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哥特式教堂建筑风格的衍变
2016-04-09吴羿珲
吴羿珲
(湖北文理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湖北襄阳 441000)
浅析哥特式教堂建筑风格的衍变
吴羿珲
(湖北文理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湖北襄阳 441000)
从原始宗教建筑到基督教堂再到文艺复兴时期,哥特式建筑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并以其独特的形式、丰厚的精神底蕴,在人类建筑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将结合宗教历史、建筑学等知识介绍不同时期哥特式建筑的特点,详细剖析哥特式建筑所承载的独特的文化内涵与衍变过程。
哥特式;历史;传承;延续
哥特式建筑又译作歌德式建筑,是位于罗马式建筑和文艺复兴建筑之间的,1140年左右产生于法国的欧洲建筑风格。它由罗马式建筑发展而来,为文艺复兴建筑所继承。哥特式建筑主要用于教堂,在中世纪高峰和晚期盛行于欧洲,发源于十二世纪的法国,持续至十六世纪,哥特式建筑在当代普遍被称作“法国式”(Opus Francigenum),“哥特式”一词则于文艺复兴后期出现。以卓越的建筑技艺表现了神秘、哀婉、崇高的强烈情感,对后世其他艺术均有重大影响。
一、哥特式建筑的形式特点
在哥特式时代以前,西方艺术史上没有任何一种艺术样式的源起,能够被后来的研究者确切地圈定时空坐标。哥特式建筑样式第一次避免了这样的“命运”。纵观哥特式建筑史,从其早期到其盛期,哥特式建筑师最重要的兴奋点在于尽力寻求高度上的发展。 我们在研究哥特式艺术史的时候,必须同时考察时间与空间的维度。因为就哥特式风格而言,任何意义上的单一发展进程都是不存在的。哥特式教堂的结构体系由石头的骨架券和飞扶壁组成。其基本单元是在一个正方形,或矩形平面四角的柱子上做双圆心骨架尖券。四边和对角线上各一道,屋面石板架在券上,形成拱顶。采用这种方式,可以在不同跨度上作出矢高相同的券,拱顶重量轻,交线分明,减少了券脚的推力,简化了施工。
二、哥特式建筑的历史与传承
1、法国哥特式
11世纪下半叶。哥特式建筑首先在法国兴起。当时法国一些教堂已经出现肋架拱顶和飞壁的雏型。法国哥特式教堂平面虽然是拉丁十字形但横翼突出很少。百年战争发生后在14世纪几乎没有建造教堂。及至哥特式建筑复苏,已经到了火焰纹时期。这种风格因宙棂形如火焰得名。
法国哥特式教堂平面虽然是拉丁十字形,但横翼突出很少。西面是正门入口,东头环殿内有环廊,许多小礼拜室成放射状排列。教堂内部特别是中厅高耸,有大片彩色玻璃窗。其外观上的显著特点是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尖塔和尖顶,西边高大的钟楼上有的也砌尖顶。平面十字交叉处的屋顶上有一座很高的尖塔,扶壁和墙垛上也都有玲珑的尖顶,窗户细高,整个教堂向上的动势很强,雕刻极其丰富。
2、英国哥特式
英国的哥特式建筑出现的比法国稍晚,流行12~16世纪。英国教堂不象法国教堂那样矗立于拥挤的城市中心,力求高大,控制城市。而是往往位于开阔的乡村环境中作为复杂的修道院建筑群的一部分,比较低矮,与修道院一起沿水千方向伸展。威廉一世回到英国即位后,引入了很多法国习惯,也带来了哥特式建筑。哥特式建筑在英国出现了多种筋梁结构的穹顶,例如伞形、扇形、葱形等。 英国哥特建筑的特色在于其极端的长度,并且其内部对于水平方向的强调看起来甚至多过垂直方向。同法国、德国以及意大利的哥特教堂相比,每一座英国的主教堂(索尔兹伯里主教堂除外)都有着非常多样化的形式。建筑的每一部分都在不同时期修建并且有着不同的风格,未尝试在形式上的统一,这一点是很普遍的。
英国的哥特主教堂袖厅比较长,有些有两个袖厅,如同四肢摊开。正面,门的意义并不像在法国那样重要,公理会的入口通常位于一侧。玫瑰花窗不会在正面的大窗户上体现,而是出现在袖廊的山墙。在教堂的十字交叉部几乎总有一座塔,有可能很大并带有塔尖。在英国,教堂东面往往是方的,但有的也会呈现不同的形式。
3、德国哥特式
德国最早的哥特式教堂之一科隆主教堂于1248年兴工,由建造过亚眠主教堂的法国人设计,有法国盛期的哥特式教堂的风格。德国教堂很早就形成自己的形制和特点,它的中厅和侧厅高度相同,既无高侧窗,也无飞扶壁,完全靠侧厅外墙瘦高的窗户采光。拱顶上面再加一层整体的陡坡屋面,内部是一个多柱大厅。马尔堡的圣伊丽莎白教堂西边有两座高塔,外观比较素雅,是这种教堂的代表。15世纪以后,德国的石作技巧达到了高峰。
4、意大利哥特式
意大利的哥特式建筑于12世纪由国外传入,主要影响于北部地区。意大利没有真正接受哥特式建筑的结构体系和造型原则。只是把它作为一种装饰风格。因此这里极难找到“纯粹”的哥特式教堂。我们不能简单的评价哥特式不美,或者文艺复兴美不美,因为一种风格的形成与演变有它的地域因素,也有它的社会因素,每一种风格的形成与演变也都有它的必然性与客观性。
哥特式时代始于1150年左右。大约绵延了三个世纪。也就是说,哥特式风格在1150年前后诞生,统治西方造型艺术领域约三个世纪之久。随着哥特式结构体系的出现,建筑物的高度,采光这些曾令罗马式建筑师深感苦恼的问题,在哥特式建筑史上终于不再成为问题了。作为哥特式艺术的一个主要部分,哥特式建筑追求的效果便是充足的采光、宽阔的空间。在哥特式艺术盛行期间,哥特式建筑始终是一个美丽的童话故事。是人在严酷的现实社会中,渴望逃脱尘世、寻求灵魂宁静的童话。
三、哥特式建筑文化艺术形式在近现代的延续
在近现代众多的哥特式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便是英国国会大厦,也是英国议会(包括上议院和下议院)的所在地。英国国会大厦是哥特复兴式建筑的代表作之一。
从外表来看,其顶部冠以大量小型的塔楼,而墙体则饰以尖拱窗、优美的浮雕和飞檐以及镶有花边的窗户上的石雕饰品。在夜幕下议会大厦更显美丽,它的众多塔楼和针塔般的尖顶在探照灯的照射下像王冠一样闪闪发光。英国国会大厦的主轴线上是耸立在大厦入口之上的维多利亚塔(高104米)和大本钟塔(高98米)。重量超过13吨的大钟得名于一位叫本杰明·霍尔的公共事务大臣。有4个直径9米的钟盘大钟是在著名的天文学家艾里的领导下建造的。当大钟鸣响报时的时候,钟声通过英国广播公司(BBC)电台响彻四方。
英国国会大厦是英国浪漫主义建筑的代表作品,也是大型公共建筑中第一个哥特复兴杰作,是当时整个浪漫主义建筑兴盛时期的标志。整体造型和谐融合,充分体现了浪漫主义建筑风格的丰富情感。其平面沿泰晤士河南北向展开,人口位于西侧。特别是它沿泰晤士河的立面,平稳中有变化,协调中有对比,形成了统一而又丰富的形象,是维多利亚哥特式的典型表现,流露出浪漫主义建筑的复杂心理和丰富的情感。其内部一方面以帕金设计的装饰和陈设而闻名,另一方面也以珍藏有大量的壁画、绘画、雕塑等艺术品而著称,被人们誉为“幕后艺术博物馆”,作品水平甚高。英国国会大厦为全世界最大的哥特式建筑物,其雄伟之气,同类建筑无与伦比。从威斯敏斯特桥或泰晤士河对岸观赏,其鬼斧神工之势使人赞叹不已。
而那空灵的意境和垂直向上的形态,则是基督教精神内涵的最确切的表述。高而直、空灵、虚幻的形象,似乎直指上苍,启示人们脱离这个苦难、充满罪恶的世界,而奔赴天国乐土。在哥特式教堂建筑中享有崇高声誉的教比比皆是。它的外部造型,细部装饰及内部空间的结构,都既充分地反映了哥特式建筑的一般风格特点,又个性鲜明。所以,人们谈起哥特式建筑,往往都要以它为例。
四、结论
哥特式建筑风格在他所产生的时代是具有革命性的,并且哥特式建筑风格又是深深的扎根于其所存在的时代的。存在于世界各地的哥特式建筑都有着本质上的共通,它们都是结构艺术的先驱。 现代建筑应在实用简洁的同时多吸取早期建筑的优点和华丽,把建筑的世界装点的多姿多彩。
[1]路易·格罗德茨基.哥特建筑. 宗教文化出版社.2007.
[2]威廉·沃林格尔.哥特形式论. 中国美院. 2011.
[3]保罗·弗兰克尔.哥特式:八百年的文献与阐释. 天津古籍出版社. 2004.
[4]赵鑫珊.罗马风建筑.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4.
TU-86
A
1007-6344(2016)07-027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