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博特”杯第四届全国大学生混凝土大赛
2016-04-08
“苏博特”杯第四届全国大学生混凝土大赛
2016年7月22~24日,“苏博特”杯第四届全国大学生混凝土大赛在北京建筑大学大兴校区隆重举行。本届大赛吸引了来自国内73所高校材料、土木和交通领域的500余名学生及参赛指导教师组成的125支参赛队伍,以及科研单位代表和企业代表共100余人前来参加。
本次大赛设计主题是“C30大流态混凝土”,大赛内容由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两部分组成。理论知识部分采用闭卷笔试形式,所有参赛队员均需参加笔试。笔试内容涉及混凝土原材料与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新拌混凝土性能、硬化混凝土性能、高性能混凝土、新型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纤维增强混凝土等)性能;实际操作部分为现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拌和及性能测试。技术评议组和裁判组将根据配合比设计的合理性、现场拌和操作的正确性、拌合物的工作性进行评分。
22日上午,大赛开幕式在北京建筑大学大兴校区的大学生活动中心举办。北京建筑大学副校长李爱群,中国建材联合会副会长、CCPA 会长徐永模,教育部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肖国庆,江苏苏博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性能土木工程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刘加平、北京建筑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学委书记何立新,CCPA 教育与人力资源委员会理事长宋少民等领导出席了开幕式。
开幕式上,北京建筑大学副校长李爱群在致辞表示希望通过这样的大赛激发学生创新、创造的火花,充分展示学生的才智,为建筑事业培养更多的新星人才。
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副会长、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徐永模会长在致辞中表示,全国大学生混凝土大赛已成功举办了三届,这第四届大赛将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成长有品牌、有国际影响力的教学活动。
徐永模会长介绍,混凝土材料与建材行业其他材料相比,非常有特色也很有前途,混凝土行业的产业链非常长,从混凝土材料到工程应用,混凝土无所不在;混凝土行业的创新链也非常长,我们行业的科技工作者、企业家、学生都处在行业创新链的某个节点上;我国混凝土工程量占全世界的50% 以上,中国也在不断刷新着各种混凝土建设纪录,因此,我们这代人要承担起中国混凝土行业创新发展的历史责任。
教育部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肖国庆表示,大赛旨在将课堂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意识。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形成广泛的群众基础和良好的社会影响。大赛已成为国内混凝土专业参与度广泛、知名度较高、影响力较大的平台,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现在国家将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的培养已经提到非常高的认识。混凝土设计大赛顺应了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精神的重要载体。
江苏苏博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性能土木工程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刘加平认为,混凝土大赛是展现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机会,是促进技能提升的有限方法,也是互相学习和交流的平台。祝愿大家在取得优异成绩的同时,加强交流、增进友谊。最后祝本次大赛圆满成功。
CCPA 教育与人力资源委员会理事长宋少民作在致辞中说,近20年来,中国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中华民族在世界工程界创造了奇迹,但同时我们也面临严重的资源、生态的压力,中国建筑业和中国建材业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中国混凝土产业正在面临着艰难的转型升级,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行业需要一大批有创新意识的、有实践技能的、了解现代混凝土的新一代青年人才。教组委、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协会教育委员会举办这样的大赛就是为了给全国行业人才培养搭建一个实践锻炼的重要平台。经过三届大赛,该平台已搭建成功,今天迎来盛会。本次大赛,邀请到了北京行业界近40位专家级的裁判,这些专家塑造过北京最高的大楼、北京最现代化的地铁、公路。大赛的帷幕已经拉开,期待大家取得好成绩。
最后,由 CCPA 教育与人力资源委员会秘书长、大赛副裁判长韩建国代表裁判宣誓,北京建筑大学潘硕代表参赛学生宣誓。
开幕式后,裁判们参加培训会,学习评分规则,裁判们就各个细节和预计会出现的状态进行了讨论,统一了标准,为下午实际操作做好准备。
下午两点,大赛实际操作比赛正式开始。同学们熟悉各仪器设备、原材料后,开始了紧张的比赛。配料、布料、搅拌测验拌和物工作性能,各个步骤都有条不紊地进行。
经过两天紧张的理论和实践比赛,大赛落下帷幕。24日上午,在大赛闭幕式上举行了隆重的颁奖仪式。由大赛总裁判长梁文泉教授宣布获奖结果并主持颁奖仪式。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葛勇为大赛做技术点评,葛教授表示,此次大赛参赛队伍的整体水平较往届有所提高,理论考试方面,有相当一部分队伍理论考试成绩非常高,远远高于平均水平,说明这些队伍知识掌握比较全面,但也有部分队伍的成绩较低,这些队伍的前期准备不够充分;配合比设计方面有很大亮点,一些参赛队伍的设计能够应用国内行业标准,还有队伍参考了大量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在混凝土配比设计方面的理论或者方法,相当一部分队伍在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思路和技术路线方面做得非常好,并且能紧跟当前先进的混凝土理论技术发展。不足之处主要是一些队伍在很多细节没有考虑全面,一些参赛队伍因为基础知识欠缺导致了一些失误。总体来说,参赛队伍在操作方面比理论方面水平高一些,整个操作能在45分钟内完成。
特等奖:北京科技大学1队、北京建筑大学1队、清华大学2队、重庆大学2队。
一等奖:北京建筑大学2队、重庆大学1队、厦门大学1队、福州大学1队、清华大学1队、青岛理工大学1队、同济大学2队、同济大学1队、东南大学1队。
二等奖:华南理工大学2队、福州大学2队、华侨大学1队、武汉理工大学2队、青岛理工2队、厦门大学2队、山东建筑大学1队、长安大学1队、河南理工大学1队、台湾科技大学1队、山东交通大学1队、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队、安徽建筑大学、沈阳城市建设学院、沈阳建筑大学2队、华北水利水电1队、南京工业大学2队、大连大学1队、内蒙古科技大学1队。
三等奖:北京科技大学2队、河南大学1队、台湾科技大学2队、中南大学1队、大连大学2队、燕山大学、河南大学2队、福州大学至诚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河海大学1队、天津大学、武汉大学1队、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学院)、华南理工1队、河南理工大学2队、西南交通大学1队、中南大学2队、盐城工学院2队、武汉大学2队、江苏科技大学昆明学院2队、解放军理工大学2队、兰州交通大学、河北工业大学1队、华北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华北水利水电2队、石家庄铁道大学、河北工业大学2队、福建江夏学院1队、山东建筑大学2队、江西科技学院2队、大连民族大学2队、南阳理工学院2队、陕西理工大学2队、盐城工学院1队、广西科技大学1队、哈尔滨工业大学交通学院。
来源:商品混凝土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