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问题与策略探究

2016-04-08

山西建筑 2016年14期
关键词:灌注桩岩土勘探

张 文 涛

(天津市勘察院,天津 300191)



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问题与策略探究

张 文 涛

(天津市勘察院,天津300191)

摘要:总结了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的一些问题,从勘察方法、专业人才、规范要求等角度,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旨在提高岩土工程的勘察水平。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地基,承载力

1概述

岩土勘察工程作为地基设计的根本基础,主要为建筑施工项目的地基初步设计、地基突发问题处理以及地基施工提供较为准确详实的技术参数与相关周边地质资料。而作为岩土工程勘察中最为关键的一点,岩土参数的勘察记录及其科学提供关乎到建筑工程项目设计的可靠性、安全性以及经济性。而从现阶段行业发展状况来看,在实际的勘查工作中仍然存在各种宏观微观的问题。本文就工程勘察工作特别是野外工作问题以及岩土工程分析相关领域问题进行分析解决,以期为相关岩土工程勘察从业者提供行为规范,管控好岩土工程勘察质量,保证相关地基基础的设计处理与施工能够有充足的工程地质资料以及技术参数准备。

2岩土工程勘察常见问题

2.1岩土工程勘察相关分析与评价

1)地基均匀性评价。对于一般建筑来说,国家相关标准明确要求对地基进行均匀性评价,但相对缺陷的是相关国家标准并未对相关评价给出相对应的评价标准,而目前大部分单位采用的都是根据已经发布的高层建筑标准相关地基均匀性评价方法来进行相对应的地基均匀性评价,也即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而针对这种现象,有关资料文献报告指出一般性的采用这种评价方法不甚合理,而最佳的办法就是因地制宜,相关行业人员根据自

导致桩体沉降。本次试验中3根试桩沉降在3.3 mm~5.4 mm之间,偏差较小,可见采用钻孔灌注桩处理地基稳定性较好,大大降低了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相比于换填法及灰土挤密桩,可以更有效控制建筑物沉降。

2)灌注桩与预制桩对比。灌注桩施工是在设计的桩位直接开孔,然后下放钢筋笼,浇筑混凝土而成,与预制桩相比,更能适应地形起伏不平的变化,从而节省截桩与接桩的不便。灌注桩的桩径大,并能在桩底部扩孔,增加桩底与持力层的接触面,提高单桩承载力,并可以节约钢材和模板。

3)灌注桩与强夯法对比。对于市内工程,居民较多。强夯法地基处理是通过很大的冲击能,在土中形成很大的冲击波和应力,达到土体空隙压缩、局部液化、迅速固结。可见该方法噪声和震动大,且工作面暴露,在雨季排水设施若不完善,会影响工程进度。而灌注桩施工时无震动、噪声低,适合在城市中心和居民区施工。综上所述,湿陷性黄土地层地基处理有很多方法,方法的选择应结合建筑物本身的结构特点以及周边环境因素,找到技术与经济指标的最佳结合点,进而得到技术经济合理的方案,对于城市中承载力需求较高的建筑物,灌注桩是处理湿陷性黄土的可靠选择。

4发展与展望

在承载力要求较高的建筑中,该技术还有许多提高空间,很多专家对其进行研究,采用挤密桩与灌注桩地基处理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发挥各自的优势,从而降低成本。总之,灌注桩将上部荷载传递到湿陷性黄土以下土层中,是处理湿陷性黄土十分有效的方法,在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范围和地位也会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发展。

己所属地区的地质特点针对性的去制定相对应的评价方法。

2)基础方案的选择问题。在方案选择的问题上,理论上是有关各方人员诸如勘察人员、设计人员应该通力合作,共同分析研究,可以通过制定多个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方案再择优采用来确定最终的基础方案。而在目前的行业发展状态下,许多岩土工程勘察单位为了一己便利,不考虑相关工程造价及相关设计人员的设计要求,提供方案单一,而另一方面设计人员也信手拈来,丝毫不顾及方案的优劣对工程造价以及工程施工难度等带来的影响。另外的,关于基础方案的选择也应注意具体场地的地层情况以及参考地区相关地质工程经验,不能忽视任何一个方面,否则就会造成不可弥补的设计缺陷错误。

3)地基承载力的确定与地震效应问题。我国地域广阔的天然条件造就了我国各地区不同的土质条件,一般在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中采用GB J7—89规范中查表法来确定地基承载力数值,而现行的国家标准对大部分地区匹配度并不高,有些地区可能较为准确而在另外一些地区则有可能会有各种不确定的因素出现,虽然目前国家相关标准取消了查表法取承载力的办法,但是许多地区仍在沿用各自标准规范,不能够及时更新地基承载力测定标准,甚至假以地区特点、专业经验的名义逃避检查、责任,刻意降低相关承载力指标,从而为自身谋取便利,造成工程建设项目的极大浪费。另一方面,有些单位依旧采用地区经验的老办法来确定场地类别、判断取值相关地区覆盖层厚度,而这些举措对相关工程建设的抗震造价会造成相当大的影响。另外,对于地基处理后场地类别以及场地地基土的变化问题也应在岩土工程评价中受到足够重视,而目前这一方面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在对饱和粉土砂土进行液化判断时,地下水位的选取也不尽合理,有些单位仍旧采用勘探时测量的水位进行判断使用不够准确,应该以近年最高水位或者设计基准期内平均最高水位来进行适当的选取。

2.2野外岩土工程勘察工作问题

一般的野外岩土工程勘察主要特点为工作时间周期短、突击性较强且任务量较为巨大。若在野外勘探过程进行之中发现问题再做适当的方案进行解决为时已晚,因为相关野外勘查工作可能已经进行完成,而相对的若再次进行补充勘察一定会增强勘察结果的准确性,事半功倍,以下几个方面则为上述问题的重点方面:勘探点的布置安放。勘探点的布设根据结构基础形式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其勘探深度也不尽相同。地层工程地质性质也是影响勘探深度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性质较为差的淤泥杂填土地区需要的勘探孔深度较为深,而较为密实的碎石土以及基岩地区工程地质性质较为良好,需要的勘探孔深度较浅,相对的这就要求有关勘探人员对于要勘探的地区在实际勘探施工之前进行初步的了解以期达到有的放矢的水平。另外地基基础的复杂程度不同也会直接影响到勘探点的密度问题,在有些工程勘察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有些中标单位往往为了节省成本,在工程勘察项目过程中遇到复杂的地质情况,不会相应的增加加密勘探点,以至于不能完全掌握工程地质情况,从而留下工程建设安全隐患。其次,野外地层的划分也是室内整理资料,全面掌握大型工程地质情况的一个关键点。但实际工作中往往由于技术人员较多,机械施工形势复杂多样,各班各组自行其是,从而造成后期室内整理资料的工作进行艰难。为避免这种情况应该将技术人员、机械集中管理统一调配,专人专部门负责专项工作,定期定时汇报进度,以确保勘查工作顺利进行,也会更加确保勘察质量。

3岩土工程勘察常见问题原因分析

3.1权利与责任界限不明确

《建筑工程勘察质量管理办法》第十六条对观测员、试验员、记录员、机长等现场作业人员应当接受专业培训,方可上岗的规定。但是目前的勘察单位施工人员中大多为农民工,虽然承担着开钻机、量测地下水位、取样测试等主要工作,但人员的整体素质还不够高且未接受过专业教育培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不规范操作行为从而影响勘察质量的保障。因此有关勘察单位必须对相关从业人员进行专业教育与培训考核,通过才能上岗,务必保证人员技术质量。

3.2岩土工程勘察市场行业不规范

据《建筑工程勘察质量管理办法》的有关规范管理规定指出,有关勘察单位承揽勘查业务以及相关收费都有明确的规范规定。但根据目前的市场竞争现状来说,许多单位个人互相竞争压价,不能执行国家勘察收费标准,勘察收费低,而相对应的勘察收费低带来的就是勘查工作粗糙、岩土工程勘察深度广度均未达到有关标准要求,难以满足相关建设标准要求。

3.3岩土工程专业人才短缺、技术含量水平低

专业的岩土工程专业技术人才是岩土工程勘察整体的重要环节,是岩土工程分析评价水平的关键决策点。能力不足的技术人员或者是未经过专业教育培训的从业人员会使整体设计力度不足,创新不足,过于保守以致于造成整个工程的设计缺陷或者工程浪费。正因为此,有关勘察单位个人应该设立标准,择优选拔真正专业懂行的人员负责项目,从而提高勘察质量,使得工程建设项目真正的在产生经济社会效益的同时,保证经济与安全。

在有些情况下,现有的勘察方法手段已经难以满足设计需求,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工程勘察技术问题,诸如界面划分问题,勘测点合理布设,岩土地基基础承载力问题等。存在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相关人员不能很好的掌握先进勘查技术,缺乏专业知识以及补充、归纳总结的能力,着实不能满足勘察需要。

4岩土工程勘察常见问题针对性解决措施

4.1加强岩土工程勘察体制化规范化建设以及相关从业人员技能培训

目前岩土工程勘察的发展水平与国家、政府、行业等的期望仍有一定的差距,这与我国国家的勘察行业体制密切相关,同时也与市场机制规范息息相关。我们要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加强行业规范,真正体现岩土工程行业人员价值的实现,更好地与国际水平对齐,我们要做好如下几个方面:首先严格市场准入制度,加快实施土木工程师、岩土工程师注册制度,加强相关人员培训。其次需要相关部门制定严格的建设程序,着力推行行业全程化监管。最后就是加强相关岩土工程勘察单位质量认证,登记制册健全质量管理。

4.2学习采取国内外先进岩土工程勘察相关技术

在上述健全体制管理的基础上,还应关注的一点就是岩土工程勘察技术的现代化创新化特点,着力提高岩土勘察相关技术应用水平。首先在勘测过程中,提高勘探点布置的科学有效性,可以采用克里格法,其次在分析评价的过程中可以采用高密度点法以及瞬态面波勘探技术以提高精度,为了准确测定地基基础承载力的数值可以根据数值规律的不同采用非线性或者线性回归分析法,最后就是在结果分析整理过程中借助计算机等高科技设备进行相关处理与记录以确保成果的准确性。

5结语

岩土工程勘察作为工程建设中的最为基础的一个环节,在工程项目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保证与提高工程项目建设

Discussion on bored pile in dealing with collapsible loess site

Zuo Xiang

(LvliangCollege,Lvliang033000,China)

Key words:collapsible loess, foundation treatment, static load test, bored pile

Abstract:Residential project in Taiyuan as an example, according to the static loading submerging tests, the improvement of load transfer performance with bored pile is analysed by contrast. Thereby improving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the foundation of collapsible loess ground. It provides a feasible method for foundation treatment in collapsible loess area.

文章编号:1009-6825(2016)14-0084-03

收稿日期:2016-03-02

作者简介:张文涛(1983- ),男,助理工程师

中图分类号:P624

文献标识码:A

猜你喜欢

灌注桩岩土勘探
油气勘探开发三年滚动计划编制的思考
水中灌注桩施工工艺探讨
一种灌注桩超灌混凝土提前处理工装的应用
勘探石油
长护筒旋挖灌注桩质量缺陷及防治措施
春晓油气田勘探开发的历史
煤层气勘探开发行动计划发布
《岩土力学》2014年第9 期被EI 收录论文(40 篇,收录率100 %)
《岩土力学》2014年第7 期被EI 收录论文(40 篇,收录率100 %)
《岩土力学》2014年第5 期被EI 收录论文(41 篇,收录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