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他们的另一个身份,你知道吗

2016-04-08吴钩

现代妇女 2016年5期
关键词:福利制度蔡京三体

吴钩

蔡京——福利制度的推手

历史上的許多名人,都有着双重身份。蔡京是宋徽宗朝的宰相,或者干脆说,就是一奸相。私生活奢靡,执政误国,同时他也是著名的书法家,据说“宋体字”就是他创造的。不过蔡京还是北宋国家福利制度的最重要推动者。

他推动建立的国家福利制度包括3个系统:一为居养院,是政府设立的福利收养院,收养孤苦无依的老人、孤儿、弃婴、流浪乞丐、残疾人,被收养的孤儿还将获得免费的基础教育;二是安济坊,是福利医院,免费收治穷苦的病人;三是漏泽园,即福利公墓。这3个福利体系,基本上涵盖了对穷人“从摇篮到坟墓”的救济。

宋王朝的福利政策当然不是蔡京首创,却是在蔡京的推动下全面展开的。而当蔡京被罢相之后,北宋的福利制度则出现明显的收缩。

苏轼——工程师

蔡京26岁在杭州钱塘县当县尉时,他的上司杭州通判正是37岁的苏轼。不过我们未必知道苏轼的另一个身份——他还是一名充满奇思妙想的工程师。

苏轼晚年在惠州为官,还协助朋友修建了广州城的自来水供水系统。宋代广州已经建成自来水供水系统,它的设计师就是苏轼苏大学士。今天的广州博物馆,还陈列着宋代广州城自来水装置的模型。时为北宋绍圣年间,苏轼被贬至岭南惠州。他听人说起广州城缺乏饮用水,恰好时任广州知州的王敏仲是他的朋友,便给王知州写信,提出一个解决饮水难的方案:蒲涧山(即白云山)有泉,可在“岩下作大石槽,以五管大竹续处,以麻缠之,漆涂之,随地高下,直入城中。又为一大石槽以受之,又以五管分引,散流城中,为小石槽以便汲者”。

王敏仲根据苏轼的提议与设计,真的将这个供水系统建起来了。苏轼又向他提出了更细致的建议:“每竿上,须钻一小眼,如绿豆大,以小竹针窒之。”有了这些小孔,发现水管堵塞之后,只要拔掉各节小孔的小竹针,看哪处小孔不出水,便可马上判断是哪节竹管堵住,更换那根竹管就行了,不会累及整个供水网络。

辛弃疾——剑客

说起诗人辛弃疾,他也有另一个鲜为人知的身份——武功高强甚至有点心狠手辣的大剑客。

辛弃疾出生在济南府,少年时,济南已沦入金国之手,他的祖父也在金朝为官。但辛弃疾要效忠的国家是大宋,不是大金。绍兴31年,金主完颜亮攻宋,后方中原故土的宋朝遗民趁机发动起义。22岁的辛弃疾也拉了一支2000余人的队伍,加入耿京领导的山东义军。次年,辛弃疾受耿京委派,潜回南方的宋朝,“奉表归宋”。高宗大喜,封耿京为天平军节度使,让小辛带委任状潜回金国,召耿京归宋。但辛弃疾回到山东时,却得悉一个晴天霹雳的消息:耿京已被叛将张安国杀害!张安国带着耿京的人头投奔金营去了!

这如何是好?辛弃疾竟率领50名勇士,直闯敌营。其时张安国正在金营“与金将酣饮”,辛弃疾突然闯入,生擒张安国。时小辛方23岁。

朱熹——“三体迷”

南宋绍熙年间,辛弃疾担任福建提点刑狱官时,曾三度前往建阳考亭,拜会他的忘年之交——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家,便是一代儒宗朱熹。许多人未必知道,朱熹还是一位对宇宙充满了好奇、并保持着终生思考的天文学家。

很小的时候,朱熹就在思考一个问题:宇宙的尽头在哪里?他自述说:“某自五六岁,便烦恼道:‘天地四边之外,是什么物事?见人说四方无边,某思量也须有个尽处。如这壁相似,壁后也须有什么物事。其时思量得几乎成病。到而今也未知那壁后是何物。”如果刘慈欣在12世纪出版了《三体》,朱熹一定是一个“三体迷”。

尽管朱熹到老都不知宇宙的尽头有些什么,不过他一直在尝试对一些天文学问题做出解释。他解释雨的形成:“阳气正升,忽遇阴气,则相持而下为雨。”又解释雷的形成:“只是气相摩轧。”现在我们也知道,雷电是云层的正负电荷互相撞击而爆发。难怪胡适先生认为:“从某些方面来说,朱子本人便是一位科学家。”另一位民国学者胡道静先生更是干脆地宣称:“朱熹是历史上一位有相当成就的自然科学家。”

(摘自《南都周刊》)(责编 悬塔塔)

猜你喜欢

福利制度蔡京三体
两者须得兼
刘慈欣《三体》将由亚马逊投资拍摄
《三体》中的物理学
实话
西方福利制度的内在悖论
欧洲社会保障制度为何进退维谷
关于国有企业报酬与福利制度研究
“中式教育”,路在何方?
《三体》获雨果奖
天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