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格式塔心理学原理对平面设计的启示

2016-04-07蔡力

卷宗 2016年2期
关键词:心理学整体大脑

蔡力

摘 要:视知觉是心理学和平面设计学共同的研究对象。本文以格式塔心理学为理论依据,在今天信息化高度发达的社会,人们需要更为有效地选择吸收有用的信息,把平面设计改进得更符合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这也是本文探讨平面设计中视知觉规律的目的所在。

关键字:格式塔心理学;平面设计;启示

格式塔一词来源于德文Gestal的音译,该词在德文中指形式、形状、方式、实质。格式塔心理学产生于20世纪初的德国。学说代表人物有惠特海默、厄勒费尔、苛勒、卡夫卡、勒温等。他们受理性主义哲学和胡塞尔现象学的影响,借鉴了当时物理界中流行的“场论”思想创建了该心理学,主张知觉高于感觉的总和,强调经验和行为的整体性。格式塔知觉理论认为,知觉是有组织、结构和内在意义的一个整体,当人看到某事物时,无须对组成这一事物的各个部分进行分析,而是能够直接整体把握事物。格式塔学派还运用该理论对拟动、错觉等视觉现象进行了揭示。格式塔学派提出的一系列知觉原理一直被广泛运用在各种艺术形式的分析中。

1 格式塔原理与视知觉

1.1 格式塔原理

gestalt psychology 基于任何一个对象,都是由不同部分分离的特性组成的有机整体这一含义,在20世纪初由韦特海默(1880~1943)、考夫卡(1886~1941)和苛勒(1887~1967)等德国心理学家将这种整体特性运用到心理学研究中,创建了格式塔心理学,并成为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但gestalt一词语出德语,故音译为格式塔心理学,按其原意也可意译为完形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的理论核心是强调心理现象的整体性与结构性。认为只有由整体决定部分的性质,而部分则必然依从于整体。并且任何一个整体的知觉不等于各部分感觉的机械总和,任何对象的知觉都是一个具有结构性的整体。还可通过实验的方式证明感知运动不等于实际运动,并且知觉的结果不等于若干单一刺激的响应之和,而是与整体交互作用的刺激网络相关。格式塔心理学首先为视觉心理学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以韦特海默为主研究了怎样的刺激才能被知觉为一个完整的视觉对象,弄清并提出了“良好形状法则”。根据这一法则,凡最简单、最具备规律性的对象最容易从背景中分离出来并被知觉固定下来。

格式塔这个术语虽然起始于视觉领域的研究,但它的成果则早已不限于视觉领域,甚至还超越了感觉经验领域,它可以包括学习、记忆、思维、运动等整个心理学研究领域。格式塔心理学创始人甚至还进一步主张格式塔效应的普遍有效性,认为可以被应用于心理学、哲学、美学和科学的任何领域。

在客观上格式塔心理学确实为社会心理学、美学等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曾在西方心理学界引起很大的轰动。如今格式塔方法已渗入许多领域的研究之中。格式塔对西方文学艺术界的影响延续至今,如美国美学家阿恩海姆(1904~2007)曾将格式塔方法应用到艺术研究中,取得了丰硕成果。

1.2 视知觉

视知觉是指视觉感受器接收到视觉刺激后,将信息传导到大脑接收和辨识的过程。因此,视知觉包含了视觉接收和视觉认知两大部分。简单来说,看见了、察觉到了光和物体的存在,是与视觉的接收好不好有关;但看到的东西是什么、有没有意义、大脑怎么做解释,是属于较高层的视觉认知的部分。在心理学中,视知觉是一种将到达眼睛的可见光信息加以解释,并利用其来计划或行动的能力。视知觉主要由一下四个元素构成:

1.视觉注意力

视觉注意力包含了几个层面:(1)视觉刺激物出现在眼前,能不能注意到。(2)注意到了之后,能不能持续的注意。(3)如果眼前不止一个刺激物,要选择注意哪一个事物。(4)必须同时注意两件事物以上的时候,能否妥善分配及应用。

2.视觉记忆

视觉记忆是指人脑把现在看到的东两和以前的经验作比较,并加以分类、整合,再储存到大脑中的心理过程。它包括对来自视觉通道的信息进行输入、编码、存储和提取,即个体对视觉经验的识记、保持和再现。比如一个人几天前在操场上看见一条狗,过几天你拿出这条狗的图片,他会立刻认出这条狗是几天前他在操场上看见过的,这种能力称之为冉认。视觉泄忆对一个人的思维、理解都有极大的帮助,

3.视觉想象

视觉想象是指不直接看到物品,人就能想象出物品具体的样子。能凭借视觉想象进行思考,是人脑的一个重要功能,也就是说,人在思考时能根据需要,在大脑中构造出某种冈形或抽象概念、感性外观的视觉形象。人的大脑就像长了眼睛,这些视觉想象物能移动、旋转、变化并且被分析。一个人的视觉想象力越强,他大脑中的这双眼睛就越敏锐,视觉想象物及其运动在他的大脑中就越清晰。

2 设计中的格式塔心理

在某些领域内,心理学和视觉传达设计学具有共同的研究兴趣,视知觉便是其中之一。许多年以来,心理学家们一直想确定,在知觉过程中人的眼和脑是如何共同起作用的,对知觉所进行的一整套心理学研究,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理论,被称为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格式塔作为心理学理论,被广泛应用于社会文化的各个领域,尤其是在艺术领域,格式塔理论已经成为艺术设计的一个基础理论。这些理论和研究述及了这样一个观念,即人们的审美观对整体与和谐具有一种基本的要求。简单地说,视觉形象首先是作为统一的整体被认知的,而后才以部分的形式被认知,也就是说,我们先“看见”一个构图的整体,然后才“看见”组成这一构图整体的各个部分(图1)。

格式塔心理学派断言:人们在观看时眼与脑共同作用,并不是在一开始就区分一个形象的各个单一的组成部分,而是将各个部分组合起来,使之成为一个更易于理解的统一体。此外,他们坚持认为,在一个格式塔(即一个单一视场,或单一的参照系)内,眼睛的能力只能接受少数几个不相关联的整体单位。这种能力的强弱取决于这些整体单位的不同与相似,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关位置。如果一个格式塔中包含了太多的互不相关的单位,眼脑就会试图将其简化,把各个单位加以组合,使之成为一个知觉上易于处理的整体。格式塔的实验还表明,虽然有秩序的形易被我们接受,但却不是十分的耐看,因为它缺乏变化,呆板单调而不能引起视觉兴奋。贡布里希对此的解释是:“眼睛在快速掃描环境时并不向大脑提供任何信息,只有当它处于静止时才能提供信息。”而这种静止状态在视觉感知到形的中断、转折时更易形成。

识别,于是在“有”与“无”,“虚”与“实”的转换过程中产生了主客体的交流,审美快感由此产生(图2)。图2中实形和虚形所形成的张力蕴涵着合理性和不合理性,独立性和整体性。实形和虚形都可以被看作合理的形、也可以被看作是不合理的形。即可以被认知为独立的形,也可以被认知为是整体形中的一部分,由此产生的具有多重性。设计者打破了正常的背景衬托与被衬托关系,而是互相衬托的关系。至于哪些形处于前哪些处于后,一方面取决于设计者根据自己的意图运用平衡原理对形的铺排,另一方面要取决于观者的知觉判断能力。在这一点上,它与图地互换所形成的视觉张力有类似之处。

参考文献

[1]赵江洪.设计心理学[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4.

[2]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3]贡布里希.艺术与错觉[M].浙江摄影出版社,2013.

[4]周琳.格式塔完形学在壁饰构图中的运用[J].2014(5).93.

[5][英] 赫伯特·里德. 现代绘画简史[ M ]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心理学整体大脑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设而不求整体代换
改革需要整体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