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狼毒名实考辨

2016-04-08黄和平

中成药 2016年2期
关键词:基原狼毒本草

黄和平, 王 键

(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合肥230031)



中药狼毒名实考辨

黄和平, 王 键*

(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合肥230031)

摘要:中药狼毒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但未明确其植物基原,导致其药材来源产生了一些混乱。本文通过查阅历代本草文献,对该植物的历史沿革进行归纳梳理,并对当前药材基原的确定提出建议。

关键词:狼毒;基原;本草;考辨

dol:10.3969/j.issn.1001-1528.2016.02.036

狼毒为传统中药,自《神农本草经》开始,历代本草均对其进行了记载。其植物基原至宋代才得以明确,为瑞香科植物瑞香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 L.的根,后世主流本草均沿袭此认识。但狼毒在历史上曾与防葵、蔺茹及草蔺茹混用,现在其药材来源则更加混乱,《中国药典》2010版收载的狼毒来源于大戟科植物狼毒大戟EuPhoria fischeriana Steud.与月腺大戟E.ebracteolata Hayata.[1]。近年来,有学者对狼毒进行了相关考证研究[2-4],但对《神农本草经》中的狼毒为何物、狼毒基原于哪个年代得以明确等一些关键问题的论述却不够充分与明晰。本文在查阅历代本草文献的基础上,对中药狼毒的历史沿革进行详实梳理,并对当前药材基原的确定提出建议。

1 《本经》中狼毒基源不明确

狼毒为传统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下品。现代考证认为,包括《本经》在内,历代本草记载的狼毒为瑞香科植物瑞香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 L.[2-4]。《本经》[5]记载,狼毒“味辛、平。主咳逆上气,破积聚饮食、寒热水气、恶疮鼠痰疽蚀、鬼精蛊毒,杀飞鸟走兽。名续毒,生山谷。”,但这并不能确定狼毒的植物来源。性味功效、产地、生态环境、形态描述及药图是识别药材基原的关键要素,但《本经》只言及了狼毒的性味功效、生长环境及别名,信息有限,难以对其基原进行准确判别。由于古代植物的分类比较模糊,故《本经》对狼毒的记载可能代表了当时对此类药材的认识,基原有可能包含多种植物。

2 与防葵混用始于梁代,延续至唐

由于《本经》未明确狼毒的基原,故其药材在历史演化过程中产生了一些混乱。《名医别录》[6]云,狼毒“有大毒、主治胁下积癖,生秦亭及奉高,二月、八月采根,阴干,陈而沉水者良。”,指出狼毒“陈而沉水者良”,并道明其产自“秦亭及奉高”。甘肃清水东北即为古秦亭,而奉高位于山东泰安境内,说明在梁代以前,就有产于秦亭与奉高的两种狼毒,然而缺少形态描述,不能确定植物基原是否相同。其后,《本草经集注》[7]狼毒项下又曰,“秦亭在陇西,亦出宕昌,……亦有太山者,今用出汉中及建平。云与防葵同根,但释水中沉者是狼毒,浮者是防葵……。”,宕昌位于今甘肃宕昌、舟曲;建平位于四川;汉中则位于陕西西南。按陶弘景所述,甘肃东南、陕西西南及山西、四川部分地区应为古代狼毒的产地,与瑞香科植物瑞香狼毒S.chamaejasme L.的自然分布区基本一致。如今,甘肃、宁夏、青海、陕西所用商品狼毒多为瑞香狼毒之根,但在山东泰安境内,只有大戟科月腺大戟E.ebracteolata Hayata的自然分布,并未发现瑞香狼毒。陶氏除指出狼毒产地外,还有一点就是与防葵同根,说明从梁代就出现了防葵与狼毒混用的现象。

陶氏关于狼毒与防葵同根之说,《唐本草》[8]明确指出其错误,曰“此物与防葵,都不同类,生处又别。狼毒今出秦州、成州,秦亭故在二州之界,其太山、汉中亦不闻有……谬矣。”秦州所辖地域相当于今陕西略阳、奉阳,甘肃定西、静宁以南、清水以西以及四川平武等地,而成州即今甘肃成县境内。陈藏器亦不同意“与防葵同根”之说[9],云“……而陶云防葵与狼毒根同,但置水中不沉尔,然此二物,善恶不同,形质又别,陶既为此说,后人因而用之。……今古因循,遂无甄别,此殊误也。”。由此可知,狼毒与防葵混用的历史在梁代就已经存在,而且一直延续至唐代,但唐代本草已明确指出这种混用有误。关于防葵的基原,陶耀武等[10]考证其原植物应为伞形科短毛独活Heracleum moellendorfii。另外,唐代本草记载的狼毒产地基本承袭梁代之说。

3 狼毒基源确定于宋

在宋代以前,本草只能了解到狼毒的性味功效及产地,给品种基原考辨造成困扰,宋代主流本草关于狼毒的产地基本沿袭梁代以来的记载。《图经本草》[11]云,“……今陕西州郡及辽石州亦有之。”;《证类本草》[9]中“生秦亭山谷”的记载引自《名医别录》;《开宝本草》[12]将甘肃、四川、陕西当作狼毒主产地。在历代本草中,最早见有狼毒形态描述的为《蜀本草》[13],曰“狼毒叶似商陆及大黄……。”;《开宝本草》[12]记载为“狼毒叶似商陆及大黄,茎叶上有毛,四月开花,八月结实,根皮黄,肉白……”,其后《证类本草》等皆做如此描述,但由于形态描述过于简略,很难确定“叶似商陆及大黄,茎叶有毛”的狼毒究竟是什么植物。从《大观本草》[14]、《证类本草》[9]及《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15]所列石州狼毒药图来看,其茎直立,丛生于根头,无分支,叶小互生,无柄,椭圆形,花序顶生,花被筒管状,裂片5,与《大观本草》所绘大黄及商陆图的差异明显,而与瑞香科植物瑞香狼毒S. chamaejasme L.的形态大致相同。据此判断,瑞香狼毒S. chamaejasme L.作为中药狼毒的基源,在宋代已经确定,但在形态描述上存在错误记载。

4 与蔺茹、草蔺茹混用于明、延续至清

明代主流本草著作,如《本草纲目》、《本草品汇精要》、《本草通玄》、《本草原始》中皆有狼毒记载,有关其产地的描述亦基本沿袭梁、宋以来的说法。李时珍在《本草纲目》[16]中除引述前人之语外,进一步说明狼毒“出秦晋地”,即今陕西、山西境内。《本草品汇精要》[17]中狼毒产地的记载亦同前代,刘文泰还认为道地药材为石州狼毒,亦即今山西境内所产。关于狼毒基原,明代本草也基本沿袭了宋以来的认识。《本草纲目》所附狼毒药图虽不够精细,但图中所示圆锥形根、茎丛生、花序顶生、花裂片5等特征与瑞香狼毒S.chamaejasme L.的植物形态基本符合。

可以认为自宋代以来,瑞香狼毒S.chamaejasme L.一直是狼毒药材的主要来源,但到了明代,中药狼毒在品种来源上出现了一些混乱。《本草纲目》[16]狼毒项下李时珍云,“……今人往往以草蔺茹为之,误矣……。”;蔺茹项下李氏又云:“……蔺茹出武都,黄色者善,草蔺茹出建康,白色,今处处有之,生山原中。……今人往往皆呼其根为狼毒,误矣。”,《本草汇言》也持类似观点[18]。由此表明,蔺茹、草蔺茹被当作狼毒使用在明代或明代之前就已存在,而且李时珍等人也明确指出这种混用并不准确。狼毒与蔺茹是《神农本草经》记载的两种不同药物,草蔺茹则是南北朝时分化出的另一药物,清代以前历代本草都对蔺茹及草蔺茹有较详实的记载。现今考证认为,蔺茹与草蔺茹均来自大戟科,前者的基原植物为狼毒大戟EuPhorbia fischeriana Steud.,而后者为月腺大戟E.ebracteolata Hayata.[3]。

明代晚期的《本草原始》中绘有狼毒药材图,图注记载“采者因难干多截成片子卖,内有黄纹,入水皆不沉”[19],根据所录的加工方法及药材形状,认为其应是月腺大戟E.ebracteolata Hayata.的根,即文献记载的草蔺茹[2],可见在明代,草蔺茹已大量被混作狼毒使用。该书中所绘的狼毒药材图影响深远,一直延续至清,清代本草文献,如《本草备要》、《本经逢原》、《本草从新》、《植物名实图考》、《得配本草》以及《本草崇原集说》等也有狼毒记载,但对药材形态部分未有新的内容补充。《图考》[20]有蔺茹专条,曰“蔺茹,《本经》下品。根长如萝卜、蔓菁,叶如大黄。滇人呼土瓜狼毒,即李时珍所谓今人往往误以其根为狼毒者也。”,而狼毒则记载为“……形状详宋《图经》。今俗以紫茎南星根充之……。滇南有土瓜狼毒,以其根大如土瓜,故名。按形与《图经》颇肖……又有鸡肠狼毒……。”。由此认为,土瓜狼毒、鸡肠狼毒应为大戟科植物EuPhorbia Pinus Lev1与EuPhorbia Prolifera Buch.-Ham.的根[2]。

综上所述,在明、清时代,虽然蔺茹、草蔺茹与狼毒有过混乱,但瑞香狼毒S.chamaejasme L.一直是狼毒药材主要来源。另外,清代不仅出现了以大戟科植物根为狼毒的混用品,还有以天南星科植物根冒充狼毒的伪品。

5 现代文献有关狼毒品种记载

狼毒在历史上虽曾出现过一些混、伪情况,但自宋代以来,主流本草记载的狼毒基本可以确定为瑞香科植物瑞香狼毒S.chamaejasme L.。然而,现代文献关于狼毒品种的记载则相当混乱,植物来源不尽相同。

《中药大辞典》[21]、《全国中草药汇编》[22]同时收载瑞香科瑞香狼毒S.chamaejasme L.、大戟科狼毒大戟E.fischeriana Steud.、月腺大戟E.ebracteolata Hayata.作为狼毒基原。《陕西中药志》[23]、《四川中药志》[24]收载的狼毒为瑞香狼毒S.chamaejasm e L.的根。《中华本草》[25-26]中的狼毒来源于瑞香狼毒S.chamaejasme L.,但同时将月腺大戟E.ebracteolata Hayata和狼毒大戟E.fischeriana Steud.的根作为“白狼毒”收载,并且注明“为现时药用狼毒的主流品种”。原卫生部药品标准(藏药第一册)将瑞香狼毒S. chamaejasme L.的根定为瑞香狼毒,但已不见狼毒的名称。《中药鉴定学大全》[27]直接将瑞香狼毒列入伪品。《新编中药志》[28]、《中药材手册》[29]、2010版《中国药典》[1]将月腺大戟E.ebracteolata Hayata和狼毒大戟E.fischeriana Steud.作为狼毒基原。《云南种子植物名录》[30]将大戟属植物E.chrysocoma Lev1.et Van.、E.luticola Hand.-Mazz.称为狼毒及大狼毒,而E.cyanoPhylla Lev1.、E.lathyris L.称为大狼毒。《中国经济植物志》[31]记载,乌头属植物牛扁Aconitum ochrantlum C.A.Mey在湖南被称为狼毒。

由此可知,现代狼毒的品种相当混乱,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地所用狼毒至少来源于20种以上植物。除了源于历史混乱延续的缘故,也不排除不法分子为谋取经济利益,以假充真,有意为之。

6 总结与讨论

中医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传统,在历史长河中,中药品种一直存在着演变与分化,直至某一历史阶段其品种来源才会逐渐明确、稳定,在此过程中偶尔出现混品、伪品也是在所难免,不足为奇。考证表明(表1),狼毒首载于《神农本草经》,为传统中药,但直至宋代,其基原才得以明确,为瑞香科植物瑞香狼毒S.chamaejasme L.。历史上,狼毒曾与《本经》收载的另一药物防葵混用于梁代,延续至唐,而与蔺茹、草蔺茹混用于明,延续至清。现代狼毒品种则更加混乱,据不完全统计,其植物来源分别有瑞香科、大戟科、天南星科以及毛茛科等。

表1 历代文献对中药狼毒的收录

《本经》只记载了狼毒性味功效与生长环境,不足以判断其植物基原,以至于与防葵发生了不明原因的混用。狼毒与蔺茹、草蔺茹的性味功效及主治相似。在古代药源缺乏、交通闭塞以至于药材难于流通的情况下,部分地区可能以蔺茹、草蔺茹为狼毒的替代用品。但相似不等于相同,作为同一药物使用实属不妥,目前狼毒品种的混乱除了历史缘故外,还存在因经济利益驱使而有意为之的因素。

对于传统中药品种基原的确定应忠于历史事实,立足于本草传承的态度去对待,不能迎合现状,更不能为利益所左右。自宋代以来,狼毒一直为瑞香科植物瑞香狼毒,虽曾出现过混、伪品,但主流本草皆明确指出其错误。对于当今狼毒品种的混乱现状,我们应及时加以纠正,不能听任其以假乱真,以至于真假难辨。因此,建议国家药典对狼毒项重新进行修订,恢复瑞香狼毒作为其植物基原。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2010年版一部[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 269.

[2] 卓兆莲,高 英,李卫民,等.中药狼毒的本草考证-为“瑞香狼毒”正名[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12): 3119-3122.

[3] 祁振声,程伟民.狼毒与蔺茹及草蔺茹的本草考证[J].河北林果研究,2002,17(3): 222-227.

[4] 吕培霖,杨扶德.狼毒历代本草考证[J].甘肃中医,2007,20(1): 12-14.

[5] 神农本草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 110.

[6] 梁·陶弘景.名医别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 230.

[7] 梁·陶弘景.本草经集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 342.

[8] 唐·苏 敬.新修本草(辑复本)[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 291.

[9] 北宋·唐慎微.证类本草[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3: 324.

[10] 陶耀武,宋平顺.防葵的原植物考订[J].中药材,1997,20 (12): 639-641.

[11] 北宋·苏 颂.图经本草[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78.

[12] 北宋·卢多逊,李 昉.开宝本草(辑复本)[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242.

[13] 日华子本草(辑释本)[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409,415.

[14] 北宋·唐慎微.大观本草[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384.

[15] 北宋·唐慎微.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7: 268.

[16]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683,686.

[17] 明·刘文泰.本草品汇精要[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 409.

[18] 明·倪朱谟.本草汇言[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5: 192.

[19] 《续修四库全书》编委会.续修四库全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1424.

[20] 清·吴其濬.植物名实图考[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7: 594,596.

[21]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下册[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 1898-1900.

[22] 全国中草药汇编编写组.全国中草药汇编:上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5: 699.

[23] 中国医学科学院陕西分院中医研究所.陕西中药志:第一册[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62: 119.

[24] 四川中药志协作编写组.四川中药志:第一卷[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79: 114.

[25]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第五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417-419.

[26]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第四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778-781.

[27] 张贵金.中药鉴定学大全[M].1版.哈尔滨:黑龙江科技出版社,1993: 686.

[28] 肖培根.新编中药志:第一卷[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856-861.

[29] 卫生部药政管理局,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中药材手册[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 197.

[30]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云南种子植物名录:上册[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4: 438-441.

[31]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部土产废品局,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经济植物志:下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61: 2645.

[科研报道]

*通信作者:王 键(1956—),男,教授,博士生导师

作者简介:黄和平(1976—),男,博士,副教授,从事中药资源与品种研究。Te1: 15855190217,E-mai1: hhP760222@126.com

基金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2014)

收稿日期:2015-02-25

中图分类号:R28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1528(2016)02-0402-04

猜你喜欢

基原狼毒本草
牵牛子的本草考证
多基原藏药“唐冲”名称、品种、药性和植物亲缘关系相关性考证研究
本草,源于延续生命的渴求
本草,一场不动声色的“双面修行”
本草中华
多基原郁金的性状、显微及气味差异性研究
草地毒草狼毒的发生及防治对策
狼毒净和灭狼毒对青海省草地狼毒的防治效果
青海草地毒草狼毒的发生及防治对策
UPLC法同时测定狼毒大戟中岩大戟内酯A和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