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学研一体化与斯坦福大学IT学科

2016-04-08

大学 2016年9期
关键词:斯坦福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

斯坦福大学的计算机科学系成立于1965年,当时它只是工程学院的一个普通的系。然而,经过短短几十年的发展,它不仅成为斯坦福大学的骄傲,在全美学科排名中始终名列前茅,而且还孕育了享誉全球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心——硅谷。

一、“工具性创新”的价值取向

对于高新技术学科而言,“工具”的创新,是它们最崇高的价值取向,也是它们得以发展的最直接的动力源泉。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在1965年建立之初只培养研究生,1980年之后才开始招收本科生。第一任系主任是福赛斯教授,他于1957年到斯坦福大学当教授,担任过ACM(计算机协会)的主席。这位计算机科学的祖师爷人物对“计算机科学”进行了创新性的定义:“计算的各种应用足以表明,一个连贯的技术实体正在诞生,我称它为计算机科学。无论计算机用于工程设计、医学数据处理、合成音乐或者其他目的,其中的计算结构却是非常相同的。”[1]正是在这个定义的基础之上,他从全国各地招揽拥有不同学科背景的人才,从而成立了计算机科学系。他认为:“一个人在科技教育中,所能获得的最珍贵的东西就是那些可以终生受用的一般性智能工具”,[2]并提出其中最重要的三个工具依次是自然语言、数学和计算机科学。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斯坦福大学的计算机人才培养方案,突出体现了注重应用的特点。斯坦福大学的计算机科学系开设了一系列启发思维、拓宽视野的计算机公共基础课,如“计算机系统结构的未来”“计算机与信息安全”“计算机领域的重大突破”等,同时引入新生研讨课,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这些课程不仅介绍了计算机技术成就带给社会的巨大变化,也解释计算机的局限性和教训,提出学习计算机需要思考的问题,探讨未来计算机领域可以实现和改进的技术。另外,科研项目和工作实习是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培养学生的重要途径,斯坦福大学工程学院与业界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学生创造了大量的实习和就业机会。

二、斯坦福大学对硅谷的贡献

硅谷是一个创造资本神话和奇迹的地方,它的名字是与斯坦福大学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从60年代的半导体工业、70年代的处理器,到80年代的软件和90年代的互联网,硅谷都走在世界IT技术的前列。斯坦福大学在硅谷的产生过程中起过决定性的作用,演绎出一幕幕学以致用、学以致富的财富神话。

与美国东部的传统学校不同,斯坦福大学是一所“另类”高等学府,它在成立伊始就强调,大学要服务于实际生活,而不是完全独立于社会之外的“象牙塔”;人才的培养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校园之内的课堂上,而是要走出校园,面向企业,深入实践,培养对社会有用的公民。斯坦福大学在建校之初就积极主张师生创业,鼓励师生将创造发明投入市场,将技术创新和市场创业密切融合在一起。这一道路能够成功开辟主要归功于两个人,一个是斯坦福的第一届毕业生,后来成为美国总统的胡佛,他为斯坦福大学树立了“产学结合,求真务实”的办学方针;另一个是被称之为“硅谷之父”的弗里德利克·特曼,他构想了一种建立学术界和产业界合作伙伴关系的地域优势模型——产业大学模式:先后建立了产学研结合的斯坦福研究所和工业园。

1938年,在特曼的鼓励下,斯坦福大学毕业生休利特与帕卡德创立了世界著名的惠普公司。1955年,同为该校毕业生的肖克利召集了当时最杰出的一批技术精英,创建了自己的半导体实验室,后来赫尔尼等八人脱离肖克利实验室另立门户,于是便有了仙童半导体公司。他们将半导体的技术优势最大化,在短短八年的时间里创造出营业额高达两亿美元的硅谷传奇,不久八个人又各自创立公司,其中计算机领域赫赫有名的英特尔公司就是诺伊斯和摩尔创立的。20世纪90年代,网络搜索引擎技术和创业构想使斯坦福大学毕业生杨致远和大卫·费罗获得了4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从而创立了享誉世界的雅虎公司。1995年,“硅谷”的高科技产业一共获利850亿美元,为斯坦福及社会提供了几十万个就业机会。有统计显示,这些利润的62%来源于这样一些公司,它们的创办人和斯坦福大学IT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说与社会经济紧密相关,斯坦福大学在为硅谷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为自身的发展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在斯坦福大学IT人才和强大的智力支撑下,硅谷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人们的想象,其日渐远扬的名声及适合于高新技术发展的有利环境,不仅使众多企业家慕名前来创业,更吸引了大批老牌企业来硅谷设立分公司,诸如洛克希德公司、国际电报电话公司等驰名企业纷至沓来。斯坦福大学因而也获得 “硅谷摇篮”的美誉。

三、硅谷对斯坦福大学的影响

硅谷成型之后,在硅谷成长起来的高科技公司也在以不同的方式反哺和回馈母校。

一方面,硅谷给斯坦福的学生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实习和就业机会,并积极扶持斯坦福大学学生创业,硅谷成为斯坦福师生的实习基地和开发新技术的沃土,教授们既可在某个公司兼职,也可以自己创办公司,学生们则可以自由选择在公司实习和就业。师生们在硅谷进行科学研究,其构想很容易在此迅速转为技术成果或高科技产品。如1979年,帕洛阿托中心将新研发出的个人电脑局域网办公系统赠送给斯坦福大学使用,结果使斯坦福计算机系计算中心的主任波萨克和商学院计算中心主任勒纳受到了启发,并由此设计出了“多协议路由器”,成功地将本校校园网内不兼容的计算机局域网连接起来,从而形成统一的网络,路由器的市场潜力也促使他们借此机会创立了著名的思科公司。1995年,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系的研究生佩奇和布林,合作研究搜索引擎BackRub,在各大门户网站对这项技术不感兴趣之时,原斯坦福大学校友、升阳公司创始人安迪立即开出10万美元作为对这两位斯坦福年轻人的项目投资,帮助他们成立谷歌公司。

另一方面,硅谷为斯坦福大学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支持,解决了学校科研经费问题。如硅谷图文公司的创始人——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副教授吉姆·克拉克,由于三维图像技术的成功开发和浏览器市场的顺利开辟获得巨大利润,因此他捐出1.5亿美元,用于促进跨学科的生物医学科学与工程的发展。再如1977年,休利特和帕卡德为母校捐920万美元修建特尔曼工程中心。1991年,在斯坦福百年校庆之际,共募捐到126亿美元,创造了高教史上一个难以逾越的新记录。除了资金和设备上的回馈之外,这些企业还以讲座形式进入斯坦福大学给学生们教授高新技术产品知识和最新研究成果,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校企合作更为密切,有效推动产学研一体化。

如此看来,斯坦福大学IT学科的成长模式就是:一流的人才和一流的科研成果进入企业变成了一流的产品,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又为斯坦福大学里的学科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科研课题提供借鉴,如此形成一种一流的产学研一体化的良性循环。

注释:

[1] [2]刘瑞挺.斯坦福大学与计算机教育(中)[J].计算机教育,2005,(5):33-46.

[3]许忠信.斯坦福大学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剖析[J].计算机教育,2004,(8):36-39.

[4] 叶景行.斯坦福大学:西部的哈佛[J].英语学习,2009,(7):54-55.

[5]万赟.硅谷模式与中国互联网创新[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4,(2):231-241.

[6]高宗泽,蔡婷婷.斯坦福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及其特点[J].外国教育研究,2009,(3):61-65.

[7]周少南.斯坦福大学[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6:10.

[8] C. Stewart Gillmor.Fred Terman at Stanford: Building a Discipline, a University, and Silicon Valley[M].Stanford U. Press,Year: 2004.

猜你喜欢

斯坦福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
斯坦福大学 超神的凡人之躯
探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跨越式发展
看电影,选大学 斯坦福大学的毕业生真的不愁找不到工作
斯坦福大学成立以人为本的AI研究院
不用当虎妈,也可以把三个儿子送进斯坦福!
浅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现代化运用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简介
斯坦福华人投资家
最值得关注的80位斯坦福华人创业者
斯坦福之梦和玻璃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