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德国1871年统一的前提
2016-04-07王冬
摘 要:实现国家统一是每个民族的首要任务,而德意志民族却在1871年才完成这一历史重任。从法兰克王国的查理大帝到名义上统治德国的哈布斯堡王朝都把建立大一统的帝国作为国策,多次进军意大利,忽视了国内四分五裂,诸侯割据的局面。直到19世纪中后期在多种因素的推动下,普鲁士通过俾斯麦的“铁血政策“自上而下实现了德国的统一,德意志的民族统一运动终于宣告结束。
关键词:德国;德国统一;统一前提
与欧洲其他国家相比,德国建立民主国家的时间较晚。追问“德国在哪里?”争取国家统一是德意志民族的首要任务,构成了德意志历史的重要内容。 19世纪中后期德国终于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走向了统一,本文简要的分析德国最终实现统一的前提。
1 统一的语言
导致基督教世界发生第二次大分裂的1517年马丁. 路德宗教改革使德国分为天主教和基督教,造成了德国宗教信仰的分裂。但同时也是因为路德的《圣经. 新约》使德国人从此有了一种统一的语言,给德意志民族的统一奠定了一个重要的文化基础。 自从马丁. 路德 翻译《圣经. 新约》后,德国人才方有了一个祖国,这就是路德创造的书面德语。只有在共同的语言中,他们才能相互认同,才能感觉到他们同属一个民族,共同拥有一个文化。
2 民族意识觉醒
德意志人民族意识的觉醒是德国迈向统一的重要一步。启蒙运动可视为德意志文化民族主义形成的准备阶段。哲学家托马西乌斯(Christian Thomasius, 1655- 1728)是第一位在德意志大学中用德语授课的德意志人。一批知识分子创办了一系列的德语期刊和德语协会。一些启蒙主义者从民族神话和历史中汲取灵感,创作了大量的民族史诗,这些行动都为德意志民族的统一做了深远的启蒙准备。18世纪的开始成形的德意志民族意识,在拿破仑战争的催化作用下得到极大的发展。出现了民族主义的方向发展的苗头。 之前德国人只知道自己是普鲁士人、施瓦本人、奥地利人并不关心自己是德国人,民族意识强化之后德国作为一个国家开始为越来越多的人认同。德国人在呼唤民族统一。 民族意识的形成,爱国主义的苏醒和高涨,给德国的统一提供了心理准备,从而奠定了文化基础。
3 拿破仑战争
拿破仑战争不仅使德国人的民族意识达到顶峰,还废除了帝国境内的300多个诸侯国中的112个,仅保留53个天主教国家和73个新教国家,为德国的统一扫除了一定的障碍。同时也刺激了普鲁士的改革,客观上推动了德国社会的发展,间接地帮助德国实现了统一,直接或间接地给德国带来了新观念,结束了德国的封建社会,迫使德国走向了政治现代化的道路。
4 普鲁士的崛起
德国的统一是在普鲁士的领导下自上而下实现的,因此普鲁士的崛起是德国统一的一个关键因素。普鲁士的崛起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㈠ 1848年革命之后,普鲁士的农业全面改造完成,封建性和半封建性的农业转变为资本主义农业。而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工业的发展, 普鲁士的工业发展在德意志处于领先地位。到1859年普鲁士在整个邦国的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已接近一半水平。㈡ 除了强大的经济实力之外普鲁士还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普鲁士“不是一个拥有一支军队的国家,而是一个拥有一个国家的军队”。普鲁士军队的数量庞大,战斗力强,为普鲁士的武力统一德国提供了强大的军事支持。 ㈢ 拿破仑战争后普鲁士开始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改革,其中威廉. 冯. 洪堡领导的教育改革对普鲁士年轻的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实现本民族的独立以及建立资产阶级民族国家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 ㈣ 普鲁士统一德意志还得到了容克地主和资产阶级的支持,他们强烈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使他们无法忍受德意志四分五裂的局面,迫切要求德意志的统一。
5 关税同盟的建立及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始
经济是历史的决定基础。经济发展是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变革的最终决定力量。19世纪50-60年代,“德国的统一已经成了经济的必要”。1833年3月在普鲁士的推动下德意志关税同盟成立,这直接促进了统一运动的深入,为德意志统一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在关税同盟成立不久,第一次工业革命也悄然兴起,与英国相比,德意志工业革命发生的时间较晚,但在铁路建设上的成就却引人注目。铁路建设迅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强有力推动了德意志工业化与统一的进程。,德意志关税同盟的成立不仅促进了德国经济的发展,还实现了各邦之间货币及度量衡的统一,实现了税率政策的统一,普鲁士作为同盟内部最大的经济实体,在同盟内部必然占据执牛耳之地位,关税同盟在某种意义上成为普鲁士的国内市场,关税同盟内各邦国与普鲁士的经济生活逐渐融为一体。经济的一体化带动了文化的一体化,到了19世纪60年代,关税同盟的德国人在语言、文化等许多方面趋向一致,带有普鲁士色彩的德国文化压倒原先各地的文化,上升为主流文化, 经济上的一体化为政治上的一体化奠定了基础,也使政治的一体化更加显得急迫。
6 俾斯麦的个人作用
历史的发展离不开英雄人物的作用,俾斯麦(Otto von Bismarck, 1815-1898)便是在德国历史中的扮演英雄角色的人物。他依靠自身的坚韧与智慧,通过“铁与血”的手段,完成了德意志的统一,德国历史上的1870-1890年也被称为“俾斯麦时期”。1871年1月18日,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Wilhelm L. 1797- 1888)在法国凡尔赛镜厅加冕为帝国皇帝,新成立的国家被定名为“德意志帝国”,因在神圣罗马帝国之后,又被成为“第二帝国”,俾斯麦任帝国宰相。
德意志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重大进步,德意志结束了四分五裂的局面,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扫清了障碍,此后不久,德意志一跃成为欧洲强国。
但德国的统一是依靠军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情绪完成的,而这两种思想都是极端利己主义的。统一初的德国民主建设不甚健全,而其军国主义思想又长期影响世界的和平与稳定,直至以后导致整个世界陷入大战的深渊。
注释
[1]李伯杰:《德国文化史》,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76页。
[2]丁建弘; 《德国通史》,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2年,第125页。
[3]丁建弘; 《德國通史》,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2年,第125页。
[4]李伯杰:《德国文化史》,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25页。
[5]关勋夏:德意志“以普鲁士为首的统一”——历史的必然;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5期,第67页。
[6]邢来顺:《德国工业化经济—社会史》,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第206页。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第479页。
[8]丁建弘:《德国通史》,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2年,第157、158页。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第236页。
[10]孟钟捷:《德国简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 97页。
[11]李伯杰:《德国文化史》,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24页。
[12]李伯杰:《德国文化史》,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26页。
参考文献
[1]丁建弘著. 德国通史[M].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2.
[2]关勋夏著. 德意志“以普鲁士为首的统一”—— 历史的必然[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5).
[3]李伯杰著. 德国文化史[M]. 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2.
[4]孟钟捷著. 德国简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
[6]邢来顺. 德国工业化经济—社会史[J],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作者简介
王冬(1991-),女,山东省威海人,青岛大学外语学院2014级德语语言文学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