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高校舞蹈专业课程架构的优化与改革
——“舞蹈与音乐”专业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2016-04-08于宛冬
于宛冬
(星海音乐学院 舞蹈学院,广东 广州 510599)
·音乐教育·
艺术类高校舞蹈专业课程架构的优化与改革
——“舞蹈与音乐”专业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于宛冬
(星海音乐学院 舞蹈学院,广东 广州 510599)
“舞蹈与音乐”专业模式建设的探索和实践是一项富有前瞻性、独特性及实用性的研究课题,面对当今社会文化发展情况以及社会文化市场的需求,星海音乐学院舞蹈学院通过将舞蹈与音乐这两门学科横向联合、互融,力求培养舞蹈功底与音乐能力兼具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舞蹈与音乐;人才培养与改革;艺术教育;艺术实践
2011年国家教育部将文学门类下的艺术学科提升为独立的艺术门类,提高了艺术在国家人才培养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将“音乐与舞蹈学”上升为一级学科,这充分说明了国家对艺术教育的重视。在带给舞蹈专业更大、更高的发展空间和平台的同时,也为舞蹈专业教学架构的优化和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现有舞蹈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方向上进行突破,如何在引领文化市场发展的同时满足文化市场对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求,这些都是高校舞蹈专业教师需要思考和面对的问题。
在全国现今的各大艺术院校中,多数院校都是以培养舞蹈专业人才为主的单一型传统教学模式,如舞蹈学、舞蹈表演、舞蹈编导、舞蹈教育等。国内艺术院校的舞蹈专业一般分为三类:一是以舞蹈专业为主要科目的专业院校,如北京舞蹈学院这类的专业院校,校内设古典舞系、民间舞系、芭蕾舞系等,系统地以舞种划分系部,进行专业化的高精尖人才培养模式,学校汇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生员,人才培养目标主要为专业团体和高校输送专业人才;二是综合型大学的艺术学院(二级学院),普遍都设有舞蹈系,培养人才方向多以舞蹈教育专业为主,属师范类;三是艺术类高校的舞蹈系,如一些地方音乐学院和艺术学院的舞蹈系,培养人才方向多为舞蹈表演和编导。在我国许多综合型大学和地方艺术高校中,都有开设“舞蹈专业”和“音乐专业”,并分别在两个学科领域中积累了一定的教学和艺术实践经验,拥有独立办学规模,从师资力量、学生数量等方面都具备一定的成熟条件。而舞蹈专业与音乐专业两个长期独立的学科能否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平台共建,整合和优化跨学科的课程设置,横向联合设立新专业,这在国内舞蹈专业领域还尚处于探索阶段。星海音乐学院舞蹈学院通过对文化市场和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的长期调研,借助学校丰富的教学资源,于2010年大胆地迈出了第一步,正式开设了“舞蹈与音乐”专业方向,并向广东省教育厅申报了的教学改革项目“舞蹈与音乐学科互融的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在教育厅和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开始试行“舞蹈与音乐”横向联合跨学科的新专业模式,对具体的课程设置和艺术实践等方面也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与尝试。以下是对“舞蹈与音乐”新专业建设的介绍和解读。
一、设立“舞蹈与音乐”专业的必要性和应具备的条件
“音乐与舞蹈学”上升为一级学科后,赋予了舞蹈专业更高、更广阔的发展平台。老百姓的喜爱,社会文化市场的包装与推广,各种媒体的介绍和宣传,对舞蹈艺术的发展都起到了很好的提升和推动作用。近年来,舞蹈艺术通过比赛、艺术节、晚会和传媒等各种形式已经迅速地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层面,人民群众也逐渐以各种方式开始关注它、欣赏它、融入它。通过对逐年增加的高校舞蹈专业考生人数,社会舞蹈考级人数,社会舞蹈团队数量等多方面的调研发现,舞蹈艺术发展的大潮已经来临,发展期也是人才需求期,需要大量的应用型人才。由于用人单位岗位数量的限制,使之无法做到高度专业化,因此对舞蹈艺术人才的需求开始从单一型向多面型慢慢转变,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逐年增加。“舞蹈与音乐”专业顾名思义,就是舞蹈专业学生在学习舞蹈专业课程的同时,科学的加大音乐相关课程的学习,毕业后可以从事舞蹈方面的工作,还可以从事一些简单的音乐工作,这正是大量用人单位所需求的一专多能型的人才。
星海音乐学院有着近60年的悠久历史和传统,在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的大环境下,2003年应社会需求建立舞蹈系,2016年升级为舞蹈学院。舞蹈学院经过十余年的建设,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以中青年教师为主的教师团队不断壮大,学生培养模式也从单一的本科教学发展成为附中、本科到研究生的贯穿式培养体系。随着星海音乐学院整体的提升和发展,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在校的本科学生从刚开始的二十几人发展到现在的六百余人,为舞蹈学院“舞蹈与音乐”专业的开设和发展提供了学生数量与教学质量的保证。近年来,星海音乐学院在突出专业独特性与专业多元性的同时,加大了对学科建设的改革与优化,为适应学校快速发展的需求,星海音乐学院舞蹈学院依托星海音乐学院在音乐教学方面的优势,开设了“舞蹈与音乐”专业方向,招生对象大部分面向具有舞蹈基础和音乐基础的普高生。“舞蹈与音乐”专业方向的建立是在星海音乐学院办学思想的指导下,依靠在音乐方面的专业指引和舞蹈方面的教学经验,建设具有前瞻性与独特性教学理念的新专业。虽然,“舞蹈与音乐”专业仍在探索阶段,但随着社会文化市场对艺术人才需求的变化,该专业现已成为星海音乐学院热门的专业之一。六年来,舞蹈学院的“舞蹈与音乐”专业依托星海音乐学院的大平台,已向社会源源不断地输送了大量的“复合型”“应用型”和“综合型”的人才。
二、“舞蹈与音乐”专业人才 培养目标与相应的课程设置
1.“舞蹈与音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舞蹈与音乐”专业的设立,处在全国各高等艺术院校的前沿,培养艺术人才不再有局限性,打破了原有的一成不变理念,推动艺术文化的发展。“舞蹈与音乐”专业建设的目标是沿着创新性的思路开设课程,以培养“复合型”“应用型”艺术人才,适应社会文化市场对繁多的艺术形式的紧迫需要为目标,本着为社会文化市场培养新型艺术人才的宗旨,制定和编写“舞蹈与音乐”专业的教学大纲和教材,适应教学计划的要求,注重学生基础知识、专业理论、艺术修养的培养,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艺术实践,树立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成为社会文化市场的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向社会各阶层教育系统和文化系统输出大量舞蹈和音乐的应用型人才,使之能够扎根社会基层,真正做到舞蹈与音乐的普及和推广工作,提升老百姓的文化素养,发掘与培养更多具有舞蹈与音乐潜质的学苗。
在探索“舞蹈与音乐”专业的建设中,以寻找适合多样化教育体制为前提,建立一套具有科学、专业为一体的教学体系,不断改进课程的实用性,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拓展创新能力。掌握现代教育方法和手段,具备创新精神和能力,加快人才培养的能动性,充分体现艺术专业化的教学模式。“舞蹈与音乐”专业课程通过学习了解其基本知识与方法,培养学生对舞蹈与音乐的兴趣,加深学生对舞蹈与音乐的认识与理解,激发学生对新艺术表现形式的热情,拓宽艺术的体验和视野。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不仅注重学生的知识积累和能力的培养,更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独创思维的培养。
2.“舞蹈与音乐”专业课程的设置
随着人才培养模式的转换,课程建设的资源整合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在传统的舞蹈专业单一艺术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通过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单一的课程设置,转换教学思路,打破传统专业教学理念的局限性,对课程建设进行科学的整合与重组,融入多样化教学形式,使专业艺术人才培养模式更趋合理、科学、有效和实用。理论结合实践,做到与时俱进,与社会文化市场接轨。“舞蹈与音乐”专业课程根据时代的要求和学科的发展,在课程设置、教材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改革。
星海音乐学院舞蹈学院充分利用学校各系部所有的教学资源,舞蹈学院全面负责“舞蹈与音乐”专业方面的课程设置、课堂教学、师资编配、教材建设、艺术实践、学术交流和比赛等工作,并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设立了以“舞蹈与音乐”专业课程改革与建设的探索和以实践为目的的专业教学课题。经过多年的努力,“舞蹈与音乐”专业现已形成了以舞蹈学院教师为核心,以星海音乐学院钢琴系、声乐歌剧系、音乐基础部等系部为辅助,国内外专家学者为智囊团的崭新的课程结构和教师团队,并与国内外院校建立广泛联系的模式。
在教学内容改革方面,注重舞蹈与音乐的结合。对学生每学期的学习内容进行优化,在保持传统的舞蹈训练内容的基础上,增加音乐基础课,以必修或选修课的形式体现。针对“舞蹈与音乐”专业的舞蹈部分主干课基本功、民间舞、剧目排练、编导等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进行了调整,并以艺术实践、毕业晚会等形式得到了展现。从实际需要出发,重新制定了“舞蹈与音乐”专业的教学计划运行表。“舞蹈与音乐”专业要求学生在一年级声乐、钢琴兼修,打好音乐基础;二年级选定自己的主修方向进行学习;三年级下学期以音乐舞蹈综合演出的形式汇报,展示学习成果。学生在完成每学期学习的课程要求以外,在艺术实践方面也进行了全面扩展,更多地融入当下文化市场需求的内容,拓宽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与能力。在重视舞蹈能力培养的教学基础上,加大、加强音乐课程的比重。邀请不同艺术领域、经验丰富的教师、学者授课,通过传统和现代教学方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为最终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知识信息平台提供至关重要的基础。
(1)理论课程的设置
1)世界民族音乐赏析课。这门课程是让学生能够了解世界各民族音乐的特点,通过对视频和音频的讲解使学生认识各民族独特的音乐色彩和节奏型,加深对世界各民族人文环境的认知。
2)幼儿和青少年的舞蹈与音乐。这门课程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幼儿和青少年舞蹈与音乐教学的课程体系,在毕业后可以很好的从事幼儿和青少年的美育教育和培训工作。
3)岭南音乐文化相关理论课程。这些课程是让学生们更多地了解和认识本土音乐文化,在未来的工作中可以更好地运用和传承,创作更多接地气的作品。
4)中国音乐-舞蹈史、西方音乐-舞蹈史课程。这是将舞蹈专业和音乐专业两个独立学科的课程合并整合在一起,音乐的发展和舞蹈的发展从古至今就是同步的,此课程将虚拟语言和肢体语言发展史结合在一起。
(2)实践课程的设置
1)在古典舞的基本课程训练以外,增设芭蕾舞以及现代舞的训练。这是为了让学生们可以在毕业后从事多舞种的教学和演出,在社会基层更好地普及和推广舞蹈艺术。
2)增设“少儿舞蹈创编”课和“少儿舞蹈美育”课。这是为学生毕业后能够更好地从事少儿的舞蹈教学和培训工作,了解美育教育的要求和目的而设。
3)声乐课(美声、民声、流行唱法)。这门课程让没有声乐学习经历的学生们掌握简单的演唱技巧,让有声乐学习经历的学生们继续提高,学习一些各种唱法的经典歌曲,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做一些简单的声乐教学和表演。
4)钢琴课(或乐器演奏)。这门课程也是让没有器乐学习经历的学生们掌握简单的器乐演奏技巧,让有器乐学习经历的学生们继续提高,学习一些经典的乐曲,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从事简单的器乐教学和表演。
5)合唱与指挥。这两门课程的学习是针对基层文化活动和中小学培训而设,这两种技能的掌握大大拓宽学生的就业面。
6)奥尔夫音乐启蒙课程。这是针对婴幼儿的音乐启蒙课程,在国内普及较高,社会需求量较大。
(3)其它课程设置
1)音频、视频的基础制作和编辑。这门课程让学生掌握简单的音频、视频的基础制作和编辑,可以在工作中独立完成简单的、低成本的音频、视频的基础制作和编辑,应用于教学和演出工作中。
2)音乐软件的应用与教学。让学生掌握简单音乐软件的使用,使他们可以进行简单的乐谱修改和编辑,能自己编创乐曲。
3)大、小型晚会的艺术策划与统筹。让学生们了解晚会的流程设计,具体安排,细节设定,分工合作,设备使用等工作,可以让学生们毕业后可以组织和策划工作单位的文化活动。
以上课程以选修课或必修课的形式进入课堂,或以艺术实践形式进行,并分配相应的学分。
三、“舞蹈与音乐”专业建设中需解决的问题
“舞蹈与音乐”专业模式建设的探索和实践是一项富有前瞻性、独特性及实用性的研究课题,这一新型的教学理念在文化发展和社会文化市场的需求下,让“舞蹈与音乐”专业课程的探索与实践面临更多的挑战。“舞蹈与音乐”专业课程发展的大方向、定位等已经非常明确,但在某些具体措施上还要进一步细化,使每一个目标的实现更有保障。教学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有待进一步加强,深化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还需更加科学地研究新的、合理的教学方式,全面开发学生的潜力,获得更多的教学和科研成果。
1.“舞蹈与音乐”专业的教材建设需具有创新性
新专业的建立,有着全新的理念和形式,也显露出课程建设不全面与教材不完善等问题。在建立针对适合新专业规范、实用、科学、合理的教材建设基础上,要突出创新。在理论课程方面,把中国舞蹈史与中国音乐史合并成一门理论课,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同一时期舞蹈与音乐发展的历史轨迹;在实践课程方面,在以古典舞基本功训练的基础上,增加芭蕾与现代舞的训练等舞蹈课程,让学生在发展基础技能的同时,接触更多舞种,掌握其特点,同时每位学生必须主修声乐或钢琴其中一门音乐课程,以增强对音乐的感悟和理解。
2.“舞蹈与音乐”专业的师资队伍需优化
“舞蹈与音乐”专业的师资方面,利用音乐学院的优势,本着资源共享和平台共建的方针,在舞蹈专业的师资力量上,增加声乐教师、钢琴教师、指挥教师等,教授具有特色,并适合本专业的音乐专业课程。通过科研、教研项目来优化师资团队的建设,打造出高素质、高品质的教师队伍,发挥主观能动性,调动教师积极性,促进舞蹈与音乐教师相互配合,更好的完成课程建设,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并逐步形成具有综合能力的科研与教学梯队。
3. 充分挖掘和利用社会资源
文化市场和观众群是需要培养的,培养需要时间的积累。“舞蹈与音乐”专业的建设,应整合并利用社会资源,在校外建立艺术实践基地,以学生为主体进行组织、策划各种艺术实践活动。例如一系列的排练教学、晚会演出等,都是锻炼学生一专多能的机会,并能引起舞蹈与音乐爱好者的关注和重视,让当前的环境和观众群体从认识、了解到逐渐认可这一专业形式的出现,以艺术实践的形式向文化市场宣传、推广,提高“舞蹈与音乐”专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结 语
本着服务社会的宗旨,构想建立“舞蹈与音乐”专业的初期,星海音乐学院舞蹈学院就确立了必须走在文化市场需求的前面,引领文化市场发展的理念。人才培养目标必须时刻关注和了解供需关系的发展和变化,不能走老路、不能照搬照抄、开阔眼界、打开思路,创新才是根本。为突出创新性的理念,只有坚持探索、敢于实践、认真总结,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舞蹈与音乐”专业注重艺术形式的创新,进一步优化艺术教育结构,提高艺术教育质量,促进教育科学发展,以适应社会文化建设的需要,将为广东省构建新的艺术教育培养体系,为社会文化市场输送更多高素质的复合型艺术人才。
在开设本专业的几年里,有些方面仍有改进和提升的空间。在国家高度重视文化发展、提高国民素质的大背景下,艺术类高校应该把握机遇,面对挑战,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办出具有特色并专业化的课程,在培养高精尖专业人才的同时紧扣社会文化市场的脉搏,才能培养出社会基层真正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责任编辑:胡娉】
2016-05-07
2012广东省教育厅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舞蹈与音乐学科互融的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20121204)。
于宛冬(1984-),女,吉林长春人,艺术硕士,星海音乐学院舞蹈学院讲师,主要从事舞蹈教学。
10.3969/j.issn.1008-7389.2016.03.015
J618,J703
A
1008-7389(2016)03-015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