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赵弘灿家族兴盛缘由

2016-04-07支继丹

卷宗 2016年2期

摘 要:赵弘灿家族通过赵良栋、赵弘灿两代人的努力确立军功家族地位。本文通过介绍赵良栋对家族影响和分析家族的特点来了解其家族和总结赵氏一门兴盛的缘由。在此基础上,试图探究军功家族延续的方式及康熙朝的政治制度。

关键词:赵弘灿;军功家族;家族延续

赵弘灿之父赵良栋一生南征北战,为清初政权建立和疆域开拓曾做出突出贡献。康熙十八年赵良栋率宁夏精兵步骑五千名赴川讨伐四川叛军,赵良栋为平定云南立下奇功。赵良栋戎马五十余年,“大小战数百,未尝败衄。”[1](330)由于赵良栋战功卓著,先被授予“勇略将军”称号,后特授云贵总督,加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领将军衔。康熙帝为表彰其忠心可嘉,特加一等精奇尼哈番,给予殊礼。晚年赵良栋归隐田园,后重病卧床不起,康熙特赐其人参、鹿尾,期其痊愈。[2](1440)他病逝后,皇帝特命皇子视奠,宰辅大臣致祭,并御赐其碑文。[3](460)时人评为:“国初良将,论者以良栋为最。”[4](200) ,并对家族产生重要影响。

1 赵良栋对家族影响

军功家族,即在时局动荡时参加维护政权稳定或完成国家统一的战争,并在重大的历史事件、战役中发挥关键作用或做出突出贡献从而得到统治者奖赏,因而得以改变其政治地位,并在此基础上以血缘关系为依托形成的家族。这种凭借军功进入权力阶层并崛起是军功家族发展的基础条件,赵弘灿家族就为其中之一。

(一)军功家族地位的确立

赵良栋依靠军功起家,并得到康熙的信赖和重用。因赵良栋军功卓著,长子赵弘灿破格任命为宁夏总兵,从父镇压三藩之乱,于四川、平云南作战有功,论功授其为左都督,后升两广总督。乾隆三十二年,因赵良栋“茂建勋绩”,赐予一等子爵,特许世袭罔替。[3](460)赵良栋“久承宠眷”,[5](286)这必然会恩及子孙。恰如《赵良栋墓志铭》所言:“是公之得全其身,与得全其名,皆上恩也。百世而下,闻之犹为感奋太息,而况於公乎,而况公之子若孙乎。是用备书以示来后裔。”[6](37)事实上赵家子辈赵弘灿曾为两广总督、赵弘燮曾为直隶总督、赵弘煜曾任内阁中书,孙辈赵子增曾为广东通判、赵之坊曾为河南卫辉知府、赵之垣曾为直隶总督、曾孙赵秉钧曾为云南靖宁州知州等。[7](541)总而言之,赵良栋和赵弘灿为清初政局稳定立下的战功,确立赵氏家族的军功家族地位,更为其子嗣进入仕途提供便利条件:良好家庭教育、恩荫世袭特权,从而得到了较快的提升机会。尤其是对子孙的言传身教,产生影响。

(二)赵良栋的言传身教

1.忠勇之义

赵良栋坚持为国忠心。吴三桂赏识赵良栋,请调赵良栋为比喇总兵官,赵良栋知其必反以疾病力辞不就。因此惹恼吴三桂,“欲劾诛之”,万幸总兵沈应时“巽词以解免”[8](305)宁夏兵变,甘肃提督张勇举荐赵良栋,“议者疑公陕人,不可信” [1](326)面对质疑,赵良栋“请留家口居京师,自简精兵百人疾驰赴镇。”[3](457)康熙为之動容,“特赐第宅、银米、貂裘、鞍马、弓矢之属”。赵良栋经常教育子孙要忠义,“君恩甚厚,汝曹宜尽力”。[6](382)

赵良栋的忠君思想影响着赵弘灿,英勇杀敌更是感染着赵弘灿。在攻打四川白水坝时,赵良栋面对退缩将士们说“‘视我鞭所向,敢退者斩!一军皆奋呼。良栋披甲,聚马乱流而渡,师从之,敌发炮,伤数十人,无回顾者。”[9](9774)赵良栋连挫白水坝,顺利到达成都。虎父无犬子,赵弘灿在战斗中表现英勇。康熙二十年三月,赵弘灿在观音崖大败吴军,“馘三百,俘八十馀。”[9](9775)因平云南有功,康熙授弘灿左都督。[3](848)康熙二十二年他镇守四川,后效力边疆为两广总督,任职长达十年之久,康熙曾作“镇抚封疆多历年,滇黔百粤凯归鞯” [3](848)的诗句赞扬他“勤劳素著”,为国家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2.军纪严明

宁夏兵丁旧习骄纵,赵良栋训练三年“渐遵纪律,并严禁侵克额饷,众志思奋。”[9](9773)另外天津匪盗众多,且难治理,时任天津总兵赵良栋却治理盗贼上着有劳绩。严虞惇曾提到:“公至,则申法制,立程约,张设耳目,穷治根柢,务在除强暴,以惠孤弱。于是奸宄屏迹,部告无事。”[6](378)可见,赵良栋治军严明,并学习其父治军之法。赵弘灿对克扣军饷、虐待兵丁者一律重罚。康熙四十八年十二月,由于中军游击藩镇胡乱裁汰兵士,右营游击王升性格暴躁虐待士兵,导致官兵出城聚集于校场。[10](719—721)赵弘灿了解到实际情形后,对苛待士兵的将官给予惩处,查找倡导动乱之人,并严加追捕以申法纪,其余跟随者从宽处理。[10](797—798)

3.廉洁自律

赵良栋治家,严而有法,“门无杂宾”[6](382)。他治军同样严明,廉洁自律。云南之役,清军将士纪律败坏,但是赵良栋所辖诸部“秋毫无所犯”。[11](582)他将军队资产都用来犒赏将士,并“用私财佐军”,[1](329)军府也从不收敛私财。康熙曾经在褒奖赵良栋时说到:“洁廉自矢,尤堪嘉美”[5](278)。康熙提倡廉吏政治,清廉是其督抚选任的主要标准。赵弘灿任两广总督长达十年之久,反映他清廉自律。这与其父赵良栋以身作则、治家有道和治军严谨有着莫大关系。

4.勤奋实干

赵良栋除了教育子孙忠君报国之外,他勤学品质也感染了其子嗣后代。赵良栋任将军、总督后,犹力学读书,曾经手批通鉴纲目。此外他“所著奏疏存稿八卷,皆躬自操牍不假手幕客”[7](449)他认为“军国大事,非他人可代也”[6](382),实属难得。赵弘灿做事勤勉,凡事亲力亲为。赵弘灿任职两广总督时多次实地勘察雨水农收情况,从赵弘灿的68篇奏折中得到体现,几乎每篇奏折开头都涉及到天气和收成状况。康熙要求地方进献西药和有技巧之人,赵弘灿立刻派遣家人恭送,未尝延误。康熙五十一年韶州由于总兵白道隆平日不行勤加巡察,以致盗风滋炽,赵弘灿亲身前去,从清远英德至韶州府曲江县查勘山场地方情形,将险要隘口斟酌布置设防。[10](318--322) 所以,赵宏灿具有勤奋实干特点。

综上所述,赵良栋依靠战功,使家族获得世袭特权。他“为国尽忠、为民谋实”思想,影响着后世子孙,并在赵弘灿身上得到充分体现。

2 赵弘灿家族的特点

赵氏军功家族地位是依靠赵良栋父子血战沙场换回来的,并具有其独特性,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非八旗汉人任职总督

从任职总督身份数量上来说。自1651年顺治亲政后,90%的总督都是汉军旗人。[12](668-669)也就是说,清初任职总督的官员中,汉军旗人最多,其次是满洲旗人,最少的是非八旗汉人。赵弘灿家族的身份是非八旗汉人,且出现“一门三总督”现象。

(二)任职总督时间较长

总督平均任期的长短,也因其是否为旗人而有变化。有清一代,汉军旗人任总督者平均以三年半为一任,而一般汉官则仅为两年八个月。[12](668)最后,从赵弘灿本人的身份和总督任期来说。康熙赵弘灿从康熙四十五年升任两广总督,到康熙五十五年十月荣升兵部尚书,其间共历十年之久。[3](848)赵弘燮任职直隶总督是从康熙五十四年到其康熙六十一年病逝于任上。所以他们任职时间较长。

(三)文化底蕴低

赵良栋十三岁入学,通晓文义,说明他略懂诗书。另外《赵襄忠公奏疏存稿》是他所写,奏疏言语可见他的“学问粗踈”。[5](284)在子辈赵弘灿虽是荫生,却科举屡次不中,后因其父战功特授官职;赵弘燮也是通过世袭得以做官。张勇虽为大帅,“轻裘缓带,饮酒赋诗,恂恂有古儒将之风”。张家子孙注重文化教育,并且大多文化程度高,《式古堂》由张云翼所撰,曾出现父子三人为诗人现象。赵家相较于“河西四将”之首的张家而言,文化水平不高。总之,赵氏家族既非八旗军户,又无文化底蕴,却能够维持家族地位,令人费解。

3 赵弘灿家族兴盛的缘由

孟子曰:“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指的是功勋世家能够传至五世者在历史上寥寥无几。赵宏灿家族在经历了改朝换代的重大变革后,能保持兴旺,有其生存之道。

(一)家风纯正

赵良栋常教育子孙效忠,“君恩甚厚,汝曹宜尽力”[6](382)他的后代遵从家训,为国尽忠。赵弘灿“镇抚封疆多历年,滇黔百粤凯归鞯。”,康熙四十二年山东闹饥荒,赵弘燮“奏请赈济,躬自巡察,全活甚众。”[7](454)为官实心任事,旗民辑睦,盗贼稀少,特加总督衔。[3](848-849)

(二)子嗣众多

清代社会有个特点,人口的实力优势更有利于世代获得成功的机会。赵氏家族有子五人,孙八人,大多入朝为官,[13]“国朝汉人武臣为总督者,自赵氏、岳氏父子、梁鼐、杨遇春外,尚有刘世明者。”出现“一门三总督”之誉。

(三)家族联姻

世家大族通常利用联姻方式,达到巩固家族地位。例如,嘉兴的望族常常相互联姻----在91家望族中,互相通婚的至少有280例,但是其长久不衰的真正秘诀,是他们成功地将贵族文化对下层社会的排斥同他们对新近上升为中产阶级的暴发户的接纳结合了起来。[14](122-126)赵氏家族也不例外,赵良栋三女嫁于张勇次子一等江南提督张云翼 。[6](377)

该家族良好家风塑造子孙品质,后嗣努力进入仕途,和世家大族之间采取联姻来扩展关系网络,从而达到家族兴盛,并维持家族地位不变。

4 余论

赵弘灿军功家族地位的确立是两代人共同努力结果。赵良栋英勇征战,得到康熙帝的赏识和重用;赵弘灿继承其父报国之志,为国镇守边疆十载,为清初疆域开拓做出突出贡献构成。康熙念其父子劳苦功高,给予赵氏家族世袭特权。赵良栋对国家和家族产生重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稳定地方和因军功而获得的世袭特权,以及赵弘灿和子孙后代承袭 “为国尽忠,为民谋实”家训。家族地位确立后,如何维持是显得重要。其军功家族地位能够得以维持是由内外两种因素构成,就内部而言家族成员勤奋上进,一直深得各朝皇帝重用,为家族获得较好声誉。且家庭成员较多,这样入仕的机会大大提高;从外部环境来说科举为子孙进入仕途提供条件,加上恩荫和家族之间联姻更加巩固赵氏一门军功家族的的地位。

本文主要是围绕家族地位延续这一问题展开论述,上述内外因素的阐释仅仅是表象,需要从深层体制中寻找答案。在清朝政治制度中,康熙时期的二元任职,制衡策略影响着满汉将领的任用。当时因八旗将领士兵素质下降,造成康熙帝不得不重用汉人将领。这与其说是因为需要汉人将领的专业知识,不如说是因为需要平息这个旧统治阶层对崛起的独裁者的敌意和争取他们的合作。[15](279)满蒙及汉军旗人不可能在儒家的文官体系内长期担任封建军事官僚角色而不放弃其军人的身份。由于皇室需要将满族贵族、汉人藩王及新的汉军旗人的最高阶层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所以就需要儒家文官体系。儒家文官制度表现之一是科举制度,科举对于以宗法制为基础家族,想更好地保障家族的地位或财富,寻找到途径。每一个家庭都是一个扩张中的政治群体,它梦想取得权力地位和全面地控制权,并不断调适、改变其婚姻策略、经济活动、时间分配、选票和友谊,而这一切都是为了达到取得政治权力的最高目的。[16](108)1

参考文献

[1](清)李元度,纂. 国朝先正事略[M].易孟醇,点校.长沙:岳麓书社,2008.

[2] 吴忠匡,总校订.满汉名臣传[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1.

[3] 清史列传[M].王钟翰,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7.

[4] 马福祥,陈必淮,修.朔方道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5](清)赵良栋.奏疏存稿·樊序.//《四库未收书辑刊》编纂委员会,编.四库未收书辑刊·二辑·二十五册[M].北京: 北京出版社,2000.

[6] (清)钱仪吉,纂.碑传集[M].靳斯,校点.北京: 中华书局,1993.

[7] (清)张金城,修.杨浣雨,篆.乾隆宁夏府志[M].陈明猷,校注.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92.

[8] (清) 昭梿.啸亭杂录[M].北京: 中华书局,1980.

[9] 赵尔巽等,撰.清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1977.

[10](清)陳康祺,撰.郎潜纪闻二笔(下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4.

[11]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康熙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M].北京:档案出版社,1984.

[12] [美]魏斐德.洪业:清朝开国史[M].陈苏镇、薄小莹等,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

[13] 马建民.清初宁夏籍名将赵良栋家世考[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

[14] 潘光旦.明清两代嘉兴的望族[M].上海:商务印书馆,1947.

[15] [英]阿诺德·汤因比.历史研究[M].刘北成,郭小凌,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16][丹麦]克斯汀·海斯翠普.他者的历史——社会人类学与历史制作[M].贾士蘅,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

支继丹(1990-),女,河南安阳人,北方民族大学研究生,主要学习少数民族文化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