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城市老年人的生活情感和居住模式分析★

2016-04-08

山西建筑 2016年25期
关键词:老龄化子女养老

韩 璐 何 蕊 徐 钊 郭 晶

(西南林业大学艺术学院,云南 昆明 650224)



中国城市老年人的生活情感和居住模式分析★

韩 璐何 蕊徐 钊郭 晶

(西南林业大学艺术学院,云南 昆明650224)

在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的背景下,分析了中国城市老年人的生活情感特性,并从普通住宅、社会机构、老年社区等方面,探讨了老年人的居住模式,提出了老年人住宅开发的策略,旨在为老年人创造一个健康、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

老年人,居住模式,生活情感,老龄化社会

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中国加速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居住、养老、情感等问题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伴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在我国人口结构中,城市老年人的比例逐年增加,养老也成为非常重要的社会问题。居住环境是城市老年人最为关注的生活场所,在解决了老年人物质生活问题的基础上,他们的精神生活和居住模式越来越引起社会的极大关注和高度重视。如何保障老年人的权益,关爱老年人的生活,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改善老年人居住环境,是当今社会人们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1 中国进入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早在1999年,中国就步入了老龄化社会。2015年,中国老年人口数量高达2.22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6.1%。在未来20年~30年之间,中国老年人口数量平均年增长1 000万,预测显示2020年,中国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7%,高龄老人人口数量超过3 000万。到2035年,中国老年人口比重将占总人口的20%,标志着中国老龄化进入了重度发展阶段。更严重的是,到2050年,中国老年人口比重将占总人口的33.6%,中国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总的来说,在21世纪,中国社会的老龄化程度将持续快速的发展。

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出生率的快速下降,医疗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寿命延长,人口死亡率降低,以及国家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和国民教育水平的普遍提升。老年社会的来临,是经济现代化的产物,是人口结构变动的表现,也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可以看到,老年社会不仅是一个消极的信号,也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重要体现。

2 当今社会中国城市老年人的生活情感分析

当今社会,中国城市老年人的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已经满足了吃、穿、用、住的基本生活需求,开始更加关注生活情感问题。由于社会流动性的加剧,子女的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工作和家庭上,导致了老人与子女之间的共同生活和沟通交流越来越少。这种现象,往往使老年人在生活情感上产生了极大的缺失,城市老年人越来越渴望儿女能够给他们多一些情感上的关怀和精神上的慰藉,而不是仅仅给予金钱和物质上的帮助。当今社会中国城市老年人的生活情感,可以归纳总结为以下几个特点。

2.1老年人缺乏安全感

城市老年人缺乏安全感,而安全感源自人身安全和心理健康。随着年龄的增长,人进入老年期后,各种生理功能都在慢慢退化,例如: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身体素质和生理机能大不如以前,功能慢慢衰退,智力、记忆力、协调能力、反应能力都会下降,而且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减弱,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到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由于抗病能力的减弱,老年人经常生病,在日常生活中容易发生意外,因此,拥有一个安全和健康的生活环境是城市老年人的迫切希望。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心理状态也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孤独感和挫败感是城市老年人最常见的缺乏安全感的心理表现。退休之前,老年人在工作中充分体现人生价值,一旦离开工作岗位,会感到空虚、寂寞、孤独、失落。而且子女长大后组成了自己的小家庭,不能经常陪伴在老人身边,这会使老年人更加寂寞。当老年人发觉到听力、视力逐渐衰退,容易健忘,记忆力下降,更会产生极大的挫败感,引发老年人的敏感、多疑、抑郁、恐惧等一系列的心理反应。因此,社会应该给予老年人更多的关怀和热情,让他们能够在心理上获得充足的安全感。

2.2老年人渴望认同感

老年人因为脑部疾病和脑萎缩会导致一系列身体机能和认知能力的下降,开始遗忘事情或者容易迷路,逐渐丧失自理能力,患病时爱发脾气、孤僻固执,人际关系紧张,难与他人合作,对身边的人和事都很冷漠,不爱说话,放弃治疗,甚至自杀。

老龄期是人生重要的转折时期,城市老年人的离退休导致了其社会角色的转变,由此引发老年人心理上的波动和变化,使其产生自我怀疑,对自我价值缺乏认同与尊重。这种社会角色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指从忙碌的职业角色转变为闲暇的家庭角色,这种转变对城市老年人的情感和心理都是一次巨大的冲击,因为,工作对于城市老年人来说已经成为日常行为,在工作中会使人获得成就感和充实感,并且可以体现自我价值,一旦打破这种习惯的生活方式,会使老年人茫然无措,不知道如何安排自己的生活,并且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工作,离开工作就代表着失去这些精神上的支柱,离退休后的收入会比以前大大减少;二是指家庭角色的转变,由原本的主角变为配角,因为,老年人在离退休前是一家之主,有着稳定的经济收入和人际关系,而且子女依赖父母,这使老年人有着被尊重、被认同的成就感和荣誉感,但是离退休后的老年人开始慢慢地依赖子女,经济收入不如以前,权威意识和主体意识逐渐消失,自卑感和失落感慢慢产生,这种情况下,城市老年人对认同感的渴望更加强烈,心理上更希望能够得到社会和家庭的认同。

2.3老年人需要私密性

在日常生活中,老年人需要得到子女的帮助和照料,但是对于自己居住空间还是应该具有一定的私密性。城市老年人的爱好各不相同,对私密性的要求也不一样,当老年人的私密性受到侵犯时,往往会引起心理上的焦虑不安,这会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因此,老年人的隐私应该得到社会和家庭的尊重,他人不能随意出入老年人的私人空间,这样使城市老年人有被尊敬和被重视的感觉。可以看到,大多数老年人喜欢独自坐着,又或者在与人交谈时不希望受到其他人干扰,这些都是合理的老年人需求,应该得到理解和尊重。

2.4老年人期待独立性

人进入老龄期后,依赖感会不断增强,事实上,老年人更希望自己能够保持一定的独立性,不愿意事事都依靠子女,而且这种自立能力对老年人有着很好的积极作用。因为,通过居住环境的支持尽可能保持老年人的自立,保障老年人的安全,避免老年人发生危险,使老年人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务,让老年人积极地开展兴趣爱好,例如:画画、书法、手作等活动,这种适当的感官刺激和四肢运动可以减缓老年人身体机能的衰退。可以看到,独立意识较强的城市老年人,他们的生理和心理更健康,晚年生活也会更幸福。

2.5老年人增强互动性

城市老年人对人际交往的心理需求是非常大的,它是保证老年人心理健康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老年人精神上的一种寄托。一般认为,城市老年人喜欢相对安静的环境,事实上对于多数老年人来说,渴望沟通是城市老年人特殊的情感需求,他们通过一些见面和交谈来获得心理上的归属感显得非常重要。因为,城市老年人在离退休后,生活圈子开始发生变化,与社会也慢慢脱离,心理上会产生失落感,他们渴望能够得到社会和家庭更多的关怀和理解,希望能够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倾心相谈。调查表明,有良好人际交往的城市老年人,心理上的悲伤和寂寞相对较少,往往能够感受和体验到更多的快乐和幸福。因此,由于身体的原因导致老年人外出活动的机会越来越少,人际交往变得相对狭窄,增强老年人的互动性,能够使老年人在信息交流和人际关系方面有良好的发展,可以缓解老年人因为角色变化引起的不良心理反应,对老年人心理健康十分有益。

3 当今社会中国城市老年人的居住模式分析

城市老年人是中国社会群体中较为特殊的一种人群结构,他们是社会和家庭的宝贵财富,理所当然,社会和家庭应为他们提供特殊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中国传统的多代同堂的居住模式也在急剧减少,然而城市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与年轻人有很多不同,除了满足基本的物质保障,还需要关注他们的心理需求。当今社会中国城市老年人的居住模式,可以归纳总结为以下几种类型。

3.1普通住宅养老模式

普通住宅养老模式,是指老年人在自己的家中生活,它是我国占主导地位的家庭养老模式。根据家庭情况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种不同类型:1)合住型住宅,也就是老人与子女一起居住,这样可以受到子女的照料和关怀,减少老年人的孤独感,这种养老模式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家庭设施大多是共用的,不一定能满足老年人的要求,容易对日常生活造成不便,而且两代人甚至三代人之间容易因思维模式、生活习惯的不同产生摩擦,长期下来会引起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2)邻居型住宅,也就是两个居住套型在同一栋楼,或同一小区,且距离不远,城市老年人越来越趋向于这种养老模式,不仅两代人都有各自独立的空间,而且更有利于两代人之间的情感交流,老年人如果在生活上和患病时需要照顾,子女可以及时赶到,救助老年人;3)分开型住宅,也就是老年人与子女都有各自独立的空间,但距离相对较远,虽然子女也能够常来看望老人,但因为距离的问题,不能对老年人更加细致的关照,也不能及时帮助到老年人,不利于老人与子女的情感交流和帮护救助。

3.2社会机构养老模式

社会机构养老模式,是一种专门为老年人提供食宿、日常照理的社会机构养老模式。社会机构养老模式,可以分为四种不同类型:1)养老院,这是最常见的养老机构,居住方式为集体居住,有相对完善的养老服务设施,可以基本满足老年人的需求,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养老院中通常是几个老年人挤在一间屋子里,没有隐私可言,容易使老年人产生抑郁和焦虑等心理问题;2)老年公寓,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和心理特征来设计的公寓式老年住宅,以家居形式为主,老年人可以选择独立自居或者是与多个老人以家庭模式半独立居住,公寓内一般具备餐饮、清洁卫生、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等服务体系,在照料护理方面比养老院更全面,服务设施和预警系统也相对完善;3)护理院,主要是照料生活不能自理或需要长期卧床的老年人,也为生活能力和活动能力差的城市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它与以上两种养老机构不同之处在于,护理院主要由医护人员组成,入住护理院的老年人平均年龄大多数在75岁以上,他们是疾病突发死亡的高危人群,需要更加完善的医疗设施和细致照顾;4)安怀院,主要由医生、护士、心理师、义工等组成的特殊社会机构,专门为没有康复希望和存活时间不超过3个~6个月的老年人提供临终关怀,通过科学的心理关怀方法和临床护理手段,最大限度的减轻临终老年人身体上和精神上的痛苦,让老年人平静安详的走完生命的旅程。

3.3老年社区养老模式

老年社区养老模式,是专门为城市老年人建设的社区型养老居住模式,老年人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来选择不同住宅,设施相对比较齐全,因老年人的特殊需要,多采用无障碍设计。老年社区养老模式,可以分为两种不同类型:1)自立型老年住宅,主要为有自理能力的老年人提供,这类老年人大多身体健康,不太需要他人帮助,可以自由选择社区活动,若身体乏累不愿出门,还可以让社区的服务人员来帮忙、打扫、家务、送餐等,医护人员也会定期为老年人进行身体检查和保健服务;2)护理型老年住宅,主要提供给身体欠佳、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有专门的工作人员照理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老年人也可以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参加社区活动和户外活动,既能够满足老年人居家养老的心愿,又具备完善的养老服务设施,是目前比较好的一种养老模式。但是,老年社区养老也存在一些问题,这类住宅一般价格较高,经济条件不好的老年人就不能享受到这样的养老服务,而且不能与子女经常在一起,容易使老年人产生孤独感。

4 结语

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然而面向城市老年人的居住建筑和公共设施跟不上,并且许多功能细节存在诸多问题。如何满足城市老年人生活情感需求和建立适合城市老年人居住的生活环境,是整个社会的责任,也是每个人的责任。全社会应积极面对老龄化问题,大力宣传加强老年社会服务体制建设,强调老年人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增加城市老年人的居住建筑和公共设施建设力度,提高老年人总体生活水平。总之,设计有时候让人感觉到很贴心,设计的伟大之处在于,除了美之外还可以产生更多的对老年人和城市环境的关爱,应该从现在高度重视老年人的居住环境问题,为老年人提供一个更加健康、温馨、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

[1]丁军强.21世纪中国人口老龄化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分析及对策[J].理论月刊,2002(10):117-118.

[2]张卫东.社区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与心理健康:SEM研究[J].心理科学,2002,25(3):307-309.

[3]孙鹃娟.中国老年人生活质量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7.

[4]张恺悌.中国城乡老年人社会活动和精神心理状况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

[5]张生录,宋建良,栾天雪.老年人住宅问题初探[J].基建优化,2006,27(3):66-69.

Analysis on living feeling and living pattern of city old people in China★

Han LuHe RuiXu ZhaoGuo Jing

(Arts College, 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 Kunming 650224, China)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hina’s entry into the aging society, analyzed the living emo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s city old people, from the ordinary residential, social institutions, elderly community and other aspects, discussed the residential patterns of the old people, put forward the strategy of old people residential development, designed for the old people to create a healthy, comfortable and safe living environment.

old people, living mode, living feeling, aging society

1009-6825(2016)25-0005-03

2016-06-21★:2015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5YJC760033)

韩璐(1993- ),女,在读硕士

TU241.93

A

猜你喜欢

老龄化子女养老
健康老龄化十年,聚焦骨质疏松症
老龄化研究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养生不是养老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养老之要在于“安”
应对老龄化 中法共同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