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私车公用”滋生腐败
2016-04-08陈晨
共产党员·下 2016年2期
陈晨
时下,各地车改紧锣密鼓地推进,深受干部群众的欢迎和拥护。为保证这项政策落地生根,各级政府和部门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举措,成效显著。然而,在推行公车改革的同时,私家车“粉墨登场”,一些同志为办事方便快捷,私车替代公车职责,“私车公用”应运而生,这种“奉献”不该简单否决,但厘清消费关系、堵塞管理漏洞,倒是十分必要的。比如,私车公用油耗如何计算,出行补助如何支付,车辆肇事如何赔付等,一系列问题都该有个明晰的界限,不可成为糊涂账,甚至产生新的“车轮腐败”。
防止“私车公用”滋生腐败,首先从思想教育入手,搞好正确引导,上紧纪律的发条,念好纪律的“紧箍咒”,常扯袖子,时时提醒,避免出现“油耗子”“钱蛀虫”。要教育党员干部正确认识公车改革的现实意义,使大家自觉拥护改革、支持改革。同时要看到,为大家发放的车辆补助费用,就是公干的费用,所以,行车办公事已经按月给予一定数额的补贴了,偶尔“私车公用”也是理所当然的,原则上不再申请额外补助。其次,要从日常管理抓起,对私车登记备案,对因重大活动、重要事项,确需出车保障的,要严格审批、控制,减少私车公用。强化监督,时时敲警钟,畅通投诉渠道,严格责任追究,严防“私车公用”逃避监管。最后,要从建章立制严起,车改后,各级对如何使用车辆要有严格的规范,对于常用车保障确有困难而又必须出车保障的,要完善相关实施细则,把相关规定定在明处,不可搞“暗箱操作”。同时,要完善财务管理等各项制度,对票据进行认真审核,避免“私车公养”,确保好政策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