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读图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2016-04-08熊义林
熊义林
机械制图是一门理论与实践高度结合的课程。读图能力的培养是制图课教学的重中之重,所谓读图,是指对三视图、零件图和装配图的阅读。读图能力是真正含义的阅读理解图样的能力。机械加工专业学生毕业后大多工作在生产第一线(操做机床),经常是读图远多于画图,因此,培养学生读图能力也就成为机械加工专业制图课程教学的首要目标。这种能力的培养应该是贯穿在教学整个过程中。针对机加专业学生工作后的实际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画图技巧方面不能要求过高,而需加强读图能力。以识图为主,读画结合,学以致用为主线,充分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培养高技能操作加工能手。
深入浅出,循序渐进
目前由于一些学生知识结构的差异,几乎没有什么空间概念,直接向初学者介绍投影理论和三视图会增加其理解上的难度,使其产生惧怕心理,因此教师要先开发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在学习点、线和平面的投影规律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从点、线和平面的空间位置出发,逐一分析,引导和启发,总结它们的各种投影规律,循序渐进地培养识图和读图的能力。针对这一特点,在学习点、线和平面的投影之前,教师利用实物模型,有针对性地让学生明白点、线、面在实物中的特性,也可以利用AutoCAD提供的三维实体命令画出一些基本几何体,用三维动态观察器使学生很容易看懂上下、前后、左右的形状结构,然后切换到点、线、面的投影和三视图的投影。期间可将形状进行多种形状的切割,给学生演示形体上面的变化引起三视图中的变化。通过大量的看立体图练习,可以引发學生的好奇心和对制图课的学习兴趣。
通过这种由浅到深、循序渐进的方式,让学生头脑中形成一个三维空间,让他们认识到每个形体都有上下方位、前后方位和左右方位,也就是学习要认识的三个投影面。同时也理解到了什么是正投影法,只要有正确的方位感,并清楚三个投影的位置,然后再来学习识图就显得简单而又轻松有趣了。
从实践出发,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组合体视图是训练读图的核心内容,因为各种读图方法都是通过识读组合体视图而总结出来的。可以说,能够读懂组合体视图,看懂零件图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在这一阶段教学中,例题要选择经典,要有针对性,既要能帮助学生理解形体分析法和线面分析法等读图方法,又要有一定的思考性。形体分析法和线面分析法是研究形体结构的两个重要分析方法。一般来说,教师应该结合形体分析法和线面分析法反复讲述一些经典实例,让学生逐步熟练掌握这两种方法,并能够将两种分析法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读图和画图的准确度,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在运用形体分析法分析问题时,关键要抓住形体每一部分的特征,同时还要兼顾全面,但形状特征视图即使对同一物体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同时有的物体很难判断哪个视图是形状特征视图,这也决不是一般教材上总结的几个方法步骤能解决的,必须通过一定量的实例和作业的训练,让学生自己逐步体会和积累,也能突破难点。
当进入组合体内容的学习时,教师应充分利用轴测图具有立体感的特点,在黑板上按照形体分析的步骤边讲边画,逐步完成所示物体的轴测图。这种用轴测图来帮助学生分析总结,验证自己读图的准确性和想象的是否正确,在教学实践中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强化识图和画图的基本功训练
要创造就必须有扎实的基础,许多创造都是将已有知识变形、组合和移植。深厚的基础知识可以启迪人们的创造灵感,因此,要培养学生具有创造性的空间思维能力,必须具备丰厚的看图、分析图和绘图的基本功。
训练方法有:一是形体变位训练。二是默思画图训练。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大大提高学生识图和绘图的基本技能,为进行创新性的空间思维训练打下扎实的基础。
培养学生空间形体构思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求看图时,必须仔细分析视图形状差别,搞清楚视图中每一个点、线和封闭图形线框的真实空间含义,把构想出的空间形体与视图进行分析,判断是否错误,得出正确的立体形状。突破“经验想象”可以锻炼同学空间思维的敏捷性,培养同学们空间形体构思的创新能力,进而提高同学们读图和绘图的基本功。
建立制图教学科学评价体系
职业学校的学生普遍存在自由散漫、抄作业、考试作弊现象。而常规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为期末考试成绩和平时作业成绩。从很大程度上来说,这样的教学评价方式不能真实地反映制图教学的真实情况,更谈不上教育和激励学生促进其发展。
科学的评价体系应全面、客观、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及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既要反映考试情况,更要反映平时表现和学习情况,如:遵守纪律,回答问题,制图课堂练习、检测等。而平时的表现及学习情况更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学校采用以下的评价方法:平时成绩40%,包括出勤5%,课堂纪律5%,回答问题5%,测验5%。作业30%,期末考试30%。
综上所述,教师在采用以上观点进行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更能引发学生对制图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踏实进取,同时也让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单位:宁夏工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