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大地三部曲》

2016-04-07刘庆华黄剑

卷宗 2016年2期
关键词:赛珍珠土地

刘庆华 黄剑

摘 要:《大地三部曲》写了以王氏一家三代,故事以王龙、王虎、王源三代为主线而展开的,描写中国封建社会转型时代中国农民家族的兴衰与变迁,突出土地对于中国底层人民的重要性,更从中反映出中国社会的道德伦理、人性以及传统文化在当时的表现。

关键词:土地;《大地三部曲》;赛珍珠

本论文是南昌大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2015年度项目《美国华裔文学研究》的阶段性成果(编号:15XWX01)

中国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度,拥有五千年的灿烂文明,一切的历史文明开端,都是来源于人们脚底下踩着的这片土地。人类从土地上诞生、繁衍,最终也归宿于土地。从人类的起源来看,虽说有各种的神话传说,各种的神造论,但是中国的信仰就是,人的开始来源于土地。远古女娲创造万物,各种生命:虫鱼鸟兽、草木生灵,也用泥土按照自己的模样捏造“人”这一物种,因此世界上就出现了人类,一代代的繁衍下去。虽然是神话传说,但女娲这一美好存在被誉为“大地之母”,寄予了中国人民对于自己起源的美好希冀,那就是人是来源于土地的,是土地造就了我们,我们应该时刻热爱着自己的土地,因为那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和灵魂。

春秋战国时期的《左传》中就写道晋文公重耳在国家遇到危机后逃亡途中,看到老农手捧一把泥土在那顶礼膜拜,而后晋文公就从中得到启示,只有治理好老百姓的生存问题,才能得到真正的国家安定;唐代玄奘法师在向西方国度寻求真经前,皇帝在为他送行的酒中加入了一撮泥土,意思是让他不要忘了自己的根本:土地……在中国的文化和传统中,“乡土情结”始终是伴随着文人骚客的一大因素,人们的情感都是来源于生养他的那片土地,所谓“落叶归根”、“乡愁”、“水土不服”等都与土地有关,人与土地水乳交融。

“土地”是产生一切物质生存资料和人类文明的基础,养育着万物灵长。在赛珍珠的小说《大地三部曲》中就以土地来构建人口众多的中国家庭,从中国家庭出发而产生的各种亲属血缘关系,家庭的发展进程,都是在以“土地”为联结对象中展开的。小说中写到的在新旧交替中生存的中国家庭从贫到兴的发展历程,穷也因土地、富也因土地,人们对于土地的那种热爱度和依赖度是上升到生与死的层面上的。千百年来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中国,发展农业是农民乃至国家的根本大计。百姓的生存,都是靠土地上产出的粮食来解决“吃”,只有有吃的,才有精力去考虑其他的,当物质资料得到满足后,其他各种人性的本质就会在这样一种充裕的条件下产生,就像小说中的王氏一家。王龙通过勤俭和对土地的那份高度的热爱,辛辛苦苦一辈子在土地上的耕耘,实现了自己对于富人地主的愿望,老来享受着其他人羡慕的生活,纳妾蓄婢,生活奢靡,儿孙们的在父业基础上的不同的生活形态。无论是其中的民风习俗,还是家庭宗法方面,赛珍珠都在重彩的描绘中体现,归根结底是在对中国大地上的人民的刻画和反映,都是“土地”的影子。

笔者认为,从赛珍珠的《大地三部曲》中,可以看出她对中国传统农民的那种人性把握是比较深刻的,从她对王龙一家的人物构造和人物性格的安排上,都能反映出中国人的两面性,既有对中国人的国民劣根性的披露:利己主义、男权之上、奴性人格、愚昧落后、人性的冷淡等,如:王大对于自己的驼背儿子的不管不顾,一家人的冷淡,无视亲情;但也有人性本善的方面,重情义的王龙和老秦家的关系、王虎与豁嘴的相扶相持等,人性其实归结来讲还是善的,这就符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孟子的“性善论”。

总之,赛珍珠的《大地三部曲》就是在作者本身在中国的生活体验中产生的对于中国人民的淳朴以及人性的同情,是她深厚的对于中国文化的掌握的体现。艺术没有民族界限,文化都是平等的,赛珍珠让世界了解了中国的大地、中国的人民与文化,以及中国的大地对于中华民族的重要。中国大地,亦是中华之根基与民魂。

赛珍珠以“大地”命名整个作品的第一部是有其内在含义的,首先,“大地”这一意象是贯穿整部作品的,人物的展开,情节设置都由此而来。开篇第一句就是写王龙结婚,准备去接未来的老婆,在中国的宗法制观念中,婚姻家庭生活是一切的开始,只有一个完整的家庭才能不断的有继承,以此来展开在“大地”上的家族发展的兴与衰。

农民日常生活的开始是从尽孝开始的,尽管在娶亲这一天,王龙还是照顾好父亲再出发,临行前还要为自己打扮一番。第一次见面阿兰时阿兰的表现是“这是一副关于沉默的面容,好像想说什么但又说不出来”、“一张平凡、耐心、黑乎乎的脸”这些都体现出传统的中国妇女在面对自己未来的归宿时的矜持与小心。阿兰从第一天跟了王龙这个人,就时刻保持着女人该有的本分和責任,不该说的见的绝不越禁,每天为夫家做自己的本分事,传宗接代。这些都是符合一个传统的中国式妻子的模式,那就是“三从四德”:妇德、妇容、妇言、妇功。阿兰的高度符合王龙内心对于女人的标准,使得他自己也感到惊奇,觉得自己有福气娶到这样的女人。回报与感恩,王龙一家对于老黄家的感恩,对于上天赐予自己的儿子的回报之情都寄托在土地神的眷顾上,烧香、为土地神剪新衣服等。这些都可以反映出一个传统的中国农民对于传统的礼仪观念、封建思想的敬畏,同样这一切都是来源于对神灵土地的依赖。

土地是王龙一家发家的前提条件,对于父辈们的贫穷生活,王龙想要改变,通过自己的勤劳,耕耘土地,以及对于生产的探索和精明的头脑是王龙的可贵之处。他会把粮食保存起来,等待下雪或过年的时候再卖,那是城里人会出高价。这样的经济头脑在那时只贪图一时的享乐的人们思想形成鲜明的对比,归结起来还是王龙对于土地的这份热爱和掌控度之高。王龙和妻子就这样一步一步的积累着自己的财富,相濡以沫的过着自己的日子,孩子也满地跑,真可谓是传统生活的一种极佳状态。

无节制的生育、叔叔一家的敲诈、田地里的自然灾害、同乡人的被生活逼的无奈而袭击王龙一家的困难日子里,人性的冷淡,不顾及亲情的残酷弱点在这样的环境中便会暴露出来,但是王龙的新思想:暂时迁移到别的地方,等待灾害过去的时候再回来,但前提是不能像别的农民那样卖掉土地来寻求暂时的温饱,因为有土地才有重振的希望。笔者认为,赛珍珠笔下的王龙在对待土地,经营土地方面是很有思想和先进头脑的,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是一根大支柱,支撑着后来王家的兴旺发达,也支撑着整部作品的架构。王龙就像土地一样的坚实厚重。

在城里乞讨的生活虽是无奈,但是王龙作为农村人的自尊还未丧失,当面对儿子偷肉的行为时,王龙表现出的极大的愤怒“我不吃这肉,我们要吃买的讨来的肉,不是偷的”,可见他对于儿子的品行的极大注重,他不希望儿子成为对困难低头而丧失品德的人,即使在那样的环境中,王龙还是时刻充满着对于土地的强烈思念。后来得到了一笔意外之财可谓是改变王龙命运的点睛之笔,有了这笔钱,王龙便一心想着去买土地,只有土地才能给他安全感,从此作者对王龙的刻画也由褒到贬开始过度:王龙成为有钱人后人性弱点的显露,贪图享乐的大众化。

《大地三部曲》的总线是以王龙、王虎和王源三代的发展脉络进行,他们表现出的各自的对于土地和人生的思考,以及其中的曲折变化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对土地的回归与热爱,科技兴农,学习和借鉴先进的思想是一个落后民族发展的未来,这也是赛珍珠对中国的希冀,对土地上的中国人民的希冀,更是对中国这片土地——中华民族永远的根基与民魂的颂扬,对中国人民的未来发展的美好祝愿。

作者简介

刘庆华,女,南昌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美国文学。

黄剑,男,南昌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猜你喜欢

赛珍珠土地
我爱这土地
“土地托管”让荒芜土地绿起来
土地
赛珍珠:我在镇江有个家
赛珍珠受到钱钟书斥责原因探析
镇江高等专科学校赛珍珠研究所简介
赛珍珠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21世纪中国赛珍珠研究述评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一颗仰望神州的明珠——赛珍珠和她的中国情怀梳理