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测量员及施工员培训课程在教学实践中应用
2016-04-08杨杰蒋静
杨 杰 蒋 静
(四川广播电视大学,四川 成都 610073)
建筑测量员及施工员培训课程在教学实践中应用
杨 杰 蒋 静
(四川广播电视大学,四川 成都610073)
摘要:根据四川电大的办学特色,从专业课程开设的角度,探讨了测量员及施工员培训课程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效果进行了抽样调查,指出由于在电大建筑测量和建筑施工技术课程中融入了培训机构的课程,学生通过测量员和施工员考试的比例有了很明显的提高。
关键词:专业课程,培训课程,建筑测量,建筑施工技术
随着《建筑法》的发布,建筑市场逐渐走向规范,那么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很大一部分建筑类人员需要上岗,或者说在工作中专业技能需要得到进一步的提高,那么就需要给他们提供培训的机会。但是建筑从业人员很大一批是来自农民工或者学历较低的人员,所以一些人选择了读电大,在电大需要两年半或三年的时间毕业,有一些人是读了电大又开始参加九大员或者二级建造师的培训,这样的一个过程实际上是既拉长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又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和实践相结合。
同时,了解到当前政府大力推动职业教育、产学结合是未来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方向(2014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23日~24日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作出了重要指示。他强调: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加强职业技术教育是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探索高校教育新模式的产物,它将有助于改变我国目前职业教育缺乏特色的现状,改变职业教育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提升职业教育的地位。但同时我们应该意识到所面临的诸多问题都亟待解决;成功实施产学与职业教育的结合将任重而道远。四川电大主要面向对象也是在职的学生,在教学中,产学结合能够顺应教育发展潮流。设想如果我们在教学中加大改革力度,建立一个开放式的课程体系,就会形成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能充分的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摈弃了现在很多学生只注重于毕业证这一成果,而忽略了学习的过程的现象。既改善了课程或视频中的教学有点陈旧,与现实相脱轨的现象,又能很好的使专业课程设置更应用化,所以想到了这样一种新的教学方式。
本课题区别以往四川电大专业的教学模式,以往的模式是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仅仅是就某个专业的课程来学习,之后仍然需要参加培训类的课程,知识的掌握仍然是零零碎碎的现象,本课题是从专业课程开设的角度上来考虑,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专业课的同时,已经将培训课程的知识巩固学习,在读本专业的同时,将测量员和施工员的基础课程和实务课程扎实的掌握,顺利的通过考试,同时也缩短了学生通过考试的时间。
1新的教学方法的特征及研究该方法的三个阶段
当前建筑工人及技术人员工作压力都很大,各个公司也急需大量的工程技术人员,大量的建筑工人和技术人员想通过进一步到电大学习来提高工作效率,增加技能和学历层次,提升自己在单位的重要性等的客观和主观需求背景下,电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各种需求的挑战,不但需要补充学生的理论知识,还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所以研究能不能在教学中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通过将培训考证的课程加入到建筑测量和建筑施工技术这两门课中,使学生在毕业后直接能够参加九大员的考试,甚至在学习过程中就可以报名参加九大员的考试,针对性地满足学院客观和主观的需求,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够直接接到地气,立即能学有所用,跟他们在单位的福利挂钩,提高学生的上课积极性,也为电大进一步招生拓宽了思路。该一年半的时间,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主要是摸索阶段,确定课题的可行性,咨询相关的培训机构,任课老师,班主任,学生等。
第二阶段,数据收集及整理阶段,确定收集哪些数据,比如电大学生毕业后考证的通过率,工程人员直接去考试的通过率等,这一阶段难点很多,尤其是数据收集不完整,以及数据的可靠性评估,和相关人员反复确认,抽样调查,电话回访等。
第三阶段,汇总分析阶段,确定有效数据,确定有效参考对象,分析数据,对整个数据做分析评估调查,生成报表等工作。
2数据展示及分析
分析方法:主要通过抽样调查法来进行研究,拜访3个培训机构,咨询培训老师和学员,深入了解电大学员在培训机构再学习的感受。
通过调查培训机构关于测量员和施工员培训的执行、通过率等情况,以及进一步调查电大学生通过专业课程(建筑施工技术、建筑测量)的学习后,直接参加测量员和施工员考试后的通过率和知识的牢固程度(用百分比表示),能用流程图配以文字说明来展示其过程。
2.1电大教学教材与培训机构培训教材内容的联系和区别
四川电大开放教育建筑施工与管理专科所用的《建筑施工技术》教材为中央电大出版社出版,包含的主要内容有:土方工程、桩基础工程、砌筑工程、混凝土结构工程、预应力混凝土工程、结构安装工程、防水工程和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等知识。
九大员中土建施工员所用的培训教材,基础知识包含的内容有:建筑构造与识图、建筑结构、地基与基础工程、砌体工程、混凝土结构工程、钢结构工程、屋面及防水工程、装饰装修工程、建筑施工现场管理。
从选用的两门课程教材来看,我们不难发现:它们有些章节的内容,例如砌筑工程、混凝土结构工程、屋面及防水工程居然是相同的,当然也存在一些不同的章节,我们在教学中就可以完全把培训涉及到的考点内容贯穿到我们电大《建筑施工技术》的教学中,以及会怎样出题,如何掌握,顺利得分等等,现在学生的到课率没有以前高,很多人并不是为了学习才来读电大,而是为了毕业能够拿毕业证,或参加考试用于资格审查,或职称晋级时采用等,我们发现学生只要听到某些内容是施工员考试的内容,看投影听课就特别有劲,有兴趣,觉得自己掌握了很大一笔财富一样。同时还能联系实际及很多相关问题去发问,有的甚至带着问题回到工作中,下一节课的时候继续求解。对于学生这种动力很足的现象,我们也很是感动。
电大所选用《建筑测量》教材为中央电大出版社出版,所包含的主要内容有:测量基本知识、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测量误差及其处理的基本知识、小区域控制测量、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和应用、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等知识。
九大员中土建测量员所用的培训教材,实务知识包含的内容有:绪论、建筑施工测量基础知识、水准测量与高程测设、钢尺量距及其在施工中的应用、经纬仪角度测量及其在施工中的应用、全站仪及GPS、激光铅直仪及其电子水准仪、建筑施工测量概述、工程建(构)筑物的变形测量、建筑施工测量综合管理等知识。
介于四川电大是国家开放大学的分级办学单位,由于其特殊性,专业必修课程在专业计划中是没有办法调整的,学分是严格规定的。所以我们只能将九大员培训中的测量员与施工员基础与实务课程的知识穿插在教学中教授。这也引起了笔者的思考,我们电大在培养在职教育的同时,完全可以将培训的内容囊括在内,唯一体现的就是会增加教师的工作量。但是这样更有助于培养应用型、实用型的人才。同时也有助于电大的招生,为电大成功转型提供了有益的线索。
2.2对电大《建筑施工技术》和《建筑测量》与培训机构土建施工员、测量员的考题分析
由于在建筑施工技术和建筑测量的教学中融入了相关培训机构的课程,以及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在电大期末考题中也要相应地和实践相结合,出和实际相关的考题,不仅让学员在教学中学到这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技能,同时在期中和期末考试中进行反复加强,让学生记忆深刻,重新回想工作中的情况,这和培训机构的教学不谋而合,所以相似处很多。
如像土建施工员中常见的试题内容:砖的强度等级的表示形式;住宅防水层耐用年限;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施工中,护筒和泥浆的作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缝的留设位置及处理措施;混凝土配合比的计算等。
从上面我们不难看出:试题的相似度非常大。如果我们将这些涉及到的知识点及考题的类型都在课程讲授中贯彻,相信学生对于这两种考试都能游刃有余,并且可节省在职学生大量的时间。
2.3比较结论
四川电大《建筑施工技术》《建筑测量》课程与培训机构土建施工员、测量员考试通过率比较分析及结论如下:
电大开放建筑施工与管理专科《建筑测量》的数据图如图1所示,《建筑测量》的卷号是2343,实考人数是3 427,通过率是85%。
四川电大开放建筑施工与管理专科《建筑施工技术》的数据图如图2所示,《建筑施工技术》卷号是2349,实考人数是387,通过率是87%。
四川电大成人专科《建筑施工技术》如图3所示,《建筑施工技术》卷号0185,实考人数27人,通过率85%。
培训机构测量员和施工员的考试通过率如图4所示,成都市建达建筑学校,实考人数600人,通过率90%。其中600人中,电大的学生有453人,考试的通过率为94.5%。
通过这些数据,我们不难发现,由于在电大建筑测量和建筑施工技术课程中融入了培训机构的课程,学生通过测量员和施工员考试的比例有了很明显的提高。
3研究结论
通过一年半时间对这种教学模式的探索研究,提高了建筑测量和建筑施工技术这两门课程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改善,教学思维方式得到更多的启发,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创新型的课程内容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学生联想到更多的现实环境的因素,更能够举一反三。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又能顺利的通过考试,同时也缩短了拿到证书的时间,业务技能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与此同时,更加提倡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课堂学习方式,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也让学生处于主导地位。在研究中促使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更注重经验总结,注重理论升华,科研能力逐步提升。顺应了中央鼓励职业技术教育的大背景,为国家培养技术型人才也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采用这种创新型的教学方式,一方面可以改善现在很多培训机构的学员迫于任务来参加培训(来听课就可以不上班,同时政府为了提高施工企业的整体素质,加大培训力度,凡是参加培训的人,政府都有一定的资金补助)的现象,另一方面他们基础薄弱,直接参加培训班不但花费巨大,而且效果也不明显,培训机构也没有办法,各个企业也是束手无策,而参加电大的课程,不仅可以提高在职学生的学历层次,而且提高了大家参加各种认证考试的通过率,使学生带着动力听课,都可以很好的改善在职学生的学习态度,工作技能,未来的福利水平和长远的职业发展。
对于四川电大来说,调整教学方式,是为响应国家号召,进行转型升级提供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这样新的教学方式的不利之处首先在于目前的困难是教师少,负责的课程多,对于教师工作来说,无形中增加了很大的压力,是需要进一步探索的课题。其次在于转型中需要改变大家固有的教学习惯,需要调研培训机构的课程安排,教材选取,分阶段成绩的核查,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文章编号:1009-6825(2016)14-0241-03
收稿日期:2016-03-02
作者简介:杨杰(1981- ),女,讲师;蒋静(1970- ),女,高级工程师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