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炒饭”等三则素材多维解读
2016-04-09广东陈新国
广东 陈新国
“扬州炒饭”等三则素材多维解读
广东 陈新国
一、最大份扬州炒饭变垃圾引反思
【素材呈现】
2015年是扬州建城2 500周年,世界中国烹饪联合会、扬州市旅游局、扬州市烹饪协会等单位举办了创“最大份炒饭”,刷新吉尼斯世界纪录活动。10月23日11时30分,新纪录结果宣布后,这份世界最大份炒饭被工人站在其上脚踩,大量成品被装进垃圾车。此举随即引发网友吐槽,指责主办方“浪费粮食”“作秀”“处理不当”。此前,主办方对外称,这份炒饭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结束后,将送往高校食堂和参与的餐饮企业,供学生和市民免费享用。
针对舆论对扬州炒饭的质疑,26日中午,吉尼斯世界纪录官方微博先发布一份盖章声明称,高度关注此事,并对此事件进行跟踪调查。仅一小时后,吉尼斯又紧急称:“主办方已经表明确实有150公斤的炒饭有不恰当地处理,违背了我司关于大型食品纪录中食品最终要供民众食用不得浪费的规定,因此我司已通知主办方此纪录挑战无效。”
【多维解读】
1.多做实效性工作
“最大份炒饭”被否决的原因,缘于“150公斤左右炒饭有不恰当的处理”。其实,最大的道德缺陷在于,这起活动除了宣传的作用之外,几乎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意义,反倒是由此带来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浪费,难免让人感到心疼,更有暴殄天物的堵心感。不可否认,改革开放后中国变得越来越富了,但却远没达到可以任意挥霍的地步,要知道,还有数千万人没有摆脱贫困,还有很多人生活在吃不饱穿不暖的困境中。面对“富而不奢”的古训,与其不遗余力在“最大份炒饭”上下功夫,为何不把钱节约下来用在关键处,让其发挥更大的效益,并创造一种新的纪录?
2.追求浮华的外表
世界纪录的光鲜外表之下,却是将最大份炒饭送进垃圾车的现实,这本身就是一种讽刺。炒饭变垃圾,比炒饭获世界纪录更值得人铭记。社会不需要表面的光鲜与亮丽,需要的是内在品质,是务实精神。如果只注重外表,不注重内在,那不过是徒有其表,不仅让人变得浮躁、浮夸,也会增加社会成本,虚耗公共资源,长此以往,非社会之福。
3.“另类”的行为艺术
吉尼斯纪录,本意是鼓励人们挑战极限、超越自我,然而在一些部门和人的眼里,却变异为盲目求大求怪的游戏。近年来,最大份辣椒炒肉、最大剁椒鱼头、最大南瓜饼……一些地方制作美食“世界之最”的新闻层出不穷。相比于其他发达国家的世界纪录,我国这类项目缺乏创意,很多项目都是真金白银砸出来的,并没有多少技术含量,更谈不上智慧。盲目挑战世界之最,很多都是经济利益驱动下的炒作行为,通过另类的“行为艺术”博取眼球。其关注焦点在于是否能成功拿到“最”的名号,却没有意识不到如此行为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4.政府反思的标本
扬州市举行这项挑战,本是为了扬名,结果却留下个“丑名”甚至骂名,原因正在于其浪费行为既违背了吉尼斯世界纪录“不得有任何浪费”的宗旨,更伤害了公众的感情。尤需关注的是,当地旅游局、商务局、质量技术监督局都是活动的主办方。也许,其初衷是通过政府介入使活动产生更大影响,放大扬名效应。这样的初衷并非完全不可理解,但浪费的后果以及由此产生的负面效应,却让政府形象蒙羞。吉尼斯不承认挑战纪录,参与其中的公权部门,尤其该脸红。
【适用文题】
闹剧、浮躁心态、急功近利、商业伦理、暴殄天物、道德罚单、扭曲的政绩观等。
二、不妨给“拾遗奖励”多一些掌声
【素材呈现】
日前通过的新版《广州市拾遗物品管理规定》有一条颇为引人注目,那就是明确:失主领回失物时,可以自愿将遗失物品价值百分之十的金额奖励拾遗者;遗失物自发布招领公告之日起六个月内无人认领的,归国家所有;处理无人认领的物品后,公安部门按拾获财物价值百分之十的金额对拾得人给予奖励,奖励金由同级财政预算安排。
奖励拾遗者也是国际惯例。比如,日本规定,拾遗者的报酬数额,不应少于遗失物价值的百分之五。法国的奖励更具体,“对海上的遗失物,沿海的遗失物,陆地上的遗失物,分别给予拾得人不同比例的补偿。”而且,拾遗补偿也确实激发了公众的热情。
在我国,拾金不昧,当不当奖?奖励拾金不昧,是否就是“道德沦陷”呢?“道德”跟“奖金”沾上了边,是否就会“很受伤”?长期以来,“拾遗奖励”都是大众关注的焦点,广州市公安局副局长骆振辉解释说,有一些人拾获了物品千方百计找寻失主,耗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符合情理之事由法理来肯定,未尝不是正视社会现实的一种表现。
【多维解读】
1.道德建设的有益探索
拾金不昧虽然是道德范畴,提倡无偿交还。但是,为了鼓励大家弘扬这一优良传统,《广州市拾遗物品管理规定》对好的道德行为进行奖励,是要以有偿的方式鼓励拾金不昧的精神。“抽头”奖励拾金不昧与维护这一传统美德的纯洁性,并不存在根本上的矛盾。某种程度上,这种义利结合的制度设计,也是附和人性心理的良性社会规则的。事实上,从目前拾遗物品管理规定的运行效果来看,有奖拾遗不但没有降低公民的道德水平,反而激发了公民乐于助人的热情,使我们的传统道德得到了法律的保护。这种“接地气”人性化的规定是道德建设的创举。
2.对善行的肯定和引导
“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只是一个理想社会状态,在物质占据重要地位的当下,我们不应回避利益对人性的诱惑。与其让人人都做不靠谱的圣人,倒不如用激励机制,正面引导民众行善,合法拿到物质奖励,以形成社会反馈的正面效应。《广州市拾遗物品管理规定》从法律的角度,明确拾金不昧者有权获得奖励,制定了相应的奖励标准,乃是对善行的肯定和引导,会更加有激励作用,鞭策大家将拾金不昧的好传统发扬光大。
3.不应止于奖励“10% ”
对于拾金不昧者,仅依赖于失主及拾物的“奖励”,是远远不够的。我们的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在“惩恶扬善”上有所作为,给予拾金不昧者精神和物质的双重奖励。在全社会重塑诚信、倡导诚信、践行诚信,让拾金不昧和见义勇为等美德成为一种新常态,从而对社会发展起到一种良好的导向作用。这是文明和谐社会与公民道德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当引起高度重视。更重要的是,要让奖励拾金不昧等善举成为一项基本的社会制度,制定具体化、规范化的奖善措施,以此激励更多人去拾金不昧和见义勇为。
4.在于正视社会现实
从道德纯洁性上讲,奖励拾金不昧,或许不是最优选择。但在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是最优选择?一味强求,只会渐行渐远。而且,拾金不昧的背后,也存在着一定的机会成本。无论是把失物还给失主,还是交给公安机关,都会占用时间,会有交通等支出。在这样的背景下,对拾遗者进行适当补偿,也符合经济原则。如果一味强求纯洁性,以后没有人愿意拾金不昧,如此反失其美。“拾金不昧奖”是一种次优选择,很少有拾金不昧的人是为着奖励而来的。他们可以不要,我们不能不给,这是基本的道德伦理问题。
【适用文题】
激励、引导、示范价值、义利结合、善待善举、次优选择、尊重和肯定等。
三、滁州琅琊山会峰阁改名琅琊阁引热议
【素材呈现】
“琅琊山顶有一个琅琊阁,琅琊阁每年发布琅琊榜”。近来热播的电视剧《琅琊榜》让琅琊山、琅琊阁成为备受关注的热词。近日,安徽滁州为让自己的琅琊山风景区借着《琅琊榜》火一把,带动地方旅游发展,把景区内的“会峰阁”改名“琅琊阁”,引来热议。
在全国卫视热播电视剧《琅琊榜》引起高度关注的同时,剧中出现的地名“琅琊阁”“琅琊山”也跟着受捧,安徽滁州、江苏南京、山东沿海等地纷纷展开归属地“争夺战”。琅琊山和琅琊阁的“真身”究竟在何处,引发了不少读者和观众的兴趣。
11月11日,安徽滁州网消息称,琅琊山风景名胜区内的“会峰阁”,改名为“琅琊阁”。网络流传的“琅琊阁”换匾图片中,琅琊阁三个大字落款竟写成了“苏轼”。此举不仅引发了《琅琊榜》迷和网络达人的广泛热议,还吸引了大批市民、游客走进琅琊山探访“真迹”。
琅琊山管委会解释称,为进一步提升琅琊山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自9月30日起,琅琊山管委会借助热播电视剧《琅琊榜》,通过长三角及周边地区的微信平台实施微信营销,吸引了大批网民及游客走进琅琊山。为配合微信营销,回应网友好奇心,黄金周期间,很多游客都来琅琊山点名要找琅琊阁,最后他们找不到都很失望。10月22日,琅琊山管委会确定将位于琅琊山南天门景区的“会峰阁”改名为“琅琊阁”。借助热播电视剧的效应,以热播剧带动旅游业,增加琅琊山知名度。
景区傍名有成功的先例,也有失败的教训。《阿凡达》上映后,许多人向往《阿凡达》里梦幻般的场景,而被《阿凡达》取景的张家界景区,立刻嗅到这个商机,对外公开宣传是《阿凡达》取景地,还将景区内著名的“南天一柱”(又名乾坤柱)更名为电影《阿凡达》中的“哈利路亚”山,引发一片质疑之声。几年过去了,《阿凡达》电影热潮早已褪去,“哈利路亚山”这样的名字,再也不具备旅游号召力了,只能沦为不伦不类的符号。
【多维解读】
1.暴露景区营销懒思维
景区因电视剧的热播而更改名字,显然是“跟风”的做法。要知道,在热播浪潮过后,随着新一轮电视剧的上档,观众便会开始把注意力转移到新的热播剧上。那么,琅琊阁能够“红”多久呢?如果,在新一轮热播电视剧中,该景区又碰巧和剧中名字雷同,那是否又要改名字?要知道,琅琊山成为知名景区不仅因其拥有秀美的景色,更因其拥有宋朝著名文学家欧阳修《醉翁亭记》这样深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而“会峰亭”更是欧阳修笔下众美景之一。景区有着如此丰厚的文化底蕴不去挖掘,却抓起虚构的电视剧给自己“贴金”。琅琊山管委会的这种做法,并非是吸引旅客的长久之计。
2.不如提高服务的品质
与其花费大量心思在景区名字上,还不如实实在在完善景区配套设施。不少旅客在去过琅琊山之后,都纷纷在网上吐槽,票价太贵了,景区的旅游资源根本不值这个价。也有网友在旅游网上评价到,“这么大的景区,只有四五个值得看的景点。”景区要吸引旅客,不能只靠营销手段,还应融入历史、融入文化,对景区的内涵进行深度挖掘,完善景区及周边的文化氛围、服务水平,做全产品线,这样才能真正打造一流的景区景点。一个地方创立一个品牌十分不易,而毁掉一个品牌只在一念之间。因而还是要在“修炼内功”上下大力气,少做或不做表面文章,只有这样,才能做大做强,走得更远。
3.随意改名是文化强拆
“会峰阁”明明是有文脉与历史痕迹的地名,为了眼前一时的利益就随意更改,这是对历史与文化的怠慢,甚至是践踏。虽然改名后的“琅琊阁”能够借着电视剧《琅琊榜》的热度,在短时期内吸引一些游客,但《琅琊榜》的热度降下来后,大家就很难再从“琅琊阁”这个名字中找到情绪的共鸣点,改名后的“琅琊阁”也必然会随着“改名红利”透支而迅速“贬值”。地名往往承载着当地的历史文化和人们的集体记忆,随意改名很容易中断当地的历史与文脉,与之相关的历史上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大事件也容易被“断片”。因此,改名兹事体大,不能不慎之又慎。
【适用文题】
浮躁、焚琴煮鹤、营销手段、尊重文化、修炼内功、急功近利、消费历史等。
(作者单位:广东省东莞市东莞高级中学)
唐朝中叶已有“存折”
据史书记载,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信用机构是南北朝的“质库”(类似典当业),到了唐朝中叶出现了“柜坊”等,凭证有相互约定的实物(即具体的一样东西,较多的则使用“凭贴”“书贴”“文券”“券契”等),为单纸或折纸式的单笔往来的记录,可以说这就是“存折”的前身。
钱庄的雏形源自明朝中叶,它是伴随着商品经济发展而产生的民间信用机构,当时称“钱肆”“钱桌”或“钱店”。开始只是兑换货币,后逐步发展才产生存放贷业务,也就有了较正规的存折。随着沿海贸易的发展,到明末清初,钱庄已形成兑换货币的市场,到了清朝中叶,钱庄已成为一个有相当规模的行业。
钱庄那折叠式的存折,用比较精致的外加硬板纸做抽插式封套,套子外边还用各色布料包贴装饰得很美观。展开存折可看到右上角由发证一方交付粘贴的每枚壹至贰角的印花税票,还有从右到左纵式排列用工整秀丽的毛笔字体记载的存取日期和款项。这就是中国传统的书写工具和约定俗成的书写形式,拉开来看,那齐整匀称的折叠形式,让人很自然便产生意会,故称其为“存折”。
如果再追溯“存折”的另一种意义,即折叠样式的源起,应该说是造纸术的发明使我们的祖先放弃了曾经在竹简上刻字的办法,接受了使用便捷纸张的同时,保留了展读的习惯。以后,随着钱庄业从鼎盛走向衰落,这种折叠式的存折也就随之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存折的名称却沿用至今。
(摘自凤凰网,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