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好课,是有余味的

2016-04-08周卫东特级教师

小学教学设计(数学) 2016年1期
关键词:余味试验田特级教师

周卫东(特级教师)

形容好音乐,说是“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一语道出了音乐的魅力与魔力。

好课,也应该是有余味的。长期的课堂洗礼,让我对此深信不疑!

有余味的课,对学生来说,是一种享受,一种喜悦,一种成长;对教师来说,是一种引领,一种修炼,一种期待。

课的余味,靠技艺“着色”——

记得刚开始工作的那年,听了一节语文课——《一份试验田》,讲彭德怀为了揭露那个特殊年代“亩产上万斤”的谎言,自己亲自种了一份试验田,精挑良种,做到粒粒饱满;精耕细作,每一把泥土都用手捏成粉末。教数学的我,多少年后还清晰地记得,这个过程被老师在课堂上演绎的入木三分:他左手握成拳状,虽内里空无一物,但还在认真、使劲地捏。左手在捏,右手指着左拳,用急促的语气连续发问:“孩子们,你看到了吗?你看到了什么?”那种逼真的肢体语言,让在场的每个人都“看”到了他左拳下“流”下了细得不能再细的土末,也深信:彭总那份试验田的亩产量绝对是真实的,是无法超越的。那位语文特级教师,名叫耿方珠。

课的余味,靠情感“添香”——

听吴正宪老师的课,师生都感觉到40分钟过得太快。学生有时不愿意下课,竟跑上讲台拉着吴老师的手留下惜别的泪水。每每此时,吴老师总是饱含热泪与孩子们拥抱在一起……是怎样的力量,让短短的40分钟充满了如此的魅力?吴老师满怀深情地说:“每当我走上讲台,我就在想,今天这节课我生命中的40分钟将和学生生命中的40分钟共同度过。我要用我的真诚感染学生,我也感受到学生的真诚……”是的,吴老师的课堂是站在用生命拥抱生命的高度。她用深沉的教育情怀感动着学生,也感动着每一个听课的老师。

课的余味,靠思想“提纯”——

多少年了,我的脑海里不时再现着一些课堂的经典画面:徐斌老师在教学“长方体的体积”的课堂上,带领学生研究“怎样测量一个土豆的体积”;华应龙老师在“圆的认识”的课堂上,让学生进行“给你一分钟时间,看谁在自己的圆上画的半径多”的竞赛;贲友林老师在教学“间隔排列”时,让学生一个接一个画三角形和圆,并不停追问:现在三角形和圆哪个多?多几个?你是怎么知道的?……

为什么这些经典至今难以释怀?我们不难明白:测量土豆的体积,是为了向学生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比赛画圆的半径,是为了让学生体验无限的数学思想;追问三角形和圆哪个多,是为了激活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这些“经典”,因数学思想而鲜活,因数学思想而深刻,因数学思想而带来了浓浓的“余味”。

有思想的课堂因有了灵魂而多了余味,有思想的教师因有了品质而显得深邃。

猜你喜欢

余味试验田特级教师
余味悠长
特级教师批作文
特级教师批作文
漫谈特级教师的“再成长”
漫谈特级教师的“再成长”
人生的余味
人生的余味
人生的余味
众说港大深圳医院“试验田”
思埠康尔 微商+直销的试验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