是个诱惑十足的词。然而,在竞争激烈、“压力山大”的社会中,面向大海的转身不可避免地遭遇更多困难。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却也很无奈。或许,去世界看看的人们,终究还是要面对“娜拉出走之后”甚至“娜拉回来之后”的问题。“出门看世界”和“回到老地方”成为当今中国人难以解开的心结,唯有在朋友圈里徒然羡慕着远方。(联系现实,论证“看世界”与“活好当下”,深刻,有见地。)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看起来文艺腔十足的表达,背后是时代的发展、文化的演进,诠释着社会心理结构的变迁。其实,生活充实,何必别处?心有梦想,何必远方?过好每一天,走好每一步,未尝不是同样精彩的人生。

(总结全文,进一步强调中心论点:生活充实,何必别处?心有梦想,何必远方?过好每一天,走好每一步,未尝不是同样精彩的人生。)

【简评】这是一篇见解独到深刻,说理不落俗套的议论文。标题、开头、结尾的语言表达,无不显示出作者的睿智和思维力量。其实主体论证的社会角度、民族心理角度,只要有一个角度就超出一般的空洞的程式化的议论文了。

(作者单位:江苏省姜堰二中)

猜你喜欢

辞职信情怀角度
神奇的角度
赣鄱情怀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幽默辞职信
桌布的辞职信
一个涉及角度和的几何不等式链的改进
角度不同
蛋糕上的辞职信
人啊
“五老”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