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过文家大院
2016-04-08马明林
马明林
一
2013年夏天,我和爱妻小郭突发意想,每日晚饭后沿小区旁的小路深入乡村漫无目的闲走。这是我居住都江堰三十多年来第一次兴趣盎然游走川西平原乡间。所到之处,水灵木翠,平和静谧。某日,选一清亮小河岸边土路无羁而行,都快到聚源镇场镇上了,见一处竹树密致,几座农房隐在绿荫深处,其中一户人家,一棵巨大的槐树树冠雄伟,一些枝桠搭在围墙上,其象甚异,即折路而进。
正惊异间,龙门子无声而开,一健硕老者挑一担水出来。忙问如此好地,肯定有个好名字。
果然,我们正站在文家大院的地盘上。此乃佳君家园,根之属地。
心中禁不住喝彩:好一个文家大院!
走出一里地,回望文家大院,葱茏的景物,隐隐约约的鸡禽鸣叫,刚刚撒过肥的秧田,一丝乡愁,漫上心来了。
二
我一直觉得,一个男人,可以豪饮可以江湖,可以愤怒,可以张扬恣意,但生命的纹理必须通达柔软的心灵,心底一定要细腻温存。
“5.12”之前两个月左右的一天晚上,佳君约我在观凤楼一家小摊吃麻辣烫喝酒,同时叫了他采访时认识的一个村干部,龙池的,正在市里培训,很帅很文静的一个小伙儿。几个月后,我遇到佳君,他给我讲了好些他救灾中的故事,有些完全可以称得上感人至深的先进事迹。我问,为啥不写出来。他答,这个时候,表自己的功,人性不同意。
我问起龙池那小伙子。死了。佳君哭了。
能够流泪的人,心中都有一潭清泉,上帝常常通过这样的人展示人的神性,人性之美。
我读过佳君不少作品,但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就是他七年前写给龙池那个年轻村干部的诗歌,那种透彻的真情,足以让人凝然唏嘘——
其实,我还是习惯叫他刚子/作为朋友,我希望有人记住他/冯敏刚,龙池南岳村的一位山民/我要为他写一首悼念的诗/让这浮躁的尘世知道/这世界上曾经有一个叫冯敏刚的人来过/可是,越想写却越是写不出来/我的诗歌变成了龙门阵/5月11日/我们一起为老人过母亲节/我们把龙池喝得天昏地暗/5月11日晚9时/我们大醉我们用我们的方式/纪念老人的养育之恩/那时刻,老人们用幸福的眼神/静静地在坝子里看着我们/你露出一脸的灿烂我至今记得/我们走在恬静的龙池/我们谈母亲也谈别的女人/我们谈得最多的是娃娃的将来/我们在一起吃酒的次数输液数不清了吧/唯有2008年5月11日晚的这台酒/从今以后散不了席/
刚子啊/你可知道/一个人的忽然离开就是一种残忍/今夜,我独自吃酒/今夜,我要让世人记住刚子/写一首叫做《一个叫冯敏刚的人死了》。
请原谅我用这么多篇幅完整的引用佳君这首力作。我确实忍不住,不得不这样做,它就像一面镜子,照见了佳君本人的为人,也照亮了我们生命深处那些渴望与留恋。我们希望美的东西永不消逝,我认为,这首诗做到了。
我看到一双眼睛,被眼泪洗得透亮。
三
在2015年都江堰市作家协会年会上,佳君用手机给我看一张照片:一个白嫩小子,一双大眼清澈得像两汪清泉,天庭饱满,光头亮堂。这娃有个学者一样大气的名字:文思博。佳君的幺儿。难怪文思泉涌。
我在吐鲁番过年,收到信息,得知佳君将在“油菜花花金灿灿,五十亩海棠红艳艳,二十亩樱花粉嘟嘟”的三星村文家大院为幺儿举行盛大庆祝会。我只能在遥远的戈壁小城祝福,同时想象彼时的文家大院将是一番如何红灯高挂、喜气洋洋的景象。
最大限度地亲近土地,佳君的这一安排,定有深意。
原来和佳君一起吃酒,对此君的酒后文胆感触并不深。但佳人趁早年,才子岁月造。近两年,和他吃酒的时间少了,但读其文字的机会却更多了,除了纸质刊物,还有电子媒介。有的文字,看似不经意,读了或引思绪万千。
某日,佳君与老汉酒后转田,看到一种叫做绣球的海棠,新品种,老人说此种海棠一年花期长六月,可活几十年。老人又将其与铁海棠比较,说是这铁海棠一年只有半月花期,可活千年。在惊艳之余,佳君立即提炼出一个高大上的深刻命题:是选择做绣球海棠还是铁海棠。我是晚上九点过看到那几十字的,但在电脑旁坐了两个小时都没有做出决定。
我想,人生是必须解答一些题目的,而选题的角度能够反映一个人的品味与深浅。
四
佳君可以号称“闪电”级诗人,常常是灵感如潮,提笔成诗。有次小聚后,佳君力邀我和柳风诗社社长邱刚先生一同到他家小坐。高挑美丽的文夫人热情泡茶、剥柚子,而文先生拿出来的是一本稿子,上面是龙飞凤舞的诗行,盖有四、五百行,且其中妙句频闪,不断冲击我们被酒精麻痹的审美神经。
“昨晚上写的,还没有功夫改。”
始终青春勃发的文先生,一直坚持手书写作,他的写作是货真价实的。
这是一个幸福的男人和灵动的诗人,现如今,已属稀缺品种。
专注与热情,始终保持之,此类人生,注定将与众不同。
前不久某天晚上十一点过,已渐入梦乡,手机突然响起,迷迷糊糊打开,是佳君发来一首新作,一个热爱故乡的男人,在暗夜点燃了另一个远离故乡的男人的缕缕乡愁:
在三星村,葵花太土 / 昨年从我嘴巴里漏下 / 一粒生瓜子 / 今天已成为向阳的花朵……阳光里,我是一个多情的人 / 为三星村的葵花阳光般歌唱(《葵花》)
能与自己的村庄始终连接,彼此照亮,相互温暖,很好。
责任编校:周家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