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的中华文化”专题过关验收卷
2016-04-08山东刘绍蕾吉林刘兴吉徐博文
山东 刘绍蕾 吉林 刘兴吉 徐博文
“灿烂的中华文化”专题过关验收卷
山东 刘绍蕾 吉林 刘兴吉 徐博文
1.在杭州西湖苏堤南段西侧立有一通康熙御笔亲提“花港观鱼”石碑,“魚”字下面的四点写成三点,有学者指出,通过“鱼”的字形在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和楷书的演变中可推断出应写四点是正确的。我们之所以能通过“鱼”字形的演变中推断出应该是四点,是因为 ( )
A.中华文化薪火相传
B.中华文化推陈出新
C.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D.中华文化海纳百川
2.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是记录事件的书写符号。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由笔画构成的方块形符号,所以汉字一般也叫“方块字”。汉字是汉民族几千年文化的瑰宝,也是我们终生的良师益友、每个人的精神家园。这表明( )
①文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②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③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④只有汉民族文化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2016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十三五”规划。规划中提出,要对中华典籍进行整理,实施中华古籍保护计划。这一计划有利于 ( )
①挖掘和保护传统文化 ②展现区域文化独具特色的风采 ③加强中华民族与其他民族文化的融合④帮助人们认识中华文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北京四合院庭院方正,是为冬季多纳阳光;冀南和晋、陕、豫等地,夏季西晒严重,院子变成南北窄长,利用西厢减少东厢的西晒;西北甘、青一带,风沙很大,院墙加高,称为“庄窠”;东北土地辽阔而气候寒冷,为更多接纳阳光,院子常十分宽大,宅墙内空地甚多。这些特点体现了 ( )
①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②我国各地文化的差异性 ③中华文化在继承中积累而成 ④文化遗产对研究文明演进的意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吴方言、江南话、江浙话……面对正在消失的吴侬软语,浙江省启动了浙江方言语音档案资料库项目,要把各地最正宗的“方言”,通过录音等方式完整记录下来。这有利于 ( )
①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保护 ②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③保护我国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④展示我国各民族文化的独特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近年来,伴随中外文化的交流,春节已走出国门,正如《欧洲时报》所说“从亚洲到拉美,从欧洲到大洋洲,中国的春节逐步从民间走进各国的主流社会。”这说明( )
A.中华文化已经成为世界文化的风向标
B.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不断提高
C.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开始走向多元化
D.中华文化强盛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7.山东临沂高度重视弘扬书法艺术,连续举办了九届书圣文化节,建设了一批书法主题文化设施,挂牌了一批书法学校,拥有各类书法团体和书法艺术教育机构千余家,在全国形成了令人瞩目的临沂书法文化现象。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书法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③多姿多彩的中华文化展示了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④书法艺术是中华文化所特有的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8.旗袍,源自满族旗人的长袍,后融合了旗袍马甲和文明新装的特点,并结合了西式裙装的配伍形式,被视为20世纪中国女装的典型代表和中西交融的设计典范。材料表明( )
①各民族文化既有个性也有共性 ②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征③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集中表达④不同文化在借鉴吸收中逐渐趋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2015年11月7日,两岸领导人习近平与马英九在新加坡举行历史性会面。习近平指出:“两岸人民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同胞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两岸人民是一家人的依据是 ( )
①海峡两岸同根同源、同文同种,命运与共 ②从事实和法理基础看,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④海峡两岸所有人都赞同一个中国的原则
A.①④ B.③④
C.①② D.②③
10.中国人喜欢喝茶,但各地喝茶方式又有不同。例如潮州功夫茶,以茶具精致小巧、烹制考究与以茶寄情为特点;而四川人则喝大壶茶,茶具是细长嘴的茶壶和盖碗。这说明( )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②中华文化辉煌灿烂 ③中华文化有共性④中华文化有多样性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11.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的百集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于2015年元旦起在中文国际频道隆重推出。2015年1月18日,《记住乡愁第一季》第18集播出了《万家村——立德树人》.通过讲述山东淄博周村区万家村毕氏家族立德树人祖训的传承,再现了万家村毕氏家族以德为先、立德树人的优秀家风。
结合“我们的中华文化”的相关知识,说明央视《记住乡愁》的文化意义。
参考答案:
1.A 通过“鱼”字形的演变中推断出应该是四点,是因为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和楷书是一脉相承,薪火相传的,B,C,D本身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2.C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是记录事件的书写符号,②③符合题意;①说法错误,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④说法错误,中华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3.B ②③不符合题意。
4.A 不同地区的民居特点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区域性特点,体现了文化的个性。③④说法正确,但与题意无关。
5.B 通过录音等方式完整记录下来,避免消失,直接表明了①③。②④与题意无关。
6.B A,C表述错误,D与题意不符。
7.C ①错,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④错,书法不是中国所特有的。
8.A ③错,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表达;④错,不同文化在借鉴吸收中逐渐融合。
9.C ③不是其依据,④说法错误,并非都赞同一个中国原则。
10.C 中国人都喜欢喝茶,这是中华文化的共性,各地喝茶方式不同,这体现的是中华文化的多样性。
11.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独特的包容性。央视《记住乡愁》有利于展示中华文化的魅力。②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央视《记住乡愁》有利于增强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③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之中,是中国人民的强大精神力量和不竭的力量之源。《记住乡愁》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使人们主动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熏陶,增强了中华文化的力量。④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央视《记住乡愁》有利于增强民族精神的力量。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莱西一中 吉林省永吉县第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