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个性化考试初探
2016-04-08夏永立
小学教学(数学版) 2016年2期
◇夏永立
小学数学个性化考试初探
◇夏永立
一 考试内容——变“死记”为“活用”
我们在试卷命题时,针对儿童的认知规律、心理特征,联系儿童的生活经验、审美角度,使考试内容体现“四化”。
1.生活化。数学考试命题应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知识,注重给学生提供有趣的、与儿童生活背景密切相关的素材,使学生在考试中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现实的密切联系。
2.趣味化。命题中,我们注重挖掘考试过程中所包含的各种生活情感的体验,在考核时,有意识地发展学生的情商,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情感。这样的考试,学生精神上轻松,一点儿压抑感也没有。
3.问题化。数学命题应注重诱发学生大胆的思维、猜想、探索,发展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如通过让学生观察病人在住院期间的体温变化情况的折线统计图,提出一些比较简单的数学问题。
4.活动化。数学命题将由“关注知识结果”转向“关注学生活动”,在考试过程中,允许学生动手操作,鼓励学生讨论,使学生在动手做的过程中理解知识、掌握方法、学会思考、懂得交流、获得情感体验。
二 改革考试形式,变 “单一”为“多样”
传统的考试形式单一,过于重视书面测试,强调统一考查,采取封闭方式,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查,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此,我们建立了多元化的考试形式,例如:口试、笔试、操作测试相结合,分层考核和分项考核相结合,开卷考试和闭卷考试相结合,教师命题和学生命题相结合。
三 改革考试评价,变 “单向”为“多向”
传统的应试教育单纯地以分数评价学生,从而导致教师忽视了对学生能力和心理素质的培养。为了促进学生发展,必须改革考试评价形式,例如:自评、互评、师生评相结合;采用“等级+评语”的形式;还学生考试成绩的隐私权,允许学生重考定级,充分发挥评价在数学教学中正确导向和激励作用,使学生智能和身心都得到全面积极主动的发展。
(节选自《辽宁教育》2015年第7期,有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