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理论教学现状及对策
——以艺术与设计概论课程为例

2016-04-08廖方容

艺术探索 2016年3期
关键词:概论艺术设计理论

廖方容

(广西艺术学院艺术研究院,广西南宁530022)

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理论教学现状及对策
——以艺术与设计概论课程为例

廖方容

(广西艺术学院艺术研究院,广西南宁530022)

艺术设计专业理论课程“艺术与设计概论”在教学中体现出较多的弊端,在教材、教学方式、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提升。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及管理应走出重技能轻理论的误区,优化课程设置,使理论教学与实践相辅相成,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统一。

艺术与设计概论;艺术设计;理论与实践

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理论课程教学的薄弱及其所面临的困境已得到较多研究者的关注。艺术设计专业本科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重技法轻理论的现象,多数学生对理论课缺乏理性的认识,消极应对。大部分任课教师对教学效果不满意,实际的成效与预期的教学目标存在较大差距。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中的教与学、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未能很好的互动互通,被动僵化。本文以艺术设计专业基础理论课程“艺术与设计概论”为例,分析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艺术与设计概论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必修课,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专业方向基本理论的认知能力,提高学生对艺术设计发展脉络、艺术设计原理、艺术设计方法、艺术设计大师及作品等方面的理解水平,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和鉴赏能力。该课程为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理论通识课。理论学习的目的是指导实践,持着这样的态度和认识,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这门课程。目前,艺术与设计概论在教学中存在较多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一)教材良莠不齐,泛而不专;(二)理论教学脱离设计实践,二者未能统一结合;(三)教师队伍配备不合理,师生比严重失衡。

一、教材良莠不齐,泛而不专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水平、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也是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成果的核心体现。[1]该课程的教材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教材数量繁多,质量参差不齐;第二,多数教材内容宽泛,博而不专;第三,教材重史实分析及理论构建,未能做到深入浅出。

(一)教材数量繁多,质量参差不齐。教材版本较多,目前在市场上能见到的或者通过电子图书资源检索到的同类教材达四十余种之多。如此规模的出版量是当今教材编写以及出版业的一种怪象,它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今学术界急功近利的不良风气。就其庞大的数量来说,已造成出版资源的极度浪费。在已出版的此类教材中,质量也参差不齐,体例及内容雷同类似的为数不少,部分教材在案例的选择及解读视角上几乎一致。教材数量的庞大及质量的参差不齐影响了教师和学生在教材选择上的理性判断,也造成了读者在阅读上的无为重复。

(二)多数教材内容宽泛,博而不专。多数教材在内容上关注的是大设计的概念,其中包罗艺术设计的各个门类,含工业设计、平面广告、公共艺术、环境艺术、服装设计、影视传媒等。编者在探讨艺术设计原理及方法时一概而论,并没有充分考虑到各专业方向的特殊性。毋庸置疑,艺术设计的各个门类所涉及的范畴和表现方式不尽相同,在理论构建上,很难实现“放之四海而皆准”。以基础通识课程艺术与设计概论来应对各专业方向的学生是不合理的。当然,相关研究

者也发现了该现象,陆续出版了诸如《环境艺术设计概论》《公共艺术概论》《影视动画概论》等针对具体设计门类的教材。相较前者,后者在专业理论的阐释及案例的解读上都有较强的针对性。但囿于高校课程设置及师资配备的局限性,部分学校在教材选择上,还是继续选用大范畴的《艺术与设计概论》。

(三)教材的编写未能做到深入浅出,理论分析及史实阐述晦涩乏味。多数教材重史料的梳理及理论的建构,在文字表述上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它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据笔者在工作中的观察,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很少有阅读教材的习惯,这里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因素即是对教材理论深度的畏惧。艺术与设计概论的教材编写者在理论建构的同时,须充分考虑到受众群体的特点及需求,做到理论知识的深入浅出,提高内容的通识性及可读性。教材在知识点的阐释方面应注重理论讲解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力求做到形象具体、生动活泼、通俗易懂。

二、理论教学脱离设计实践,二者未能统一结合

艺术设计专业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教学中经常提及的话题,同时也是一个难题。长期以来,高等院校艺术专业就存在着重实践轻理论的现象,艺术设计专业也是如此。学生们在高考前精心准备的是如何应对专业方面的选拔,通常会花几个月的时间去培训机构集训,以达到专业水平在短期内的迅速提高。多数考生在进入大学前都没有接触过一本理论书籍,更谈不上理论素养。进入大学后抱着“学好手上功夫足矣”的念头,与文化课、理论课保持着较大距离。有研究者指出,就我们目前的教育体制,普遍存在着重技能轻理论、重技术轻艺术、重身轻心的现象。[2]这样的现象反映出我国艺术教育的弊端已严重凸显。

从大的范畴看,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存在着与市场需求脱节的现象。虽然学校极力倡导实践方面的训练,但在设计师或客户的眼里,我们培养出来的本科生大多只会“纸上谈兵”,在实际的操作方面能力欠缺,动手能力差,只会就理论而理论。而理论任课教师又认为学生理论素养低,重技能而轻理论。所以,学生的角色和身份陷入一种尴尬境地。这根本上是由学校的教学与市场的需求脱节造成的。从小的范畴看,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存在着理论与实践二者互不相关的情况。虽然现代教学引入了多媒体等技术手段,但其展示内容多来源于教材,体现为对教材的重复。理论课程教学中虽然引入了大量的案例,但其分析讲解终究是抽象的,学生并不能深刻理会理论知识的内涵,不能真正意义上认识案例与理论的关联。由于课堂上理论与实践并未很好地融会贯通,课后学生又疏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训练,所以,多数学生缺乏用理论知识来指导实践的能力。

三、教师队伍配备不合理,师生比严重失衡

高等院校艺术类专业在师资配备上存在着实践类教师远远多于理论类教师的现象。就艺术设计专业来说,部分院校理论专业教师仅有一到两名,有的甚至出现缺位。理论教师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边缘化已成为一个普遍的问题,部分院校甚至减去了大量的理论课程,让理论教师身份极其尴尬。出现这样的现象既与重技法轻理论的教育理念有关,也与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相关。许多高校倡导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但对“应用型”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偏差。艺术设计专业负责人应正确理解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概念,避免走入“应用型=技术型”的误区。[3]唯有提高认识,转变观念,调整理论教师在教师队伍中的比例,重视艺术设计专业的理论课程建设,艺术与设计概论等相关课程才能取得更好的进展。

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师生比严重失衡。因高校扩招及师资短缺等多方面的原因,艺术设计专业的师生比普遍偏低。为了应对繁重的教学任务,部分高校艺术与设计概论等理论课程常采用大班教学的授课方式,学生人数多达80~100人。这大大增加了教师课堂管理的难度及教学工作的强度,且教学效果不理想。多数教师有共同的体会:仍需花费时间去维持课堂纪律;教学效果远远低于预期;教师在讲台上的自我价值实现感薄弱,甚至产生挫败感。长此以往必导致教师疲怠、学生厌学的恶性循环。

四、相关问题的应对策略

以上分析了理论课程艺术与设计概论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缓解日益凸显的矛盾,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和尝试。

(一)精选教材。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高校里教材的选择权不归任课教师的情况较为普遍。面对目前繁杂多样的教材,任课教师须争取到教材选择的主动权,充分考虑到教学及学生的需求,对其进行精心的甄别筛选。另外,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教材进行阅读。现今艺术与设计专业的学生普遍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一门课程结束后,教材崭新如初,教材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教师也须灵活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教材、课堂、学生几者的关系。

不同专业方向的班级选用具有针对性的不同教材。如前所述,艺术设计专业统一使用大范畴的《艺术与设计概论》的情况较为普遍,教学效果差。教师在选用教材及安排教学内容时应遵循教学规律,充分认识不同专业方向的特殊性,以适用性为原则。学院教务在课程授课教师的安排上,也应考虑到任课教师的专业背景。

(二)提高学生的理论修养,力争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结合。理论素养的获得是一个长时间的积累过程,并非大学课堂里的几十个课时就能解决。首先,学生在中学学习艺术技能的阶段,就需要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艺术高考的科目应适当增加理论的内容,使学生意识到理论与技法同等重要。其次,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应增加理论课程的比重。现今高校本科教学普遍采用了学分制,为保证实践课程学分的饱满,理论课程往往让位于实践课程,这是一种带有极强行政手段的做法。再次,教师可为学生安排一定数量的必读书目,定期集中举行阅读分享会,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可通过两种方式进行尝试:1.课堂教学活动中安排实践动手环节;2.课程进工作室或课程进企业。

第一种方式课堂教学中实践环节的增添可体现为教师根据所讲授的某个设计原理、设计规律布置随堂或课后作业,让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设计方案或作品并在课堂上阐述分享。教师可改进传统教学中单一讲授的授课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的环节中来。在课堂中融入实践的内容是可行且有利的。有研究者提出以课堂“快题设计”的形式来加强学以致用,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并激发学生的设计思维和活力。[4]第二种方式为课程进工作室或课程进企业。教学计划中安排部分课时到工作室或企业进行观摩学习,请资深的设计师为学生授课,传授设计经验。如在讲授到设计师、设计管理等章节时,教师力争创造条件让学生深入到企业与设计师、设计管理人员沟通交流,及时了解掌握专业前沿信息及企业经营策略。实地的学习和体验能让学生提前感受到工作的环境,为在校的学习提供方向和动力。情境式的工作室或企业的学习是学校课堂教学有益的补充。

(三)优化教师队伍师资配置,提倡小班教学。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应适当增加理论教师的数量,客观认识理论教师的作用及价值,改变理论教师边缘化的状态。理论教师也须与时俱进,在提高自身理论修养的同时,积极参与到设计实践活动中来。任课教师可利用课余或假期深入企业交流沟通,熟悉设计实践的每一个环节,了解设计的前沿知识,自身做到理论与实践的融会贯通。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及时传递给学生最新的设计资讯及动态,满足学生所需。

艺术与设计概论应回归到传统的小班教学。小班教学是在班级教学制中较为成熟的一种方式,尤其是对于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培养。它有利于教师熟悉了解每一个学生,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方便教学管理。而由于各方面原因所开展的大班教学弊端凸显:一刀切的教学进度、标准划一的教材和评价制度、“静听式”课堂学习、倚重“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5]这样的方式已严重影响了课程教学,教学效果差,师生倦怠消极。艺术与设计概论须回归小班教学,改善教学条件,优化教学管理,提高教学实效,促进教与学的良性发展。

[1]吴屹.中国当代艺术设计学科实验教学体系研究——以中国美术学院实验教学改革为例[D].杭州:中国美术学院,2011:72.

[2]王福荣.美术理论在艺术类课程教学中的指导性价值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2:4.

[3]王先祥.设计概论课程教学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3(12):44.

[4]陈立未.创新“工业设计概论”教学模式的探索[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1(6):16.

[5]李绍芳.小班化教学的系统优化及其功能优势[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4:7.

(责任编辑、校对:李晨辉)

The Theoretical Teaching Statu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Arts Design in Colleges—A Case Study of the Course"Introduction to Art Design"

LIAO Fangrong

Quite a few drawbacks have showed in the theoretical course"Introduction to Art Design"of art design major,which calls for enhancement in teaching materials,teaching methods and teaching staff cultivation.In teaching and management of the discipline,we should right the wrong of skills weighing over theories by way of optimizing the curriculum,so as to achieve balance of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proficiency.

Introduction to Art Design,Art Design,Theory and Practice

J023

A

1003-3653(2016)03-0106-04 DO I:10.13574/j.cnki.artsexp.2016.03.017

2015-10-06

廖方容(1981~),女,四川内江人,广西艺术学院艺术研究院讲师,研究方向:西南地区民族民间美术。

猜你喜欢

概论艺术设计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青铜器辨伪概论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星.云.海》
《花月夜》
《速勒合儿鼐传》(Sulqarnai-yin tuguji)研究概论
电冰箱节能与发展概论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