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学生犯错的管理模式

2016-04-08王雪莲

名师在线 2016年5期
关键词:广播操错误垃圾

王雪莲

(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莲花镇初级中学,浙江衢州 324019)

班级管理中最令班主任头疼的事情就是处理学生犯错。若遇上屡教不改的顽皮蛋,会耗去班主任不少的时间和精力,班主任往往会被折磨得身心俱疲。久而久之,听之任之有之,请家长者有之,逐级上报者有之,可结果还是未能让学生“改邪归正”。几种处理方法相比,听之任之,显然是无奈之举,更有悖师德要求;请家长者或逐级上报,只能借助外力吓唬学生,偶尔用之有效,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对那些“顽固不化”型学生,家长除了断绝他们的经济来源或唠叨说教外,几乎无计可施。因此,请家长、逐级上报也不是理想的教育方法。

回想自己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历,大多采用“盯(紧)、关(注)、跟(随)、防(范)、堵(塞)、揉(心)”六字策略。在“六字策略”的管理之下,学生很少有机会犯错。一旦犯了错,在教师的批评教育下,学生似乎会心悦诚服地接受批评教育且有悔改之意,可真正行为上的改进似乎并不明显。因此,在喟叹班主任工作艰辛的同时,通过比较、反思教育效果的优劣,探索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学生自主管理模式,并从处理学生犯错的多次实践中,摸索出较为有效的处理错误方法。

一、安装一个“监控器”——建立错误监督机制

建立错误监督机制,犹如在思想上给学生安装了一个“监控器”,随时监督小错误,预防大错误。心理学研究和教育实践都表明,学生与老师的交流程度随年龄的增加而减少,语言显性交流深度随年龄的增加而减弱。[1]究其原因,一是学生的自我判断能力随年龄的增加而提高;二是学生已经初步学会了一些处理事情的方法,尽管有的处理方法欠妥;三是学生内心有一种自我保护的需要。根据这一结果,学生到了初中阶段出现的实际情况是:初一年级好坏消息统统向老师或家长汇报,诸如同学成绩进步、获奖、受表扬等好消息要汇报,而诸如同学不和、成绩退步、作业拖欠等坏消息也绝不隐瞒;初二年级好消息统统汇报,坏消息偶尔汇报;初三年级好消息偶尔汇报,坏消息几乎不汇报。反思出现如此急转汇报局面的原因,除了学生的自身原因外,与教师不合理的处理方法有着极大的关系。学生都领教过“轻则说服教育,重则请家长或受处分”的教育方法。学生担心受到处罚,因而一瞒再瞒,直至无法隐瞒或责任无可推卸,方才上报。结果班主任处理起来就显得相当被动。

建立错误监督机制,可有效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俗话说得好,“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同理,大错误也非一时酿成的,而是多次未发现的小错误积压所致。建立错误监督机制,可以化有意隐瞒错误为主动承认错误,对已经犯错的学生是一种包容、尊重和信任,使其在全体同学督促下逐渐提高自律能力,从而减少大错误的发生率。如在小组捆绑式管理中,每个组员在组长的带领下,就自己在本周内的表现与大家进行真诚地交流,分享取得的成绩或做得不够的地方,甚至犯下的错误,并坦然地接受大家的监督和帮助。这一做法,于己可以正确认识自身的优点和不足,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于人可以以前车之鉴,作为后事之师,或者取其精华,为我所用。

需特别指出的是,建立错误监督机制,并不是打小报告或抓把柄,而是在全体同学面前坦诚相见,是真诚地帮助同学指出错误或不足,让教师在学生犯错前期就能把握错情,避免了犯错面的扩散和蔓延,防止错误造成更恶劣的影响。通过建立错误监督机制,对可能犯错的学生产生一种约束力,对未犯错的学生是一种警醒和鞭策,从而使班级形成一股积极向善、向心凝聚的力量。

二、开出一个“好药方”——提供处理错误方案

提供处理错误方案,犹如为犯错学生开出了一个“好药方”,让学生自主择药,配合治“错”。唯有对“错”下药,才能治“错”救人。独生子女政策带来的直接影响是造成了不少孩子自我意识极强,责任意识淡薄,唯我利益必争。当遇到自身利益受到威胁时,首先考虑到的是保护自己的利益。如班级值日工作,没有尽心尽职,敷衍了事。此类事情时有发生。若处理不善,留下祸根,扭转难度更大。如果让全体同学商拟并提供几种合情合理的处理此类错误的方案,然后由犯错学生自己做出选择,犯错学生就会心甘情愿地接受方案中的处理意见。下面给出一个案例。

垃圾到底该谁倒【情境回放】轮到第六组值日,组长给每位组员分好了工。刘负责扫地和倒垃圾,林负责擦黑板和拖地。可林发现刘地打扫得不干净,于是就抢了刘的扫地工作,结果刘不倒垃圾。理由是既然林抢了刘的扫地,就应该把倒垃圾一并干了。而林的意思是,我是在自己的活干完的基础上,帮助你扫地的,余下的倒垃圾工作应该由刘来完成。结果教室的垃圾就没人倒了。

班主任发现垃圾没倒,提醒值日组。刘说垃圾应该是林倒,理由是:刘的任务是扫地。

师:要不,让林把垃圾放回地面,然后让刘来扫?或者各个组长帮老师想想办法,到底该怎么办吧?

众组长的意见一致是:毕竟是同一个组的,分也是扣到组里的,不如就让刘把垃圾倒了吧?

师:刘同学,这两个方案你选哪个?

刘:还是我来倒吧。

【点评分析预测】按照一般的处理方法,老师一定会要求刘去倒垃圾,这样就会出现两种结果:一是刘会心不甘情不愿地把垃圾倒掉,但刘的心里肯定会非常不舒服。无论是按照一般的心理推测,还是根据刘前面的认死理推测,心里不舒服的刘就算把垃圾倒掉,以后还会心甘情愿地配合组里工作吗?还会与林友好相处吗?二是刘干脆不去倒垃圾,而且坚决不去倒。若老师坚持让刘倒,只会闹僵老师与刘之间的关系,甚至产生对抗情绪。当然这也是不妥之举。若老师没办法的情况下,让其他同学替代刘把垃圾倒掉,或者老师亲自把垃圾倒掉,不但会助长刘的不良做法,还会使刘误认为“我的狡辩有理”,因而占了便宜。显然更是不妥。

【后续影响】刘自己把垃圾倒掉是最佳的处理方法。一是刘用行动证明了自己前面的辩论是歪理,二是这一事件给同学们树起了正确处理类似事件的典型。三是缓解了刘与林的矛盾,纠正了同学对刘的误解。若其他同学倒掉垃圾,虽然大家明白刘的不对,可能仍有少数学生会模仿刘的做法,因为刘占到了暂时的便宜。若老师倒掉垃圾,一般不会造成后续影响。

在上述事件的处理中,当刘用自己的观点说事时,老师既没有肯定刘的说法,也没有否定刘的说法。首先按照刘的要求,老师提出方案一:使林和刘的工作都复原(显然是按刘的思维设套);接着提出方案二:把处理问题的权利下放到小组,让小组讨论该问题的处理方法,然后呈交小组讨论方案。刘在两个处理问题的方案中做出了理智的选择,没有辜负同学的期望,既挽回了自己的形象,也保全了同学的关系。

所以,提供集体商量决定的几个处理错误方案,可以体现班级管理的民主,由学生自己选择处理方法,让学生在选择中学会处理问题。

三、画出一个“错误圈”——缩小错误扩散范围

缩小错误扩散范围,相当于为学生画出了一个“错误圈”,使错误消息控制在一定的区域内。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同理,若是学生犯错误,总是希望知道的人数越少越好;相反,若是学生获得了荣誉,总是希望知道的人越多越好。教师照顾到学生的这种心理,在处理学生问题时,就要考虑处理错误的时间、地点及参与人数,尽量缩小错误扩散的范围。若是同班同学,科任老师发现的问题最好由科任老师自己解决,不要转交给班主任或政教处。若是班主任碰到学生犯错的问题,若自己能处理的,就没必要告知家长或在老师间传播。若是学生与其他班级同学之间的问题,也不一定需要几个班主任同时到场处理。可以不请家长的,尽量不请家长。

教广播操引起的纠纷

【情境回放】一次体育课,因体育老师有事请假,而广播操比赛时间在即,七班一套广播操还未学完。恰好此时八班也是体育课。八班同学注意到七班同学广播操做得实在不像样,就向体育老师提出申请,主动来充当七班的广播操教练。在学操的过程中,七班一个高个子男生不但不认真学习,还出言不逊。晚自习前,八班几个同学到了七班教室,想找高个子男生谈谈。此时碰巧七班班主任来班,八班学生就回到了自己的教室。虽然什么事也没发生,可有别班学生串班,引来许多同学围观,误认为出了大事。

【处理过程】七班班主任先向班里了解了事情的原委,确定什么事也没发生。但不能就此打住,必须给两个班同学一个交待,以免留下后患。晚自习时,七班班主任来到八班教室,请刚才去过七班教室的同学到二楼办公室,向他们了解情况后,表扬了他们乐于助人的精神,并传达了同学的感谢之意;然后征询他们的意见,这种情况是否有其他的处理方法,当他们提出另外的处理方法后,一起分析这些方法的优劣,然后让他们确定哪种方法最合理;最后老师提出希望:希望他们以后碰到类似情况,可以用更合理的方法处理。离开办公室时,他们说:“老师,你们班如果需要学广播操,可以再来找我们的。”

【反思点评】涉及不同班级间的学生问题,要根据不同班主任的处事风格决定是否需要双方班主任同时到场或需要逐级上报。若班主任对班级学生要求过于苛刻,一律不准学生与他班学生有瓜葛,那么此类事情还是不要让班主任和政教处知晓为好,否则学生很可能会受到班主任不问青红皂白的一顿数落。学生就会对报告者产生怨气,进而将怨气转移到其班级学生,从而加剧师生、生生间矛盾。

所以在遇到不同班级间的学生问题时,要尽可能缩小错误扩散范围,延缓错误扩散时间。遇到班级学生问题时,也未必事事向家长或政教处汇报。适当保留学生的隐私,是一种尊重,更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和感激,更容易凝聚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向心力。

四、建立一个“数据库”——记录自己犯错过程

记录自己犯错过程,正如为学生建立了一个“数据库”,使学生对照“数据库”中的信息,避免同类错误的发生。对于学生犯错,没有造成恶劣影响的,通常采取的处理方式是批评教育,首先让其认识错误,分析可能后果,然后责其改正。心理学表明,犯错具有反复性的特点。记录犯错过程,可有效克服犯错的反复性,让学生对错误产生深刻的认识,并充分预测错误可能造成的后果。

七年级学生对自然界中的一切都具有极强的好奇心。刚入初中时,教学生物内容时,通常会让学生观察动植物,但课上完总不忘让学生放回原处或种回原处。而由于学生对自然界中的动植物有着强烈的偏好,所以课余时间都在草丛中、花坛边、小树旁转悠。打听后方知,他们在捉某种昆虫,并把它们打死,从中取乐。学生对动植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本应鼓励而不是制止,但不可以伤害小生命来满足自己的兴趣啊!经过批评教育,学生答应不再犯了。为让学生把坏事变成好事,我让学生把观察动植物的过程、捉虫的过程记录下来,写成《捉虫记》《捉蜂记》《抓虫子的乐趣》等文章。另外,学生还必须写一篇错误记录,内容包括同犯、犯错的过程及对犯错的认识,而且把写好的日记输入电脑,可以经常查阅。有时也和同学交流他们的犯错过程,并接受同学的监督。

通过记录犯错过程,犯错学生再次反思错误,对错误及其可能引起的后果做出深刻的认识。实践表明,学生犯错的反复性明显降低,教育效果显著;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记得某教育家说过,在应该犯错误的年龄而没有犯错误是最大的错误。这是何等的宽容和人道啊!孩子正处在成长期,需要一个不断学习、经历、体验的系列过程。在成长过程,正确与错误的区分、“三观”的建立,都是一个从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在这个逐渐完善的过程中,走弯路甚至走错路,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成人口口声声说为了孩子好,不让孩子自己去尝试,去经历,去体验,孩子怎么知道正确的路该怎么走?怎么知道正确的处事方法是怎样的?怎么知道为什么那种方法行不通?只有学生自己经历过了,结果出现了,结果会告诉他应该怎么做。事实的教育更有说服力。[2]

结 语

总之,犯错是人之常态,更是不谙世事的学生之常态。全程跟踪下的抑制犯错,实不可取。犯错的过程还会帮助学生形成辨别是非和处理错误的能力,是人生历练的一种。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该抱有的态度是理智对待学生犯错,精心设计错前、错中、错后的全程处理错误之招术:建立错误监督机制,达到监督小错误,预防大错误之效;提供错误处理方案,达到自主择药,配合治“错”之用;缩小错误扩散范围,达到阻止错误消息蔓延之功;记录自己犯错过程,达到自动筛选,屏蔽同类错误之能。当然,上述处理学生犯错之“四招术”,绝非招招必灵,而要因错施招,因人施招,因情施招,方能有招胜无招,达到春风花雨,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 叶弈乾,何存道,梁宁建.普通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 柏燕谊.学点心理学帮孩子养成高情商[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广播操错误垃圾
广播操比赛
在错误中成长
垃圾去哪了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运用“教学做合一”理论引领小学广播操教学
听着广播做运动:日本人如何爱上广播操
倒垃圾
不犯同样错误
《错误》:怎一个“美”字了得
可爱的错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