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英烈陈前:丹心报国赤子情
2016-04-08广东黄柏军
(广东)黄柏军
抗日英烈陈前:丹心报国赤子情
(广东)黄柏军
抗日烈士陈前(1912—1941年),原名键生,别号“番鬼陈”,广东新会人,抗战时牺牲于东宝地区,牺牲前是东莞惠边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五大队手枪队队长。
从美国华裔到抗日游击战士
陈前父亲早年离开家乡新会县到美国谋生,经商致富之后娶了一名土生土长的美国裔女子为妻。陈前是美国华裔第二代。其父虽然多年身居异国他乡,但很有爱国思想,始终认为自己的儿子作为一名中国人要学习中华文化,要认识祖国和家乡。故在陈前少年时,父亲就让他回国求学,在家乡新会生活。
父亲对祖国对家乡的眷恋和热爱,让陈前深受影响。在新会求学期间,他读书刻苦,成绩优异,立志成为思想启蒙的教师,为水深火热、风云激荡的祖国培养优秀人才。1933年,陈前以优异成绩在新会篁庄的西江乡村师范学校毕业,先后在东莞县东坑和贵小学、忠简小学任教。
1936年,关心国家时事的陈前忧心忡忡,大好河山遭日寇践踏,激发他起保家卫国的豪情。工作之余,他积极参加东莞县当地的各类抗日救亡活动,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爱国青年。中共地下党员也开始注意到这个热情开朗、积极负责的小伙子。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中共地下党组织经过长时间考察,1937年9月批准陈前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秋,陈前参加东莞惠边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一大队。1938年年初,他参加了部队整训。为了学好军事本领,他训练非常刻苦,进步很快。经过长期的射击训练,陈前练就一手好枪法,被选拔为东莞惠边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一大队大队长王作尧的贴身警卫员,跟随部队转战东宝一带。
面对逆境意志坚定不动摇
作为大队长王作尧的贴身警卫员,陈前机智勇敢、忠心耿耿,多次在战斗失利、遭遇敌人围追堵截的险境中,他都忠实地陪伴在王作尧大队长身边,拼尽全力保护首长的安全。
陈前对革命的忠诚,对工作的负责,对战友的情谊,令东江纵队战友们印象深刻。离休干部、东江纵队老战士何通建国后在他撰写的抗战回忆录《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一文中,深情回忆了东莞惠边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一大队王作尧大队长和警卫员陈前在逆境中不屈抗争的感人事迹:“(1940年3月,斜障山战斗失利后)王作尧同志得知负责谈判的何与成、卢仲夫、罗振辉等同志遭到敌人拘捕,第一中队大部遭受损失之后,心情极为苦痛。但在这个生死关头,他没有慌张失措,迅速将部队转移到大安洞北山,他派我下山侦察。我化装成放牛仔到大安洞,发现每条村子都住着敌人。当晚,王作尧带着手枪队长陈前和我走在队伍前头,在地方党黄成同志协助下,在漆黑的夜暗中沿着阡陌小道,绕过所有的村庄,通过封锁线,向南插到海边的骆坑隐蔽。几天后,又转移到鲘门西北驷马岭、埔岭分散隐蔽。那时的情况极为严峻,部队损失一半,顽固派经常搜剿,蕃薯饭也难吃上,一些不坚定的人相继开小差。作尧同志双脚溃烂,又经常咳嗽。我知道这是他的老毛病。他在我家住时,也经常咳嗽,我妈妈就榨些藕汁给他饮,服药调治。但目下条件困难,吃点土药也不见好。有人劝他先去香港治疗一下,他不肯去。他对我说:‘现在情况这样困难,我怎么能离开部队呢?只要我们能隐蔽好,保存力量,联系上曾生部队,我们一定会再发展起来的。’作尧同志始终与同志们一起,度过最困难的时期。”
抗战时期,东江纵队的游击队员们睡山头、穿草鞋、吃不饱穿不暖,但是就在这样艰苦卓绝的斗争环境中,华侨子弟陈前始终乐观面对,信念坚定,抗战理想毫不动摇,获得了王作尧等部队首长的肯定。
为部队挺进敌后立下大功
1940年8月,我抗日部队重返东宝敌后。为了保障队伍安全转移,东江军事委员会负责人梁鸿钧准备亲自穿越敌人占领区制订具体转移路线,他挑选了机敏精干、作战勇敢的陈前作为这次敌后考察的向导和警卫。
陈前接受的任务是:协助梁鸿钧沿途设法与行军所在地区的地下党组取得联系,科学合理安排设计部队行军路线和途中隐蔽地点,为主力部队的前进摸清敌人情况,提出突发情况的应对措施等。
陈前接受这一重要军事任务后,仅凭手上一张军用地图,随梁鸿钧深入敌后。期间他们依靠地下党同志和热心的当地村民,日夜出没于荒无人烟的深山野岭,有时甚至冒着生命危险摸近敌营附近侦查敌情。经过艰苦的调查,梁鸿钧和陈前终于制订和研究出一条既避开大路村庄,又便于我地下党组织秘密掩护的行军路线,使重返惠州东莞宝安地区的抗日部队比较顺利地从大安洞穿过白芒花,再渡过淡水,安全抵达东宝地区。
事后,梁鸿钧等领导赞扬陈前为部队顺利挺进敌后立下大功。
抗日游击队在准备作战
担任手枪队长并创立游击队抗日税站
我抗日部队返回东宝地区之后,王作尧部整编为第五大队,并且创立以阳台山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抗日部队的逐步发展,部队士兵的吃饭和作战经费问题日益凸显。怎样能够做到既解决抗日部队的给养问题,又不加重当地贫苦农民的负担?第五大队领导经过商议,决定成立一支精悍的短枪队,由陈前任队长,林冲任副队长,主要任务是武装护航,建立抗日游击队在梅林坳、布吉、乌石岩等三个税站,向所在地区进行贸易买卖的商人征收进出边境的税,为部队解决筹集抗日军费。
作为游击队手枪队队长,陈前一边指挥手枪队队员武装保障,一边协助税站同志制订公平合理的税收制度。收税工作不好做,陈前为了部队的给养想尽了办法。对于陈前和他的税站,东江纵队老战士何通在回忆文章中有这样的描述:“1940年9月中旬,上下坪会议确定了贯彻中央指示,独立自主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方针。会后,曾生同志带领新改编的第三大队,开赴东莞敌后。王作尧同志带第五大队则留在宝安。当时第五大队只有三十余人,两挺机枪,粮弹缺乏,能活动的地方只有十多条小村庄。王作尧同志把部队隐蔽在杨尾、泥坑一带,由陈前同志带手枪队在梅林坳活动,打击日伪,并设税站收税。收到的钱也是时有时无,时常只能吃上咸酸菜、蕃薯粥。”
陈前出任税站站长,率领短枪队投入开辟税站的战斗,他掌管税站很注意政策宣传和动员工作,他布置手枪队队员在路边插上一面旗子,上面写着一行字:“自愿捐助抗日经费”。陈前还主动和各界商人做朋友,详细向过往客商讲述抗日救国的道理和“薄收乐捐”的政策,保护本地区客商的人身和财产安全。过往客商都各尽其力,乐意捐税。有的客商还和陈前做了好朋友,主动向手枪队同志提供日本鬼子的相关情报,协助我地下党组织运送、购买物资。在陈前的带领下,手枪队和税站出色地完成了税收的任务。
为掩护战友突围而壮烈牺牲
1941年春夏间,随着抗日游击队的扩大,给养费用随之增加,极需扩大税源,增加税收。陈前主动请缨,带领短枪队到公明圩开设新的税站。组织批准后,他带领10多名短枪队员插到公明坪附近,赶走永和、黄田的小股土匪,把公明圩税站建立起来。
同年5月,农历端午节前后,驻守梅塘的伪军派出十多个伪兵到公明圩,妄图一举消灭陈前和他的手枪队,捣毁抗日部队的税站。陈前听情报员汇报说,有几个伪军小头目先行到了公明圩茶楼饮茶。陈前决定先下手为强,对伪军头目来个突然袭击。
当天,陈前亲自带领3名手枪队队员,装扮成普通茶客,潜进酒楼。当慢慢靠近伪军头目时候,陈前对队员们递个眼色,突然快步上前一齐掏出手枪大喝一声:“想活命的都别动。”几个伪军头目受到突如其来的袭击,措手不及,目瞪口呆,只得举手投降。
此时,楼下听到动静的十几个伪军知道情况不妙,纷纷抄起家伙围攻上来。一时间,酒楼鸡飞狗走,食客纷纷逃避。趁混乱之际,几个原本举手投降的伪军乘机反扑,向陈前和几名短枪队员射击。陈前见形势危急,不顾个人安危,命令同来的三名手枪队员先行撤退,他独自一人走在最后掩护战友,与数倍于己的伪军展开激战,终因寡不敌众,身中数弹,壮烈牺牲,年仅29岁。
抗日英雄陈前,为了祖国,从大洋彼岸万里归国求学;为了抗战,他抛弃安逸生活甘愿冲锋陷阵流血牺牲。从华侨到归侨,从教师到战士,从爱国青年到中共党员,爱国侨胞陈前抛头颅洒热血,用他年轻的生命实践了他丹心报国的铮铮誓言。陈前爱国的一生,是众多海外爱国侨胞在抗战中的代表和缩影,值得后人铭记和缅怀。
东纵战士在行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