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比较中辨别 探究考查思维
——高考小说阅读中的比较阅读

2016-04-09四川窦银强特级教师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16年2期
关键词:小格后记真题

四川 窦银强(特级教师)

在比较中辨别 探究考查思维
——高考小说阅读中的比较阅读

四川 窦银强(特级教师)

在近几年的小说类阅读试题中,比较阅读题是考生丢分较为严重的,许多考生不知如何下笔,即使作答也是凭感觉,要么答非所问,要么丢三落四,归纳不完整。其实只要在复习中有意识地去总结一下规律,这类试题也能获得较高的分数。

一、小说文本内容本身作比较

1.对小说文本中塑造形象的侧重点进行比较。小说往往要塑造形象,有时为了主旨表达的需要,在塑造人物形象的时候却作笔墨于自然景物的描写,这类描写有三方面的作用:①突出自然环境的优美或恶劣、地域特色或对自然伟力的赞叹等;②烘托人物形象、性格、精神品质;③丰富作品内涵,使作品更富有审美意义。

【高考真题】(2013·新课标卷Ⅰ)11.(4)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是骑手,但几乎一半篇幅是在写峡谷。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答案】①从在小说中的地位来看,峡谷是作者有意塑造的一个自然形象,与骑手一样有着重要的审美意义,所以峡谷的描写是小说不可缺少的内容;②从形象塑造上看,峡谷是骑手的主要活动空间,所以峡谷的描写对塑造骑手形象、表现骑手性格起着关键作用;③从艺术表现上看,峡谷的描写,使人与物有机融合,峡谷的原始沉静与骑手的孤独沉默相辅相成,互为比照映衬,产生更好的艺术效果;④从思想内涵上看,峡谷的描写,蕴含着作者对大自然原始美与生命力的赞叹之情,这不仅丰富了小说的内涵,也使小说的主题更为鲜明。

【解析】此题将主要人物与环境描写作比较,可从环境本身作用、人物形象塑造、主旨表达、艺术表现手法等四个角度作答即可。从评卷看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5分,答出三点给8分。

2.从塑造人物形象的性格冲突中作比较。小说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往往通过人物自身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情节冲突来刻画人物性格、精神品质,所以通过情节前后的比较,更能体现作品的主旨。

【高考真题】(2015·新课标卷Ⅰ)11.(4)小说三次写马兰花流泪,每次流泪的表现都不同,心情也不一样。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并说明这样写有什么效果。(8分)

【答案】首先具体分析(6分):①第一次是“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强忍泪水的背后,是受到丈夫指责后的委屈与隐忍;②第二次是“眼里含着泪”,含着泪水的背后,是对丈夫不明人情事理、斤斤计较的气愤与不满;③最后一次是“满眼的泪水”,满眼泪水的背后,是对麻婶去世的惋惜,对麻婶女儿知恩图报的感激,以及对丈夫不再唠叨埋怨的释然。其次说明效果(2分):三次描写,层层递进,丰富了马兰花的人物形象,凸显了小说“人间自有真情在”的主题。

【解析】首先根据题干要求在文本中找到比较的原文内容语句,然后结合上下文内容分析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再从写作手法、结构特点、主旨表达分析为什么这样写。答题格式:①分层解答“原文语句”的表达效果;②综合归纳写作手法、结构特点、主旨表达。

3.从文本的艺术表现手法、结构特色等进行比较。小说在写人叙事中,为了使情节咫尺波澜,曲径通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引人入胜,往往要运用多种写作手法和结构方式,这也是很重要的比较点。

【高考真题】(2014·新课标卷Ⅱ)11.(4)文末“后记”是独立于小说外的写作说明,还是属于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分)

【答案】观点一:“后记”是独立于小说外的写作说明。①从形式上看,“后记”与小说没有直接关系,两者是各自独立的文本;②从内容上看,小说是乡土生活的诗意想象,“后记”是作者的自我忏悔,两者无法融为一体;③从人物塑造上看,“后记”的“真实”事实,限制了小说的想象空间。

观点二:“后记”是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①从形式上看,小说是一个开放性的文本结构,“后记”是其中的有机组成部分;②从内容上看,“后记”的“真实”改变了小说的田园牧歌风格,于诗意中多了一丝冷峻;③从创作倾向上看,“后记”中的自我审视,将传统与现代联系起来,深化了小说的思想主题。

【解析】本题的思维方向是分析小说的结构,考查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解读的能力。首先对“后记”这类结构常识要有所了解;其次选好作答角度,从“独立于小说外的写作说明”与“属于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的不同角度去比较;选好角度后,结合文本分点分析为什么“独立于小说外”或“属于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最后,根据结构的特点,从情节、主题、人物及创作倾向等方面分点答出“后记”的作用。

二、小说文本内容与教材中小说相关内容作比较

1.小说文本中的人物与教材中小说的人物作比较。教材中的小说是例子,通过它掌握阅读的基本知识,那么对教材中小说涉及的人物形象、作品主题、艺术表现手法、结构特色必须烂熟于心,这是阅读的迁移、拓展思维能力的基础。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是比较的难点。

【高考真题】(2015·新课标卷Ⅱ)11.(4)老汪这一形象与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在性情气质上有不少相似之处,但二人精神困境的根源实则不同,请简要分析这种相似与不同。(8分)

【答案】相似之处(6分):①都温和善良,诚挚率真;②都有些懦弱,也比较落魄;③都有些书呆子气,喜欢引经据典来自我辩解、自我安慰。(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不同之处(2分):①孔乙己的精神困境主要源自封建文化,比如等级观念的压制,以及生活的窘迫;②老汪的精神困境主要源自内心的憋闷,即难以排解的孤独。(每点1分)

【解析】本题考查文本人物与课内人物的比较,应先分析文本中人物性格的优劣点、联系教材中人物性格的优劣点;再分析二者精神面貌中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即可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F。

答题模式:①分点答出两个人物的相同之处;②分点答出不同之处。

2.小说文本内容、人物与传统文化经典内容、人物作比较。小说所叙事写人皆为现当代的人和事,但这些人或事有些契合了古代的传统文化经典内容、人物精神,两相比较能更深刻理解作品内涵和主旨。

【高考真题】(2015·新课标卷II)11.(3)老汪对《论语》中“有朋自远方来”一句的独特理解,其实源于自身人际关系的体验,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答案】①老汪自己孤独不乐,所以从《论语》中读出的出是孤独不乐,反映的是其个人心境;②老汪通过曲解《论语》来证明“圣人”也有同样的孤独感,以此抚慰自己的孤独;③结尾处老汪“发现”老范就是自己的朋友,虽常在身边却宛如远来,这也就照应了他此前的理解。

【解析】首先理解文本中人物的处境与心情,其次理解文中人物引用的传统文化经典内容的具体含义,如老汪对“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理解,“恰恰是身边没朋友,才把这个远道来的人当朋友呢”,就不难理解老汪的孤独。(每答出一点给2分)

3.小说的综合比较。小说综合比较的角度比较多,适用于个性解读或创意解读能力的培养。这类解读不论从哪个角度去解读,都要解读得完整:角度、小说文本具体内容、艺术手法、表达效果、作用一点不能少,否则容易丢分。

【高考真题】(2015·安徽卷)14.小说最后两个自然段颇耐人寻味。请结合全文,从两个不同角度谈谈你的看法。(8分)

【答案】①结构上,最后两段用景物描写和人物内心独白收束全文,写出蓑衣草长势良好,照应了上文达子的建议,暗示情节发展,言有尽而意无穷,留给读者以无限想象空间;并与开头的景物描写形成首尾圆合之势。

②艺术手法上,所描绘的蓑衣草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油绿、柔软、茂盛的蓑衣草象征了新时期农民美好的新生活,象征了小格与达子之间萌发的美好情感,象征了小格和达子身上具有的人性美。

③思想内容上,使小说主题得到深化,通过对蓑衣草的赞美,体现出人们对传统事物的重新认识,表现了当时农村青年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追求。

④情感表现上,将小格的情感表现得更为充分,通过对蓑衣草的赞美,含蓄地表达了小格对达子的佩服、依赖与朦胧的爱意。

⑤人物形象上,使小格的形象更加丰满。小格纯朴勤劳而又自尊敏感,结尾隐含着她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显示出她乐观自信的一面。

⑥艺术结构上,呼应前文且为读者留下想象空间。结尾照应小说标题,并与前文对蓑衣的多处描写和达子的编蓑衣的建议形成呼应,同时使读者心中对小格的未来充满想象。

【解析】以上六个角度,只要任选两个角度作答均可。但是每一个角度的具体内容、艺术手法、表达效果、作用的内容都不能缺。

(作者单位:四川省泸州老窖天府中学)

猜你喜欢

小格后记真题
玩转高考真题——比较大小问题
玩转高考真题——集合
玩转高考真题——几何图形中的不等式篇
玩转高考真题——集合篇
林小格,下一站春暖花开
后记
林小格,下一站春暖花开
后记
后记
安小格的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