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 奇• 整• 深
——考场记叙文出彩“四字”要诀

2016-04-09江苏蒋玉军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16年2期
关键词:考场记叙文爷爷

江苏 蒋玉军 赵 遐

微• 奇• 整• 深
——考场记叙文出彩“四字”要诀

江苏 蒋玉军 赵 遐

记叙文是一种最基础的文体,人人会写,但要想写得深刻,让人受到感染,绝非易事。要想写出一篇成功的记叙文,我们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微”——以小见大,善于抒写人物独特的生活经历。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不同的家庭、社区(村庄)、学校或城市(地区),每一个人的生活经历都会与众不同,不同的家庭,不同的成长环境,不同的情趣爱好,不同的交际范围……这自然就会产生迥异于他人的生活素材。这样的作文素材对作者本人来说,可能是司空见惯的,未必多么新鲜,但对于他人来说无疑是新颖的、未见的。因而,这种生活素材是写作独有的宝库,是别人难以企及的。如果能在这种独特的生活宝藏里挖掘,定会发现难得的瑰宝。由此成就的作品,会展示给人们一个鲜为人知的世界,令人耳目一新,从而产生不同凡响的艺术效果。

请看一篇考场作文的片段:

屋内又是死水一般的沉寂,母亲放上磁带,坐在一旁静静聆听越剧,手不断揉着膝盖,捶着肩膀,江南潮湿的气候使母亲早早患上了风湿,梅雨天气里,又犯得紧。瞳起身原本去帮母亲捶肩,身子顿了顿,抬手关了录音机。“嗞嗞,嗞嗞”声在空气里颤动,瞳望着窗外,一字一句缓缓地说:“学校填志愿表,我填了北方的一所学校。”母亲猛地停了手中的动作,停在半空的手,紧紧握成了拳头,几乎用恳求的语气说道:“为什么去那么远呢?填省内的吧,你可以多回家看看,我也可以照顾你啊……”“我想去!”她不想再听下去,仅仅用这三个字就让母亲从今往后只字未提。

瞳如愿以偿,到了心心念念的北方。她爱晃得人眼疼的蓝天,爱北方姑娘的豪爽与洒脱,爱奇绝似火的晚霞,爱明媚的阳光,爱冬日的大雪纷飞,明艳的红和黄色调占据整个眼球,她疯狂的想要忘记一切有关潮湿气味的记忆,包括母亲与那绵软的越剧,撞击耳膜的一直是嘹亮的秦腔,这才是最惬意的生活。她自私的活着,贪恋这样的人生。以至于四年大学毕业后,仍固执决定留在北方。

……

她跪在墓前,感觉失去了整个世界,明明最讨厌的是呢喃似的软语,明明最可有可无的是母亲,明明一切的一切都按自己的想法完美到了极致,可这一刻,心好像被掏空了,空洞洞的,这下自己真正成了孤儿。

“妈妈,我喜欢这个声音。”女儿跌跌撞撞地跑过来,趴在瞳的耳边笑着说道。这一刻,瞳泪流满面,好像在哪里,她也这样说过,很久很久以前……

这篇考场作文着眼于一件小事——“瞳”执拗地选择了去遥远的北方读大学,多年以后母亲孤独地离开了人世,她才方知亲情之伟大。取材极小,但情感极真,读后引人深思,发人深省,以小见大,不失为习作打动人心的好做法。

2.“奇”——不落窠臼,善于呈现个人独特的情感体验。我们知道,不同寻常的生活经历,尤其是那种遭遇人生的挫折、不幸的,带有磨难色彩的经历,往往会给人带来极大的震撼和冲击,这是一种独特的情感体验,其他人是没有办法理解与感受到的。经过这强大的磨难冲击,写作主体往往会重新对生活、对人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与认识,而从中得到的东西往往是精华,是人生再发展的宝贵财富和重要力量,是受用终生的。

当然,它对其他读者也往往有着非同寻常的启示,将它抒写呈现出来,意义非凡,价值极大。而要做到这样,必须重视细节描写。以情动人、展现细节是写作成功的重要标志。我们都知道,文章以情动人,能感动人的地方往往会成为文章的精彩之处。因此,要抓住最能撩动读者感情的地方浓墨重彩,精描细绘。

请看一篇考场优秀作文的精彩选段:

爷爷是一个农人,他常常“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却从没有过“草盛豆苗稀”。因为他精通耕种之道,不滑不懒;最重要的是,他施用农家肥。每天晨曦初露,爷爷便背一竹篓,操一粪叉,游走于村头巷尾,捡拾牲畜秽物。及至天一放亮,村郊不上不下地被飘来的炊烟裹住,爷爷就回家。奶奶摆好了早饭,小米粥、馒头、青椒、拍黄瓜……呼噜呼噜喝完汤,顺便踢走死缠脚下的巴儿狗……偶尔奶奶也夸一夸爷爷捡来的大粪:“这肥好,臭!”老头老太太对视一眼,笑了。

爷爷曾是个大学生,当官的,有过出息。太爷爷共有六子,本来都该安安分分做个小农民,但爷爷不。他天分异常好,私学,中学,及至大学,都是一路直上。后来当了小官,虽不大,但在镇上也算是有头有脸了,在村里更是红极一时。眼看升官在望,爷爷却收拾行囊,携家带口,回了村里。村里人都表示理解:“对喽,农民好嘛,看看庄稼看看草,啥都不愁。”

村里人称赞爷爷的农活,还敬佩爷爷的书法。逢年过节,红白大事儿,都找爷爷来写字儿。不必狼毫,不必端砚,更不必宣纸——乡下人也不懂欣赏这个,但他们都知道爷爷见多识广,文凭高,有技艺。对于求字之人,爷爷总是来者不拒,放下粪叉,洗手执笔,挥洒而下。当淳朴的邻人拿到字后,喜悦之情全溢于脸上,总想夸一夸这字儿——就像汪曾祺笔下的乡亲们一样:“这字儿好,真黑!”

我是爷爷的长孙,却去之远矣!常问爷爷:“您咋就愿意做个农民呢?”他总会拿他喜欢的文人汪曾祺做例子:“你看啊,老汪这人写文章写得好。俗而不厌,多而不滥。为啥?他虽是文人,却也近于农人。勤恳、淳朴、达观。”我点头:“是啦,他也掏过粪,而您拿着叉粪,又都是执笔之人,又都上过大学。您和汪先生差不多嘛!”爷爷很得意我的说法,却仍摆手不赞同:“有一点不一样,他种地不如我。”奶奶看我们爷孙俩笑闹,总是很无奈,叹道:“这老头子。”

这篇考场作文叙写了“爷爷”独特的人生经历,有着淡淡的传奇色彩。不同寻常的生活经历,奇特的人生阅历,往往会给人带来极大的震撼和冲击,这是一种独特的情感感受,其他人是没有办法理解与感受到的。“爷爷”眼里的世界是怎样的?他所追求的粪叉和笔杆共存的境界究竟是什么?平淡而知足,是爷爷的智慧,叫人震撼,发人深省。

3.“整”—— 一线串珠,巧于展示个人别致的构思技巧。无论写怎样的记叙文,要想使文章浑然一体,行云流水,就必须设法置一条“线”将文章“串”起来,从而使表现中心意思的主要材料贯串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如果说丰富而生动的材料是一颗颗珍珠,那么线索就是将这些珍珠串连起来的线。这就是记叙文中的“一线串珠”法。

记叙文的“一线”是贯穿全文的主线,“一线”设置得恰当,会使文章内容多而不乱,全篇浑然一体。比如“特定实物串珠法”就是一种最常用的构思方法,将各种人或事都集中到特定事物的周围,以此来巧妙地展开故事情节。如一高分作文《好奇心》的片段:

一本厚厚的,有些破旧的笔记本引起了我的好奇心。

她,总与它形影不离。上课的时候她带着它;吃饭时她总会翻一下它;晚自习时,她会在上面增添许多内容;睡觉前呢?一定会捧着它吧。

这本笔记上究竟写着些什么呢?好奇心催促着我去了解。

……

我放心地迈开大步,走上讲台,微眯起双眼,瞄着那一行行密密麻麻的字。

“××,心丝细腻,不够坚强,要注意不能过于责备她。”

“××(我的名字),有小聪明,却不踏实,要善意引导,不可伤了孩子的自尊心。”

……

我不再往下翻,这是老师的日记本啊,我居然偷看了老师的“秘密”!我的眼眶不知不觉湿润了。

这篇考场优秀作文,以“日记本”这一实物为线索,将完整曲折而又生动感人的情节串联了起来,写得鲜活、灵动,故能在同类作文中胜他人一筹。

其实,设定线索的方法很多,如“特定人物一线串”“特定事件一线串”“特定情感一线串”等。必须强调的是,有些文章的线索不止一条,往往有几条线索同时起着作用。我们在选择线索时要根据文章的材料而定,从而使文脉清晰,层次分明,读后一目了然。

4.“深”—— 画龙点睛,工于构建个美丽深远的意境。作文发展等级明确要求:文章必须意境深远,启发深刻。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创设好意境呢?好的记叙文一般都能将美丽的生活图景和真挚的思想感情融合为一体,都能形成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所以意境就深远,就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我们在写作时,应尽量地选择能促使读者产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的事物,这些事物就容易构建好深远的意境,达到深刻主旨的目的。比如,一个优秀的画家画山水,不是随意地选择景物,而是精心地选择一些典型的景物,如山石,如树林,如溪水,如待渡的小船等,因为这些景物所承载的情感并非单一,如我们可以由小溪旁的僧侣联想及林中的庙宇,由林梢的酒旌联想及路边的酒家,由津渡边的小船想及赶路的行人。画家一般对这些特定的,看起来似乎不完整的景象喜爱有加,情有独钟,因为他们就是想通过描绘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事物,来含蓄的表现某种思想感情。如此,可以使读者联想到没有直接出现在画面上的东西,也给读者留下了想象与再创造的空间,增强了作品的审美趣味,同时也深刻了主旨。请看一位同学的作文片段:

那天清晨,我漫步在校园里,只见露水润着青石板的小路,我的布鞋踩踏在它的上面发出轻微的声响,是什么在萌动?那紫色的泡桐花的肉蕊无声地落下来,绵软得仿佛一捏就会碎,轻柔得好像一吹便飞散,这是怎样的娇羞躲在了里面?摇橹声由远及近,由近及远,“吱呀——吱呀”地穿透了雾,又无声地消失于耳侧,是谁在哼唱?

此文最大的成功之处即善于运用一些特定的意象,利用它们来激发起读者丰富的联想与想象,进而品味,触景生情。如文章中的特定意象——泡桐花“绵软”“轻柔”;“吱呀——吱呀”的橹声由远及近,由近及远;……写得情趣盎然,令人想象联翩,很清雅,很美丽,进而让文章的主旨显得深刻而有底蕴。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伍佑中学)

猜你喜欢

考场记叙文爷爷
记叙文阅读专练
牵牢平移手 考场稳稳走
如何写好记叙文
让记叙文赢在构思
冬爷爷
考场上怎样才能写好记叙性散文
记叙文写作重在“有我”
站着吃
期末小考场
考场借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